第108章 轉瞬兩月
字數:4359 加入書籤
“諾。”寧駿隻能無奈退走。
待到寧駿走遠,趙無極露出一絲譏笑:“大局?”
他兒子想要完成大局大勢,要多少年?那許多年過去,局勢又會如何變化?未來的大局,誰說得準?
正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如今的大局是,黃家倒了過來,他能借黃家插手兩淮鹽業,順勢染指兩淮運河漕運...隻要成功插手,日後趙府金銀進項平添三成。
錢多了,他就能養更多的兵,崇安侯的錢少了,兵就會少....此消彼長,這才是當前大局。
想到這裏,趙無極又起身。
得和崇安侯好好談談,最好能勸說立下君子協定,不然...雖然他將算計陛下的大局押後了,但那總也是一個大局,如果能兩全其美...
.....
金玉樓
四侯,再度會麵。
崇安侯盯著趙無極:“平南侯若無邀約,會是個好消息,可平南侯再度邀請本侯等人,本侯想,應該不是什麽好消息。”
趙無極很是愧疚:“也怨我,教子無方,那小子在揚州,不好好平倭,竟然和鹽商勾結在了一起。”
崇安侯很是雲淡風輕:“無妨,黃家的根在揚州,而待令郎平倭結束,他也要回帝都。”
趙無極犯難:“那小子雖然行事無端,不過,他都碰了那黃家姑娘,總得一起帶回來才好啊。”
“趙無極,我如果願意,你兒子在沿海得不到半點補給!他的平倭營不全部餓死,本侯將名字倒過來寫!”崇安侯話音陡然變冷。
趙無極也不惱:“崇安侯,氣大傷身啊。”
玉嶺侯皺眉:“平南侯,你就如此想讓陛下看一出好戲?”
趙無極笑了笑,起身走到崇安侯身邊,耳語了什麽。
本極其憤怒的崇安侯,目光一凝,反而露出一抹思索和驚疑。
玉嶺侯目光瞬間一凝...趙無極說了什麽?
好一會兒後,崇安侯麵無表情:“如你所願,就看你保不保得住!”
“各憑手段。”
.......
時光荏苒。
又是兩個月過去。
興盛28年,10月16
揚州,浪濤山
平倭營
吳林哈了一口熱氣搓手:“將軍,天氣越來越冷了,沿海各地,也基本找不到倭寇了,不知道是躲起來過冬還是跑了。”
兩個月時間不長,但對於平倭營而言,又似乎很長。
這兩個月,在趙羽的命令下,平倭營士卒輪流外出,瘋狂巡視海岸線一帶,又因為平倭營並沒有定死必須留在揚州,故而,有時候,也會去南北的楚州和蘇州一部分海岸線巡視。
雖然死傷了不少人,但收獲也是巨大的,營內士卒,有一個算一個,都見了血。
趙羽摸了摸身上冷冰冰的甲胄,抬頭看天:“還有四十幾天就要過年了啊。”
一晃眼,他離開帝都都已經大半年了。
吳林雙眼一亮:“將軍是準備讓士卒都回營等過年?”
自黃家運鹽開始,不是在征戰,就是在征戰的路上...終於是能休息了。
“今日事,今日畢。”
伴著話音,趙羽看向遠方:“滅了運河的倭寇,回營安安心心過個好年,明年掃蕩各地倭寇,爭取在明年下半年能回帝都。”
吳林遲疑:“將軍,這裏比帝都冷多了,那一夥倭寇不好對付,士卒們不一定能堅持。”
“營中士卒多為揚州本地人,有什麽不能堅持的?本將花費了無數銀子才養的兵,本將還自己花錢添了許多棉衣,若是連寒冷都無法克服,本將何必廢那無數銀錢...擂鼓,聚兵!”趙羽大踏步朝著演武場走去。
“嘭...嘭...嘭...”
隨著趙羽抵達演武場高台,沉悶的鼓聲在大營回蕩。
值守大營各地的士卒餓就罷了,其餘但凡不當值的,下意識就朝著演武場趕。
三聲鼓響,士卒,齊聚。
趙羽站在高台,看著下方穿著冬衣的士卒,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營裏,依舊還有近五千人...有了死傷,就會立即進行補充,因為他的撫恤和軍餉從來沒有過拖延,補充士卒不難。
掃視之後,趙羽高聲:“按照情報,我揚州和蘇州的中間的某一段運河,有大量倭寇盤踞....現在已經冬天了,按理說,本將應該讓大家輪流回家過年,但,倭寇猖獗!我平倭營若是鬆懈了,必然不知有多少百姓受難!”
“本將軍令,兩日後,全體拔營前往鄰水渡口,並在鄰水渡口紮營,平息倭亂!”
聽到軍令二字,士卒們本能的大吼:“諾。”
趙羽微微點頭,又冷喝:“秦昭。”
“末將在。”
“算算時間,布政司的糧草應該在路上了,你帶三百人前往接應。”
“諾。”秦昭急匆匆離開。
“為養精蓄銳,拔營前,不再操練,全體回房。”
士卒有序離開。
趙羽搓了搓手,也大踏步回屋。
掃視一眼屋內陳設,趙羽目光又看向一柄靠著牆的長槍。
那是帝都送來的。
之前他還在以血練兵,狗皇帝不知道怎麽想的,讓一隊龍禁衛送來了聖旨,還給他送了一把槍...
內裏分明是鐵,隻是外表鍍金,還號稱什麽紫金槍。
“不過,還是得帶著。”趙羽上前握住這所謂紫金槍。
雖然隻是鍍金...但按照傳旨龍禁衛的說法,槍身通體都是百鍛鐵,極其堅硬,外表的鍍金,一是美觀,二是方便在槍身留下圖繪。
該說不說,皇族手裏的工匠是真有本身,分明並不是很粗的槍,卻硬生生繪出了一條下山猛虎。
趙羽在意的,卻不是槍本身,而是這把槍被虞帝賦予了特殊的權力...打倭寇的時候,拿著這把槍,有便宜行事之權。
......
轉眼,又兩日後
辰時四刻
辰時四刻剛到,平倭營營門打開。
一身戎裝的趙羽,騎著馬緩緩出營,身後則是雄赳赳的一千戰兵。
在一千士卒後麵,則是大批車馬,車馬附近又是大批輔兵,三千輔兵,俱在...車馬中,都是糧草。
走了許久,車馬才全部離營,在最後麵的,又是一千戰兵。
隨著最後一批戰兵離開,並將營門封閉,平倭營內部,再無一人。
遠處
趙羽帶著人,本想去碼頭乘船去鄰水渡口。
穿著襖子的都轉運使邱明攔住去路:“武節將軍,久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