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開堂立脈,食修之道初傳
字數:3772 加入書籤
青雲門主峰廣場的歡呼聲經久不息,張小飛的名字被無數弟子狂熱地呼喊著。他於百花穀力壓群雄,歸途力破邪陣、硬抗咒殺的事跡,早已通過各種渠道傳遍宗門,此刻親眼見到這位傳奇人物歸來,尤其是感受到他身上那股雖顯虛弱卻深不可測的氣息,更是讓所有弟子心潮澎湃。
青雲真人當眾高度讚揚了張小飛此次為宗門立下的赫赫功勞,並正式宣布,靈膳堂升格為與丹鼎閣、煉器堂等並列的獨立堂口,張小飛任首任堂主,享有自主招收弟子、傳授技藝、分配資源的完整權利!同時,宗門將撥付大量資源,助其重建蘊靈穀,並開放部分藏經閣權限,供其鑽研食修之道。
此令一出,全場再次沸騰!這意味著,食修之道,真正在青雲門紮下了根,成為被官方認可的正統傳承之一!
張小飛在蘇雅和石堅的攙扶下,對著掌門和眾人深深一揖,聲音雖虛弱卻堅定:“弟子張小飛,定不負宗門厚望,必竭盡全力,將食修一道發揚光大,為宗門興盛貢獻綿薄之力!”
在無數道敬佩、羨慕、乃至複雜目光的注視下,張小飛被靈膳堂的弟子們簇擁著,回到了闊別已久的靈食峰。
如今的靈食峰,氣象已然不同。山門處,“靈膳堂”三個龍飛鳳舞的大字牌匾熠熠生輝。峰上屋舍儼然,新開辟的靈田規劃整齊,雖然蘊靈穀的創傷尚未完全恢複,但整個山峰都洋溢著一股蓬勃的朝氣。
王師兄、趙明、孫小芸等最早跟隨張小飛的弟子,如今已成為堂中骨幹,個個精神抖擻,忙前忙後地安排著堂主回歸的各項事宜。更多新加入的弟子,則好奇而又崇拜地遠遠望著那位傳說中的堂主。
回到熟悉的青竹小院,張小飛屏退眾人,隻留下蘇雅、石堅和王師兄等核心幾人。他服下丹藥,調息了半日,蒼白的臉色才稍微恢複了一些紅潤。
“此次外出,險死還生,但也收獲巨大。”張小飛看著眾人,緩緩開口,“食修之名已立,但前路依舊漫漫。接下來,我們需要做幾件大事。”
他目光掃過眾人,條理清晰地說道:
“第一,穩固根基。王師兄,你負責統籌堂內日常事務,安撫新弟子,製定堂規。趙明,你帶人配合宗門派來的執事,盡快製定蘊靈穀的重建方案,所需資源直接向宗門申領。我們要在最短時間內,讓靈膳堂恢複正常運轉,並展現出新的氣象。”
“第二,傳承有序。食修之道,不能僅靠我一人。我需將基礎理論係統整理,編纂成冊,作為堂內傳承根基。同時,要盡快選拔一批心性、悟性俱佳的弟子,進行重點培養。蘇師姐,石師兄,你們經驗豐富,此事還需你們多多費心,協助考核與教導。”
“第三,創新發展。經此一行,我對食修之道有了更深的理解。食修,絕非僅僅烹製滋養靈食那般簡單。”張小飛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其可養身,亦可克敵;可單體食用,亦可成宴布道;可調和五行,亦可觸及造化。我們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研究體係,探索食修之道的更多可能性。”
聽著張小飛清晰的規劃,眾人隻覺信心倍增,紛紛領命。
休整數日後,待神魂傷勢稍穩,張小飛便立刻投入了工作。他首先將自己對《百草五味經》、《基礎靈植培育與嫁接初解》以及《九轉不滅美食心經》基礎篇的理解,結合自身實踐,去蕪存菁,融會貫通,開始編纂《食修基礎綱要》。綱要中,他首次係統闡述了“食修”的概念、核心思想調和)、修行層次從凡品到靈品乃至更高)、以及基礎技藝識材、處理、火候、道韻初解等)。
編纂過程,也是他對自身所學的一次徹底梳理和升華。許多以往模糊的感悟,在落筆成文時變得清晰起來。他甚至將“內鼎”的概念進行了簡化與轉化,提出了“心灶”這一更適合普通弟子理解和入門的概念,意指以自身心神為灶,感知和引導食材靈性。
與此同時,在蘇雅和石堅的主持下,靈膳堂第一次正式弟子選拔考核也緊鑼密鼓地展開。消息傳出,不僅吸引了大量外門弟子,甚至一些內門弟子也心動不已,前來報名。考核不僅測試資質,更注重心性、耐心以及對靈植、味道的敏感度。
經過嚴格篩選,最終有三十名弟子脫穎而出,成為靈膳堂第一批正式入門弟子。這其中,有原本就擅長靈植培育的,有對廚藝有濃厚興趣的,也有單純被張小飛事跡感召、渴望走出一條新路的。
這一日,靈膳堂新建的“傳道堂”內,莊嚴肅穆。張小飛立於上首,雖麵色仍有些蒼白,但眼神清澈而深邃,周身自然流露出一股宗師氣度。下方,三十名新弟子身著統一的靈膳堂服飾,神情激動而專注。蘇雅、石堅、王師兄等元老位列兩側。
“今日,爾等入我靈膳堂,即為食修一脈傳人。”張小飛聲音平和,卻清晰地傳入每個弟子耳中,“食修之道,首重‘調和’。調和五味,亦是調和陰陽,調和身心,調和與天地萬物之關係。此道,看似尋常,實則包羅萬象,直指大道根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並未講述高深法門,而是從最基礎的“觀氣辨性”開始,教導弟子們如何用靈韻感知去觀察食材的靈氣屬性、生機強弱、以及相互之間的生克關係。他隨手取來一株普通靈蔬,在其指尖,那靈蔬的靈氣流轉、屬性偏向竟清晰可見,引得弟子們陣陣驚歎。
“識材是基礎,火候是關鍵,而心性才是根本。”張小飛諄諄教導,“心浮氣躁,急於求成,則靈食失其真味,甚至蘊含燥火,反傷其身。唯有心靜如水,意念專注,方能引動食材靈性,成就真正靈膳。”
他親自示範,用最普通的靈米和清泉,以最基礎的“心火”慢燉,熬製了一鍋“清心米粥”。粥成之時,米香四溢,粥液晶瑩,散發著淡淡的安寧道韻。他讓每個弟子品嚐一口,眾人隻覺一股溫和暖流潤澤身心,煩躁頓消,靈台清明,效果竟比許多丹藥還好!
“這便是食修的基礎,亦是精髓所在。”張小飛微笑道,“從今日起,你們便從這‘觀氣’與‘熬粥’開始練起。何時能熬出一鍋蘊含自身‘靜’意的米粥,何時便算真正踏入了食修之門。”
沒有高深功法,沒有複雜儀式,但這樸實無華的教導,卻讓所有新弟子感受到了食修之道的博大精深與腳踏實地,心中充滿了向往與幹勁。
傳道授業的同時,蘊靈穀的重建也在趙明的負責下飛速進行。在宗門的大力支持下,新的聚靈陣法布下,靈土被更換,被張小飛以“萬花調和意”淨化過的區域重新種上了靈植。張小飛甚至親自出手,將一絲微弱的“造化生機”意境融入穀中靈泉,使得新生的蘊靈穀,靈氣濃度和生機竟比中毒前更勝一籌!
靈膳堂,這個新生的堂口,在張小飛的帶領下,如同一株汲取了充足養分的樹苗,開始煥發出驚人的活力,茁壯成長。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步入正軌之時,一封來自宗門外事堂的信函,被送到了張小飛的手中。信函內容,讓張小飛剛剛平複的心境,再起波瀾。
信是來自玄天宗的正式公函,措辭客氣,但意圖明確:玄天宗對青雲門“食修”一道頗感興趣,特邀靈膳堂主張小飛,於三月後,前往玄天宗參加一場“百藝交流法會”,以期共同探討修行新途。
落款處,除了玄天宗外事長老的印鑒,還有一個娟秀的私人印記——那是柳青青的標記。
張小飛握著信函,目光望向玄天宗的方向,眼神深邃。
玄天宗……柳青青……還有她身上那塊神秘的爐鼎玉佩……
喜歡我在修真界靠美食逆襲請大家收藏:()我在修真界靠美食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