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芒種搶收忙,新糧換舊倉

字數:2431   加入書籤

A+A-


    村裏像上了弦的鍾,每個人都腳步匆匆。藥圃裏的頭茬薄荷到了采收期,青禾帶著蘇州來的兩個女學徒阿芷、阿芸,正用小鐮貼著地麵割薄荷,割下的鮮草被捆成小把,碼在竹筐裏,綠得發亮。田埂上,阿木和趙平扛著新做的曬藥架,腳步飛快,竹架上的竹篾“咯吱”作響,像是在催著人快點。
    “林先生,這畦薄荷割完了!”阿芷直起身,額角的汗珠順著臉頰往下淌,沾濕了鬢角的碎發,手裏的小鐮卻握得更緊了。她剛來的時候還不習慣田間勞作,割草時總傷著苗,如今動作麻利,割下的薄荷茬口平整,幾乎沒帶起多少泥土。
    林辰走過去,翻看竹筐裏的薄荷,葉片完整,莖稈挺拔,滿意地點頭:“不錯,比上次又進步了。記住,割的時候要留三分莖,這樣過些日子還能再發一茬。”他指著旁邊的紫蘇,“紫蘇再等五天收,那時籽實剛飽滿,葉片也不老,入藥做菜都正好。”
    阿芸正在給割完的薄荷根澆水,用的是柳輕煙改良的竹管引水法,水流細如線,順著畦溝緩緩浸潤土壤。“林先生,您看這樣澆水對不對?”她指著濕潤的土麵,“既沒衝倒根,又澆透了。”
    “對,就該這樣。”林辰笑著說,“你們在蘇州種的時候,也用這法子,既能省水,又能避免泥土板結。”
    正說著,村裏的王大伯趕著牛車來送新麥,車鬥裏的麥粒金黃飽滿,散發著新糧的清香。“林先生,今年的新麥收了,給藥鋪送些來,磨成麵做饅頭,香得很!”王大伯笑得滿臉皺紋,“多虧了你教的‘浸種法’,今年的麥子比去年多收了兩成!”
    去年冬天,林辰把從蘇州學來的“溫水浸種”法子教給了鄉親們——播種前用溫水浸麥種半個時辰,既能催芽,又能殺死蟲卵,開春後麥苗長得又齊又壯。如今見了成效,王大伯特意送來新麥表心意。
    青禾聞訊趕來,笑著接過:“大伯太客氣了,我這就去磨麵,晚上蒸新麥饅頭,給大家嚐嚐鮮。”她對阿芷、阿芸說,“等會兒教你們做‘紫蘇麥餅’,用新麥麵和紫蘇葉做的,是咱們村的特色。”
    兩個姑娘眼睛一亮,趕緊跟著青禾往廚房去,腳步輕快得像雀躍的小鹿。
    午後的曬藥場格外忙碌。趙平和蘇明正在把割來的薄荷攤在曬架上,薄薄一層,葉片舒展,互不重疊。“林大哥說,薄荷葉要攤勻,不然中間的容易捂黃。”趙平一邊擺一邊說,額角的汗珠滴在薄荷葉上,滾落成小小的水珠,“阿木,你那端再墊高些,讓架子有點坡度,通風更好。”
    阿木應著,往曬架下墊了塊石頭,竹架微微傾斜,風穿過葉片,帶來一陣清涼的香氣。“蘇州府的學徒來信說,他們那邊的薄荷也開始收了,就是曬的時候總遇著雨,隻能用炭火烘。”他撓著頭笑,“還是咱們這邊晴天多,曬出來的藥材香味足。”
    柳輕煙帶著學堂的孩子們來幫忙,孩子們提著小籃子,把夾雜在薄荷裏的雜草撿出來。紅丫蹲在地上,認真地挑著草葉,小辮子上還沾著片薄荷葉,像戴了朵綠色的小花。“柳姑娘,這草叫啥名?”她舉起一株開著小白花的草,“它長得和薄荷有點像,就是沒有香味。”
    柳輕煙仔細看了看:“這叫‘白花蛇舌草’,也是味藥,能清熱解毒。等會兒讓林先生給你們講講,草木裏藏著的學問可多著呢。”
    傍晚收工時,曬架上的薄荷已經半幹,綠得更深了些,香氣卻愈發濃鬱。林辰檢查著曬藥場,見每架薄荷都攤得均勻,邊角都留出了空隙,滿意地點頭:“今天收的薄荷能出五十斤幹貨,夠蘇州府的藥鋪用一陣子了。”他對趙平說,“明天把這些打包,讓行腳商捎過去,記得在箱子裏放兩包幹燥劑,免得路上受潮。”
    晚飯時,廚房飄著新麥的清香。青禾蒸的新麥饅頭雪白鬆軟,咬一口滿是麥香;紫蘇麥餅則金黃酥脆,紫蘇的香混著麥香,讓人胃口大開。阿芷和阿芸吃得格外香,直說比蘇州府的糕點還好吃。
    “等回去的時候,我要把紫蘇麥餅的方子記下來,教給晚晴師傅。”阿芷嘴裏塞得滿滿的,含糊不清地說,“蘇州府的人肯定愛吃。”
    阿芸也點頭:“我還要學做薄荷糕,回去給我娘嚐嚐,她總說夏天沒胃口。”
    林辰看著她們,想起自己當年初入藥行的光景,也是這般帶著好奇與熱忱,在一次次實踐裏慢慢成長。他給兩個姑娘夾了塊麥餅:“慢慢學,不光要學手藝,還要學怎麽把這些手藝教給更多人。就像這新麥,收了糧,要留種,明年才能再豐收,手藝也一樣,得傳下去,才不會斷了根。”
    窗外的月光灑進廚房,給每個人的臉上鍍上了層柔和的銀輝。曬藥場的方向,晚風吹過曬架,帶來淡淡的薄荷香,與屋裏的麥香、藥香交織在一起,釀成一種踏實而溫暖的味道。林辰知道,這個芒種,收獲的不隻是飽滿的藥材與新麥,還有那些在勞作中慢慢生根的技藝,那些在相處中漸漸深厚的情誼,它們會像種下的種子,在往後的歲月裏,結出滿倉的希望與安寧。
    喜歡蝕靈玄途請大家收藏:()蝕靈玄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