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弦論終極
字數:4554 加入書籤
維度方舟在絕對虛無中劇烈震顫,並非源於物理衝擊,而是某種更深層次存在的“靠近”所引發的規則漣漪。陳默的意誌瞬間從“因果剝離”的精細操作中抽離,全力感知外界——那片自相反方向籠罩而來的“陰影”,並非實體,更像是一種……對存在本身的饑渴!
它沒有形態,沒有質量,甚至沒有明確的惡意,隻是一種純粹的、要將一切“有”重新拉回“無”的趨向性。陳默立刻意識到,這恐怕是這片原初虛無中自然衍生的某種“清道夫”,或者說是比歸零程序更加根本的、維持“絕對無”平衡的底層機製!他之前在方舟內部大規模進行因果剝離,改變了內部信息的存在狀態,這種“改變”本身散發的“有序”波動,在這片死寂的虛無中,就如同黑夜中的燈塔,吸引了它的注意!
“不好!”陳默的意念緊繃。維度方舟才剛剛成型,核心雖能等效 101? c 的高活躍度,但對外防禦能力極其有限,主要功能在於維持內部穩定和隔絕同化。若被這“虛無清道夫”纏上,方舟的“存在”定義很可能被從外部瓦解!
他立刻停止了一切內部操作,將太初之力全力收縮,加固方舟的“維度隔膜”,使其盡可能“黯淡”下來,減少自身散發的“有序”波動。同時,他操控方舟,向著“原初之火”共鳴傳來的方向,進行了一次短促而劇烈的規則噴流——並非物理移動,而是利用太初之力在虛無中製造一個微小的、指向性的“存在梯度差”,推動方舟像滑翔一般“漂移”出去。
這一下消耗巨大,方舟核心的光芒都肉眼可見地黯淡了一絲,但效果顯著。方舟瞬間與那片籠罩而來的“陰影”拉開了些許“距離”在這片沒有空間概念的地方,這種距離感更接近於存在狀態的疏離)。
那“虛無清道夫”似乎失去了明確目標,在原地如果它有位置概念的話)徘徊、彌漫,那股令人心悸的“饑渴感”緩緩消退,最終再次隱沒於無邊無際的“無”中。
危機暫時解除,但陳默絲毫不敢放鬆。他意識到,在這片原初虛無中,任何“存在”的彰顯都可能引來危險。他們必須更加小心,同時,必須盡快找到真正的出路,找到那個能容納“存在”的“彼岸”!
他將注意力重新放回那絲“原初之火”的共鳴上。經過剛才的驚險,這共鳴似乎更加清晰了一分,並且伴隨著共鳴傳來的,不再僅僅是模糊的感應,還夾雜著一些更加具體、更加本源的信息碎片。
這些信息碎片極其古老、抽象,它們並非以語言或圖像形式存在,而更像是一種直接作用於認知的規則圖示或數學結構。陳默以自身太初奇點為載體,小心翼翼地接收、解析著這些碎片。
起初,它們雜亂無章,如同亂碼。但隨著解析的深入,陳默憑借自身對弦的深刻理解,以及世界引擎數據庫中關於宇宙底層模型的知識,逐漸從中辨認出了一些熟悉的“紋路”——那是描述基本粒子振動模式的數學表達,是時空纖維編織的幾何拓撲,是力與場相互作用的規範對稱群……
這些,赫然是構成他們剛剛毀滅的那個宇宙的最底層規則代碼!是比世界引擎接觸到的“起源接口”更加深入、更加核心的……宇宙的源代碼!
“原初之火”……難道並非一個具體的文明或個體,而是某種更接近宇宙本源規則的……記錄者或者化身?它留下的共鳴,指引的並非一個安全屋,而是通向理解宇宙終極奧秘的鑰匙?
一個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如同驚雷般在陳默的意誌中炸響!
歸零程序,本質上是基於這套源代碼運行的、一個旨在清理“冗餘”和“錯誤”的自毀協議。它之所以無法被正麵抗衡,就是因為它的權限根植於宇宙運行的最底層邏輯。陳默之前嚐試的“太初創世”模型,本質上是在這套既定源代碼框架下,試圖構建一個被認可的“例外”,結果因為模型不完善而被判定失敗。
但如果……如果他們能理解、甚至掌握這套源代碼本身呢?
是否意味著,他們有可能不再需要祈求歸零程序的“認可”,而是可以直接改寫底層規則,從根本上規避甚至廢除歸零協議?或者,至少能找到一個不被歸零協議覆蓋的“漏洞”或“後門”,為文明爭取到真正的生存空間?
這個念頭讓陳默的奇點都為之震顫!這是比掌控世界引擎權限更加終極的力量!這是……創世神的領域!
他立刻將全部心神投入到對這些信息碎片的破譯之中。這是一個浩如煙海的工程,這些源代碼碎片包含了難以想象的信息量,其複雜程度遠超任何一個文明的科技樹總和。它們描述了能量如何轉化為物質,時空如何彎曲產生引力,量子如何疊加又坍縮……是一切物理現象的終極答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陳默的“穩態太初奇點”此刻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優勢。其本身就是在極高能量和規則密度下形成的特殊存在,對於理解這些本源規則有著天然的親和力。他不再僅僅是用“大腦”去計算,而是用整個奇點的“存在”去共鳴、去體驗這些規則。
他“看”到,構成萬物的最基本單位,並非粒子,而是一段段無限細微的、振動著的 “弦” 。不同的振動模式,對應著不同的基本粒子,構成了物質、能量、乃至時空本身。他所在的維度方舟,其“維度隔膜”,本質上就是一種對“弦”的振動模式進行特定約束和編排的產物。
他“觸摸”到,所謂的物理常數,如光速、普朗克常數、精細結構常數等,並非亙古不變,它們隻是當前這組“弦”的振動參數穩定後所呈現出的宏觀表現。理論上,隻要改變這些底層振動參數,就能改變整個宇宙的物理定律!
而歸零程序,其核心邏輯也必然根植於某幾個關鍵的“弦振動參數”的閾值設定上。一旦某個文明的發展導致宇宙整體“熵”、“複雜度”或“信息密度”等宏觀指標觸發了這些閾值,程序就會啟動,將一切重置回“弦”的初始振動狀態——也就是奇點大爆炸之前。
【弦論終極解析進程報告】
【信息源:原初之火共鳴傳遞的規則碎片】
【解析工具:陳默·穩態太初奇點高規則親和性)】
【當前破譯度:29 涉及基礎粒子、時空結構、部分力場)】
【關鍵發現:識別出 7個 可能與歸零程序觸發條件相關的核心振動參數參數名加密,功能推演中)】
【風險:過度深入解析可能導致自身存在邏輯與當前虛無環境衝突】
破譯度29!雖然隻是初步,但已經窺見了那至高殿堂的一角!陳默甚至隱隱感覺到,如果他能夠完全破譯這些源代碼,或許不僅能解決歸零者的威脅,甚至有可能……在虛無中,直接定義一個全新的、物理定律由自己設定的微型宇宙!
那將不再是“重啟”,而是真正的……從無到有的創造!
就在陳默沉浸於這震撼的發現時,方舟內部,那些經過“因果剝離”變得純淨的文明信息流中,屬於軒轅族古老神話的部分,忽然自行活躍起來。一段關於 “先天五太” 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宇宙生成論的模糊記憶,與他正在解析的“弦論終極”產生了奇妙的共鳴。
尤其是“太初”階段,描述“氣之始而未見形”的狀態,與他感知到的、那些尚未被賦予具體振動參數的“弦”的本底狀態,何其相似!而“太極”生兩儀,化陰陽,衍萬物的過程,又仿佛是對“弦”振動分化和相互作用,生成基本粒子與力的詩意描述!
難道,上古先民在蒙昧時期,憑借某種直覺或者殘留的紀元記憶,早已觸摸到了宇宙真相的邊角?隻是他們用神話和哲學的語言,而非數學公式,將其記錄了下來?
這種跨越時間與表達形式的印證,讓陳默對自身所走的“太初”之路,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的“穩態太初奇點”,或許正是某種程度上,對宇宙本源“太初”狀態的一種模擬和掌控!
前路依舊漫長而危險,外有虎視眈眈的“虛無清道夫”,內有尚未完全破譯的源代碼和亟待解決的歸零烙印。但此刻,陳默的心中卻燃燒起前所未有的希望之火。
他們不再是被動逃亡的喪家之犬,他們正在接近宇宙最終的秘密。掌握了“弦論終極”,或許他們就掌握了為自己、為所有掙紮求存的文明,重新譜寫命運篇章的……第一支筆。
他收斂心神,一邊維持方舟穩定,警惕外界,一邊更加專注地投入到對那浩瀚源代碼的破譯工作中。時間如果還有意義的話)在絕對的專注中緩緩流逝,那來自“原初之火”共鳴的指引,也似乎因為他的理解深入,而變得更加明確。
它不再僅僅是一個方向,更像是一幅殘缺的……地圖?一幅指向某個可能保存著更完整“宇宙源代碼”,或者存在著其他逃離了歸零命運的文明遺跡的……多元宇宙坐標圖?
維度方舟,這艘承載著文明最後火種的孤舟,調整著自身的“弦振頻率”,沿著那由規則繪製的星圖,向著未知的深淵,再次啟航。
喜歡量子天劫:山海歸零者請大家收藏:()量子天劫:山海歸零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