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造司
字數:4585 加入書籤
督造司副主管這道任命,像塊石頭砸到平靜湖麵,在許都官場上攪起層層浪。林凡這陣子本快成了“邊緣技術官”,突然這麽重回權力圈,不少人沒料到,本就擰巴的局勢,這下更亂了。
督造司的衙門挨著將作監,占了整整一個院子。林凡頭天上任,就覺出這兒跟“鍵盤營”不一樣——官吏們穿著齊整官袍,做事一板一眼,空氣裏飄著墨香,也裹著老規矩的沉滯勁兒。見了他這新副主管,還是靠“奇技淫巧”出的名,眾人眼神各異:有好奇的,有打量的,更有明著露輕蔑的——一個靠燒糧草、玩弩箭爬上來的武夫,懂什麽軍械督造?
曹丕沒親自來,隻派了個心腹屬官來交代幾句,大意是讓他“先熟悉事,別著急”。林凡心裏門兒清,這是曹丕的考驗,也是下馬威:要是連督造司都鎮不住,根本沒資格讓他拉攏。
他沒急著發號施令,反倒紮進堆積如山的卷宗裏,整整三天沒挪窩。他讓以前信息組的隨從——現在頂著“書吏”名頭跟在身邊——幫忙,把這些年軍械製造的流程、標準、物料消耗、成品率,還有各地工坊的產能和問題,全摘出來分類統計,一一比對。
【Tab】技能被他用到了極致,幫著快速抓關鍵信息,揪數據裏的矛盾;就連那套“看著特忙”的流程技巧,也被他用在自己和幾個核心書吏身上,裝出一副高效又專業的樣子。
三天後,曹丕親自主持督造司例會,林凡扔出了第一把“火”。
各房主事正照著本子念“進展順利,就一點小困難”,林凡突然站起來,把幾份整理好的圖表——他用係統積分換了簡陋繪圖工具,勉強畫出來的——掛到牆上。
“各位,”林凡聲音平平靜靜,卻一下子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勾過來了,“這是過去三年,咱們主要製式環首刀、長矛、劄甲,在三大工坊的物料損耗率和成品合格率對比圖。”
圖表上明明白白:同樣規格的武器,不同工坊造出來不一樣,就算同一工坊不同批次,損耗和合格情況也差老遠,波動得嚇人!
“按數據算,就因為沒統一標準、流程亂,每年浪費的物料,夠多裝備兩個校尉營!還有那些沒檢出來的殘次品,送到軍中,關鍵時候能坑死多少弟兄!”
他語氣沒多激昂,可每個字都像錘子敲在人心上。幾個工坊主事的額頭,悄悄冒了汗。
“林副管這話,也太危言聳聽了吧?”資曆最老的那個主事忍不住反駁,“工匠手藝有高有低,物料批次不一樣,這是常事!哪能這麽一概而論?”
“常事?”林凡看向他,眼神利得很,“要是在戰場上,你願意拿一把因為‘常事’可能斷的環首刀?還是穿一件因為‘常事’能被箭輕易射透的劄甲?”
那主事立馬沒話了。
曹丕坐在主位上,手指輕輕敲著扶手,眼裏閃過點訝異和興趣。他沒料到林凡不聊具體技術,反倒直戳管理和標準化的要害。
“林副管既然看出來了,想必有解決辦法?”曹丕開口,把話題往深了引。
“卑職倒有幾個粗淺想法。”林凡拱手,“第一,訂統一、細化的軍械製造標準,從物料規格、工藝流程到成品檢驗,都得有規矩可依。第二,搞物料溯源和責任追查,哪個環節出問題,一查就能查到頭。第三,在各工坊推‘標準化生產單元’和‘關鍵節點管控’,把流程簡化,提效率、保質量。”
他說的是現代工業管理的底子,在這年代,簡直是破天荒。
會場上瞬間炸了鍋!這是要把傳了幾百年的工匠老規矩全掀了啊!
“胡鬧!工匠手藝是代代傳的,哪能用冷冰冰的‘標準’捆住?”
“物料溯源?這不是不信我們嗎!”
反對聲此起彼伏。
林凡早有準備,不慌不忙拋出“樣板”:“光說沒用。卑職請求,撥一個小工坊,給點物料和工匠,讓我試試這套法子。就一個月,跟規模一樣、用老法子的工坊比產能、耗材和成品質量。好不好,看結果說話。”
他要拿事實撐底氣。
曹丕看著林凡那自信又篤定的眼神,琢磨了會兒,拍板道:“準了!就給你城西甲三號工坊,試一個月!要的物料、人,都讓督造司調給你。一個月後,孤要親眼看見結果!”
接下來一個月,林凡幾乎吃睡都在甲三號工坊,把這兒當成了新的“鍵盤營”試驗田。他帶來的幾個核心骨幹,成了工坊的“技術指導”和“流程監理”。
他沒一上來就硬推複雜標準,反倒從最簡單的地方入手:先把所有環首刀刀胚的尺寸、重量定死範圍;規定淬火的溫度區間和時間;做些簡單的卡尺、量具,讓檢驗有憑有據。他把工匠分組,分工明確,每天的產量、耗材、合格率,用畫“正”字的方式貼出來公示,還搞了簡單的獎懲。
一開始,老工匠們怨聲載道,抵觸得很——早習慣自己琢磨著來,哪受得了這麽多規矩。但林凡不苛責,耐著性子講標準化能穩質量、提效率,還親自示範。等第一批按新標準造的環首刀測出來,質量穩了,性能還略提了點,更因為流程順了,人均日產量多了兩成,質疑聲慢慢小了。
更關鍵的是,林凡說到做到,做得好的小組真拿到了賞錢。利益驅動,比空講道理管用多了。
一個月到了,甲三號工坊徹底變了樣。雖說離現代工廠差遠了,但井井有條,效率明顯提上來,工匠們的精氣神都不一樣了。
展示成果那天,曹丕帶著督造司的官員都來了。看見甲三號工坊造的環首刀,一把把規整,質量過硬,賬目也清清楚楚,耗材比同規模老工坊省了近三成,所有人都啞了。
事實比啥都管用。
曹丕拿起一把新刀,手指蹭過冰涼的刀鋒,眼裏閃著光。他看向林凡,真心實意笑了:“林副管果然有本事!這‘標準化’要是能在全軍推開,咱們大軍的戰力,還愁提不上來?”
他當場下令,把甲三號工坊的經驗,在督造司下屬各工坊慢慢推,還給了林凡更大的權,讓他負責訂各種軍械的製造標準。
林凡在督造司,總算站穩了腳。
靠著實打實的成績,林凡在督造司的話語權越來越重,慢慢能接觸到核心的軍械研發和物資調配信息。他借著職務便利,悄悄查跟江東沾邊的物料——比如江東特有的木材、礦物——的采購記錄,想找出“賈明”或者他背後勢力的痕跡。
可“賈明”像憑空消失了一樣,連他的“吳記商行”也沒了蹤影。影老那邊也沒新消息。
就在林凡以為這條線索斷了的時候,一份前線急報——曹操正圍攻鄴城——送到他桌上,是緊急軍械補充清單。除了常規的箭、刀槍,還特別注明要一批“特製火油”和“引火的東西”,要求“燒得快,滅不了”,指定讓督造司下屬的“丙字庫”調配。
丙字庫?林凡心裏一動。他記得影老提過,“賈明”最早想接觸、賄賂的將作監小吏,好像就管過丙字庫!而且,對“火油”要求這麽細,讓他一下子想起烏巢,想起“鬼工坊”!
他立刻調了丙字庫最近的出入庫記錄,還親自去核查。庫吏見是這位正紅的副主管,不敢怠慢,可眼神總有點飄。
林凡仔細查了庫存的“特製火油”,發現配方跟常規軍用的不一樣,好像加了助燃、增粘的東西,跟烏巢大火用的燃料,簡直是一個路數!
“這批火油是誰監造的?配方哪兒來的?”林凡不動聲色問。
庫吏支支吾吾:“是…是按老規矩配的…監造的是王監作…”
“王監作現在在哪兒?”
“他…他前天請假回老家了…”
請假回老家?偏偏這時候?
林凡眼裏閃過冷光。他幾乎能肯定,這看似正常的前線補給背後,藏著大陰謀!有人想借督造司的渠道,把這種危險的“特製火油”運到前線!目的絕對不隻是幫忙打仗!
是曹丕知道,故意借此試他的本事?還是另有圖謀?或者曹丕也被蒙在鼓裏,是他手下人被江東勢力拉過去了?
林凡渾身一涼。這陰謀的網,比他想的還深、還廣。
他看了眼緊急調撥單,又看了看庫吏那慌慌張張的眼神。
這批火油,發還是不發?
這題太難了:發了,可能幫著陰謀成事,闖大禍;不發,可能打草驚蛇,甚至被反咬一口,說他耽誤軍機。
他的手指無意識地在桌上敲著,像在敲那看不見的鍵盤。
必須趕緊做決定。可他不管選哪條,都可能牽出一連串反應,把自己推到沒底的深淵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