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甕壁藏真與定價暗戰
字數:3273 加入書籤
淩晨三點的非遺傳承館,月光透過玻璃灑在 1877 年的老陶甕上,窯變紋泛著淡褐的光。突然,後牆的通風口傳來 “吱呀” 聲,兩個蒙麵人翻進來,手裏抱著個和老陶甕一模一樣的仿品 —— 他們是啟星雇的文物販子,要趁夜調換真甕。
“住手!” 守夜的老秦舉著木棍衝出來,他是婆婆的老徒弟,守了這甕三個月,每晚都要摸三遍甕底的 “李氏製陶” 刻字。販子慌了,一個人抱著真甕往通風口跑,另一個人舉著仿品砸向老秦,陶片濺到老秦的胳膊上,留下道血痕。“別跑!” 老秦追出去,卻隻抓住販子掉落的一隻手套,上麵沾著淡灰色的陶土粉 —— 是啟星仿品特有的陶土。
清晨的陽光還沒穿透雲層,啟星的通稿就炸了鍋:“李氏老陶甕實為啟星祖傳文物,已尋回真甕”,配圖是販子偷到的真甕,旁邊擺著偽造的清朝 “官窯監製文書”,文書上的 “啟” 字印章蓋得鮮紅。# 傳統手作偽造非遺物證 話題 10 分鍾破 160 億播放,國內幾家媒體沒核實就轉發,聯盟裏的土耳其槐樹林發來私信:“要是真甕在啟星那,咱們的舉證就全廢了……”
林薇趕到傳承館時,婆婆正蹲在地上撿仿品的陶片,指尖捏著塊帶 “回字紋” 的碎片,眼眶通紅:“這仿品仿得真像,連窯變紋的位置都一樣,可它沒魂 —— 真甕的內壁,有你太爺爺刻的‘李’字,隻有在月光下才顯形。” 她起身掀開傳承館的暗格,裏麵藏著隻裹著紅布的陶甕,打開紅布,甕內壁的 “李” 字在晨光裏泛著淡金 —— 原來婆婆早有防備,三天前就把真甕換進了暗格,外麵擺的是她年輕時燒的仿品。
“啟星的文書是假的!” 張遠抱著太奶奶的手劄衝進來,手劄裏夾著張泛黃的清朝官府收據,上麵寫著 “光緒三年,李氏製陶供窯變甕一對,賞銀二十兩”,落款的官府印章比啟星偽造的小一圈,且筆畫裏有個獨特的 “點”,偽造文書上沒有。“我聯係了故宮的文物專家,他們說啟星的文書用紙是現代仿品,墨色也不對!”
可沒等專家發聲,啟星的專利律師就帶著法院傳票找上門:“你們的‘小陶片紋’侵犯了啟星的非遺印記專利,90 家歐洲陶窯已經停止使用,你們再不停止,就封了傳承館!” 律師身後跟著幾個記者,鏡頭對著小糯米刻的陶片,逼問:“這紋路和啟星的‘非遺印記’一模一樣,是不是抄襲?”
小糯米躲在婆婆身後,小手攥著塊剛刻好的陶片,突然舉起陶片對著陽光:“不一樣!我的紋裏有小太陽,啟星的沒有!” 眾人湊近看,果然陶片的 “小陶片紋” 裏藏著個極小的太陽圖案 —— 那是婆婆教她的,每代人的傳承印記都有隱藏細節,太奶奶的 “回字紋” 裏藏 “土”,婆婆的 “太陽紋” 裏藏 “火”,小糯米的藏 “日”,合起來就是 “土火日”,是李氏製陶的根基。
“還有這個!” 老秦舉著販子掉落的手套,手套上的陶土粉在艾草水裏融成了灰白色,“啟星的仿品陶土加了滑石粉,真陶土遇艾草水會變褐!” 他把真甕的陶土刮了一點放進水裏,水麵立刻浮起淡褐的暈,和仿品的灰白形成鮮明對比。
就在這時,傳承館的門被推開,一個穿著夾克的男人走進來,是昨晚的文物販子之一,手裏攥著個 U 盤:“我不能再幫啟星騙人了 —— 我奶奶也是做陶的,她臨死前還說‘手藝要傳真的’。” 他把 U 盤遞給林薇,裏麵是啟星給的 “調換指令” 和偽造文書的設計稿,“他們還讓我們在真甕上劃道痕,假裝是祖傳的損傷,好蒙騙專家。”
專家趕來時,啟星的人還在媒體前叫囂 “真甕在我們這”。可當專家把真甕放在月光下,內壁的 “李” 字顯出來,再比對官府收據和手劄,當場宣布:“啟星的文書是偽造的,這隻才是光緒年間的真甕,陶土成分和當時的官窯一致!”
消息一出來,輿論立刻反轉,# 啟星偽造非遺證據 話題衝上熱搜第一,聯合國非遺機構發聲明 “永久拒絕啟星的非遺申請”。法院也很快駁回了啟星的傳承印記專利訴訟,認定 “小陶片紋是百年傳承的一部分,非啟星原創”。山西染坊的老板帶著聯盟成員趕來,手裏拿著各家族的傳承印記:“咱們發起‘傳承印記共享計劃’,把每家的印記都放進認證庫,誰也別想壟斷!”
傳承館裏又熱鬧起來,小糯米在真甕上係了條紅繩,上麵掛著她刻的小陶片;婆婆給專家講太奶奶做陶的故事,手裏不停擦著手劄;老秦和聯盟成員一起製定 “傳承館守護製度”,每天安排人輪崗守夜。漢斯通過視頻連線,笑著說:“歐洲的陶窯都在申請加入共享計劃,咱們的非遺聯盟越來越大了!”
可這份熱鬧沒持續多久。周日下午,王大姐拿著手機衝進傳承館,屏幕上是啟星的全球發布會:“啟星集團正式收購全球陶土原料定價機構,未來所有傳統手作陶土的價格,由啟星製定!” 下麵的配圖是啟星的 CEO 舉著份協議,身後站著幾個&najor 陶土礦的老板。
“他們要壟斷原料定價!” 張遠的臉色變了,“咱們的陶土成本本來就比啟星高,要是他們漲價,咱們的陶甕就賣不出去了!” 土耳其槐樹林的負責人發來緊急消息:“啟星已經給我們發了通知,下個月的槐根價格漲 3 倍,不接受就斷供!”
林薇走到真甕旁,指尖摸著內壁的 “李” 字,突然想起太奶奶手劄裏的話:“手作的根在人心,不在錢袋。” 她拿起手機,在 “全球傳統手作非遺聯盟” 的群裏發了條消息:“啟星想壟斷原料定價,咱們就聯合建‘全球手作原料互助庫’,共享礦源、平攤成本!明天上午 9 點,基地原料定價會,想一起扛的,來。”
發送鍵按下的瞬間,她看到遠處的路上,有輛印著 “啟星陶土定價” 的卡車駛過,車廂上貼著 “全球陶土統一價” 的標語。林薇握緊了手裏的小陶片,上麵的 “小太陽” 圖案在陽光下閃著光 —— 隻要傳承還在,隻要聯盟還在,就算原料漲價,他們也能守住老祖宗的手藝。隻是她不知道,啟星已經偷偷在互助庫的礦源裏放了 “陶土純度檢測幹擾劑”,下個月檢測時,所有互助庫的陶土都會被標 “純度不達標”,無法用於非遺產品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