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勝一場
字數:3201 加入書籤
會議不歡而散後的第三天,趙書記突然沒來上班。黨政辦的氣氛格外壓抑,老王捧著茶杯在走廊裏來回踱步,周主任緊鎖眉頭盯著電話,每個人都在猜測發生了什麽。直到下午,縣財政局和交通局的聯合督查組突然來到鄉裏,徑直走進了張鄉長的辦公室,大家才意識到事情沒那麽簡單。
我抱著文件經過張鄉長辦公室時,聽見裏麵傳來爭執聲。“修路資金必須按流程審批!” 張鄉長的聲音帶著前所未有的慌亂,“我在青石鄉幹了十幾年,財政規矩不能破!” 督查組組長的聲音不大卻異常堅定:“張鄉長,民生項目有綠色通道,請你提供近三年涉農資金的使用明細,我們要核實資金流向。”
走廊裏的幹部們交頭接耳,有人說看到趙書記昨天去了縣城,有人說縣交通局的專款突然到賬了,還有人說早上看到縣委穀書記的車路過鄉政府。各種消息像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沒人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但所有人都感覺到,青石鄉的風向要變了。
第四天一早,趙書記準時出現在辦公室,軍靴踩在地板上的聲音比往常更響亮。他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遞給我一份文件:“小李,把這個送到各辦公室,紅果村修路項目下周一正式開工,資金已經到位。” 文件上蓋著縣財政局的鮮紅公章,撥款金額赫然寫著 “捌拾萬元整”。
我愣在原地,半天沒反應過來。趙書記拍了拍我的肩膀:“愣著幹什麽?快去啊。” 他轉身時,我瞥見他手機屏幕上的通話記錄,備注是 “王師長”,通話時長顯示四十分鍾。老王湊過來低聲說:“我就說趙書記不是好惹的,能從部隊轉業到地方當書記,哪能沒點背景?”
真相在中午的班子會上揭曉。縣委穀書記突然蒞臨指導,這在青石鄉是破天荒的事。他沒進會議室,直接站在院子裏講話,聲音洪亮如鍾:“經過縣委研究決定,紅果村修路項目列為全縣民生重點工程,資金由縣財政統籌解決。青石鄉黨委要發揮主體作用,確保項目按時完工。”
穀書記的目光掃過在場的幹部,在張鄉長臉上停頓了兩秒:“個別同誌要注意工作方法,不能因為個人意見影響民生工程。財政部門要加強監管,但不能人為設卡,該辦的事要馬上辦!” 張鄉長站在人群裏,臉色發白,手裏的筆記本都捏變了形。
會後穀書記單獨和趙書記、張鄉長談話。透過窗戶,我看到穀書記表情嚴肅地說著什麽,趙書記坐姿端正,張鄉長則不停地搓著手,像個做錯事的孩子。半個鍾頭後,張鄉長失魂落魄地走出辦公室,路過我身邊時,狠狠瞪了我一眼,嚇得我趕緊低下頭。
老王把我拉到樓梯間,神秘兮兮地說:“知道為什麽穀書記突然來了嗎?聽說市裏王副市長親自給穀書記打的電話,專門過問紅果村修路的事。” 他壓低聲音,“王副市長是趙書記在部隊時的老領導,趙書記前幾天去市裏找他了,這才叫搬救兵!”
我這才明白,趙書記不是在賭氣,而是在暗中布局。他那天沒來上班,原來是去市裏找老領導反映情況了。部隊出來的幹部最重情誼,老領導得知他在基層推進民生項目受阻,當即給縣委穀書記打了電話,這才有了今天的局麵。
下午縣電視台的記者突然來訪,扛著攝像機拍攝紅果村修路項目的籌備情況。趙書記接受采訪時,站在新修的規劃圖前意氣風發:“我們不僅要修通紅果村的路,還要以此為契機,打通全鄉的斷頭路,讓農產品出得去、遊客進得來,真正實現鄉村振興。”
張鄉長也出現在鏡頭裏,隻是表情僵硬,對著鏡頭說:“鄉裏會全力支持修路項目,做好後勤保障工作。” 誰都能看出他的不情願,但在縣委的明確指示下,他不得不配合。這種微妙的變化,讓鄉裏的幹部們都暗自調整了態度,見到趙書記時的笑容更熱情了,匯報工作也更勤了。
更讓人意外的是,縣財政局督查組很快就指出了問題。張鄉長侄子承包的幾個鄉裏工程都存在工程量核算不規範的情況,光是去年的排水溝項目就有明顯的預算虛高。雖然沒發現違紀問題,但督查組當場要求鄉裏完善工程招標和驗收流程,張鄉長的財政審批權限也被要求必須與鄉黨委書記共同簽字才能生效。
消息傳開後,紅果村的村民們敲鑼打鼓地來到鄉政府,送來了 “為民修路、功在千秋” 的錦旗。王德山老漢拄著拐杖,代表老區群眾發言:“我們就知道趙書記是幹實事的好官,感謝黨和政府沒忘了我們!” 趙書記握著老人的手,眼眶有些濕潤:“這是我們應該做的,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的責任。”
那天晚上,趙書記破例請黨政辦的同誌吃飯。幾杯酒下肚,他打開了話匣子:“我在部隊待了二十年,學的就是服從命令、服務人民。到了地方才知道,基層工作比打仗還複雜,但再複雜也不能忘了初心。” 他看著我說,“小李,你記住,隻要是為群眾辦事,就別怕有阻力,組織永遠是後盾。”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老王在旁邊補充道:“趙書記在部隊時立過三等功,他的老領導現在都是市裏的大人物,張鄉長想卡他的脖子,真是打錯了算盤。” 趙書記擺擺手:“不是我個人的功勞,是群眾的呼聲起了作用,是組織的信任給了支持。” 他舉起酒杯,“為了紅果村的路,為了青石鄉的明天,幹杯!”
酒桌上的氣氛熱烈而融洽,每個人都感受到了壓抑已久的釋放。我看著趙書記真誠的笑容,突然明白,正直或許會暫時受挫,但絕不會永遠吃虧。張鄉長編織的關係網再密,也擋不住為民辦事的決心;基層的水再深,也淹不了真抓實幹的幹部。
回到宿舍,我翻開筆記本,把今天的見聞一一記錄下來。窗外的月光格外明亮,照亮了院子裏的垂柳,也照亮了遠處紅果村的方向。我知道,紅果村的路終於要修通了,而青石鄉的工作氛圍,也隨著這條路的修建,迎來了新的轉機。
趙書記的反擊沒有硝煙,卻意義深遠。他用軍人的方式證明,隻要堅持正確的方向,總能得到支持。而這場沒有硝煙的博弈,也讓我深刻體會到,基層工作不僅要有為民服務的初心,還要有堅持原則的勇氣和解決問題的智慧。在青石鄉這片土地上,真正的考驗雖然剛剛開始,但我已經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我在筆記本的最後寫道:“為民辦事的初心,是最硬的後台;群眾的期盼,是最有力的武器。在基層的江湖裏,唯有堅守初心、真抓實幹,才能贏得最終的勝利。” 合上筆記本,我仿佛已經聽到了紅果村修路的鞭炮聲,那聲音裏,有群眾的歡笑,有幹部的欣慰,更有鄉村振興的希望。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