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配車
字數:5762 加入書籤
寒風裹著黃土在鄉黨委大院外打旋,會議室裏卻暖得像開春。當鄉人大主席用渾厚的聲音念出“李澤嵐同誌以45票全票當選青石鄉鄉長”時,台下響起的掌聲震得窗玻璃微微發顫。李澤嵐站起身,筆挺的深灰色西裝襯得他比平時更顯精神,他雙手交握舉過胸前,向各位人大代表深深鞠躬——鞠躬的瞬間,他看見趙書記坐在第一排,眼角的皺紋裏滿是笑意,手裏的搪瓷缸在桌沿輕輕磕著,像是在為他喝彩;也看見坐在角落的張家村代表張老五,這次沒再縮著脖子,而是跟著鼓掌,眼神裏沒了之前的抵觸,多了幾分認可。
散會後,代表們陸續離開,趙書記第一時間走過來,重重拍了拍李澤嵐的肩膀:“好小子!全票當選,給咱青石鄉長臉了!”他的軍綠色夾克上還沾著早上下鄉的黃土,卻掩不住眼裏的興奮,“走,去食堂,我讓大師傅燉了羊肉,咱得好好喝兩杯!”
李澤嵐笑著點頭,剛要跟著趙書記走,口袋裏的手機突然震動起來。他掏出手機,屏幕上跳動著“蘇晴”兩個字——這是他三個月前存下的名字,當時雪災結束後,他第一次撥通這個號碼,電話那頭蘇晴的聲音帶著剛從救災一線回來的疲憊,卻笑著說“恭喜你種薯豐收”,從那以後,兩人的聯係就沒斷過,有時是他跟她說青石鄉的土豆賣了好價錢,有時是她跟他說采訪中遇到的基層故事。
“趙書記,我先接個電話。”李澤嵐往走廊角落走了兩步,按下接聽鍵,語氣裏不自覺地帶上了笑意,“蘇記者,今天怎麽有空給我打電話?”
“李鄉長,恭喜當選啊!”蘇晴的聲音透過聽筒傳來,帶著輕快的笑意,“我昨天看了縣融媒體的新聞,說你全票當選,特意今天打電話來祝賀。怎麽樣,當選鄉長了,是不是更忙了?”
“剛散會,正要跟趙書記去吃羊肉。”李澤嵐望著窗外飄落的細雪,心裏暖融融的,“忙是肯定的,不過現在有了正式身份,幹實事更有底氣了。對了,你之前說想來青石鄉拍土豆加工廠的素材,現在廠房已經動工了,等明年春天投產,你過來正好能拍全貌。”
“真的?那我可記下來了!”蘇晴的聲音裏滿是期待,“我最近在寫一篇關於‘年輕基層幹部成長’的報道,想把你作為典型案例寫進去,等下次去青石鄉,再跟你細聊?”
“沒問題,隨時歡迎。”李澤嵐看了眼走過來的趙書記,笑著說,“不跟你多聊了,趙書記等著我吃羊肉呢,回頭再給你打電話。”
掛了電話,趙書記湊過來打趣:“是蘇記者吧?我就說你倆聯係沒斷,這姑娘不錯,對你的事比誰都上心。”
李澤嵐的臉微微發燙,沒接話,跟著趙書記往食堂走。食堂裏飄著羊肉的香氣,大師傅正把燉得軟爛的羊肉盛進搪瓷盆裏,小馬和老鄭已經坐在桌旁,看見兩人進來,立馬站起身:“恭喜李鄉長!恭喜趙書記!”
“坐,都坐。”趙書記把搪瓷缸擺到桌上,擰開一瓶二鍋頭,“今天高興,都喝點!澤嵐,你剛當選,這第一杯酒,得你先喝!”
李澤嵐接過酒杯,望著桌上的羊肉和滿屋子的笑臉,突然覺得眼眶有些發熱。他想起正月裏剛當代鄉長時的手足無措,想起追種薯款時在縣城倉庫裏的僵持,想起修水渠時在工地凍得發紅的手指,想起低保清退時麵對張老五的撒潑——那些難走的路,那些咽下去的委屈,在這一刻都變成了值得。他仰頭喝下杯中的酒,烈酒順著喉嚨往下淌,卻暖得讓人踏實。
接下來的日子,李澤嵐正式以鄉長身份開展工作,比之前更忙了。每天天不亮就去各村查看土豆窖的儲存情況,中午在工地盯著土豆加工廠的施工進度,下午回辦公室處理文件,晚上還得跟趙書記商量明年的種薯種植計劃。即便再忙,他也會抽出時間跟蘇晴聯係——有時是晚上睡前發一條短信,說說當天的工作;有時是周末打個電話,聽聽她講采訪中的趣事。蘇晴也會經常給他發一些關於農業政策、鄉村發展的文章,還幫他聯係了省農科院的專家,打算明年春天來青石鄉指導種薯種植。
12月5日上午,李澤嵐正在土豆加工廠工地查看鋼筋綁紮情況,手機突然響了,是縣財政局的電話,讓他和趙書記下午去縣裏開會,說是有“重要物資分配”。李澤嵐心裏納悶,年底了縣裏通常隻會下撥經費,怎麽會有“物資分配”?他跟工地負責人交代了幾句,就和趙書記一起往縣城趕。
下午兩點,會議準時在縣財政局會議室召開。局長拿著一份文件,清了清嗓子說:“今天把各鄉鎮的同誌叫來,是傳達縣委的決定——為了改善基層辦公條件,提高工作效率,縣委決定給部分工作突出的鄉鎮分配公務用車,青石鄉作為今年的先進鄉鎮,分配到3輛公車,一輛給黨委書記,一輛給鄉長,一輛歸鄉黨政辦統一使用。”
這話一出,會議室裏頓時響起一陣羨慕的議論聲。李澤嵐和趙書記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裏看到了驚喜——青石鄉之前隻有一輛老舊的普桑,還是趙書記剛來的時候分配的,平時下鄉要麽擠公交車,要麽騎自行車,遇到下雨下雪天,連路都沒法走,現在一下子分到3輛公車,以後開展工作可就方便多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趙書記,李鄉長,你們青石鄉今年幹得不錯啊!”旁邊鄰鄉的黨委書記湊過來,笑著說,“種薯產業、水渠修複、低保清退,每一件事都幹得漂亮,縣委肯定你們,這3輛車就是最好的證明!”
趙書記笑著點頭,語氣裏滿是自豪:“都是澤嵐和班子成員一起幹的,我隻是搭了個架子。”他看向李澤嵐,眼裏的欣慰藏都藏不住——從正月裏那個略顯青澀的代鄉長,到現在能獨當一麵的鄉長,李澤嵐的成長,他都看在眼裏。
散會後,李澤嵐和趙書記跟著財政局的工作人員去看車。停車場裏,3輛嶄新的黑色轎車並排停著,車身鋥亮,在陽光下泛著光。工作人員介紹說:“這是縣委統一采購的國產轎車,排量1.6,省油又耐用,適合鄉鎮路況。鑰匙都在這,你們確認沒問題就能開走。”
趙書記走到最左邊的車旁,打開車門坐了進去,握著方向盤,臉上露出了少見的孩子般的笑容:“這比我那輛普桑強多了!以後下鄉再也不用怕顛了!”
李澤嵐也走到中間的車旁,拉開車門,一股新車的皮革味撲麵而來。他坐進駕駛座,調整了一下座椅,望著前方的擋風玻璃,突然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這輛車不僅是縣委對他工作的認可,更是對他的期待,期待他能繼續帶領青石鄉的老鄉們,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澤嵐,想啥呢?”趙書記推開車門,喊了他一聲,“趕緊試試車,沒問題咱就開回去!”
“好。”李澤嵐發動汽車,引擎發出平穩的轟鳴聲。他緩緩地把車開出停車場,趙書記開著另一輛車跟在後麵,黨政辦的小馬開著第三輛車。三輛黑色轎車在縣城的街道上行駛,引得路人紛紛側目。
往青石鄉走的路上,李澤嵐打開車窗,寒風灌了進來,卻沒讓他覺得冷。他想起蘇晴之前跟他說“基層幹部的底氣,不僅來自群眾的信任,也來自組織的支持”,現在他終於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組織的支持,就像這腳下的路,讓他能更穩地往前走;群眾的信任,就像這車裏的暖風吹,讓他即便在寒冬裏,也能感受到溫暖。
回到鄉黨委大院時,老鄉們已經圍在門口等著了。看見三輛嶄新的轎車開進來,人群裏響起一陣歡呼。王大爺拄著拐杖走過來,摸著車身上的漆,笑著說:“李鄉長,趙書記,這 cars 真漂亮!以後你們下鄉,再也不用風吹日曬了!”
“王大爺,這是縣委給咱青石鄉的獎勵,以後不僅我們下鄉方便,還能用來給老鄉們送種薯、拉化肥呢!”李澤嵐走下車,扶著王大爺的胳膊,“明年春天種薯下種時,我們就用這車把種薯送到您家門口!”
“好!好!”王大爺笑得合不攏嘴,“有你們這樣的幹部,咱青石鄉的日子肯定越來越紅火!”
晚上,李澤嵐坐在辦公室裏,給蘇晴發了條短信:“今天縣裏給青石鄉分配了3輛公車,我和趙書記各一輛,辦公室一輛。看著嶄新的車,突然覺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了。明年春天,等你來青石鄉,我開車帶你去看種薯田。”
沒過多久,蘇晴就回了短信,還附帶了一張照片:“恭喜!我今天在采訪中遇到了省農科院的專家,跟他說了青石鄉的種薯情況,他說明年春天一定去指導。照片是我拍的夕陽,跟你們青石鄉的夕陽一樣美,等我下次去,咱們一起看夕陽。”
李澤嵐看著照片裏的夕陽,橘紅色的光芒鋪滿了天空,像極了青石鄉傍晚的景色。他把手機放在桌上,目光落在窗外的三輛公車上,月光灑在車身上,泛著淡淡的銀輝。他知道,這三輛公車,不僅是代步工具,更是責任的象征——他和趙書記,會用這三輛車,載著青石鄉老鄉的期待,載著組織的信任,在鄉村振興的路上,穩穩地往前走。
接下來的日子,李澤嵐和趙書記用公車幹了不少實事:他們開車去縣城拉回了種薯消毒的設備,免費給老鄉們的種薯消毒;他們開車去鄰鄉考察土豆加工廠的生產線,為青石鄉的工廠積累經驗;他們還開車把生病的老鄉送到縣醫院,解決了老鄉們“看病難”的問題。老鄉們都說:“以前覺得公車是幹部們的‘專用車’,現在才知道,這是咱老鄉的‘便民車’!”
12月20日,蘇晴突然給李澤嵐打了個電話,說她要去陝北東部采訪,正好路過青石鄉,想停留半天,跟他聊聊報道的事。李澤嵐高興極了,提前安排好工作,還讓食堂準備了蘇晴愛吃的羊肉麵。
中午,蘇晴坐著采訪車來到青石鄉。李澤嵐開車去路口接她,看見她從車上下來,穿著件米白色的羽絨服,手裏拎著個采訪包,臉上帶著旅途的疲憊,卻依舊笑得明亮。
“李鄉長,好久不見!”蘇晴走過來,伸出手,“你的車真不錯,比我上次坐的采訪車還舒服。”
“上車吧,帶你去看看土豆加工廠。”李澤嵐打開車門,“現在廠房已經封頂了,就差設備安裝了,明年春天就能投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車子往工地開的路上,蘇晴看著窗外的景色,笑著說:“上次來還是冬天,現在還是冬天,不過感覺不一樣了——上次到處都是積雪,老鄉們臉上帶著愁容,這次雖然也冷,卻能看到老鄉們在準備明年的種薯,眼裏滿是期待。”
“都是托了種薯豐收的福,還有水渠修好的好處。”李澤嵐握著方向盤,語氣裏滿是自豪,“明年土豆加工廠投產後,老鄉們的土豆能賣個好價錢,還能在家門口打工,不用再出去奔波了。”
到了工地,蘇晴拿著相機,認真地拍著廠房的照片,還采訪了施工負責人。采訪結束後,她對李澤嵐說:“你的故事,比我想象中更精彩。我要把你和趙書記的合作,把青石鄉的變化,都寫進報道裏,讓更多人知道,基層有這樣一群踏實幹事的幹部。”
中午在食堂吃羊肉麵時,趙書記也過來了。三人坐在一起,聊著青石鄉的未來,聊著蘇晴的采訪計劃,笑聲在食堂裏回蕩。李澤嵐看著身邊的趙書記和蘇晴,突然覺得,他在青石鄉的日子,不再是孤軍奮戰——有趙書記這樣的老搭檔,有蘇晴這樣的朋友,有老鄉們的信任,他一定能把青石鄉建設得更好。
下午,蘇晴要繼續趕路。李澤嵐開車送她到路口,看著她坐的采訪車遠去,才緩緩地往回走。路上,他給蘇晴發了條短信:“謝謝你來青石鄉,等明年春天種薯下種時,我再給你打電話。”
蘇晴很快回了短信:“一言為定,我等著看青石鄉的春天。”
李澤嵐握著手機,心裏滿是期待。他知道,明年的青石鄉,會有更美的春天——種薯田裏會冒出嫩綠的芽,土豆加工廠會傳來機器的轟鳴,老鄉們的臉上會露出更燦爛的笑容。而他,會和趙書記一起,駕駛著那輛嶄新的公車,穿梭在青石鄉的田野間,把每一件實事,都幹到老鄉們的心坎裏。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