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吃飯
字數:9265 加入書籤
會結束時,夕陽正把張北縣委大院的青磚牆麵染成蜜糖色,老槐樹的枝椏在風中輕搖,落下的碎影在地麵上晃出溫柔的弧度。縣委副書記王強看著手表,快步追上剛走出會議室的李澤嵐,語氣裏帶著幾分妥帖的周到:“李書記,這會兒快六點了,高部長難得來一趟張北,咱們班子成員合計著,想留他吃頓便飯再走——一來是盡盡地主之誼,二來也借這個機會,讓您跟大夥兒再熟絡熟絡,順便跟高部長多匯報匯報工作。”
李澤嵐腳步一頓,轉頭看向身後的班子成員們:縣長陳明正低頭整理著文件,指尖在“三年大變樣”工作方案上輕輕點著;組織部部長張莉正和宣傳部部長孫建國低聲交流,手裏捏著一疊剛印好的幹部作風調研問卷;政法委書記周誌強、統戰部部長吳峰、常務副縣長李剛、人武部部長鄭軍也都站在不遠處,目光齊刷刷落在他和王強身上,帶著幾分期待。
他略一思忖,便轉身看向剛收拾好公文包的市委組織部部長高偉,快步上前半步,臉上帶著真誠的笑意:“高部長,您看這都到飯點了,張北雖然沒什麽山珍海味,但本地的蓧麵窩窩、手把肉還算有特色,都是農戶家裏常吃的家常菜。您留下來吃頓便飯,也讓我們跟您多請教請教班子建設和產業發展的事。”
高偉剛要邁步下樓,聞言停下腳步,低頭看了眼手機上的日程提醒——晚上七點半有個市委組織部的緊急會議,他本想直接趕回市裏,但看著李澤嵐和一眾班子成員期待的眼神,又想起剛才班子會上大家對工作的投入勁兒,心裏便軟了下來。他笑著搖了搖頭:“澤嵐同誌,你們的心意我領了,但市裏確實有個緊急會議等著我,這飯怕是吃不成了。”
“高部長,就一頓簡單的便飯,耽誤不了您多久!”王強連忙上前幫腔,語氣裏滿是懇切,“咱們就在縣委旁邊的‘張北人家’吃,走路五分鍾就到,都是提前跟老板打過招呼的家常菜,熱乎著就能上。您這一路從市裏過來,也沒吃口熱乎的,墊墊肚子再走,也讓我們這些基層幹部跟您說幾句掏心窩子的話。”
陳明也跟著上前一步,手裏還拿著那份工作方案:“高部長,您放心,我們絕不鋪張,就是想借著這頓飯,把張北接下來‘三年大變樣’的具體思路跟您說說,您經驗豐富,也幫我們把把關,看看哪裏還需要調整。”
高偉看著眾人真誠的模樣,又抬頭望了眼窗外漸漸沉下去的夕陽,最終還是點了點頭:“那行,就聽你們的——不過說好,就吃家常菜,半小時必須走,可不能耽誤了市裏的會。”
“哎,好嘞!”王強立刻應下,轉頭對縣委辦主任呂方吩咐,“呂主任,你趕緊去‘張北人家’盯一下,就說我們十分鍾後到,按之前說的標準來,四涼四熱,都是本地菜,別搞那些花裏胡哨的。”
“好的王書記,我這就去。”呂方應聲,快步下樓,一邊走還一邊拿出手機給飯館老板打了電話,反複叮囑“一定要家常,千萬別超標”。
一行人簇擁著高偉往外走,李澤嵐和高偉並肩走在前麵,王強、陳明一左一右跟在兩側,其餘班子成員按職務順序跟在後麵。樓道裏的燈光柔和,映著大家的身影,倒像是一群共事多年的老夥計,少了幾分官場的疏離,多了幾分幹事的熱乎氣。
“澤嵐同誌,剛才班子會上你提的‘摸實情、找路子、抓落地’三步走思路,想得很紮實。”高偉轉頭看向李澤嵐,語氣裏帶著讚許,“張北是農業大縣,底子不薄,但就像你說的,‘種得好卻賣得差’的問題得解決。你剛來,多跟陳明同誌、王強同誌溝通,他們一個熟悉政府行政,一個是‘老張北’,能給你不少幫助。”
“您放心,我記在心裏了。”李澤嵐點點頭,目光掃過身邊的陳明和王強,“今天跟班子成員們一聊,我心裏踏實多了——陳縣長對項目落地的細節把握得細,王書記對各鄉鎮的情況門兒清,張部長抓幹部作風思路清晰,孫部長搞宣傳有想法,周書記、吳部長、李縣長、鄭部長也都各有專長,接下來隻要咱們擰成一股繩,肯定能把事幹好。”
陳明聽到這話,連忙笑著接話:“李書記太客氣了,以後縣委定了方向,縣政府這邊一定全力執行,絕不打折扣。”
王強也跟著說:“是啊,李書記,您盡管放心,縣裏的溝溝坎坎我都熟,不管是去鄉鎮調研還是跟農戶打交道,我都陪著您。”
說話間,就到了“張北人家”。這是一家開了十幾年的家常菜館,門口掛著兩盞紅燈籠,門楣上的木牌寫著“張北人家”四個大字,字體遒勁有力。走進店裏,空氣中飄著蓧麥的香氣和羊肉的鮮味,牆上貼著張北草原的風景照,還有幾幅農戶畫的民俗畫,透著濃濃的鄉土氣息。
呂方已經在門口等著了,見眾人來,連忙引著往裏走:“高部長,李書記,包間在二樓,叫‘草原情’,窗戶朝街,還能看到對麵的菜市場,挺熱鬧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走進包間,裏麵是一張能坐十五六人的圓桌,桌上已經擺好了茶杯和一小碟本地的沙果幹——這是老板自己曬的,酸甜可口,用來開胃正好。眾人按位次坐下,高偉坐在主位,李澤嵐坐在他左手邊,陳明坐在右手邊,王強挨著李澤嵐坐下,張莉、孫建國、周誌強、吳峰、李剛、鄭軍依次落座。服務員很快端上茶水,是張北本地的蓧麥茶,用大壺泡著,倒在杯子裏,湯色清亮,帶著淡淡的麥香。
“高部長,您嚐嚐這蓧麥茶。”王強拿起茶壺,給高偉倒了一杯,“這是本地農戶自己種的蓧麥,炒了之後用開水泡的,解膩還養胃,冬天喝著暖和。”
高偉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眉頭舒展開來:“不錯,比城裏的茶葉多了點煙火氣,喝著踏實。”
趁著上菜的間隙,孫建國從包裏拿出一個小小的筆記本,笑著開口:“高部長,剛才李書記在班子會上提了,要把‘壩上羊肉’和‘張北馬鈴薯’的品牌打出去。我們宣傳部琢磨著,先拍個五分鍾的短紀錄片,不搞旁白,就拍東灘村的農戶早上喂羊、傍晚收薯的場景,再拍草原上的日出日落,用真實的畫麵說話。到時候片子剪好了,還得請您幫忙在市電視台推推。”
高偉放下茶杯,看向孫建國:“這個思路好。品牌宣傳最怕‘假大空’,你們就拍真實的場景,真實的農戶,真實的生活,這樣才能打動人。片子拍好了,你直接找我,我給市電視台的台長打個招呼,讓他們在《鄉村振興》欄目裏播。”
“謝謝高部長!”孫建國連忙在筆記本上記下,臉上露出笑容,“我們明天就跟著李書記去東灘村調研,順便就把素材拍了,爭取一周內剪出來。”
這時,服務員端著菜上來了。第一道是涼拌沙蔥,翠綠的沙蔥撒著點芝麻,看著就清爽;第二道是醬牛肉,切得厚薄均勻,是本地農戶養的黃牛,肉質緊實;第三道是手把肉,大塊的羊肉冒著熱氣,旁邊放著一小碟椒鹽,沒有過多的調料,就吃羊肉本身的鮮味;第四道是蓧麵窩窩,一個個像小海螺似的,整齊地碼在盤子裏,配著羊肉湯鹵。
“高部長,您嚐嚐這手把肉。”李澤嵐拿起筷子,給高偉夾了一塊羊肉,“這是東灘村張福貴家的羊,他家的羊都是在草原上散養的,吃的是沙蔥和苜蓿,喝的是山泉水,肉質特別嫩,還沒有膻味。”
高偉嚐了一口,眼睛一亮:“確實不錯,比我在市裏吃的羊肉香多了。這麽好的羊肉,要是能賣出去,農戶肯定能多賺點。”
“可不是嘛。”周誌強放下手裏的蓧麵窩窩,語氣裏帶著幾分感慨,“去年東灘村的羊肉才賣二十塊錢一斤,除去成本,農戶沒賺多少。今年李書記來了,要是能對接上深加工企業,搞個冷鏈運輸,賣到南方去,價格至少能翻一倍。”
高偉轉頭看向李剛,眼神裏帶著詢問:“李剛同誌,剛才班子會上你說在對接農業深加工企業,有眉目了嗎?”
李剛連忙放下筷子,坐直身體,語氣認真地說:“高部長,我已經初步篩選了三家企業,其中一家‘河北恒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專門做羊肉分割和冷鏈運輸的,他們的負責人上周來張北考察過,對咱們的壩上羊肉很感興趣。我打算明天跟李書記一起去他們公司看看,談談合作細節。”
“好,對接企業的時候要注意兩點。”高偉放下筷子,語氣嚴肅起來,“第一,要保障農戶的利益,必須簽保底價收購合同,不能讓企業壓價;第二,要選信譽好的企業,不能隻看規模,萬一企業跑路了,吃虧的還是農戶。”
“您放心,我們已經打聽好了,這家企業在省內有五個冷鏈倉庫,跟十個縣的合作社都有合作,信譽沒問題。”李剛連忙解釋,“而且我們打算讓合作社牽頭,農戶以羊入股,企業負責加工銷售,利潤按比例分成,這樣農戶就能穩定增收了。”
高偉點點頭,又看向張莉:“張莉同誌,澤嵐同誌剛來就讓你搞幹部作風調研,這個工作很重要。基層幹部的作風,直接關係到政策能不能落地,關係到老百姓滿不滿意。”
張莉放下手裏的茶杯,拿出調研問卷的樣本,遞到高偉麵前:“高部長,您看,我們設計了二十道題,既有選擇題,也有簡答題,涵蓋了工作態度、服務效率、廉潔自律等方麵。明天一早就下發到各鄉鎮,讓幹部和農戶代表一起填,保證能摸到真實情況。”
高偉接過問卷看了看,指著其中一道題說:“這道‘你認為當前幹部工作中最需要改進的是什麽’,設計得好,能讓老百姓說出心裏話。調研結束後,要形成詳細的報告,哪些幹部表現好,哪些幹部有問題,都要列出來,該表揚的表揚,該整改的整改。”
“您放心,我們肯定會把調研做紮實,絕不走過場。”張莉認真地說。
吳峰這時也開口了:“高部長,我接下來打算走訪縣裏的民營企業和商戶,尤其是做農產品銷售的,聽聽他們對‘三年大變樣’的看法,爭取讓他們也參與進來,比如幫著推銷‘壩上羊肉’和‘張北馬鈴薯’,形成政企聯動的合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個想法很好。”高偉讚許道,“統一戰線就是要凝聚各方力量,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是張北發展的參與者。你要多跟他們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幫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讓他們願意為張北的發展出份力。”
鄭軍一直沒怎麽說話,這時也放下酒杯,聲音洪亮地說:“高部長,我們人武部已經準備好了,隻要縣裏需要,民兵隊伍隨時可以投入到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中去,比如修產業路、建養殖大棚。雙擁工作我們也會做好,讓軍地擰成一股繩,支持張北發展。”
高偉看著鄭軍,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有你們這句話,我就放心了。軍民團結是我們的優良傳統,在張北也要繼續發揚下去。”
眾人邊吃邊聊,桌上的菜換了一道又一道,從炒山野菜到燉豆腐,從蓧麵魚魚到炸糕,都是本地最常見的家常菜,卻吃得格外香。高偉時不時詢問張北的情況,班子成員們也都一一作答,既匯報了工作進展,也說了接下來的打算,沒有一句虛話套話,全是幹事的實在話。
不知不覺,半小時就過去了。高偉看了眼手表,站起身:“好了,各位同誌,時間不早了,我該回市裏了。今天這頓飯吃得很開心,也看到了張北班子的精氣神——團結、務實、有幹勁,市委對你們很有信心,好好幹!”
“謝謝高部長!”眾人紛紛站起身,送高偉到門口。看著高偉的車尾燈消失在街道盡頭,王強轉頭對李澤嵐說:“李書記,這會兒也快七點了,您剛到張北,還沒安頓住處吧?我讓呂方給您安排下。”
李澤嵐這才想起住處的事,笑著點頭:“倒是把這茬忘了,下午一門心思琢磨工作,住處的事全沒顧上。麻煩王書記了。”
“不麻煩,應該的。”王強轉頭叫住正給飯館老板結算的呂方,“呂主任,你過來下,先別忙結賬了,給李書記安排下住宿。”
呂方快步跑過來,手裏還捏著賬單:“李書記,王書記,您吩咐。”
“李書記剛到張北,還沒地方住,你看看縣委家屬院還有沒有空著的周轉房,收拾一間出來。”王強叮囑道,“要求不高,簡單幹淨就行,但生活用品得備齊,今晚就得讓李書記能住進去。”
呂方連忙點頭:“有的有的,家屬院3號樓還有一套兩居室的周轉房,前陣子剛空出來,我下午特意讓保潔打掃過,窗明幾淨的。家具都是現成的,就是被褥得換新的,我這就讓人去買,保證半小時內收拾妥當。”
“不用特意買新被褥,找套幹淨的就行。”李澤嵐插話道,“我在陽山的時候,住的也是周轉房,鋪蓋都是舊的,睡著一樣踏實。沒必要搞特殊,浪費錢。”
“那可不行。”王強笑著擺手,“李書記,您是新來的縣委書記,住處得像樣點,這不是搞特殊,是讓您能安心住下,好好工作。呂主任,就按我說的辦,被褥、洗漱用品全買新的,別心疼錢,回頭找辦公室報銷。”
“好嘞,我這就安排人去辦。”呂方應聲,掏出手機就給辦公室的年輕人打了電話,囑咐對方“去縣城最大的家紡店,挑質量好的純棉被褥,再買套洗漱用品,越快越好”。
掛了電話,呂方又看向李澤嵐:“李書記,吃飯的事您也放心,縣委食堂三餐都正常開,您要是不想去食堂,也可以讓食堂送餐到辦公室,或者……”
“就去食堂吃。”李澤嵐打斷他,語氣堅定,“以後我每天都去食堂吃三餐,跟大家一起排隊打飯,還能多聽聽基層同誌的聲音,了解點真實情況。不用送餐,也不用搞小灶,就按普通幹部的標準來。”
“好,我明天就跟食堂打個招呼,讓他們多留意著點。”呂方點頭記下,又看向王強,“王書記,那我先去家屬院盯著收拾房子?”
“去吧,收拾好了給我打個電話。”王強揮揮手,呂方轉身匆匆離去。
王強轉頭對李澤嵐說:“李書記,呂方辦事踏實,您放心,住處肯定能安排妥當。這會兒離住處收拾好還有點時間,我陪您去家屬院那邊轉轉,順便跟您說說周邊的情況?3號樓離縣委大院不遠,步行五分鍾就到,周邊有菜市場、小超市,還有個社區醫院,生活挺方便。”
“好啊,正好跟王書記多聊聊張北的情況。”李澤嵐應下,兩人並肩往家屬院走。
縣委家屬院就在縣委大院西側,隔著一條馬路,是一片規整的居民樓,樓齡不算新,但維護得很好,樓道幹淨,院子裏種著不少花草樹木,還有幾處健身器材,幾個老人正帶著孩子在樹蔭下玩耍。
“李書記,您看,前麵那棟灰樓就是3號樓。”王強指著不遠處一棟六層小樓說,“這棟樓住的都是縣裏的幹部,鄰裏關係都挺和睦,晚上也安靜,不耽誤您休息。”
李澤嵐點點頭,目光掃過院子裏的場景,笑著說:“這地方挺好,有生活氣息,比住酒店舒服多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兩人在院子裏轉了十來分鍾,王強的手機響了,是呂方打來的:“王書記,房子收拾好了,您和李書記過來看看吧。”
“好,我們這就過去。”王強掛了電話,對李澤嵐說,“走吧李書記,咱們去看看住處。”
3號樓三樓,呂方正站在門口等著,見兩人來,連忙打開門:“李書記,您請進。”
走進屋裏,李澤嵐眼前一亮——客廳不算大,但采光很好,淺棕色的沙發、茶幾擺放得整整齊齊,電視櫃上還擺了一盆綠蘿,透著生機;臥室裏,一張雙人床鋪得平平整整,新被褥是淡藍色的,看著就舒服,衣櫃、書桌也都擦拭得一塵不染;陽台上,剛買的洗漱用品擺放在架子上,毛巾疊得方方正正。
“李書記,您看看還滿意嗎?”呂方笑著說,“要是缺什麽,您盡管說,我立馬去辦。比如書桌上沒台燈,我這就去買一個?”
“不用不用,太滿意了。”李澤嵐走到臥室,摸了摸被褥,柔軟又厚實,“這麽幹淨整潔,真是麻煩你們了。什麽都不缺,這樣就很好。”
王強看了看表,已經七點半了:“李書記,時間不早了,您剛到,也累了,早點休息吧。明天早上八點,我在縣委大院門口等您,一起去東灘村調研養羊合作社。”
“不用等我,我明天早上七點半就到辦公室,咱們在辦公室匯合。”李澤嵐送王強和呂方到門口,“今天真是謝謝你們倆了,從開會到吃飯,再到住處,都幫我安排得妥妥當當。”
“應該的,李書記晚安。”王強和呂方擺擺手,轉身下樓了。
李澤嵐關上門,走到陽台上,看著樓下家屬院的夜景。路燈亮著昏黃的光,老人們還在聊天,孩子們的笑聲時不時傳來,偶爾有晚歸的住戶騎著電動車進來,車鈴叮鈴作響,一派溫馨祥和。他掏出手機,給蘇晴打了個電話。
“喂,澤嵐,安頓好了嗎?”電話那頭的蘇晴聲音溫柔。
“安頓好了,住處特別好,幹淨又安靜。”李澤嵐靠在欄杆上,語氣裏帶著笑意,“今天跟張北的班子成員一起吃了飯,大家都挺實在的,都是想幹事的人,接下來的工作應該會很順利。”
“那就好,我還擔心你跟新同事處不來呢。”蘇晴笑著說,“張北冷不冷?你有沒有帶厚衣服?我明天給你寄點秋衣秋褲過去?”
“不用,現在白天挺暖和的,晚上也不冷。”李澤嵐說,“你別操心我了,你在單位也注意身體,別老加班。”
聊了幾句,掛了電話,李澤嵐走到書桌前,打開呂方白天送來的張北縣各鄉鎮基本情況資料。資料裏詳細記錄了每個鄉鎮的人口、耕地麵積、產業分布,還有合作社的運營情況,每一頁都用紅筆標注了重點,看得出來是花了心思整理的。
他正看著,敲門聲又響了,打開門,是呂方,手裏拿著一個文件夾:“李書記,忘了給您送這個了——這是縣委辦那兩個年輕人的簡曆,您不是說要看看嗎?我給您送過來。”
“太謝謝你了,呂主任,還特意跑一趟。”李澤嵐接過文件夾。
“應該的,李書記。”呂方笑著說,“那您早點休息,我不打擾您了。”
李澤嵐關上門,坐在書桌前,翻開文件夾。裏麵是兩份簡曆:一份是劉凱,26歲,中文係畢業,在縣委辦綜合科工作三年,負責文字材料撰寫,還發表過幾篇關於張北農業發展的文章;另一份是張偉,28歲,部隊轉業後在縣委辦督查科工作,執行力強,去年還被評為“優秀公務員”。
“兩個年輕人都挺優秀。”李澤嵐自言自語道,把簡曆放在桌上,又拿起鄉鎮資料,繼續看了起來。窗外的夜色越來越濃,家屬院的燈光漸漸稀疏,隻有李澤嵐房間的台燈還亮著,在寂靜的夜裏,像一顆沉穩的星,照亮著張北這片土地的未來。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