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歲月3

字數:3919   加入書籤

A+A-


    五月的張北,草原剛泛起新綠,縣政務大廳前的廣場上就豎起了嶄新的宣傳欄,“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產業振興”幾個紅字在陽光下格外醒目。李澤嵐站在宣傳欄前,看著上麵列出的“企業服務專員製度”,身後的陳明遞過一份招商手冊:“省經貿洽談會下周開幕,咱們準備的‘張北蓧麥+草原旅遊’組合項目,得趁這個機會找些靠譜的企業對接。”
    李澤嵐翻著手冊,指尖停在“蓧麥深加工”項目頁:“上次去西河鎮調研,村民說蓧麥大多隻能當原糧賣,一斤才一塊多,要是能引進一家深加工企業,把蓧麥做成麥片、蓧麵速食包,附加值能翻好幾倍。這事得你牽頭,畢竟你主抓經濟,對接企業更順手。”
    陳明點頭應下:“我打算帶農業農村局和文旅局的人去,重點對接食品加工和旅遊開發企業。不過有個顧慮,現在各地招商都拚服務,咱們以前沒太多經驗,怕留不住企業。”
    “那就學巴彥縣的思路,用特色資源和精準服務打動企業。”李澤嵐想起之前調研時的見聞,“張北的優勢明擺著,80的耕地適合種蓧麥,去年產量達1.2萬噸,原料供應有保障;而且咱們是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草原天路、中都草原這些招牌每年能吸引幾十萬遊客,文旅融合的文章能做深。”他頓了頓,又補充道,“咱們推行‘企業服務專員’製度,每個引進的企業配一個專員,從注冊到投產全程跟進,有問題24小時響應。另外讓劉常委提前梳理資源,把蓧麥的營養檢測報告、草原旅遊的詳細規劃圖都備好,項目要實,不能搞空殼子。”
    兩人正聊著,組織部長李偉匆匆走來,手裏拿著一份基層幹部的反饋表:“李書記、陳縣長,最近收集到不少鄉鎮幹部的意見,說現在問責太泛化,有的幹部因為報表晚交了半天就被通報,幹活越來越沒底氣。”
    李澤嵐接過反饋表,上麵好幾條都提到“怕出錯、不敢幹”。他眉頭皺起:“這和咱們當初放權的初衷背道而馳了。基層幹部處在一線,天天麵對複雜情況,張北的蓧麥種植要搶農時,草原旅遊旺季就那幾個月,要是動輒得咎,誰還敢擔當?”
    陳明也有同感:“前陣子東李村為了趕在雨季前修完灌溉渠,沒等審批就先調了挖掘機,雖然事辦好了,卻被紀檢組約談,現在鎮幹部做事都畏首畏尾。”
    “得立刻改。”李澤嵐當即決定,“讓紀委和組織部聯合出台‘容錯糾錯辦法’,明確哪些錯可以容、哪些不能容。比如幹部為了民生急事主動作為,沒有謀取私利,就算程序有瑕疵,也不予問責,還要幫他們完善手續。”
    李偉眼睛一亮:“這個辦法好!我再加點激勵措施,把基層實績和晉升掛鉤,選拔幹部優先考慮在產業發展、民生服務中豁得出來的人,讓大家有奔頭。”
    三天後,《張北縣幹部容錯糾錯實施細則》和《基層幹部激勵辦法》同時印發。西河鎮張書記看到文件,特意給陳明打了電話:“陳縣長,這下我們敢幹事了!下周我打算組織村民搞蓧麥種植合作社,就算遇到點小問題,也不用怕擔責了。”
    陳明笑著回應:“放手去幹,縣裏給你們兜底。要是缺技術,直接找農業農村局,他們會派專家上門指導蓧麥優質品種種植。”
    與此同時,陳明帶著招商團隊趕赴省經貿洽談會。展廳裏,張北的蓧麵樣品和草原天路風光宣傳片吸引了不少企業駐足。京華食品有限公司的王總拿起一小袋蓧麵,湊近聞了聞:“品質確實地道,但我們擔心原材料供應不穩定,而且建廠手續太麻煩。”
    “這您放心。”陳明立刻遞上合作方案,“我們已經和18個村簽了種植協議,保證每年供應800噸優質蓧麥,價格比市場價高15。至於手續,我們的服務專員全程代辦,從立項到拿證最多15天,您隻管建廠生產。”
    文旅局局長趁機補充:“要是您願意配套建個蓧麵文化體驗園,我們可以把它和草原旅遊線路串聯起來。去年來張北的遊客有86萬,草原音樂節期間更是一房難求,遊客體驗完蓧麵製作,再去中都草原看打鐵花,市場潛力很大。”
    王總被說動了,當場約定下周去張北實地考察。洽談會結束時,招商團隊共簽下3個意向協議,涉及蓧麥深加工、民宿集群建設等多個領域。返程的車上,農業農村局局長感慨道:“以前招商靠減免稅收,現在靠蓧麥資源和文旅融合的實項目,反而更有底氣。”
    陳明點頭:“巴彥縣的經驗沒白學,精準定位、真誠服務,比什麽優惠政策都管用。”
    回到張北,李澤嵐正忙著接待來調研的基層幹部代表。東李村支書李建國坐在沙發上,有些拘謹地說:“李書記,容錯辦法出台後,我們村打算試種高筋蓧麥,但缺啟動資金,不知道能不能申請縣裏的扶持款?”
    “當然可以。”李澤嵐讓人拿來《鄉村產業扶持政策》,“符合條件的合作社能拿到30萬貼息貸款,還能享受農機補貼。你們把申請材料報給農業農村局,一周內給你們答複。”他看著李建國舒展的眉頭,又說,“以後有想法盡管提,隻要是為村民增收,縣裏都支持。上次去野狐嶺調研,看到那裏的研學基地做得好,你們也能琢磨著把蓧麥種植和研學結合,讓城裏孩子來體驗農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送走路代表,李澤嵐接到了紀委書記趙剛的電話:“李書記,之前約談東李村幹部的事,我們已經糾正了,還在全鎮幹部會上作了說明。現在大家幹事的勁頭明顯足了,昨天有3個鄉鎮主動上報了蓧麥產業鏈發展計劃。”
    “做得對。”李澤嵐欣慰地說,“問責是為了督促幹事,不是捆住手腳。以後要精準問責,別讓基層幹部當‘背鍋俠’,尤其是蓧麥種植、旅遊服務這些時效性強的工作,得給他們留足幹事空間。”
    一周後,京華食品有限公司的王總如約而至。陳明帶著他去西河鎮看蓧麥種植基地,綠油油的蓧麥苗剛沒過腳踝,農業局的專家正在給村民講解田間管理技術。王總蹲下身拔起一株麥苗,仔細看了看根係:“長勢不錯,比我們之前考察的幾個產區品質都好。”
    隨後一行人又去了工業園區,地塊已經完成三通一平,旁邊就是通往草原天路的旅遊公路。“這裏離高速口隻有五公裏,原材料運進來、產品運出去都方便,遊客過來也順路。”陳明指著規劃圖,“要是年底前能投產,正好趕上明年的旅遊旺季,咱們幫你們對接旅行社,保證體驗園客流。”
    王總當場拍板:“就定在張北了!下周我帶團隊來簽合同,希望服務專員能盡快對接手續。”
    送走王總,陳明直奔縣委辦公室,正好碰到李澤嵐在看基層幹部的月度實績表。“李書記,京華食品的項目成了!另外,團縣委反饋,課後服務的誌願者已經增加到80人,覆蓋了所有中小學。”
    李澤嵐指著實績表上的紅圈:“你看,西河鎮的蓧麥合作社已經成立,幸福家園小區的物業監督小組也起作用了,投訴量降了60。現在幹部有底氣,群眾有幹勁,這才是良性循環。對了,元中都研學基地那邊,劉常委說想引進專業運營團隊,這事你抽空跟進下,把研學和蓧麥文化、草原文化串起來,打造成特色品牌。”
    傍晚,李澤嵐回到家,蘇晴正在廚房烙山藥烙餅,空氣中飄著蓧麵的清香。念安拿著一幅畫跑過來:“爸爸,老師說我畫的草原蓧麥田最漂亮!”畫上有金色的麥浪、白色的民宿,還有幾個小人在做蓧麵窩窩。
    李澤嵐抱起女兒,在她臉上親了一口:“念安畫得真好,以後真的會有很多人來草原看蓧麥田,吃媽媽做的山藥烙餅。”
    蘇晴端著烙餅出來:“今天去菜市場,商戶都在說新政策好。賣蓧麵的張嬸說,以後京華食品收蓧麥,她再也不用愁銷路了,還打算開個小館子,專做蓧麵宴。”
    “這才剛開始。”李澤嵐看著窗外的晚霞,語氣堅定,“等食品廠建起來,民宿集群搞好,再把草原音樂節的影響力擴大,老百姓的收入會更高。而咱們要做的,就是給幹事的人撐腰,為企業的發展鋪路,讓張北的蓧麥香飄得更遠,草原的名氣傳得更廣。”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