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衛生部1

字數:5900   加入書籤

A+A-


    散會後,規劃處的林曉宇主動找到李澤嵐,臉上帶著靦腆的笑容:“李副司長,您提到的‘設備升級要兼顧使用和維護’,正好戳中了我們當前的痛點。我們正在完善全國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方案,之前確實更多關注了設備配置的‘有沒有’,卻忽略了後續的‘用不用得好’和‘能不能長久用’。您能不能多給我們提提具體建議?比如不同地區的設備配置怎麽差異化,培訓和維護機製該怎麽設計?”
    林曉宇說話時,雙手輕輕交握在身前,眼神中滿是求知的渴望。她身上穿著一件淺藍色的棉質襯衫,袖口挽起,露出纖細白皙的手腕,透著一股青澀卻認真的勁頭。李澤嵐看著眼前這位年輕幹部,想起了自己剛參加工作時的樣子,心中生出幾分親切感,笑著點頭:“沒問題,咱們一起探討。其實基層的需求很實在,山區村衛生室可能更需要便攜式急救設備、常用慢性病藥品儲存設施,而平原地區人口密集,可能需要更完善的診療設備和公共衛生服務設施。”
    他拉過一把椅子,讓林曉宇坐下,隨手拿起桌上的紙筆,一邊畫一邊說:“比如設備配置,我們可以按‘基礎包+補充包’來設計。基礎包是所有村衛生室必備的,像血壓計、血糖儀、急救箱這些;補充包則根據地區特點、服務人口、疾病譜來配置,山區加配便攜式b超機,流感高發地區加配霧化器。至於培訓,不能搞‘一刀切’的集中培訓,偏遠地區村醫不方便外出,就可以搞線上培訓+鄉鎮衛生院手把手帶教;維護方麵,要把維護資金納入項目預算,和設備供應商簽訂維護協議,明確維護周期和責任,避免設備壞了沒人管。”
    林曉宇聽得十分認真,飛快地在筆記本上記錄著,時不時抬頭提問:“李副司長,那線上培訓的內容怎麽設計才能讓村醫真正學會?有些年紀大的村醫可能不太會用智能手機。”“這個問題提得好。”李澤嵐讚許地點點頭,“線上培訓可以做短視頻教程,步驟簡單明了,還可以讓鄉鎮衛生院的骨幹醫生做線上答疑;對於年紀大的村醫,就由鄉鎮衛生院組織線下集中培訓,手把手教學,直到學會為止。”
    兩人一聊就是一個多小時,林曉宇臉上的靦腆漸漸褪去,眼神越來越亮,臨走時她鄭重地說:“李副司長,您的建議太實用了,我回去就和周處長匯報,把這些想法融入到方案裏。以後有不懂的地方,還得經常向您請教。”“隨時歡迎,咱們一起把方案做得更完善,讓政策落地後能真正幫到基層。”李澤嵐笑著回應。
    接下來的幾天,李澤嵐的工作節奏愈發緊湊。除了深入學習業務知識、與各處室對接工作,他還開始籌備即將召開的全國基層醫療保障座談會。為了讓發言更有針對性,他不僅研讀了各地上報的材料,還特意聯係了幾位曾經在基層醫療一線工作過的老同事,了解他們的實際感受和訴求。
    期間,秦飛司長也多次找李澤嵐溝通工作。一次下午下班前,秦飛敲開了李澤嵐辦公室的門,手裏端著一個紫砂茶杯,熱氣嫋嫋。他走到窗前,看著樓下的車水馬龍,緩緩開口:“澤嵐,這幾天觀察下來,你適應得很快,和同事們的溝通也很順暢,不錯。”
    秦飛的聲音比平時更溫和了些,眼角的細紋在夕陽的映照下顯得格外柔和。他轉過身,看著李澤嵐:“農村衛生工作是塊硬骨頭,尤其是村醫隊伍建設和設備升級,涉及麵廣、利益協調複雜。你有基層經驗,這是你的優勢,但也要注意,部委工作和地方工作不一樣,不能光靠‘衝勁’,還要講究‘策略’。比如跨部門協調,財務司、發改司都有自己的工作流程和側重點,要學會換位思考,找到共贏的切入點。”
    他喝了一口茶,繼續說道:“我年輕時也在基層待過,知道基層的難處,也知道政策落地的不易。你牽頭的這兩個專項工作,我會全力支持你,但也希望你能沉下心來,多調研、多傾聽,不要急於求成。政策製定要經得起實踐檢驗,要讓基層幹部認可,讓農村群眾受益。”
    秦飛的話語重心長,沒有居高臨下的命令,更像是一位前輩的諄諄教誨。李澤嵐認真傾聽著,心中十分感動:“謝謝秦司長的提醒,我記住了。以後工作中遇到問題,還得請您多指點。”“放心,咱們是一個團隊,有事一起扛。”秦飛拍拍他的肩膀,掌心的溫度透過衣物傳遞過來,讓李澤嵐心中倍感踏實。
    周五上午的部裏季度工作推進會上,李澤嵐第一次見到了更多部領導和其他司局的負責人。會議由副部長主持,這位副部長約莫六十歲,頭發花白,精神矍鑠,說話時語氣沉穩,邏輯清晰,對全國醫療衛生工作的現狀和問題了然於胸。會上,各司局負責人匯報了季度工作進展,李澤嵐認真記錄著關鍵信息,尤其是與農村衛生相關的內容。
    會議間隙,一位身材微胖、笑容可掬的中年男人走到李澤嵐身邊,主動伸出手:“你就是李澤嵐同誌吧?我是醫政醫管局的王建軍,早就聽說你從基層調來了,你的基層經驗很寶貴啊!”王建軍約莫五十歲,身高一米七左右,穿著一件灰色的西裝,肚子微微隆起,說話時聲音洪亮,透著一股爽朗的氣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王局長,您好!以後還請您多指教。”李澤嵐連忙起身握手。“不用客氣,咱們都是為了醫療衛生事業,以後多交流。”王建軍笑著說,“農村衛生是醫改的重中之重,你們農村衛生管理司責任重大,尤其是村醫隊伍建設,和我們醫政醫管局的很多工作都有關聯,以後咱們要多聯動,形成合力。”
    隨後,藥品監督管理司的李娜也走了過來。李娜四十多歲,身材高挑,穿著一身剪裁得體的黑色西裝,妝容精致,眼神銳利,透著一股職業女性的幹練。“李副司長,歡迎加入。”她伸出手,握手力度適中,“農村藥品供應保障是我們共同關注的問題,很多農村地區藥品配送不及時、常用藥短缺,這和你們的基層醫療設備升級、村醫隊伍建設都息息相關,以後可以一起研究解決方案。”
    李澤嵐一一回應,與各位司局負責人交流著工作思路。他發現,部委的工作雖然分工明確,但關聯性極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推進離不開各個司局的協同配合,這也讓他更加意識到跨部門溝通協調的重要性。
    會議結束後,李澤嵐回到辦公室,剛坐下不久,保障處處長吳敏就敲門進來,手裏拿著一份文件:“李副司長,這是我們整理的全國村醫待遇保障現狀分析報告,裏麵詳細統計了各地的村醫收入水平、補助政策、養老保障等情況,還有一些典型案例,您先看看,對您牽頭的村醫隊伍建設工作應該有幫助。”
    吳敏說話時,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眼神中透著專業與嚴謹。她將文件放在李澤嵐辦公桌上,又補充道:“從報告中能看出,村醫待遇保障的核心問題是區域差異大、保障機製不健全。有些地方已經探索出了‘村醫鄉聘、鄉管村用’的模式,效果不錯,您可以重點關注一下。”
    李澤嵐接過報告,認真翻閱起來。報告做得十分細致,用大量的數據和圖表展示了全國村醫待遇的現狀,還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提出了初步的解決思路。“這份報告做得很紮實,辛苦你們了。”李澤嵐抬頭對吳敏說,“我看完後,咱們再一起開會討論,結合各地的經驗,製定具體的推進方案。”
    “好的,李副司長。”吳敏點點頭,轉身離開時,腳步沉穩而有力。
    接下來的幾天,李澤嵐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村醫隊伍建設和基層醫療設備升級兩個專項工作上。他召集規劃處、保障處、項目處的相關同事召開座談會,詳細了解各項工作的進展情況、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計劃。
    會上,項目處副處長孫浩匯報了基層醫療設備升級項目的前期籌備情況:“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全國村衛生室設備現狀的摸底調查,初步擬定了設備配置清單和采購方案。但在與地方溝通時,有些地方反映采購流程太長,希望能簡化審批手續;還有些地方擔心資金不到位,影響項目推進。”
    孫浩說話時,語氣中帶著幾分焦急。他年輕有幹勁,總想盡快把工作推進下去,卻在實際操作中遇到了不少阻礙。李澤嵐耐心傾聽著,時不時打斷他,詢問具體情況:“采購流程具體哪個環節最耗時?資金不到位的地方主要是哪些省份,是財政壓力大還是資金撥付流程有問題?”
    孫浩一一解答,李澤嵐認真記錄著,隨後說道:“采購流程的問題,我們可以和財務司、采購中心溝通,看看能不能針對基層醫療設備采購開辟綠色通道;資金的問題,一方麵要向部裏申請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資金傾斜,另一方麵要督促地方加快資金撥付進度,確保項目順利推進。孫浩,你負責整理具體的問題清單和訴求,我來牽頭和相關部門溝通。”
    “好的,李副司長!”孫浩眼中閃過一絲興奮,連忙點頭答應。
    保障處的吳敏則匯報了村醫隊伍建設的相關情況:“我們調研發現,村醫隊伍存在三個突出問題:一是年齡結構老化,近三分之一的村醫超過60歲,年輕人才引不來、留不住;二是專業能力不足,很多村醫沒有接受過係統的專業培訓,難以滿足農村群眾的醫療需求;三是養老保障不完善,部分村醫沒有繳納養老保險,後顧之憂沒有解決。”
    吳敏說話時,語氣沉穩而堅定,她拿出各地的調研數據和典型案例,讓大家對村醫隊伍的現狀有了更直觀的認識。“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初步設想從三個方麵入手:一是完善村醫招聘和培養機製,與醫學院校合作,定向培養農村醫療人才;二是加強村醫培訓,建立常態化的培訓體係,提升專業能力;三是健全村醫待遇保障和養老機製,提高補助標準,完善養老保險政策。”
    李澤嵐聽完後,點頭表示認可:“思路很清晰,關鍵是要落地。定向培養方麵,要和教育司、人社部溝通,爭取政策支持,比如學費減免、就業補貼等,吸引更多年輕人願意到農村當村醫;培訓方麵,要結合村醫的實際需求,製定個性化的培訓方案,不能搞形式主義;待遇保障方麵,要推動各地落實補助政策,建立穩定的補助增長機製,讓村醫收入有保障、養老有著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座談會持續了三個多小時,大家各抒己見,氣氛熱烈。李澤嵐一邊傾聽,一邊梳理思路,心中對兩個專項工作的推進路徑越來越清晰。他發現,部委的同事們雖然大多沒有基層工作經曆,但專業能力強、思路開闊,隻要把基層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傳遞給他們,就能碰撞出很多好的思路和辦法。
    期間,秦飛司長也抽空參加了座談會,他坐在會議室的角落,認真傾聽著大家的發言,偶爾提出一兩個問題,引導大家深入思考。輪到李澤嵐總結發言時,秦飛點點頭,眼神中透著鼓勵。李澤嵐詳細闡述了兩個專項工作的推進計劃和時間節點,明確了各部門的職責分工,提出了具體的工作要求。
    秦飛聽完後,站起身說道:“澤嵐同誌的思路很清晰,計劃也很具體,體現了基層經驗和宏觀視野的結合。村醫隊伍建設和基層醫療設備升級是咱們司今年的重點工作,也是關係到億萬農村群眾健康的民生工程。希望大家按照既定計劃,各司其職、密切配合,把工作抓實抓好。遇到問題及時溝通,我會全力支持大家的工作。”
    秦飛說話時,語氣沉穩有力,眼神中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決心。他的話語像一顆定心丸,讓在場的同事們更加堅定了信心。
    不知不覺,李澤嵐到衛生部工作已經半個月了。這半個月裏,他每天都過得充實而忙碌,從最初的生疏到逐漸適應,從對業務的一知半解到慢慢形成自己的思路,他在快速成長著。他不僅熟悉了農村衛生管理司的工作流程和業務範圍,還與司裏的同事們建立了良好的工作關係,贏得了大家的認可和信任。
    這天晚上,李澤嵐加完班,走出衛生部大樓時,夜色已經降臨。京城的夜晚燈火璀璨,車流如織,高樓大廈的燈光倒映在街道上,形成一片流光溢彩的景象。他沿著街道慢慢走著,晚風拂麵,帶來一絲涼意,讓他緊繃的神經稍稍放鬆。
    他想起這半個月來的經曆,想起秦飛司長的諄諄教誨,想起同事們的熱情幫助,想起那些在文件中看到的農村群眾的急難愁盼,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未來的路還很長,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但他心中的信念卻愈發堅定——無論崗位如何變化,無論麵對多大的困難,他都會堅守“讓群眾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初心,腳踏實地、真抓實幹,在農村衛生管理的崗位上,為億萬農民的健康福祉貢獻自己的力量。
    走到地鐵站口,李澤嵐停下腳步,回頭望了一眼燈火通明的衛生部大樓。那座莊嚴肅穆的大樓,像一座燈塔,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他深吸一口氣,轉身走進地鐵站,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