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盲鑒的考驗

字數:2903   加入書籤

A+A-


    初一的清晨,天光熹微,省古玩協會總部大樓卻已是燈火通明。
    地下三層,一間沒有任何窗戶的屋子,常年彌漫著一股陳年老木、混合著樟腦與塵埃的獨特氣味。
    這裏,就是協會的“盲鑒室”,一個誕生過無數傳奇,也埋葬過無數自負者的地方。
    陳凡被工作人員引著,走進這間壓抑的屋子。
    門在身後關上,隔絕了外界的一切聲響。
    他坐在一張寬大的紅木桌前,桌麵光滑如鏡。
    一位麵無表情的考官,用一塊厚重的黑絲絨布,仔細地蒙住了他的雙眼。
    世界瞬間陷入一片純粹的黑暗。
    “陳先生,準備好了嗎?”考官的聲音從頭頂傳來,不帶任何感情。
    “準備好了。”陳凡的聲音平靜無波。
    “計時開始。”
    話音落下的瞬間,陳凡深吸了一口氣。
    黑暗,並未讓他失去方向。
    相反,他的世界變得更加清晰。
    那雙被世人稱為“神瞳”的眼睛,此刻正以一種超越視覺的方式,高速運轉著。
    他能“看”到物體內部的結構,能“感知”到材質的分子排列,能“讀取”到歲月在它們身上留下的每一道細微烙印!
    第一件:元青花纏枝牡丹梅瓶
    考官的聲音響起:“一號物品,請鑒定。”
    陳凡的“視線”聚焦過去。
    他“看”到,那層看似溫潤如玉的釉麵下,泛著一層不自然的、賊亮的浮光!
    這是現代化學釉的典型特征,無論如何做舊,都無法模仿出古瓷那種溫潤內斂的寶光。
    他再“看”向胎質,原本應該是堅密的瓷胎,在他神瞳下呈現出疏鬆的結構,裏麵混雜著大量滑石粉和現代膠水的成分。
    “仿品。”陳凡開口,聲音在寂靜的房間裏異常清晰:
    “現代高仿,老胎新彩工藝。胎質疏鬆,釉麵浮光,畫工雖仿元人筆意,但筆觸僵硬,毫無神韻。”
    考官記錄的手微微一頓。
    第二件:宋徽宗《瑞鶴圖》摹本
    “二號物品,請鑒定。”
    陳凡的“指尖”仿佛觸摸到了那幅絹帛書畫。
    絹帛的質感粗糙,遠不如宋代的澄心堂紙那般細膩。
    墨色看似濃淡相宜,實則浮於紙麵,缺少了古畫那種墨色層層暈染、深入肌理的厚重感。
    他“看”向畫中那些仙鶴,羽毛的勾勒根根分明,卻少了幾分宋畫特有的“逸筆草草”的靈動與寫意。
    最致命的一點,是畫末的題跋。
    那瘦金體的“瑞鶴圖”三字,起筆收筆過於規整,棱角分明,帶著一股刻意的匠氣。
    真正的宋徽宗,其書法如風檣陣馬,灑脫不羈!
    即便是工整的瘦金體,也藏著一份皇家獨有的、睥睨天下的“瘋勁兒”。
    “明人臨摹。”陳凡斷言:
    “仿的是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本。絹本、墨色、題跋皆為後仿,有明顯的模仿痕跡,但功力尚淺,失了原作的神髓。”
    考官的眉頭皺了起來。
    這兩件,都是協會藏品庫裏掛了號的“疑難雜症”,他沒想到,陳凡竟然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
    第三件:和田羊脂玉印
    “三號物品,請鑒定。”
    這是一方古樸的獅鈕印章。
    陳凡“看”到,玉石本身的質地確實達到了羊脂級別的溫潤,但內部結構卻暴露了問題。
    在玉質的深層,有一絲幾乎看不見的、呈條帶狀分布的“水線”!
    這是和田籽料的典型特征。
    但這方印的雕工,卻完全是現代電動工具的痕跡,線條生硬,轉折處毫無手工雕刻的自然圓潤。
    表麵的包漿也做得太過刻意,像一層油膩的薄膜。
    “籽料仿古。”陳凡的聲音沒有絲毫猶豫:
    “玉質是頂級和田籽料,但雕刻與做舊均為現代手法。是典型的‘新玉做舊,冒充古印’。”
    連續三件,從瓷器到書畫再到玉器,陳凡的鑒定結論如同一把精準的手術刀,快、準、狠,直指要害。
    接下來的四件,更是勢如破竹……
    喜歡都市超級鑒寶神瞳請大家收藏:()都市超級鑒寶神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