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挖掘地道
字數:4604 加入書籤
李家坳反伏擊戰的勝利,像一陣強勁的春風,迅速吹遍了整個根據地,驅散了殘留在人們心頭的最後一絲陰霾,也極大地鼓舞了軍民的士氣。
獨立團的威名更加響亮,而吉田聯隊的失敗,讓周邊日偽軍據點不再敢隨意出動搶劫村莊,他們都祈求獨立團別來攻打。每個人都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
團部會議上,雖然宣讀了師部的嘉獎令,但趙大勇和牛劍鋒的臉上卻看不到絲毫的輕鬆。兩人知道,小鬼子接下來會更加瘋狂。
“老牛,島崎小隊是報銷了,吉田這老鬼子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但這仇,可是結得更深了。”
趙大勇指著地圖,眉頭緊鎖,“以吉田的性格和目前承受的壓力,他下一次的反撲,絕不會再是小股部隊的偷襲暗殺。我判斷,他很可能要發動一次大規模的、報複性的掃蕩,企圖用絕對優勢的兵力,一舉摧毀我們根據地,踏平我們的村莊。”
牛劍鋒扶了扶眼鏡,表示讚同:“嗯,細菌戰和斬首行動連續失敗,他已經沒有別的選擇,隻能回歸其最野蠻也最擅長的方式:鐵壁合圍,燒光、殺光、搶光。我們必須立刻著手準備,尤其是要保護好根據地的根基——人民群眾。”
趙大勇認真地思考著,傳統的反掃蕩方式,比如主力部隊轉移至外線尋機殲敵,民兵遊擊隊襲擾,群眾進山“跑反”躲避掃蕩),固然有效,但代價也很大。
百姓辛辛苦苦重建的家園、囤積的糧食牲口,往往在掃蕩中毀於一旦,甚至會有來不及轉移的群眾遭遇不幸。
“我們不能總讓鄉親們背井離鄉,把辛辛苦苦建設的家園留給鬼子燒!”
趙大勇一拳砸在桌子上,目光掃過與會的各營連幹部,“得想個辦法,讓鬼子來了找不到人,找不到糧,像一拳打在棉花上,還得時刻擔心挨黑槍!”
這時,一營長孫德勝開口說道:
“團長,政委,俺老家那邊,老百姓為了躲鬼子和土匪,不少村子都挖了地洞,有的還連成了網。鬼子來了,人鑽進去,鬼子找不著,幹瞪眼。咱們這的山土質地也挺合適,是不是也能搞起來?”
趙大勇聽了一拍大腿,自己怎麽忘了聞名中外的戰術“地道戰”?
他馬上笑著說道:
“孫營長說的這個辦法可行,地道戰絕對能克敵。”
他滿臉笑容繼續說道:“地道裏不光能藏人藏糧,還能在裏麵機動防禦,打鬼子個冷不防!”
牛劍鋒沉思片刻,謹慎地說:“想法很好,但大規模挖地道是個係統工程。涉及到選址、土質、通風、防水、保密、如何與戰鬥結合等等很多問題。我們需要周密計劃,先試點,再推廣,絕不能蠻幹。”
“說得對!”趙大勇雷厲風行,“事不宜遲,咱們說幹就幹!選定幾個基礎好的村子作為試點,立刻動員起來。老牛,你負責總體規劃和群眾動員,組織各村幹部和民兵隊長學習。我負責軍事上的設計和防衛安排。各營連抽調得力幹部戰士,協助各村,提供技術指導和勞力支援!我們要把整個根據地地下,變成保護群眾的銅牆鐵壁,也要變成埋葬鬼子的迷宮陷阱!”
會議結束後,一項規模浩大的地下工程在獨立團根據地悄然啟動。
首先被選為試點的是楊村和李家坳。這兩個村子群眾基礎好,民兵組織有力,且都經曆過戰火考驗。
牛劍鋒親自召集了村幹部、民兵隊長和群眾代表開會。他沒有空泛地講大道理,而是從大家最切身的痛苦經曆說起:
“鄉親們,上次鬼子掃蕩,王家莊被燒了一半,李家溝的糧食被搶光了,這些痛咱們不能忘!現在,鬼子大隊人馬可能還要來,我們不能光指望‘跑山上躲避,山高路遠,老人孩子受不了,家當也保不住。咱們得有自己的辦法,讓鬼子來了啥也得不到,還得崩掉他幾顆牙!”
趙大勇則更直接:“咱們要在腳底下做文章,挖地洞,挖地道!家家連通,村村相連!鬼子從上麵來,咱們就從下麵走,從下麵打!這不僅是藏身的洞,更是咱們的戰鬥洞!咱們要讓它能藏、能走、能打、能防!還要能藏糧、藏水、藏傷員!”
起初,有些群眾還有疑慮:“挖地洞?能行嗎?”“會不會塌方?”“憋氣了咋辦?”
針對這些顧慮,團部派出的技術人員主要是些有過礦工或土木經驗的戰士)進行了詳細解答和示範。
他們選擇土質堅硬、不易塌方的地段,講解如何支撐、如何預留通氣孔、如何防水防毒。
趙大勇和牛劍鋒身先士卒,拿起鐵鍬和村民們一起開挖。戰士們更是主力軍,哪裏最累最危險,他們就出現在哪裏。
挖地道的工程極其艱苦。缺乏現代工具,主要靠鐵鍬、鎬頭、籮筐,一鍬一鎬地刨,一筐一筐地運土。地下空氣渾濁,光線昏暗,長時間彎腰作業,非常人所能忍受。但軍民一心,熱情高漲。
為了保密,挖出的土方都要在夜間仔細處理,或填入坑窪,或撒入河道,絕不留下明顯痕跡。地道的入口更是巧妙隱蔽,鍋台下、炕洞裏、水井壁、牲口槽底下……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地方都成了進入地下的秘密通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地道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實戰需求。趙大勇和軍事幹部們反複琢磨: 內部結構複雜,設有岔路、陷阱翻板)、迷魂洞死胡同),讓敵人即使進來也暈頭轉向。
關鍵部位設有射擊孔和了望孔,通常巧妙偽裝成樹洞、墳包、岩石縫隙,既能觀察敵情,也能冷槍殺敵。
留有多個隱蔽的出口、入口和通氣孔,確保通風和逃生路線。
挖掘了儲存室,存放糧食、水和彈藥;設立了臨時救護所,可以安置傷員。
地道網絡以村莊為核心,逐漸向野外延伸,甚至試圖連接到鄰近村莊。
工程日夜不停地進行著。村裏壯勞力白天幹活,晚上挖洞。婦女孩子們負責送水送飯、縫製布袋裝土、編織支撐用的荊笆。歌聲、號子聲常常從地下隱隱傳來,大家幹勁十足,因為他們知道,這是在挖掘保護自己和親人的生命通道,也是在挖掘打擊敵人的戰壕。
牛劍鋒充分發揮了組織才能,將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他還編了順口溜鼓舞士氣:
“地下挖洞深又長,保護糧食藏老鄉。鬼子來了幹瞪眼,民兵地下放冷槍!”
趙大勇則不斷檢查地道的軍事用途,經常組織小規模演習,假設各種敵情,讓民兵和部隊熟悉如何利用地道進行掩護、轉移和出擊。
經過一段時間的奮戰,楊村和李家坳的地道網絡已初具規模。家家相連,房房相通,村內主幹道甚至能通行人力車。地道深處,儲存了足夠的糧食和清水,關鍵節點還儲備了彈藥和急救包。
這天,趙大勇和牛劍鋒組織了一次全麵的檢驗性演習。
假設日軍大隊突襲楊村,哨兵立即發出信號,村民們在民兵的引導下,迅速而有序地通過各個入口進入地道。不到一炷香的時間,整個村子表麵上看空空如也,仿佛無人居住。
而在地下,民兵們則通過射擊孔警惕地注視著地麵,戰士們則通過地道快速機動到預設伏擊位置。
演習結束後,趙大勇站在寂靜的村子裏,對牛劍鋒和周圍的幹部們說:
“看到了嗎?這就是我們的人民戰爭!鬼子有飛機大炮,我們有地下長城!他們踩在我們的頭上,卻不知道我們就在他們的腳下盯著他們!這叫‘地下有洞,洞中有兵,兵能藏能打’!”
牛劍鋒補充道:“更重要的是,它把群眾真正地、有效地組織起來了,形成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這是我們最終能戰勝一切強大敵人的根本保證。”
試點成功的經驗迅速向根據地其他村莊推廣。挖地道運動如火如荼地展開,各個村子根據自己的地形地貌特點,創造性地發展出了各種形式的地道。一個村村相連、戶戶相通、能打能藏、可攻可守的“地下長城”網絡,逐漸在根據地的地下蔓延開來。
雖然工程浩大,遠未完全建成,但初步的成果已經給了根據地軍民前所未有的信心。
他們知道,當下一次吉田武夫率領他的聯隊氣勢洶洶地撲來時,等待他們的將不再是一個可以肆意蹂躪的村莊,而是一個深不可測、充滿複仇火焰的地下戰場。
趙大勇看著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麵,對牛劍鋒堅定地說:“老牛,我現在倒有點盼著吉田這老鬼子早點來了。正好用咱們這地下迷宮,試試他這頭野牛的鋒芒!”
根據地軍民同仇敵愾,嚴陣以待,準備在人民戰爭的奇觀中,迎接敵人更加殘酷的掃蕩。
喜歡抗戰風雲之組團打鬼子請大家收藏:()抗戰風雲之組團打鬼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