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聲名遠揚
字數:5820 加入書籤
吉田聯隊覆滅的消息,比山間的晨霧散播得還要快。
當“一線天”河穀的硝煙尚未完全散去,捷報已經通過秘密交通站、騎兵通訊員和口口相傳,像春風一樣吹遍了根據地的每一個角落。
楊村,這個曾經飽受戰火蹂躪、在地道中堅守不屈的村莊,首先沸騰了。
鄉親們扶老攜幼,從殘破但仍屹立的房屋中,從蜿蜒曲折的地道裏湧出來,匯聚到村口的打穀場上。
鑼鼓家夥被翻了出來,敲得震天響,嗩呐吹起了歡快的《得勝令》。
人們臉上洋溢著久違的、發自內心的笑容,淚水混合著喜悅流淌。
他們拉著戰士們的手,把僅有的食物塞到戰士懷裏,戰士紛紛推卻不肯接受。
牛劍森看到此情此景,連忙走過來大聲喊道:
“鄉親們,我們八路軍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這是我們的軍規。大家都把食物收回,否則我們可要挨處分的。等我們打掃完戰場,就幫鄉親們把損毀的房子修繕好…”
鄉親們聽到都感動不已,年長一點的更是熱淚盈眶。而孩子們則圍著繳獲的歪把子機槍和山炮團團轉,好奇地摸來摸去。
“獨立團打勝仗啦!”
“吉田老鬼子被幹掉啦!”
“咱們的隊伍真厲害!”
歡呼聲此起彼伏。幾個月來壓抑在人們心頭的陰霾被一掃而空,勝利的喜悅如同最有效的良藥,治愈著戰爭帶來的創傷。
村長老楊站在一個石碾子上,聲音哽咽卻洪亮:
“鄉親們!咱們挺過來了!是獨立團,是趙團長,是咱們的子弟兵,用鮮血和生命保衛了咱們的家園!咱們要永遠記住這一天!”
與此同時,在十幾裏外的縣城,氣氛卻截然相反。日軍守備司令部內,一片死寂。
電話鈴尖銳地響起,卻無人敢輕易去接。吉田聯隊全軍覆沒、聯隊長戰死的消息,如同一個晴天霹靂,震得所有軍官目瞪口呆,臉色慘白。
駐縣城司令官阪本中佐將自己反鎖在辦公室裏,牆上懸掛的太陽旗此刻顯得格外刺眼。
他麵前攤開著吉田聯隊最後發來的求援電報,字裏行間透出的絕望,讓他不寒而栗。
這不是一次普通的失利,而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是皇軍在這一地區從未有過的恥辱性敗績。
阪本深知,消息一旦傳回華北方麵軍司令部,必然引起軒然大波。他不僅要麵對上級的雷霆震怒,更要應對由此帶來的戰略被動。周邊地區的抗日武裝勢必士氣大振,而原本就搖擺不定的偽軍和維持會,更是人心浮動。
一場殘酷的報複性掃蕩已在醞釀,但阪本也清楚,在遭受如此重創後,短期內集結足夠兵力進行有效報複,談何容易。
他首先必須穩住縣城防線,防止八路軍趁勝進攻。
一場無形的較量,在歡騰的根據地和死寂的敵占區之間,悄然展開。
獨立團和根據地政府一方麵組織盛大的祝捷活動,鼓舞軍民士氣,另一方麵,則加緊戒備,提防日軍的報複。
趙大勇命令部隊迅速打掃戰場,救治傷員,轉移繳獲的重要物資,尤其是那幾門山炮和迫擊炮,這些都是寶貴的“家底”。
同時,派出大量偵察員,嚴密監視縣城及各據點日軍的動向。
深夜,獨立團指揮部從地道深處轉移到了楊村一處較為完好的院落裏。
油燈下,趙大勇毫無睡意,雖然眼圈深陷,但目光依然銳利。他麵前放著初步統計的戰報,數字是輝煌的,但犧牲戰士的名字卻像一塊塊巨石壓在他的心頭。
一場大勝,來之不易,是無數英勇的戰士用生命換來的。
團政委牛劍鋒拿著一份剛擬好的給軍區司令部的報告草稿,走到趙大勇身邊。
“老趙,軍區首長來電,高度讚揚了我們獨立團的戰績,稱這是‘平原遊擊戰的一個光輝範例’,要我們認真總結經驗,向其他兄弟部隊推廣。”
趙大勇接過報告,卻沒有立即觀看,對於榮譽他更在意戰士們的傷亡。沉聲問道:
“老牛,咱們的傷亡數字最終核實了嗎?”
“核實了。”牛劍鋒的神色也凝重起來,“犧牲九十五個人,重傷三十三人,輕傷暫且不算。一營二連的李權國連長他……衝鋒的時候,被流彈擊中,沒救過來……”
趙大勇沉默了片刻,拳頭微微握緊。那個操著機槍怒吼的李權國,是自己組建特戰隊的成員。
經曆了那麽多戰爭,特戰隊的成員已經折損了三分之二,人數已經隻剩下六七十人。
他深吸一口氣,眼眶微紅沉聲道:
“把他們的名字都記好,一個都不能漏。勝利是他們的鮮血鑄就的。”
他走到牆邊,看著那張手繪的、已經有些破損的地圖,緩緩說道:
“這次勝利,首先歸功於楊村的鄉親們,沒有他們舍生忘死支持我們,沒有這打不爛、炸不垮的地道網,我們獨立團早就成了無根之萍,別說殲滅吉田聯隊,就是想站穩腳跟都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牛劍鋒認同地點點頭:“是啊,人民戰爭的力量就在於此。我們把根紮在了群眾中間,鬼子就像野牛衝進了火陣,非燒死不可。”
“其次,”趙大勇的手指劃過“一線天”河穀,“情報工作至關重要。鬼子的一舉一動,幾乎都在我們眼皮子底下。沒有內線和外線同誌冒死送來的情報,我們就不可能準確判斷吉田的撤退路線和時間,也就打不成這場漂亮的伏擊戰。”
“還有指揮員的決心和部隊的素質。”牛劍鋒充道,“你下定在‘一線天’決戰的決心,是取勝的關鍵。部隊平時艱苦的訓練,尤其是在白刃戰中的表現,說明我們的功夫沒有白費。戰士們敢打敢拚,戰術配合默契,這才是硬道理。”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將這場勝利的因素細細剖析。這不僅僅是一次軍事上的勝利,更是一次政治、民心、情報和指揮藝術的綜合勝利。
它再次證明了在敵強我弱的背景下,堅持群眾路線、開展靈活機動遊擊戰戰略的正確性。
吉田聯隊被殲的影響是深遠的,如同巨石入水,激起千層浪。
在抗日陣營內部,獨立團和趙大勇的聲威達到了頂峰。
軍區通令嘉獎,兄弟部隊紛紛派人來學習取經,“地道戰”和“一線天圍殲戰”的戰例被迅速總結推廣。
周邊地區的縣大隊、區小隊等地方武裝備受鼓舞,主動出擊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拔據點、破公路、割電線的戰鬥捷報頻傳。
根據地麵積進一步擴大,許多“兩麵政權”開始真心實意地倒向八路軍。
而在敵營,恐慌和失敗的情緒像瘟疫一樣蔓延。附近幾個縣城的日軍守備部隊風聲鶴唳,加強了戒備,輕易不敢出城。
偽軍和漢奸更是惶惶不可終日,不少人開始暗中與抗日力量接觸,為自己留後路。
日軍高層震怒之餘,不得不重新評估華北敵後抗日武裝的實力,特別是對八路軍這種“土八路”的戰術和戰鬥力有了新的認識。
他們意識到,單純的軍事掃蕩,尤其是那種驕狂輕敵、脫離群眾的掃蕩,不僅難以奏效,反而可能招致滅頂之災。
接下來,日軍可能會調整策略,采取更狡猾、更殘酷、更注重政治分化、經濟封鎖和特務滲透的手段。
對於獨立團本身,勝利之後是新的挑戰。部隊經過連續作戰,十分疲勞,急需休整補充。
大量的新式武器裝備需要時間消化和訓練,才能形成戰鬥力。俘虜的偽軍士兵需要教育和改造。根據地雖然擴大了,但建設鞏固的任務也更加繁重。
更重要的是,趙大勇和獨立團黨委清醒地認識到,鬼子絕不會善罷甘休,更大的考驗一定還在後頭。
半個月後,楊村被損毀的房屋不但修繕好,而且還修建了一座烈士陵園,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
墳前列滿了花圈和挽聯,獨立團全體指戰員和千萬名群眾肅立默哀。
趙大勇站在墓碑前,聲音沉痛而堅定:
“同誌們,安息吧!你們沒有白白犧牲!你們用生命換來了勝利,保衛了鄉親,你們的名字將永遠刻在根據地的曆史上!我們活著的人,要接過你們的槍,繼續戰鬥!不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決不罷休!”
追悼會結束後,部隊進行了短暫的休整和整編。繳獲的武器被分配到各連隊,戰士們興奮地擦拭著嶄新的三八式步槍和歪把子機槍,炮兵排的戰士們則開始刻苦操練那幾門來之不易的山炮。
團裏舉辦了多期培訓班,訓練骨幹如何使用新式武器,如何更好地進行土工作業和地道戰。
趙大勇和牛劍鋒則忙著與地方政府的同誌開會,商討如何鞏固新區,發動群眾,發展生產,支援前線。根據地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這一天,趙大勇接到軍區命令,要求獨立團向鄰近的、日軍控製相對薄弱的山區邊緣發展,進一步擴大根據地,牽製敵人兵力。
夕陽下,獨立團的隊伍再次開拔。戰士們精神飽滿,步伐堅定,雖然裝備依然混雜,但士氣空前高昂。
趙大勇走在隊伍前麵,回望了一眼在暮色中炊煙嫋嫋的楊村,那裏有犧牲的戰友,有支援他們的鄉親,更有不屈的精神。
“團長,看啥呢?”警衛員小虎問。
趙大勇收回目光,望向遠方層巒疊嶂的山脈,那是新的戰場,新的方向。
“看咱們的根。”他笑了笑,隨即正色道,“傳令下去,加快行軍速度!新的戰鬥在等著我們!”
隊伍像一條灰色的長龍,融入了蒼茫的暮色之中。楊村的戰鬥結束了,但獨立團的旗幟,將繼續在更廣闊的戰場上飄揚。
人民戰爭的火種,一旦點燃,便永不熄滅,必將以燎原之勢,最終焚盡一切侵略者。
山穀的風吹過,仿佛還回蕩著衝鋒的號角和勝利的歡呼,也預示著更加艱苦卓絕、波瀾壯闊的鬥爭,即將到來。而對於趙大勇和他的戰士們來說,他們的征程,永遠是下一場戰鬥,下一個勝利,直到把敵人徹底趕出家園。
喜歡抗戰風雲之組團打鬼子請大家收藏:()抗戰風雲之組團打鬼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