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藥園問世
字數:5419 加入書籤
趙磊的微信還停留在祝十三的聊天界麵,“桃花魚豆腐湯”的承諾剛發送成功,祝十三的心思已經飄到了溫室裏那兩片帶紫紋的嫩葉上。上黨人參,一兩幹品上萬塊——這個數字像顆投入湖麵的石子,在他心裏激起層層漣漪,比之前草莓豐收帶來的震撼還要強烈。
他翻身下床,打開電腦調出穀歌地球。手指在屏幕上滑動,很快定位到祝家村的位置,鼠標放大再放大,村後那座連綿的大山清晰地呈現在眼前——主峰高聳入雲,標注著986米的海拔,半山腰處雲霧繚繞,散落著成片的杜鵑林和雜木叢。祝十三用測量工具沿著山界勾勒,屏幕右下角跳出的數字讓他呼吸一滯:12.3平方公裏,換算下來足足有18450畝。
“這麽大的麵積,要是都種上名貴藥材……”祝十三喃喃自語,指尖在鍵盤上飛快敲擊,搜索著人參、三七、重樓的生長習性。屏幕上的資料顯示,這些藥材都喜陰涼濕潤的環境,忌強光直射,而祝家村的主峰比河邊居住區高出三四百米,山頂常年氣溫低58度,漫山的橡櫟和青岡樹剛好能提供天然遮陰,簡直是為藥材種植量身打造的寶地。
更讓他驚喜的是,山林裏的毛板栗樹和杜鵑花叢根係較淺,不會和藥材爭奪養分,地表厚厚的落葉腐殖土疏鬆肥沃,有機質含量極高,比人工調配的營養土還要優質。“有聚靈扣的秘術加持,存活率至少95成,生長速度再提升五倍,一年就能收獲……”祝十三越算越激動,猛地一拍桌子,驚醒了趴在腳邊的阿黃。
第二天一早,祝十三沒去草莓園,徑直往村委會走去。剛到門口,就碰到了正要去巡查宅基地確權情況的王村長。“十三,今天怎麽沒去陪甜妹直播?”王村長笑著遞過來一支煙,“昨天捕魚的事鬧得沸沸揚揚,縣裏農業局的領導都給我打電話了,說要把咱們村當成鄉村振興的典型案例。”
“王叔,我有件更重要的事找您。”祝十三接過煙卻沒點燃,拉著王村長往辦公室走,“我想承包村後的那片野山,就是主峰986米的那座,一共18000多畝的公共山林。”
王村長手裏的煙差點掉在地上:“你說啥?承包那片荒山?十三,不是王叔潑你冷水,那山上除了雜柴就是石頭,連放羊都嫌坡陡,你承包來做啥?”他知道祝十三種草莓有本事,但那片山村裏祖輩都沒開發過,光清理雜木的成本就是筆天文數字。
“種藥材。”祝十三打開手機,調出上黨人參幼苗的照片,“您看這個,是林助理送的種子,剛發芽就確定是上黨人參,一兩幹品能賣上萬塊。我打算在山上大麵積種植人參、三七、重樓這些名貴藥材,還有天麻、白芨、黃精,都是市場上供不應求的好東西。”
王村長湊近手機屏幕,看著那片帶紫紋的嫩葉,眉頭還是沒鬆開:“藥材金貴,可也嬌貴啊。咱們村沒人種過這東西,萬一賠了咋辦?那片山是全村人的公共財產,我不能隨便答應你。”
“王叔您放心,我早算過了。”祝十三從包裏掏出一份厚厚的計劃書,“山上的橡櫟樹能當天然遮陰棚,我不用砍一棵樹,就在樹林間隙種藥材,連灌溉都能用山泉水。而且我按大工工資給鄉親們開錢,現在臨時工一天330,我就給330,男女老少都能來幹活,摘草、培土、澆水都行,讓大家都能多份收入。”
“一天330?”王村長的眼睛亮了,“這比出去打工掙得還多啊!”他翻看著計劃書,裏麵詳細標注了不同藥材的種植區域、用工需求和預期收益,光是第一年的預估產值就寫著“不低於五千萬”,看得他手都有些抖。
“您再看這個。”祝十三指著計劃書裏的生態保護條款,“我保證不破壞一草一木,不用農藥化肥,連除草都用人工,藥材收完還會補種樹苗。要是違反了,您隨時能終止合同,我還賠償村裏的損失。”他知道村裏人最看重這片山的生態,特意在條款裏寫得清清楚楚。
王村長還是有些猶豫,手指在計劃書上摩挲著:“十三,不是王叔不信你,隻是這事兒太大了,得跟村裏的老少爺們商量商量。而且那片山是集體所有,承包合同得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才行。”他最擔心的是破壞山林,祝家村祖祖輩輩靠山吃山,要是樹木被砍了,雨季很容易引發山洪。
“我明白。”祝十三站起身,對著王村長鄭重地舉起手,“王叔,我祝十三對天發誓,承包期間絕不砍伐一棵成材樹,不破壞一寸山林植被,要是做不到,我自願放棄所有藥材收益,淨身出戶。”他的聲音擲地有聲,眼神裏滿是堅定。
王村長看著他真誠的樣子,終於點了點頭:“行,我信你一次。今天下午就開村民代表大會,你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說說。”他知道祝十三是個靠譜的孩子,回村這兩年,不僅自己發了財,還帶著鄉親們種草莓、搞直播,從來沒讓人失望過。
消息傳開,村裏的老少爺們都湧到了村委會的院子裏。李大爺拄著拐杖坐在前排,張嬸抱著孩子站在人群裏,連正在直播的小甜妹和蘇青雪都特意趕了過來,把直播鏡頭對準了臨時搭建的講台。“家人們,今天祝家村有件大事要商量,十三哥要承包咱們村的荒山種藥材,還請大家來投票表決。”李甜的聲音透過音響傳遍了整個院子。
祝十三站在講台上,把計劃書投影在幕布上:“各位叔伯嬸子,我想承包村後的野山種名貴藥材,不用砍一棵樹,就在樹林裏種。大家都能來幹活,一天330塊工錢,按天結算,不拖欠。藥材一年就能收獲,到時候咱們村就能建工廠、修公路,讓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上班。”
“十三,你說的是真的?一天330?”張嬸忍不住喊道,“我家那口子在城裏工地幹活,一天才280,還不管飯。”
“千真萬確。”祝十三笑著點頭,“不僅管午飯,要是住得遠,還能報銷交通費。而且男女老少都能幹,年紀大的可以摘草、撿石頭,年輕的負責培土、移栽,婦女們可以在家裏加工藥材,都能掙錢。”
“那山林咋辦?不會被破壞吧?”李大爺磕了磕煙鬥,“我年輕時在山上放過羊,知道那片山的重要性,要是樹木沒了,雨季河壩都可能被衝垮。”
祝十三立刻回應:“李大爺您放心,我對天發誓,絕不砍一棵樹。我會在樹林間隙種藥材,還會雇人清理山林裏的雜藤,讓樹木長得更壯。而且我會在山下修截洪溝,保證不會引發山洪。”他還特意展示了穀歌地球上的山林照片,指出哪些地方種人參,哪些地方種三七,都是在樹木稀疏的區域。
直播間的粉絲也在為祝十三加油:“十三哥太有擔當了,既發展產業又保護生態”“支持十三哥,我以後就買祝家村的藥材”“甜妹快投票,我們支持承包”——李甜舉著手機晃了晃:“家人們都支持十三哥,我也投讚成票!”
村民代表們開始投票,一共28名代表,27票讚成,1票棄權。棄權的是村裏最年長的周奶奶,她拉著祝十三的手說:“十三啊,奶奶不是不信你,就是怕你太累了。這山上的活苦,你可別硬扛。”祝十三握著老人的手:“周奶奶您放心,我會照顧好自己,也會帶著大家把日子過好。”
當天下午,祝十三就和村委會簽訂了承包合同,期限30年,前五年承包費每年10萬元,從第六年開始,按藥材銷售額的5%繳納承包費。王村長在合同上簽字蓋章時,手都有些顫抖:“十三,這合同一簽,你肩上的擔子就重了。”祝十三笑著說:“王叔,這不是擔子,是咱們祝家村的希望。”
簽完合同,祝十三立刻給林晚星打了電話。“林助理,上黨人參的幼苗長勢很好,我已經承包了村裏18000畝的山林,打算大麵積種植名貴藥材,你那邊能不能提供種子和技術支持?”
電話那頭的林晚星很是驚喜:“祝先生,你動作真快!我爺爺剛好有一批優質的三七、重樓種子,還有天麻的種塊,都是經過改良的品種,成活率很高。技術方麵你不用擔心,我明天就帶農業專家過去,幫你規劃種植區域。”
掛了電話,祝十三又聯係了蘇沐辰。“蘇總,我打算在祝家村建一個中藥材加工廠,主要做藥材烘幹、切片和包裝,你有沒有興趣合作?”蘇沐辰早就想拓展農產品深加工業務,一聽這話立刻答應:“祝老弟,我明天就帶團隊過去考察,資金和設備都沒問題,咱們一起把這個產業做起來。”
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遍了祝家村,鄉親們都興奮不已。李大爺把家裏的老鋤頭找了出來,擦得鋥亮:“十三,啥時候開始幹活?我雖然年紀大了,但摘草、撿石頭還是沒問題的。”張嬸則組織村裏的婦女們成立了“藥材種植互助組”,準備隨時投入工作。
小甜妹更是把承包荒山的事做成了專題直播,標題就叫“95後村官承包1.8萬畝荒山,帶領鄉親種藥材致富”。直播間的在線人數突破了20萬,不少粉絲都表示要購買祝家村的藥材,還有藥材經銷商留言想談合作。“十三哥,你看,咱們的藥材還沒種,訂單就找上門了。”李甜舉著手機給祝十三看,屏幕上的合作留言刷個不停。
當天晚上,祝十三帶著阿黃去了承包的山林。夕陽西下,金色的陽光灑在主峰上,漫山的杜鵑花叢像鋪上了一層紅毯。祝十三深吸一口氣,空氣中滿是鬆針和腐殖土的清香。他摸出聚靈扣,對著山林默念起秘術口訣,聚靈扣泛起淡淡的藍光,順著他的指尖傳入土壤。
他能清晰地感覺到,山林裏的靈氣被喚醒了,土壤變得更加溫潤,連空氣中的濕度都恰到好處。“有了靈氣加持,再加上優質的種子和鄉親們的努力,一年後的豐收肯定沒問題。”祝十三喃喃自語,阿黃在他身邊歡快地叫著,像是在回應他的話。
回到村裏,草莓園的燈還亮著。蘇青雪正在統計第二天的直播訂單,看到祝十三回來,笑著說:“十三哥,今天‘認養捕魚’的活動又新增了500多個預約名額,還有不少粉絲問能不能認養藥材,等藥材成熟後直接購買。”
“這個想法好!”祝十三眼前一亮,“咱們可以推出‘藥材認養’活動,粉絲提前預訂,我們負責種植和管理,成熟後按市場價的8折賣給他們,還能提供全程視頻監控,讓他們看到藥材的生長過程。”
蘇青雪立刻開始製定認養方案,李甜則在一旁補充:“我可以邀請粉絲來參加藥材種植的啟動儀式,讓他們親自種下認養的藥材,這樣更有參與感。”
夜深了,祝家村漸漸安靜下來,但村委會的燈還亮著。祝十三、蘇青雪和李甜圍在桌子旁,一起規劃著藥材種植的細節:哪裏種人參,哪裏種三七,如何安排鄉親們的工作,怎麽通過直播宣傳……燈光下,三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對未來的憧憬。
祝十三看著窗外的月光,心裏充滿了底氣。他知道,承包荒山隻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有種子采購、土地平整、人員安排等一係列工作要做,但他並不害怕。有林晚星的種子支持,有蘇沐辰的資金合作,有小甜妹的流量加持,還有鄉親們的信任和支持,他一定能把這片荒山變成“金山銀山”,讓祝家村的鄉親們都過上好日子。
第二天一早,林晚星就帶著種子和農業專家來到了祝家村。看到溫室裏的上黨人參幼苗,專家們都讚不絕口:“祝先生,你的培育技術太厲害了,這種幼苗在實驗室裏都很難培育得這麽好。”林晚星則拉著祝十三去了山林,一起規劃種植區域:“祝先生,主峰的陰涼處適合種人參,半山腰的緩坡適合種三七,山腳下的濕潤地帶可以種天麻。”
在專家的指導下,祝十三很快製定出了詳細的種植計劃。鄉親們也都行動起來,拿著工具來到山林,開始清理種植區域的雜草和石頭。李大爺帶著幾個老人在前麵引路,張嬸則帶著婦女們準備午飯,整個山林裏都充滿了歡聲笑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