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蓮花別墅奠基

字數:4784   加入書籤

A+A-


    祝家村後的蓮花山在晨霧中舒展著輪廓,主峰如蓮心凸起,四周的緩坡像層層花瓣鋪開,這獨特的地形讓它得名“蓮花山”。而進山的唯一路口,正卡在“蓮瓣”與“蓮心”銜接的狹窄處,坡度雖陡,卻是守護整座藥山的咽喉——祝十三盯著圖紙上這個紅點,用紅筆重重圈了圈,“就把樓建在這兒”。
    此時竹籬笆的搭建已近尾聲,鄉親們沿著最後五公裏山界收尾,李大爺正指揮著年輕人給竹樁加固,突然發現堆在山坳的楠竹隻剩下寥寥幾捆。“十三啊,楠竹不夠了!”他扯開嗓子喊,手裏的柴刀往竹樁上一拍,“這最後一段是陡坡,竹樁要更密才穩,現砍現破肯定趕不上進度。”
    祝十三剛在路口的地基旁定下鋼筋位置,聞言立刻趕過去。他蹲下身數了數剩下的材料,楠竹僅夠支撐一公裏,篾片更是所剩無幾。“王叔,你帶幾個人先把現有材料用上,把陡坡處的竹樁先栽好,我來想辦法補材料。”他掏出手機,手指飛快滑動——淘寶的搜索欄裏,“防護鐵絲網”幾個字瞬間跳出。
    篩選、比價、谘詢客服,不過十分鍾,祝十三就敲定了一筆訂單。“304不鏽鋼鐵絲網,高度兩米五,孔徑五厘米,抗腐蝕耐衝撞,剛好配咱們的竹籬笆。”他對著圍過來的鄉親們解釋,“老板說湊夠一車能省一半運費,我直接訂了能圍兩圈的量,剩下的剛好給山下的草莓基地做防護,一舉兩得。”
    “還是十三想得周到!”王村長拍著大腿笑,“草莓基地總被田鼠和野兔糟蹋,有這鐵絲網攔著,今年的收成肯定更穩。”蘇青雪湊過來看訂單詳情,眼睛一亮:“這鐵絲網還能做成透視圍欄,我直播的時候拍出來,既顯專業又安全,粉絲肯定更放心買咱們的草莓和藥材。”
    解決了材料問題,祝十三轉身回到進山路口的工地。地基已經挖好,深達兩米的基坑裏,鋼筋架子紮得整整齊齊,混凝土攪拌車正“轟隆隆”地往坑裏澆築。“十三哥,這樓要建多少間啊?”負責施工的是鄰村的建築隊,隊長張師傅抹了把汗問道。
    “三層小樓,一樓做值班室和工具房,二樓住巡山的鄉親,三樓留一間觀景台,再隔出個直播間。”祝十三指著圖紙,“門口要修個寬點的平台,能停個三四輛車,以後運藥材、接待客戶都方便。對了,牆角要裝監控,三百六十度無死角,連山頂都能照到。”
    張師傅點頭應下,手裏的卷尺在鋼筋上比劃著:“按這個標準,一個月就能封頂。你放心,這山腳下的地基我特意加固過,就算下暴雨也穩如泰山。”祝十三看著工人師傅們忙碌的身影,心裏盤算著——這棟樓不僅是看守藥山的哨卡,將來更是祝家村的“門麵”,等藥材豐收,這裏就是接待經銷商、遊客的第一站。
    傍晚時分,鐵絲網的運輸車就到了。大卡車停在村口,十幾卷銀光閃閃的鐵絲網堆得像小山。鄉親們都趕過來幫忙卸貨,李大爺摸著冰涼的鐵絲網,嘖嘖稱奇:“這東西比楠竹結實多了,野豬再拱都不怕,咱們的藥材可算有雙保險了。”
    分材料、運上山、固定安裝,鄉親們的熱情比正午的太陽還烈。竹籬笆做骨架,鐵絲網做外層,兩種材料搭配著安裝,既保留了楠竹的自然氣息,又增強了防護性。祝十三站在陡坡上,看著工人們把鐵絲網牢牢固定在竹樁上,兩米五高的圍欄像一道銀色的屏障,順著山界蜿蜒延伸,直到融入遠處的暮色。
    “十三哥,你看這路口的位置多好!”王村長順著祝十三的目光望去,從這裏往山上看,300米高的陡坡陡峭異常,唯一的小路就繞著圍欄盤旋而上,“隻要守住這兒,就算有小動物想進山,也插翅難飛。這樓建起來,咱們夜裏都能睡個安穩覺。”
    祝十三笑著點頭,他選這裏不僅是因為地勢險要,更因為從三樓的觀景台能俯瞰整座蓮花山。到時候種滿藥材的山坡會呈現出不同的綠色層次,人參的嫩綠、三七的深綠、重樓的墨綠,在陽光下肯定像打翻了的調色盤。“王叔,等樓建好了,咱們在門口立個牌子,就叫‘蓮花山藥業基地’。”
    小甜妹舉著手機跟在兩人身後,把這一幕都拍進了直播裏。“家人們,你們看祝家村的防護多到位!竹籬笆加鐵絲網,還有馬上建成的守護樓,咱們的藥材在這裏絕對安全。”她轉了個圈,鏡頭掃過忙碌的鄉親們和遠處的藥山,“明年這個時候,這裏就是咱們的藥材豐收基地,我會帶大家全程見證!”
    直播間的粉絲紛紛留言:“十三哥太有遠見了,這防護措施比專業農場還到位”“求明年豐收節的門票,我要去現場看藥材”“蓮花山這個名字真好聽,以後就是我的幸運山了”——在線人數一路漲到十八萬,不少粉絲開始提前預訂明年的藥材,訂單金額很快就突破了十萬。
    夜裏,祝十三帶著阿黃和幾隻已經能跟著巡山的下司犬,沿著新修好的圍欄巡查。鐵絲網在月光下泛著淡淡的銀光,竹樁被風吹得“沙沙”作響,遠處的山林裏傳來幾聲夜鳥的啼叫,卻聽不到半點野豬、野羊的動靜。小狗們興奮地嗅著地麵,時不時對著圍欄外叫幾聲,聲音洪亮又充滿底氣。
    走到進山路口的工地時,建築隊還在加班趕工,探照燈把工地照得如同白晝。祝十三走過去給工人們遞了瓶水:“張師傅,不用太趕,安全第一。”張師傅擰開水瓶喝了一口:“十三你放心,我們都知道這樓的重要性,肯定給你建得結結實實的。”
    回到家,祝十三習慣性地打開電腦,調出穀歌地球。蓮花山的輪廓在屏幕上清晰可見,進山路口的工地用紅點標注著,周圍的圍欄像銀色的線條包裹著整座山。他放大地圖,看著山腳下成片的草莓基地,心裏有了新的規劃——等藥材基地步入正軌,就把草莓基地也用剩下的鐵絲網圍起來,再建幾個標準化的育苗棚,實現草莓和藥材雙豐收。
    正想著,手機響了,是林晚星發來的視頻電話。“祝先生,種子的催芽情況怎麽樣了?我爺爺讓我問問你,要不要派技術人員過來幫忙。”屏幕裏,林晚星身後是一排排的育苗架,上麵擺滿了培育好的藥材幼苗。
    “不用麻煩,種子已經催芽成功了,明天就能播種。”祝十三把手機鏡頭轉向窗外的藥山,“你看,防護欄都建好了,還有專門的守護樓,保證藥材萬無一失。等播種的時候,我再通知你過來。”林晚星看到屏幕裏的圍欄和工地,眼睛一亮:“祝先生,你做事真靠譜!我明天就把剩下的技術資料發你,有任何問題隨時聯係我。”
    掛了電話,祝十三又去了溫室。神秘種子培育的上黨人參已經長出了四片葉子,葉片上的紫紋更加清晰,藥香也更濃鬱了。他用靈液輕輕噴灑在葉片上,看著幼苗在燈光下舒展葉片,心裏充滿了期待。“好好長,明年就能帶領大家收獲了。”他喃喃自語,指尖輕輕拂過葉片,像是在撫摸祝家村的未來。
    第二天一早,播種的準備工作就開始了。鄉親們分成幾組,一組負責平整土地,一組負責浸泡種子,一組負責搭建育苗棚。祝十三把催芽成功的種子分發給大家,詳細講解著播種的注意事項:“人參種子要埋在腐殖土下三厘米,三七要種在向陽的緩坡,天麻要和蜜環菌一起種,大家都記清楚了嗎?”
    “記清楚了!”鄉親們齊聲回應,手裏的動作不停。李大爺小心翼翼地把人參種子放進土裏,用手指輕輕撫平土壤,像是在嗬護嬰兒一樣;張嬸則帶著婦女們給種子澆水,動作輕柔又仔細;年輕人們推著播種機,在山坡上開出整齊的播種溝,整個藥山都充滿了忙碌的身影。
    夕陽把鄉親們的身影拉得很長,播種隊扛著工具往山下走時,祝十三卻轉身往山頂去。他特意回屋取了聚靈扣,又在帆布包裏塞了件厚外套——蓮花山頂海拔近千米,夜裏的風比山下涼上好幾度。阿黃想跟著,被他按住腦袋哄回了狗舍,“看家護院,明天帶你巡山”。
    沿著剛修通的臨時山道往上爬,300米的陡坡走得他額頭見汗,等站在蓮花山主峰的平地上時,天色已經擦黑。山風吹過,漫山的杜鵑和橡櫟葉沙沙作響,遠處祝家村的燈火像撒在黑夜裏的碎星。他摸出聚靈扣握在掌心,冰涼的玉質很快被體溫捂熱,指尖泛起淡淡的藍光。
    “以靈為引,以雨為澤。”祝十三低聲念出布雨術的口訣,雙臂緩緩張開,掌心的藍光驟然亮起,像兩簇跳動的螢火。山間的水汽被迅速牽引過來,原本晴朗的夜空漸漸聚起一層薄霧,先是零星的水珠落在樹葉上,發出細碎的“嗒嗒”聲,片刻後,細密的靈雨就如紗幔般鋪開,均勻地灑向整座藥山。
    這雨不同於尋常雨水,落在皮膚上帶著一絲溫潤的觸感,沾到衣料卻不浸濕,隻在葉片和土壤表麵凝成晶瑩的水珠,再緩緩滲入土中。祝十三能清晰地感覺到,靈雨所及之處,剛播下的種子正在土壤裏舒展種皮,細小的根須像蘇醒的銀線,爭先恐後地紮向肥沃的腐殖土。
    他在山頂站了足足一個時辰,直到確認靈雨已經淋透每一片播種區域,才收了秘術。聚靈扣的藍光漸漸隱去,掌心留下淺淺的暖意。山風吹來,帶著被雨水浸潤過的泥土清香,混合著隱約的藥草氣息——那是種子在靈雨滋養下,悄然散發的生機。
    下山時,山道被靈雨潤得鬆軟,踩上去沒有半點聲響。路過進山路口的工地,建築隊已經收工,隻有幾盞應急燈亮著,照亮了半成型的樓房骨架。祝十三繞著工地走了一圈,看著鋼筋水泥築成的地基,再望向身後被靈雨籠罩的藥山,嘴角揚起笑意——一邊是堅實的守護,一邊是蓬勃的希望,這才是祝家村該有的模樣。
    進山路口的小樓也在有條不紊地建設著,鋼筋越搭越高,牆體漸漸成型。路過的鄉親們都會停下腳步看一看,臉上滿是期待。“等這樓建好了,咱們祝家村就真的不一樣了。”王村長站在工地旁,看著遠處的藥山,“十三這孩子,真是給咱們村帶來了福氣。”
    夕陽西下,播種工作暫時告一段落。鄉親們坐在山坡上,看著整座藥山都種滿了希望的種子,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祝十三給大家結算了當天的工資,又額外每人發了一斤剛摘的草莓。“大家辛苦了,等明年藥材豐收,咱們的日子會更紅火!”
    人群中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李大爺舉起手裏的草莓,對著夕陽高聲喊道:“祝咱們祝家村,年年豐收!”鄉親們也跟著喊起來,聲音在蓮花山穀裏回蕩,久久不散。祝十三站在人群中央,看著夕陽下的藥山和鄉親們的笑臉,心裏無比踏實——蓮花山的守護線已經築牢,希望的種子已經種下,屬於祝家村的豐收故事,才剛剛開啟最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