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生死願隨李晉王
字數:6695 加入書籤
出來混講的是什麽?
義氣!
向來義薄雲天的張獻忠就是憑這樣的本事,在陝西混出了名頭,如魚得水當了大把子,這才有的如今起義軍規模。
張獻忠狀似隨意的說道,“可望!你是我長子,更是我軍中的柱石,將來我死後,你就是咱家的繼承人啊!”
孫可望早就被未來自己幹的事嚇得滿頭汗水,這時又聽到義父的話,忙跪倒在地。
“義父!您春秋鼎盛,正是成大事的好年紀,孩兒理應盡竭心力輔佐您完成大業。”
“是嗎?”
張獻忠玩味的說道。
平時的他大方隨意,性情多變,酷愛殺人為樂。
可不代表他這個大字不識的粗夫,就是一個心無大略,沒點計較的人。
這偌大的起義軍怎麽成道?
李定國這時也出來道,“義父,兄長向來對您忠心耿耿,天幕裏兄長未來做的事和他現在無關,還請義父明察啊!”
張獻忠挑了挑眉,定國這孩子哪都好,就是對自己人太長情。
若是他有這份本事,被崇禎帝親自招撫,可能早就拋下這過一天是一天的流寇日子,去找朝廷吃皇糧了。
“定國,你一邊去,義父要執行家法!”
說罷,張獻忠咧嘴一笑,掏出了自己的大鞭子。
孫可望吞咽了口唾沫,義父,您,輕點...“啊!”
“讓你投降清狗!”
“讓你背叛定國!”
“啊?咱死的時候是不是說讓你們歸明了?”
【網友說:
“李定國,反明急先鋒,抗清擎天柱!”
“玩了某遊戲3分鍾,貢桌上的關公睜眼把我砍成臊子了。.憨笑ej。”
“我認為李定國為的不是大明,隻是漢人!”
“在我老家,現在李定國的祠堂還保存的好好的,每年到了李晉王的祭日,全縣的人都要停產為他上香火!”
“我記得緬北的果敢族,好像就是李定國當年率領的殘明勢力後裔。”
“自從諸葛丞相收複了傣佤之後,忠義大漢便刻在了骨子裏!佤人從不忘是諸葛孔明帶他們走向了文明,也不會忘李定國帶他們全了忠義。雲南處處李晉王的生祠,忠義這一塊.”
“好像清朝時,全國禁止談論南明的人和事,隻有雲南和緬北一帶,依然冒死供奉著李定國。”
“李定國愛的才真的是這個民族。活不下去就反抗明朝,外敵入侵,毅然決然站統一戰線。”
“冷知識:明末柱石秦良玉最後的三萬兵馬也是被李定國全滅的!”
“可惜了生不逢時,整個南明朝廷朝蠢得要死,生死攸關還在自相殘殺,一部南明史,滿是心酸淚。”
追評:“原以為南明又是一個南宋小朝廷,殊不知黨爭根深蒂固,亡國就在眼前,朝廷還在自相殘殺!”
追評:“南明,類人群閃耀時刻!”】
磨盤山。
清軍終究是怕了李定國,數萬大軍的包圍還是未能拿下這塊硬骨頭。
他們狼狽的撤軍了,留下了一片狼藉。
數不清的明軍將士和清軍的屍體橫在戰場。
這一戰把三分之二的大西軍都打沒了啊!
當初從陝西起軍的老兄弟,十年來轉戰數省,從中原到蜀地,再到西南。
“定國一事未成,愧對兄弟,愧對國家啊!”
李定國怔怔道。
刀鈍了,甲破了。
他取下頭盔,血戰多日的他,頭發早已被汗水和血液凝成一團。
打到如今,他從未後悔過。
義父沒了,兄弟沒了,就連漢人最後的家業,眼看也要沒了。
甚至最後的希望,他一心力保的永曆朝廷,也在天幕的劇透下,終會被清軍剿滅。
一股心火急速的燒起,李定國一個踉蹌差點跌倒。
“晉王殿下!”
他的親隨連忙上前攙扶,才發現李定國早已淚流滿麵。
這個鐵漢子,從關中出道,一生曆戰數百場,親長妻兒死在麵前都不曾哭過,現在居然流淚了!
“晉王!”
打掃戰場的一眾將士跪倒。
“定國沒能帶兄弟們活下去,沒有光複大明,沒有光複漢家天下。”
李定國哆嗦著說道,“我...愧對兄弟們,愧對國家托付啊!”
“晉王!”
親隨們對視一眼,朝著李定國半跪抱拳行禮。
“我等誓死願追隨晉王!”
一眾將士也得知了他們終將失敗,沒有一個人活下去,也沒有光複大明。
就連身後事,也隻有雲南的老百姓們抗旨祭祀。
但他們不後悔。
清狗能抹除他們一時,一朝,但朗朗乾坤,青天猶在。
後世的漢人終將會覺醒,這片大地將再次複興,到那時...
清狗對嘉定的惡行,對天下的暴行都將大白世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們也能死而瞑目!
“吾等願生死追隨晉王!”
一片片的聲浪響徹在磨盤山上。
遠處,狼狽撤離的清軍以為是李定國又率人殺回,乍聞此聲嚇得屁滾尿流。
也顧不得身上的傷痛,搶著要往前逃命。
一場烏龍的營嘯,讓本就損失慘重的清軍,再次增添了不少傷亡。
......
“軍師,沒想到你......”蜀漢的眾人稀罕的看著諸葛亮。
軍師在草廬裏能夠三分天下,原以為已經才智無雙了。
沒想到,預料幾十年的事情對於諸葛亮而言隻是開胃菜。
人家還能幹涉到千年之後明朝的事兒。
劉備感歎道,“軍師定然對西南邊民作出了極大的教化之功,才能讓邊境百姓念念不忘大漢的忠義啊!”
“可惜,天幕也沒說完...”讓俺劉玄德抄不了作業。
諸葛亮怎麽知道他後來做了什麽事情,也是一臉的懵。
“諸位,天幕說的是諸葛丞相,亮現在不過是玄德公帳下軍師而已。”
“諸葛丞相做的事,和諸葛亮可沒有關係。”
龐統打趣道,“既然這事兒不是諸葛亮做的,那我龐士元就認了。”
......
大唐
“自古關中多義士,傳我詔令,既然李定國的事跡被異族人可以消除,那就讓我大唐為他立碑頌德!”
李世民大手一揮。
“去年,嶺南道的監察禦史來報,西南多土司,而西南之民幾乎家家供奉諸葛丞相。”
房玄齡想起自己在尚書省收到的奏折,似是回憶似是感歎。
“沒想到,忠義的西南百姓在千年之後,仍然會再次銘記抗爭到底的英雄啊。”
李世民也動容了,不止為李定國的孤忠,也為西南邊民。
“西南向來窮困,邊民的日子不好過啊!”
“你們尚書省給朕拿個章程,看看能為西南之民做些什麽。”
“喏。”
趙匡胤瞳孔緊縮,“這南宋可是為趙宋之宋?大宋在後世分為了南北二宋了嗎?”
“我大宋後來究竟發生了什麽。”
明朝
視頻結束,朱元璋良久都未曾說話。
朱標斟酌了番,道:“李定國雖從賊出身,但不失為為大明中流砥柱!”
“早年雖有些錯事,那些也都是生活所迫,幡然醒悟後,從前之事也可忽略不計呀!”
“爹,李定國實乃為大明英雄。”
朱元璋點了點頭,他早就對大明的結局釋懷了,王朝輪回難免有興衰滅亡,他也做不到逆天的事情。
倒是後世大明,僅僅天幕上的隻言片語,他腰間寶刀便好像嗅到了血腥。
黨爭嗎?文官傾軋嗎?
朱元璋心底冷笑,有點意思。
與此同時,各朝的大明先輩們有的憤怒,有的平淡視之。
崇禎帝默默的算著,朱由榔,朕的親堂弟,桂王那一脈的,沒想到南明是他接了班。
同時,他的眉頭鎖得更深。
如果自己真的要殉國了,定會親手送妻女上路,自幼熟讀史書的他深知亡國的後宮女人是沒有好下場的。
自己的兒子則會送出宮去,要麽隱姓埋名安穩過日,要麽......
天幕所說,當時的明朝隻是京城被破,南方依舊殘存半壁江山...
隻是思緒延展的一瞬間,登基多年的朱由檢立馬恍然,這群該死的文臣,不但害了朕的江山,還害了朕的兒子!
桂王不過一個邊王,無權無勢,最好拿捏。
朕的幾個兒子,乃是正統,自幼飽受帝王教育,亡國之下,自然知道皮毛不複的道理,也就不會被這群奸臣輕易拿捏。
朱由檢喃喃嘀咕著,“朕是不是對這些文官手段太仁慈了呢?”
奇怪,腦子有點癢了。
好像什麽奇怪的遺傳技覺醒了捏...
太祖爺成祖爺的時候,這群文官也沒有那麽難管吧?
他們怎麽管朝廷文武的?讓朕想想...
成化帝朱見深看完後,嗤笑了一聲:“上次犁廷,朕好像有點仁慈了呢。”
沒有存稿,寫多少發多少,就是幹! ?? ?!)
新書求收藏,歡迎留言,歡迎書友建議!)
喜歡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請大家收藏:()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