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斧聲燭影

字數:4214   加入書籤

A+A-


    趙匡胤:?????
    殺兄奪權?!!
    趙光義:???
    歐尼醬,我...我...我...
    “老三,你有什麽想對朕說的嗎?”趙匡胤的手又情不自禁的摸上了腰間的玉斧,光滑、柔嫩,饒是一把好利器也。
    “兄長明鑒!”趙光義剛才磕的現在頭還暈乎乎的,說不定是磕出什麽來了,此刻也沒顧得上其他,直直跪倒在地,無比真誠的道:“臣弟之心日月可鑒,子虛烏有之事向來不可信!”
    “臣弟能有今日,全賴兄長舉托也!”
    趙光義依稀間像是感到殿中所有人的目光都悄悄注視在了他身上,這種如芒在背的感覺很不好。
    “臣弟侍奉兄長已有三十歲餘,臣弟是何性格,何等心跡,兄長豈能不知?”
    “狗尚知報恩忠主。若弑兄,臣弟豈不是不如豬狗也?”
    “兄長若實在信不過臣弟,現在亦可將臣弟斬之!”
    “長兄如父,更何況兄長還是君父!”趙光義吐完最後幾字兒,重重的呼出一口氣,心中情緒起伏不斷,接著仍是正色道:
    “兄若要弟死,弟絕無他言!”
    趙普倒吸一口涼氣,本就努力在裝作啥都不知道了,雖然耳朵是盡力地支起來偷聽。
    其餘人也是如此,雖然狀若躲避,實在個個都在支棱著耳朵想要將殿中的動靜聽個一字不差。
    趙光義的一招自證,先是將天幕之言打成子虛烏有之事,咬定是後人編排的野史。
    要知道,為君者不教而誅乃大忌也!
    隨後,又是重申了他與趙大的骨肉親情,事兄若父。
    晉王爺可是好狠的自證喲!
    先前發誓天打五雷劈,現在又發誓豬狗不如。
    能屈能伸,且打了一招以退為進來保全自己。
    這時的趙大,還真不好動什麽手了。
    趙匡胤必然因此左右為難,躊躇不定,而晉王則轉危為安也。
    這麽多年,官家用心培養晉王去讀書、拜師、結友,倒是沒白費功夫啊!
    不過,趙普伺立一旁默默的聽著,並沒有出聲,他很清楚什麽是該他說話的時候,什麽是該他閉嘴當不知道的時候。
    群臣也很期待陛下的下文。
    趙光義說完一席話,整個人氣勢一凝,仰著頭閉上了眼,一副任君處置的樣子。
    他自信這一招出去,兄長絕無下手之意了。
    上首,早已經輕手輕腳站起身來的趙匡胤走下台來,摸出腰間的玉斧,擱在手上掂量了幾下,又斜睨了眼跪在地上的趙光義,終究還是呼了一口氣,旋又回到了座上。
    而趙光義,還是保持著原先大義凜然任君就戮的樣子。
    仿佛完全不知曉趙大的動作。
    殿中,也沒人敢上前去提醒他,一個個噤若寒蟬,大氣都不敢出。
    宮人們和負責抄錄的內侍更是低垂個腦袋,恨不得臉都長在紙上去。
    作為兄長,他心中也摸不到底兒,趙二什麽德性,他可太清楚了。
    這個恭順的兄弟,真能做出這樣狠辣的事兒來?
    【追評:“哥們,我不讚同你的意見,趙光義憑什麽碰瓷李世民啊?人家唐太宗那叫奪嫡!趙光義是篡位!”
    “李二奪嫡玄武門,有利有弊,但放眼曆史,那就是堪比教科書了!”
    “就趙光義這事兒,讓人嘮叨了上千年,具體內情討論不休,曆史最怕見縫插針了,你敢保證一定是假的?”
    “這麽說吧,趙廷美憂悸而死是史書明確記載的,而趙大的兩個嫡子莫名其妙的死去難道就不可疑了嗎?
    趙大駕崩的時候,趙德昭已經二十五了,難道沒有能力去繼承皇位?”】
    各朝的觀眾們支棱著耳朵聽著天幕上的八卦,這等皇家秘辛向來是民間喜聞樂道的趣事。
    劉徹嗤笑一聲,“朕十五歲就能登基為天子,二十一歲親政,照樣將大漢治理的井井有條。”
    “遠的不說,那秦朝的始皇帝不也是幼主登基?”
    什麽亂世不亂世的,隻要皇帝想讓自己的兒子上去,那他就能上去。
    唐朝
    “天幕出現之後,對陛下饒是多有讚譽啊!”房玄齡出聲笑著說道。
    天策府的老臣都知道李世民有一塊心病,就連他們也背負著一股如嶽的壓力。
    “這群後人,怪會調笑朕的。”李世民不動聲色的擦拭了下眼角,嘴上如是道。
    ......
    趙飛越往下翻,底下的評論基本都吵作了一團,每個人都各說各的有理,不由得輕笑一聲:
    “曆史向來如此,每個人看得曆史雖然一樣,見解卻是不同。”
    “哪怕認知的是錯的,你也糾正不了他的觀點。”
    評論區裏的網友基本上都對趙二斧聲燭影這回事揪著不放,可疑點太多了。
    自禹傳啟家天下後,除非是在傳承有變的情況下,誰會把這位置傳給自己兄弟而不是兒子?
    你跟人家都不是一個脈係的,到時候孤零零的家廟裏,就你一個外人,還不夠尷尬的呢。
    趙飛又是一聲輕笑,搖頭晃掉了腦海裏的思緒,手點開搜索框,他也想看一看大咖是怎麽分析的。
    「斧聲燭影的深度剖析《宋史》《資治通鑒》湘山野錄趙光義」
    宋朝的各個時空下,無論手中正在做著什麽事兒的百姓,俱是支起耳朵,或是抬起頭關注著天幕的動靜。
    無他,這件事傳的太多了!
    大宋朝野上下,雖然官方一直強調太宗爺就是合法繼承的,可耐不住人們去說,去猜。
    疑點那麽多,你還不許我嘮上幾句了?
    怎麽,天下你家開的啊?這麽霸道!
    噢,好像還真姓趙欸...
    那沒事兒了,你看這鬧的,嘿嘿。
    朝堂之上,皇帝們心中不是滋味,他們大多都是太宗一脈的後代,既想是看到後人為太宗皇帝洗刷冤枉,又怕看到那件事的真偽後無法處置得當。
    要是真的,其實也不是很慌,大局早定了,也就民間議論幾句得了。
    朕怎麽會怕刁民議論呢。
    「公元976年,開寶九年,趙匡胤駕崩於萬歲殿。」
    「《宋史·太祖本紀》對趙匡胤的死隻記錄了十二個字」
    「癸醜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
    喜歡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請大家收藏:()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