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大漢忠良:袁神歧董!

字數:4971   加入書籤

A+A-


    【“崇禎:闖賊呢?
    吳三桂:被臣剿滅了
    崇禎:西賊呢?
    吳三桂:被臣剿滅了
    崇禎:滿賊呢?
    吳三桂:臣就是病逝在剿滅滿賊的路上
    崇禎:平西伯真乃我大明第一忠臣!”
    追評:“吳三桂:請陛下稱臣為平西王。”
    追評:“666,不是哥們兒,演都不演了呀。”
    追評:“愣是挑不出一句假話!”】
    明朝崇禎年間
    朱由檢望著天幕後一臉的感動,這麽久了,朕終於從天幕上看見堪用的崇禎朝臣子了。
    滿朝文武,看來也不盡是無用之臣。
    “朕的大明,果然還是有忠臣良將的!”
    即使早就知道了他之後大明就亡了,崇禎帝朱由檢這時兒依然忍不住歎然:
    “吳三桂病逝於出征路上,真乃是大明第一忠!”
    “古人雲:出師未捷身先死,這樣的英雄好漢朕怎麽能忍他流血又流淚呢!”
    “朕要為他賜字!”
    朱由檢當即讓王承恩為他準備筆墨,洋洋灑灑的便是寫下一副字:
    “天下第一忠!”
    欣賞完自己的作品後,朱由檢拿出印璽往上麵重重的一蓋,落款完畢!
    “承恩,你著人快將這幅字送給吳愛卿!”
    【“朱祁鎮:我學會了,我學會了!太祖爺,太宗爺!我親征瓦剌,敵軍聞風喪膽,我本人更是深入敵營全身而退,回到紫禁城隱忍數年扳倒了亂黨重新掌權!”
    追評:“細節!這時候朱棣的廟號還是太宗!”
    追評:“少說了一個戰績,與瓦剌一戰殺了五十多萬呢!.狗頭.ej”
    追評:“甜菜!”】
    洪武時期
    心中默默掐算了一下老四家字輩的朱元璋展顏而笑,“老四,你小子還算生了個好後代啊!”
    “高瞻祁,一人治理大明二十年,那邊是六十年。”
    “咱的洪武有三十一年......”
    “爹,是三十五年。”小朱棣默默的插了一嘴道。
    “閉嘴,我會思考!”朱元璋惡狠狠的瞪了一眼大孝子,特娘的朱老四,洪武三十五年的事兒忘不掉是吧!
    “三十五再加上永樂的二十二年,再加上六十年......”
    掰著手指頭算數的老朱又是喜色紛揚,大笑道:“好!整整有一百餘年的大盛世啊!”
    “咱的大明也不比他漢唐差了多少!”
    自覺先知了未來大明盛況的朱元璋神采飛揚,眉毛都在跳起舞了,要不是光幕又不讓發言了,這個好事兒他必須得和趙大、李二分享一下,尤其是趙大!
    “朱老四,咱今天開心,賜你一頓南京烤鴨吃!”
    永樂時期
    “???”朱棣微微一怔,什麽叫這時候的廟號還是太宗。
    意識到不對的他,想起了之前天幕提及的“成祖”廟號,立馬反應了過來。
    高瞻祁見......
    欸!之前還真冤枉了老大和好大孫了。
    “哪個不孝子孫給老子改的廟號!”
    朱棣猛然一拍桌子,案台上的茶盞劇烈晃動,茶水肆溢,將一旁的三兄弟潑了滿臉。
    太子爺朱高熾也沒抹掉臉上的水漬,堆著笑說道:“爹,誤會解除了。”
    【“我有個疑問,既然諸葛亮在出師表裏屢次提到先帝,那為何劉禪不重用先帝呢?.大聰明.ej”
    追評:“你也是甜菜!”
    追評:“因為先帝老摔他,劉禪記仇,因此不用。”】
    劉備:“???”
    “我何時摔過阿鬥了?”劉備蹙著眉,心中不解溢於麵容上。
    “咳!”眾人不語,龐統更是一知半解,隻有孔明躲閃著道:
    “後世人說的應該是長阪坡舊事...”
    劉備:...
    “主公莫待!後人言語多有促狹,哈哈...”諸葛亮尬笑著安慰道。
    【“地府裏,諸葛家三兄弟一對賬,明明三家都下注了啊,怎麽就是不對呢?”】
    【“愣是沒問一句蜀漢咋樣了。”
    追評:“就差問複興大漢了嗎,哈哈哈!”
    追評:“劉淵也是劉,劉漢也是漢室!”
    追評:“劉必烈也是劉!”】
    西漢時期
    “乃公覺得十分有九分的不對,這是乃公的直覺,但乃公說不出來哪裏不對。”
    劉邦搖晃著手中的酒杯,抿了一口酒,又是道:
    “剛才還漢獻帝呢,現在又來了個蜀漢,後麵還跟著個劉漢,乃公的大漢到底亡了沒?”
    一向不羈的劉邦此刻也有些為難了,琢磨不透天幕裏的謎語人們在說什麽。
    與此同時,漢朝的諸帝也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大漢到底有沒有再興,值不值得慶祝。
    明明那些話連在一起就是在說劉禪的功勞,可正經裏中透露著不對勁。
    “朕的大漢還能再翻個身?”
    東漢末年
    公事堂裏的氛圍有些詭異,一眾人從開始提到劉禪起,除了張飛誰的臉上都沒有笑容。
    沉默了半晌後,諸葛亮沉吟了下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或許,此事另有隱情?”
    阿鬥現在還小,他們也看不出這孩子未來的成就。
    而且,天幕一句“沒問大漢”的促狹之言,直接將眾人心中的閾值打到了最低。
    俗話說,不抱有最高的希望,就不會有失望。
    這,可能就是此時眾人的心態了。
    「袁本初人生高光時刻!袁神歧董四世三公大漢忠良」
    天幕上畫麵又是一轉,陷入了短暫的黑暗中,隨著電影式的從中間開場後,一副天下疲敝、處處凋零的亂世景象浮現而上。
    「東漢中平六年,漢靈帝劉宏駕崩於太微宮,嫡長子劉辯即位,是為漢少帝。」
    「中央權柄一分為三,少帝之母何太後成為了“六後稱朝”的最後一人。」
    “六後臨朝?這不對勁吧!”
    劉徹的嘴角一抽,天幕說的話他都懂,連在一起怎麽就不懂了?
    是不懂?還是不想懂?
    字麵的意思劉徹自然明白,所以他的眉頭才擰成了一團。
    “我大漢建國此時已有七十餘年,尚且隻有一位太後稱朝,就連朕的皇祖母也沒獲得稱朝的權柄。”
    劉徹犯著嘀咕,心裏總有些不太踏實。
    「彼時,由於東漢地方豪傑從未得到有效遏製,皇帝普遍年幼且大多數無法活到成年,致使朝堂之上權臣、外戚橫行獨權。」
    「長到成年的皇帝為了親政不得不扶植宦官對抗外戚和豪強勢力。
    劉宏也是這其中的皇帝之一。
    他甚至做到了:張常侍為我公,趙常侍為我母的地步。」
    「由此,張讓、趙忠為首的十二個宦官因為皇帝的背書而權傾一時,被朝野稱為“十常侍”。」
    喜歡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請大家收藏:()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