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哈基維,你這家夥!
字數:6065 加入書籤
行!
真行!
你蜀漢太特麽行了!
天幕下的曹叡吐血表示:有完沒完了?
送走了一個“臥龍”諸葛亮後,你再給我來一個“幼麟”薑維是吧?!
大賢良師都說了:蒼天已死!
所以,請您老劉家的大漢老老實實的去死,不要再詐屍了,可以嗎?微笑臉)
魏明帝曹叡有些頭疼,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老祖宗一樣的頭風病。
他低頭看了看懷中的美嬌娘,此刻隻感覺她就像幹木一樣令人不舉。
唉,還是來一包人家新調的散吧,這個勁大還解愁。
西漢時期
劉徹手捂著嘴,眼中俱是震驚之色:“薑維嗎?你還在蒸?”
我大漢果然天命強大又抗造,比大秦強多了,來一下就沒。
「人家的皇帝都是巴不得大權在握,獨占乾坤,而阿鬥不一樣。
在相父諸葛亮死後,劉禪麵臨需要本人“親政”的季漢朝堂,選擇了一個最簡單粗暴的方式:
《出師表》裏提到的人才,有一個算一個全都重用!」
「啥?你說你不行?你扛不起大梁?
劉禪擺了擺手,笑著對你說:
你行!《出師表》有你名你就行!相父說你行你就行!你是男人不能說自己不行!」
“哈?”
劉邦的眼睛都要掉在地上了,“他爹應該是乃公的種,這個應該不算。”
有點奇葩,思維罕見。
居然還有不想“親政”的皇帝。
不過,劉邦身為開漢的老祖宗,本就是草莽出身的他倒是看得很開:
“這小子雖然本事平庸了些,長得肥頭大耳的,看著沒什麽大誌氣...”
“但人家也是有優點了,那就是不亂搞!”
富一代最怕的不是富二代胡吃海喝,怕的就是富二代亂創業!
劉禪雖然皇帝水平看著不行,但人家聽勸也不胡鬧!
武帝時期
劉徹樂得不可開支,在麵對劉禪的這種傻瓜式操作時,他居然覺得有些合理。
天幕說了這孩子本事不大,所以把大權交給忠良嚴選的大臣,嗯,太合理了!
“不過,你身為老劉家的子孫,能不能稍微有點腦子啊!”
“拜托,你是皇帝啊!!”
「相權大時必然衝擊皇權,沒有一個皇帝可以容忍以下犯上的情況出現。
季漢的相製與曹魏的異曲同工,都是來源於大漢的製度。
也就是在皇權淩弱時,相權就是無冕之皇。
諸葛亮時期蜀漢的丞相手中權力高度集中,而諸葛亮死後被人們通常看不起的劉禪卻將相權一分為二。
管政權的為大司馬錄尚書事
管軍權的為大將軍督內外軍事」
「阿鬥絕對信任自己的相父,但麵臨其他人時就不一樣了。
諸葛武侯逝世後,蔣琬出任大司馬錄尚書事,他隻得到了丞相的權利,而無丞相的職位。
並且蔣琬直至病逝,包括後來的繼任者都未主動開口提過丞相職事。」
「故而,將諸葛亮視為大漢名義上的最後一位丞相是正確的。
當然了,我們也知道倒數第二位丞相是曹操!.主播壞笑聲」
西漢時期
劉徹想要收回之前的話了,“這孩子還算有點腦子,知道製衡之術。”
上官桀沉默了半晌,訥訥開口:“陛下,您說有沒有這一種可能哈!”
“這個方法也是諸葛丞相臨死前教給劉禪的呢?”
“咱也可以假設哈!那個曹操是曹魏的奠基人,我大漢的漢賊,所以曹魏建國後為了杜絕老祖宗篡漢的事情發生,將相權進行了分解。”
“而劉禪就是學習了他們的做法呢?”
劉徹:......
“上官愛卿,你看著朕的眼睛說話,朕是傻子嗎?”
上官桀尬笑:“陛下,您說什麽胡話呢!”
“那你覺得朕能生出傻子子孫嗎?”
上官桀啞然。
「在《出師表》人才死絕後,劉禪又開始重用叔叔伯伯們,也就是劉備元從功臣們的兒子。
先別管好用不好用,人家能跟著先帝一個賣草鞋的走到最後,忠心肯定是不容置疑的。
這兩套班子愣是讓劉禪在諸葛亮去世後,又撐了整整二十年!」
“不是說阿鬥扶不起嗎?”
劉備有些發懵:“阿鬥也能聲評扭轉啊?”
這孩子,怎麽說他好呢!
沒本事吧,看著還行。
看著不行吧,還是有些本事的,雖然不多。
“大哥,阿鬥又不胡搞敗家,你管他施政手段咋樣啊?”張飛的口味有些獨特:
“隻要讓忠良能為興漢繼續發光發彩不就行了?”
“俺老張倒是覺得,阿鬥不去當趙宋的完顏構,做得就算及格!”
劉備嘴角一抽,完顏禪可還行?
劉禪要是真能做出殘害忠良、賣國賣臉的事兒來,他都不會讓這孩子活過今天。
張飛的開解倒是讓劉備心底的介懷少了很多。
本就對阿鬥少有教誨之職,他能做到這種地步已經及格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
「公元254年,丞相死後第二十年,天水薑伯約終於迎來了他人生中的華麗轉變。
延熙十七年春正月,薑維被召回成都,劉禪加薑維督內外軍事,並於兩年後正式加大將軍職。」
「季漢後期抗大梁者,終於獲得了施展才華的機會!」
天幕上畫麵一轉,一道刺眼白光閃爍。
亭台下,一英武不凡的少年郎正在埋頭書信:
“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羨埋誌,不在當歸。”
少年郎寫完書信後,鏡頭向右上角移動,漏出信名:《回母書》。
隨後白鴿盤桓,叼去少年封存的書信飛去家鄉。
忽然間又一道光芒閃耀,畫麵隨之切換,剛剛的翩翩少年郎已然長大。
英武俊朗的他手握長槍,在“克複中原”的大纛前傲然而立。
他的目光炯炯有神,好像包含著宇宙天地之機,身形也高大挺拔。
“書盡丹心,淩越千山!”
畫麵逐漸定格,一行字跡升起:
「淩雲之誌·漢大將軍·薑維」
大概這個形象
「雖然現代網友老是嘴上調侃道:
就算你有天大的本事,隻要沒上《出師表》就注定得不到重用!
事實上,薑維作為曹魏降將官拜大將軍督內外軍事,這種話我們也隻能當成笑話聽聽罷了。」
「作為諸葛亮北伐之誌的繼承者,薑維足足北伐了十一次!」
「丞相也才北伐五次,而薑伯約足足十一次!」
哈基維,你這家夥!
精力這麽旺盛嗎?!
十一次啊!丞相才五次。
而你,薑伯約,才是真男人!
...
與此同時,天幕下的圍觀先輩們對於熟悉的三國,紛紛開口進行點評。
“此身獨繼隆中誌,功成再拜五丈原!”
“九伐中原,以報先帝遺誌,日月礪劍,為圖丞相厚恩。”
“薑維獨憑氣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勞。鍾會鄧艾分兵進,漢室江山盡屬曹。”
“北伐應該是看質量而不是數量的,丞相五次北伐皆有勝在,每一次都在擴大戰果,薑維十一次不過徒傷國力罷了!”
“兄台,你看得演義吧?”
“你這廝怎麽罵人呢!”
“薑伯約北伐十一次,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總的來說還是勝多敗少,軍隊損耗也是魏重蜀輕。”
“嗬!魏國多大地盤,人口國力豈能是蜀國相比的?難道蜀國不會因為戰爭導致國力衰退嗎?”
“魏國也打仗了,還是敗仗多,魏國就沒有損失了嗎?”
“你無理之談!”
“你無稽之談!”
“你才無稽!”
天幕下的古人們本來在各自發表著自己的見解,忽然就有人吵做了一團,眼看著兩個人越吵越凶,甚至都有掐架的架勢了,其他古人們紛紛讓位置給他倆作戰場。
你們繼續吵,別打擾我看天幕了。
「曆史上也留下了這樣的調侃:九伐中原薑伯約,默默無聞劉公嗣。」
喜歡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請大家收藏:()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