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人間春秋萬載,唯黎庶居水深火熱。

字數:5343   加入書籤

A+A-


    轟隆隆的道道雷鳴伴隨著紫色霹靂劃破了天穹,照亮了大地。
    昏暗的天幕被撕裂開來,電閃的光芒撒在了虔誠的黃巾信徒身上。
    他們個個瘦骨嶙峋,肚子卻圓的像是懷胎了一般。
    鏡頭從張角的高台直衝而下,迅速的向後劃去,密密麻麻的是數不到盡頭的信徒們。
    咻!
    破空聲響起,鏡頭再次被直直抬高,直到地上的人群變成了螞蟻般的大小,直到鏡頭拉升到雲層之上。
    黑壓壓的雲層上空,布滿了滾滾紫電雷蛇,劈啪作響的舞動著嗜血的身姿。
    畫麵逐漸定格。
    兩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浮現其上:
    覆漢!
    ......
    嗯?
    嬴政揉了揉眼睛,再次確認自己沒有看錯!
    “覆漢?!!!”
    始皇帝的嘴角瘋狂上揚,比看見大秦登上天幕還要高興。
    秦之後就是漢,隻要放漢他心裏就難受,但要是放漢的孬事.......
    莫名的舒坦啊!
    “豈有此理,這漢朝的君主太不當人子了!居然把我們的百姓虐待成了這樣!”
    嬴政義憤填膺道。
    朕深深的譴責大漢!
    漢初未央宮中
    劉邦摩挲著下巴觀察著天幕上張角的做法,眼中盡是好奇之態。
    任誰來了,也想不到這個看黃巾起義跟看大狗打架一樣樂嗬的人會是漢太祖高皇帝。
    “做法?這張角還能是神仙嗎?”
    “子房,乃公記得你師承黃石老人那樣的奇人,可也是張角這樣的?”
    張良笑了笑,拱手道:“吾之師隻有傳道之恩,況且傳吾道之人隻是一慈眉善目的尋常老人而已。”
    “沒有張角這樣的玄虛。”
    劉邦點了點頭,“怎麽天幕停這兒了?繼續放啊!乃公真想看看張角是不是真能呼喚雷公。”
    呂雉:“???”
    合著這大漢不是你的唄?
    這麽一心期盼自己的子孫“好死”?
    “大膽!”
    各朝時空的漢帝們見到張角的畫麵後,有脾氣不好的當場怒喝賊子狂妄。
    可他們的話也隻能在廟堂裏回蕩,影響不了天幕的繼續。
    也有漢皇們看完片頭後沉默不語,心境起伏難平。
    他們看見了狂熱的百姓們追隨著張角,有的手中揮舞著黃旗,有的手裏拿著農具,有的手上隻有一個木棍,或者不知從哪掰來的樹枝。
    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種常年饑寒交迫帶來的病弱。
    大漢後來怎麽了?
    天下為何變成了這般模樣?
    黃巾,黃巾......
    莫不是董卓進京之機的黃巾之亂!
    請大漢赴死!
    張角好歹毒的心思。
    黃巾之亂、十常侍之亂、太師亂漢......後麵就是曹賊篡漢和季漢了吧?
    漢朝的皇帝們聯想至此,麵色通紅,呼吸愈發急促。
    “就是他,先撬動了我大漢的法統嗎?”
    ......
    畫麵閃動,雷雲散去,鏡頭呼嘯而下。
    「公元176年,熹平四年冬月,東漢王朝冀州魏郡。」
    吱呀呀聲先畫麵映入各朝時空的古人們耳中,正式畫麵猶如電影開場一樣從中間向上下開展。
    茫茫白雪地,一架驢車吱呀呀的停在了官道上。
    鏡頭中穿著素袍的男人從車上走下,呼嘯的寒風撲在他的臉上刮起碎發。
    沙沙~
    張角向前走去,隨著他的抬腳才見的積雪已達腳腕處。
    “兄,天冷穿件衣吧。”
    張寶的聲音從身後傳來,手裏還拿著一件黃色的大襖,卻被張角擺手推開。
    弟弟不解天寒地凍裏,兄為何不冷,他抬眸隨著兄長的視角看去,目光所及之,處處都是饑寒病弱的百姓。
    難民們並不在意這群闖入的“陌生人”,或者說他們無心去在意闖入者。
    一個個百姓們臉色蒼敗的擠成一團取暖,他們背靠著背、肚挨著肚......
    肚!
    那根本就不是正常人該有的肚子。
    難民的肚子高高的鼓起像是裝滿了脹氣跟個皮球一樣,而四肢包括胸膛卻瘦的連骨架都能看到。
    “這......”
    張寶歎息一聲別過身去,“兄長,世道如此,你......”
    “我自幼信奉黃老學說,學過百家經典,更創《太平道術》一書,以為可致太平。”張角閉上了眼睛,任風雪吹去聲音。
    “經中字句,無一不教我奉天法道。”
    “高祖斬白蛇而立漢祚,文景之治黎民安樂,昭宣之統而治盛世,光武中興以昌中國,明和祖宗順承大治。我一直天真的以為經書中的大漢,便是腳下的大漢。”
    “你可知今日為何我要帶你兄弟來這裏嗎?”
    張寶搖了搖頭。
    “因為當我步出書齋,所見所聞與我所讀聖賢書俱不相同!”
    “官道之上不見商旅往來,壟畝之間不見農民耕作,高閣之裏卻見公卿豪族歌舞,曾經大漢的基石,聖人言裏的天下成了路邊的白骨,難民的饑食,成群結隊的流浪,吃掉,死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大漢不是經書裏的盛世,大漢是吃人的世道!”
    “兄......”
    張角猛然張開了雙眼,眸中迸發堅毅的光彩:
    “王侯公卿高高在上,偏偏看不見這世道疾苦!”
    “人間春秋萬載,唯黎庶居水深火熱。”
    ......
    西漢
    “朕從民間走來,見過蒼生模樣,一輩子都兢兢業業想為百姓謀福祉。”
    漢文帝劉恒嘴角苦笑,天幕上的此情此景他當年也曾見過,但遠沒有這般慘烈。
    也正是因為他見過,更知道廟堂的一句話便是民間千百家庭的破產,所以更是不敢奢靡享受。
    他登基以來,深怕自己忘記了來時路,忘記了代國民間的百姓模樣。
    劉恒讀過很多的書,走過很遠的路,他是高祖的子孫,也更知道父皇怎麽贏得的天下。
    二十年來,統一天下的還是那批人。
    隻是高祖更得人心,不止是老秦人之心,更有關中關東無數黔首之心。
    於是劉恒每年春秋耕種之時,親率百官出城外,以老農執教,天子親耕做表率,就是要告訴天下人節儉和重農的思想。
    他更希望以此為慣例,警示後來的每一個大漢皇帝。
    勿忘天下黎庶!
    “還是會忘嗎?”
    大漢能出現天幕上的畫麵,就說明後來的子孫忘記了曆史,耽於了享樂。
    “唉!朕也顧不得千秋萬載啊!”劉恒哀聲一歎,“蒼天不許,鬼神可否假朕五百年!”
    「張角出身钜鹿,自創太平道,號大賢良師。」
    「他以符水咒說為人治病,很多病人因為喝下他念過咒語的符水,在跪拜懺悔後痊愈,將張角奉為神明。」
    「傳教世人十數年來,信徒遍及天下,蒼生百姓感念其德。」
    「當時就連郡縣上的官員也認為張角善於教化,才使得百姓紛紛歸心,還幫他們解決了安置流民的麻煩。」
    地方官員紛紛誇讚:張角是個好人!
    中央大員拿起奏報:喲,地方上還是好人多啊,主動幫朝廷解決麻煩,善!
    喜歡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請大家收藏:()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