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載舟之水
字數:4411 加入書籤
「張角,大賢良師,封建之大逆者」
「他究竟是史冊裏逆賊,還是百萬流民心中耀眼的光?」
公元171年,東漢建寧四年。
“咚咚咚~”
節仗敲擊地麵的聲音有節奏的響起,天幕畫麵轉換。
“兄,前麵就是傷寒城了,當真要去嗎?”
張梁和張寶兩兄弟麵色難看的望著前方的“死城”。
那裏爆發了瘟疫,朝廷為了控製疫病傳播就將全城封鎖,等待裏麵的人死完了再一把火燒幹淨。
“去。”
張角溫潤的聲音中透著不可逾越的堅定,他邁開腳向著那座“死城”走去,持著竹杖的身影此刻仿佛散發了耀眼的光,直到兄弟倆人意識到兄已走遠。
“孩子,我的孩子!嗚嗚嗚......道長,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
天已入秋了,一個母親仍穿著單薄的一身衣裳,抱著一個總角辮的孩子哭嚎。
孩子約莫著已經五六歲了,可樣子卻像個三四歲的。
母子身後是破敗的屋舍,枯幹的.....樹?
在天幕下觀眾的視角裏,一雙大手伸向了鏡頭,最後撫在了那個孩子的頭上。
鏡頭從孩童頭頂上的手切換,一個身高不高,穿著麻布製成的百衲衣的年輕道人微笑著出現。
為什麽說是年輕道人呢?
可能是他的臉上還帶著嬰兒肥吧。約莫著也就十幾歲的模樣。
道人便是張角。
他取出黃符化入水中攪拌,嘴裏念念有詞。
將那碗湯水小心的遞到孩子的嘴邊,等婦人攙扶住了碗才收回手。
“孩子身子現在太虛弱了,熬過了就好了,這個時候尤其要注意吃食......”
張角話至此,忽然頓住。隨後展開衣服,從袖中取出一塊幹癟的胡餅掰碎了一點摻進湯水裏泡軟,讓婦人稍後喂給孩子。
做完之後,他又將那塊自己留著食的胡餅塞給了婦人。
“道長,謝謝您,請您一定要告訴我娘倆您的名字。倘若我母子二人能活下去,一定為您......”
婦人抱著孩子跪在地上磕頭不停,嘴裏感恩的話沒完。
少年張角有些靦腆的撓了撓脖子,隨後像個古板的士人一樣正經道:“我大漢國祚綿長,受蒼天眷顧,這年歲會過去的 ,相信國家,相信大漢。”
“嗯......”
“好好生活,會好起來的。”
張角道別後和兄弟匯合,繼續朝著下個遭難的百姓走去。
一路上,張角施舍糧食,治病救人,天色也漸漸暗了。
走在殘破的官道上,張梁問道:“兄,接下來去哪?”
“沿著官道,一直走。”
“為何?”
“救民。”
......
先秦時期
“這何嚐不是致太平之道之道呢?”夫子失神,嘴唇顫道。
張角所行之事,讓他看到了仁的另一種形式。
仁,不是致君父的仁,也應該是致百姓的仁。
“若學就於我儒家,必然能成一賢者。”
天幕上畫麵悠悠一轉。
「載舟之水」
“慢點吃,別急。”
“哧哧哧~”
“你娘呢?”
“哧......死了,餓死了。”
“那你父......”
“死了,皇帝要打西狄,被抓走死的。”
“那你家土地呢?”
“爹沒了,地就沒了。”
“為何?官府不會征沒殉卒土地,我大漢律法更會對死難士卒的遺孤遺孀照顧......”
“嗨!爹沒了,地自然就成人家的了。”
“好大的膽,居然兼並土地,誰敢欺大漢遺......”
“老爺,地是大官們的。”
“.......”
“唉!”
張角啞然不語,隻是看著眼前瘦弱的孩子狼吞虎咽。
“還是慢點吃,吃太快對腸胃不好......怎麽不吃了?我沒有不讓繼續你吃了。”
孩子吃到一半,將餅子收起來放在懷裏,抬頭看向張角展笑:“老爺,俺娘說了,吃一半留一半,不然下頓沒得吃了。”
話到此處頓了下,孩子的眼中透露著迷茫和疑惑,他的母親時常教育他要節約糧食,要會省吃的,不然就要餓死了。
可是母親每次都留吃的給下次,為什麽還是餓死了呢?
娘每次都留,我每次都沒留。
可我還活著,娘卻死了。
他迷茫了半晌,還是將下半句話,他娘的話說出:
“頓頓饑總比一頓飽後餓死強。”
張角嘴唇哆嗦,臉色霎時難看極了,他渾身顫抖著想要捶地泄力,卻怎麽也使不出力氣。
“老爺,我挑的這個可是好地兒。”
“您瞧,您身旁的那棵柳樹,剛拔芽呢!柳樹皮的滋味可好哩,還有剛長出來的柳芽也好吃......”
少年道人已經痛苦的閉上了眼睛,此時的沉默更勝過有聲。
他身後性子向來急躁的張梁沙啞的開口:“你喚何名?”
“狗屎。”
張寶想笑,但覺得不妥,到底是最小的弟弟,他還是憋著問道:“你這名倒怪有趣。”
那孩子咧嘴笑了,“是吧!”
“俺娘說了,名字賤了孬了才好養活,才能長大。”
“俺們這樣的人啊,像狗屎一樣被人踩扁了也沒事,能活著就好。”
張角長籲了一口濁氣,眼神有些複雜:
“跟我走吧。”
“好哩!以後跟老爺不用愁那一頓吃不上了。”
孩子很開心,眼神倒是有些不舍柳樹。多好的樹啊,才剛拔芽還沒吃上。要是老爺在這多待會就好了......也許我臨走的時候能把柳樹皮扒完。
“嗯......”
“我為你取個名,以後就叫興漢。”
......
喜歡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請大家收藏:()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