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鏡碎
字數:7568 加入書籤
“魏征?”
天幕裏的李世民坐在朝堂上有些失神。
坐下的群臣個個垂首看不清麵容,視頻畫麵的四周邊角也顯得模糊不清。
在大殿正中的過道上,一道模糊消瘦、身形挺拔的人正邁步向殿外走去。
“魏征?”
李世民語氣有些不確定的呼喚。
盡管人影模糊,那個坐在廟堂裏的李世民最終還是分辨出來的人影是誰,眼見著對方不搭理他,語氣也有些急迫:
“魏征!”
“魏征!”
“朕叫你呢?聽見沒!”
“敢違抗朕的旨意?你魏征是不是想被砍頭了?”
直到魏征的身影走到了殿外,逐漸消失在了光裏看不見身形都未曾回頭。
李世民蹙著眉怔怔的張著嘴說不出話語來,而此時天幕上的畫麵逐漸變得扭曲,變得更加模糊,一陣光與夢織影的形狀後,畫麵轉換。
深宮裏,李世民喘著粗氣從床上驚坐而起,心裏惴惴的有些彷徨和失落感。
“陛下。”
內侍見到皇帝醒了,躡手躡腳的進來行禮輕聲道。
“何事?”
“陛下,巨鹿郡公魏侍中病逝了。”
“誰死了?”
“魏征。”
「公元643年,貞觀十七年,千古諫臣、大唐太子少師、左光祿大夫、侍中魏征因病逝世,年六十四歲。」
「李世民親臨慟哭,罷朝五日,還親自為魏征撰寫碑文,追贈鄭國公、太子太師、司空、相州都督,陪葬昭陵,諡號文貞。」
「自此後四百年時間裏,“文貞”這個諡號成為了文官的最高榮譽。」
在諸夏曆史上,諫臣並不少見。
比幹強諫紂王被處死,屈原勸諫楚懷王被流放,他們的結局多是悲劇,但魏征和李世民卻開創“諫臣善終,君主納諫”的範例。
據史料記載,魏征一生向唐太宗進諫次數多達兩百餘次,內容涵蓋政治、經濟、軍事、民生等各個方麵。
小到皇帝的個人品行,大到國家的製度改革,他都直言不諱,多次將唐太宗逼到“龍顏大怒”的邊緣,卻又總能讓盛怒的帝王冷靜後低頭認錯。
有人曾問魏征,你屢屢觸怒陛下,就不怕死嗎?
魏征回答道:“我諫言,不是要與陛下爭勝負,而是怕陛下走錯路,讓百姓再遭隋世之苦。”
他不怕得罪君主,因為他深知“君明則國興”。
他敢於犯顏直諫,因為他堅信“臣直則君正”。
「在魏征重病期間,李世民攜太子李承乾、嫡女新城公主多次到魏征府上看望,並在現場將新城公主許配給魏征長子魏叔玉,期盼他康複後看到兒女成婚。」
「由於魏征一向清廉,家中無添他物,李世民將興建大明宮的料子拿去為魏征營造正堂,又將禦貢的被褥、絲綢、家具等一並添去。」
「在魏征病逝後,李世民親臨魏府,慟哭不已,並令內外百官與在長安的朝集使一同前來參加喪禮。
又令太子李承乾為太師在西華堂為他舉哀。」
「魏征死了,李世民的鏡子也碎了。」
「貞觀十九年,李世民不顧躺在病榻上的房玄齡極力勸阻,強力親征高句麗,雖然贏下了戰爭,卻也損耗頗大,他不由得後悔因為自己的一時衝動,導致了天下多少百姓因此增加了負擔,歎道:
“倘若魏征在此,不使我有是行也。”」
......
眨眼間,李二的臣下又死了一個。
甘露殿裏眾人也沒有了嘻嘻哈哈的表情,同僚們覺得魏征享受了這般青史讚譽,是不是該恭喜一下他?
可是人家才“剛死”啊,這會心情可能正失落著,恭喜是不是不太好?
魏征眉頭一挑,心底直樂,他本人倒是挺想得開,六十四歲,足足是杜如晦的年齡翻了轉了!
老夫值了,懂不懂?
文臣最高讚譽的諡號,生前身後名拉滿,又活了六十多歲,兒子最後還娶上了嫡公主。
這還不夠知足啊?
見到魏征這老小子一臉自得的模樣,眾人才拱手上前祝賀。
“玄成公!千古諫臣的名譽啊,真是恭喜你了!”
“恭喜魏尚書!”
李世民坐在上首也是臉含笑意,臣子有佳名,更能說明他這個君王之賢明嘛!
“陛下!”接受完了同僚們的恭喜後,魏征正了正衣冠,昂首道:
“任何戰爭的成本最後都將轉嫁到百姓的身上,勞民傷財。非必要的戰爭還是盡量少打,必要的戰爭要盡求速戰。”
“高句麗雖國小卻有控弦之士、賢明之主,又仗地形天險優勢在身,而前隋之滅亡,未嚐沒有隋煬帝三征高句麗之禍!”
“高句麗一戰,臣雖未能得知詳狀,還望陛下慎之又慎。”
這話倒是將眾人的注意力由拉了回來,之前天幕就曾言過陛下晚年拉著李靖將軍去親征的事兒。
當時眾人全當後世人在開玩笑,也沒放在心上,畢竟陛下那麽自信的人,怎麽可能會妒忌臣下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房玄齡倒是失聲笑了,他可是跟了李世民最久的文士了。
貞觀十九年,當時他都和老李認識快三十年了吧?
就這都沒勸住?
還不如魏征的話管用!
李世民饒是自信的點了點頭,道:“這個朕會省得,高句麗之事既然天幕有提及,必然是後來與我大唐發生了難以相談的衝突,以至於兵戈不容。”
“這個事兒,你們中書省也要多上上心。還有,衛國公你們也得多保重身體,到時候總不能真要朕親征吧?”
武將們哈哈大笑,尉遲恭抱拳道:“哈哈哈,陛下放心,到時候你叫俺去定然不會推辭!”
李靖、秦瓊等人亦是微笑著應諾。
“陛下,咳咳!”
這時,老房忽然開口了,“臣雖然沒有克明那麽善斷,也沒有玄成公那樣的謀諫,可臣的心也從來是放在陛下身上的......”
李世民側首,就看見了老房一臉委屈的模樣。
天幕可是說了,病榻上的房玄齡極力勸阻,他這個天可汗還是堅持親征。
搞得人家左仆射多沒麵子啊!
好像老房的話就不中用一樣。
重病在床,也要勸皇帝不要親征,這樣的大臣還能不是忠臣嗎?
尤其是貞觀十九年了,老房都當了快二十年的宰相了,大唐皇帝居然這般不顧人家的勸諫。
房玄齡:我不要麵子的嗎?
群臣憋著笑,眼睛瞅著甘露殿上空的天花板,這吊頂真藝術,這梁柱刻得真傳神!氣派啊!
就連長孫皇後此時也捂著嘴看著二鳳在輕笑。
“哈!”大唐皇帝臉上也有些尷尬,摸了摸鼻子,悻悻道:“朕下次一定!”
......
關於魏征一個諫臣,卻贏得了生前身後名,這令唐朝之前的各個時空裏的古人們感到了難以置信的震驚。
讓皇帝當眾下不來台的諫臣,居然都沒被處死!
那些朝代裏的諫臣們被李世民的大度感動的涕泗橫流,這才是我等想要的聖君、明君啊!
而不是要考慮拿死諫博名還是博利,每次說話都要把腦袋係在褲腰上,一個不小心就沒了。
唐太宗,我所欲也,亦我所求也!
怪不得人家後來的文官都在吹人李世民呢!
擱我,我也吹!
西漢時期
漢文帝悠悠慨歎:“哪怕贏得了戰爭,也要後悔嗎?”
即使贏了,也要憂心自己發動戰爭的行為,是不是給大唐的百姓帶來了負擔。
這樣的皇帝......
一股惺惺相惜的感覺油然而生。
劉恒抿了抿嘴,端起桌盤上的白水,對著天幕上的李世民遙敬。
武帝年間
漢武帝劉徹則是看得頗為不滿,朕也沒有那麽乾坤獨斷嗎?
朕也是很虛心納諫的人,好吧?
“這天幕上都是一群朕的小黑子!除了天幕剛出現時,到現在都不再說朕的好處!”
“反而一直在這沒事就冷嘲熱諷一下朕!豈有此理!”
朕也是一個虛心納諫,察納雅言,被譽為千古一帝,有著千秋功業的好皇帝。
能不能啥時候詳細講一下朕的功業啊?
太始年間
因為直言為李陵辯解,勸劉徹不要在怒火中燒時就下決定的司馬遷,怔怔的看著天幕。
魏征享受的生活,我的夢啊!
太史公低頭看了看自己直言勸諫的下場,默默流淚道:
“漢皇非唐宗,子長似魏征!”
“請蒼天,予我一位這樣的聖君吧!”
有的人感慨李世民的大度和心胸,感慨魏征的正直和智慧。
也有不少人在覺得,李世民這個皇帝當得也太憋屈了吧?
什麽都要讓臣子說叨管教,那還是什麽皇帝?
如此以下犯上的大臣,就該殺了以儆效尤!
朕是你的君父,你居然敢忤逆君父?!
......
【“你要知道太子少師的含金量,還是生前封的!李世民此舉就是要告訴世人,李承乾的太子位子是最穩的,也是要告訴世人,魏征對於他有多重要!”
“千古諫臣啊!但凡魏征換一個主子,不知道死多少遍了!起碼秦始皇、漢武帝不行,魏征敢這麽給他們顏色,早被誅九族了。”
“由此更能看見李世民的格局和心胸有多大,多次被魏征在公開場所頂撞進諫,甚至暴怒的大喊要殺了魏征這個老匹夫,就這都沒真的對人家動手。千古一帝,沒一個簡單的。”
“六百六十六,魏征才死了半年就被李世民把墓碑推了,還解除了新城公主和魏叔玉的婚約,你真當李世民心裏沒氣嗎?”
“哥們,拜托你看的時候看完上下篇行嗎?別從這裏聽一句,從哪裏聽一句就你知道了。
魏征生前給李世民推薦了兩個人,說這倆人有宰相之才,然後魏征死後他們參與造反了,懂?
然後李二就懷疑魏征參與了結黨營私,私下圖謀不軌。
恰此時,又一件事被人揭發暴露了。
褚遂良是貞觀中後期名臣,官至右仆射、輔政大臣。
而老魏將自己進諫李世民的問對全都記錄了下來,還給之前時任史官的老褚看了。
然後這件事讓李二知道了,自己傾心培養的仆射,未來皇帝的輔政大臣,居然也摻和進來了!
知道這叫什麽嗎?
《大明王朝1566》裏麵說過:“有些事不上秤沒有四兩重,上了秤一千斤也打不住。”
魏征私藏奏章,裏麵記錄了皇帝私下與大臣問對的話,嚴重點來說就是“泄禁中語”,這可是一項很嚴厲的罪名。
曆朝曆代,除了宋朝的皇宮跟漏風了一樣,敢泄禁中都是死罪。
所以李世民就認為魏征沽名釣譽、結黨營私,參與進了謀反裏,才生氣的推倒其墓碑。
等到了後來謀反案查清後,二鳳也明白了始終,知道自己冤枉了魏征,不過貞觀上將向來自信,又是皇帝就不肯低頭。
直到遠征高句麗一戰,損耗民力無數,李世民後悔時才想起了魏征對於他多麽重要,於是下令重修魏征墓碑,並厚賜魏征妻子。”】
喜歡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請大家收藏:()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