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李世民:朕要廢太子!

字數:5078   加入書籤

A+A-


    【“講真的,淩煙閣裏麵,除了唐儉、長孫無忌和李世民是發小,其他人最少年長他幾歲,最大都半個世紀了。”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基本全得善終,這在曆朝曆代是極為罕見的。”
    追評:“長孫無忌就沒有,流放嶺南,在路上被高宗秘派中書舍人逼令自縊。”
    追評1:“那又不是李世民幹的,在李世民活著的時候,沒有一個老實人被清算。
    貞觀時期還是有兩個拎不清造反的,和漢初的英布叛亂完全不一樣,這是他們自己拎不清想複刻玄武門的怪不了李世民。”
    追評2:“那長孫無忌呢?人家可沒造反,被親外甥給清算了。”
    追評3:“長孫無忌被唐高宗逼令自縊,雖然有僭越之舉,但還是怪他管的太寬了,不把皇帝放在眼裏,他規勸高宗別這樣搞,你廢發妻立小娘為皇後太丟臉了。”
    追評4:“永徽五年,逛尼姑庵逛的心滿意足的高宗立小娘為後,長孫無忌眼見勸不住就沒再說話了,但是拒絕了新後的賞賜,這裏就埋下了後事了。”】
    ......
    【“長孫無忌甚至早就給自己修好了昭陵的墳墓,結果沒有埋進去。”
    “長孫無忌僭越?人家可是李世民欽點的輔政大臣之首,他隻是在堅持貞觀之政的傳承,要沒有長孫無忌,就根本不會有高宗初年的永徽之治。
    一成不變未必就是壞的,當然,我不是在肯定宋朝變法時那些守舊派。
    說好聽點高宗初年治世傳承貞觀,新開永徽,是個明君。
    但話說到底,永徽之治就是長孫無忌力承太宗之政,就如同當年霍光在昭帝時期傳承武帝晚年的政策一般。
    沒有長孫無忌的永徽之治,能繼續延續貞觀的太平盛世嗎?
    等到長孫無忌死了,沒有人敢扛大旗了,褚遂良、李績等人也緊接著去世,你看高宗搞成什麽樣了!”】
    甘露殿裏氣氛降低到了冰點。
    這是天幕出現以來第一次真正的氣氛冰點。
    畫麵少的侯君集、唐儉、段誌玄等人隻是低頭扣手,也沒有了哀怨之氣。
    一直病痛在身的秦瓊,神色從容,目不斜視,仿佛自己壓根就沒生過病一樣,哪也不疼,一臉的平淡。
    就連一向喜歡一唱一和,多謀多斷,能幫大皇帝解圍,也能立馬根據天幕信息給出自己判斷的房玄齡、杜如晦,更是罕見的沉默。
    倆人低著頭拿著抄寫的紙張,指一下這兒,再點一點頭,演繹著一場無聲的默戲。
    尉遲恭也像得了頸椎病一樣,出現了身體不適,那粗人竟然頭垂的比鵪鶉還能縮。
    剛剛一直叫冤叫屈的程咬金,更是恨自己剛剛大嘴巴,怎麽就管不住嘴呢?
    生怕這兒的貞觀上將將目光投向了自己。
    坐在太子爺旁邊的魏征就沒有同僚們那麽好運了,如坐針氈就是他現在的感覺。
    老魏人都沒動,目光斜睨下就見到了李承乾崩潰的情緒了。
    “全得善終?嗯,這個好......”李世民一開始還連連頷首,不住的點評著後世的評論。
    “有兩個拎不清的,想學玄武門......”
    到了這裏,氛圍就開始變得詭異了,李世民也是瞪大了眼睛瞥了又一遍。
    在擇人而噬的目光裏,惡狠狠的瞪了一圈眾人,“上歲數了有精力不濟很正常,你們要學虞公及時退位。”
    “不要真犯了誅九族的大罪,讓朕也為難。”
    眾人點頭跟小雞啄米一樣,心裏也咒罵著到底誰那麽傻啊?
    真以為是個人都能複刻玄武門嗎?
    還是在天可汗大陛下還活著的時候,這哥們也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輔機......怎麽會這樣?!”李世民忽然就怔住,呢喃著看到的字跡。
    仿佛自己看混了眼,又不置信的揉了揉眼睛,發現還是原來的字跡。
    長孫皇後嘴巴微張,神色愕然,她也不敢相信,自己的兒子居然逼死了她的親哥哥。
    那可是他的親舅舅啊!
    兄長什麽本事,什麽心思,她一清二楚。
    要是說兄長會做出田蚡待漢武帝那樣的事情,長孫皇後是定然不信的。
    兄長這人做出點事兒就喜歡膨脹,所以她才一直勸丈夫莫要給長孫無忌太大的官位,讓他當個國親就夠了。
    “什麽!?”讀到後麵,李世民驚呼出聲,大怒的拍向桌案,豁然起身道:
    “廢發妻而立小娘......小娘!!!”
    殿中群臣從這時起,再無一人敢嘻嘻哈哈了。
    李承乾也在這時起,被父皇的怒拍桌案嚇得渾身一顫,看著天幕裏的自己更是驚呆了。
    我,逼死了親舅舅?
    不不不!孤一定是在做夢!
    李承乾痛苦的閉上了雙眼,可腦海裏此時竟然全是舅舅從小對他嗬護的畫麵......
    越是讀到最後,那位冷靜自信,又包含熱情感性,會虛懷納諫謙遜的年輕皇帝,脾氣就越是被點燃到了極點,到最後已經看不出來往日模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殿中眾人不敢看這等皇家事宜,皇家的人也沒好到哪裏去,個個搖搖欲墜。
    為政者,最怕的是什麽?
    沒有繼承人?
    這確實是一點。
    但到了李世民這樣的高度後,到了施政一方的大員地步,到了宰執天下的地步後,就又不一樣了。
    他們最怕的就是人亡政息!
    繼任者越是著急親政、著急推翻前人政策,就越是在否定前人的功業!
    就像秦始皇也許怕子孫不能萬萬年,但他更怕的是自己的大一統沒有傳承下去。
    如果在秦始皇之後,諸夏再次淪為了分封製和諸侯國,往後幾千年再無統一,再無一人踐行大一統。
    對於他本人而言,才是最大的災難。
    一輩子努力做的事兒,都被否認完了!
    貞觀之政已經用太平盛世和天可汗的威名來證明了,它沒有錯。
    縱然後來發展到了僵化地步,發展到了需要改變的地步,那也沒啥好說的。
    可問題是......
    這會兒,貌似貞觀上將還沒死多久吧?
    “豈有此理!”
    “豈有此理!”
    “不可饒恕!”
    “荒唐!怎能至此!”
    李世民怒不可遏的在大殿裏咆哮,憤怒不掩在臉:“他這是為了親政扳倒了輔政大臣嗎?”
    “他這是為了納......小娘,懷恨在心啊!”
    大唐皇帝看得很明白,既然永徽之治都過去了幾年了,都沒啥事,卻在舅舅勸說別太出格後,去搞長孫無忌。
    那你這扳輔政大臣的動機到底是什麽?好難猜啊!
    “尼姑庵......”
    按照大唐的規矩,先帝駕崩後妃嬪入寺廟為先帝祈福,也就是天幕說的尼姑庵了。
    你去逛尼姑庵逛出來了老婆......
    六六六!
    群臣這會也在心裏默默算賬。
    永徽五年立後,陛下啥時候駕崩的先不說。
    既然永徽是繼承貞觀,也就是說,高宗皇帝從親爹去世到立小娘為後就隔了五年!!
    那麽這倆人啥時候認識的,什麽時候好上的?
    那時候陛下還在不在?
    大家都能往前逆推去猜想的事情,李世民自然也能想到,當即更暴怒了。
    “李承乾!你個逆子!”
    “傳旨,朕要廢了承乾的太子!”
    喜歡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請大家收藏:()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