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這麽近那麽美
字數:5112 加入書籤
大明洪武年間
電影到了結尾後,殿內的群臣噤若寒蟬,一個個縮得跟鵪鶉一樣默然無語。
台上的朱元璋戀戀不舍的從天幕上挪開了眼睛後哈哈大笑,“諸位,這電影不好嗎?”
“你們怎麽都不笑啊?”
“哈...哈哈......”群臣心底苦澀,臉上擠著僵硬的笑容。
眾人此時心裏直罵娘,天幕也太壞了,從出現以來一直在暗戳戳的罵他們這群人。
他們平時都不知道自己有這麽“壞”。
奇了怪了,怎麽每次都能在我想不到的角度出來批評我們,而每次抨擊的方向又那麽合理。
太難了,在洪武朝當官本來就難,有了天幕後更是直接提升了一個eve!
洪武大帝在笑,奉天殿群臣在逢場作戲的陪笑。
一個欣賞群臣吃了翔一樣的表情在暗爽,一個心裏破防是真沒招了,隻能苦笑。
消停會吧!
真求你了。
北宋紹興年間
趙玖剛剛給各部的人馬安排了工作,準備著手解決大宋嚴重的三冗問題。
很快他就發現了和前世不一樣的地方,彼時的大宋被金人入侵,生死就在一念之間,不破不立下他才解決了遺留大宋百多年的沉珂舊疾。
可是,現在的金人還沒打來啊!
名義上還是宣和主人的太平治世......
不過,這對於掌管了大宋五十多年的宋世祖皇帝而言,也不是什麽難事。
“喲?老家又出新電影了?”
忙完了工作的趙官家悠閑的坐在後宮裏,嗑著瓜子觀看著天幕。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楊沂中嘖嘖稱奇,這句詩他也讀過,後來的天寶禍事自然也是知曉的,可天幕呈現出現的畫麵帶給的震撼感完全不能與書本相比。
老楊今天對這句詩明顯有了新的認識。
趙官家翹著二郎腿,隨意的吐出一片瓜子皮,道:“這電影拍的,不知道的還以為說的不是開元,是在罵我大宋呢!”
這話老楊是不敢接了,官家什麽都好,就是老說一些讓人為難的話。
年輕的楊沂中是不知曉另一個時空裏的自己是怎麽工作的,好想請教一下。
麵對這種官家暗戳戳罵太上皇的話,該做什麽反應好呢!
趙玖也理解老楊的語塞,隻是自顧繼續道:
“哎!楊卿,你可知這大唐再怎麽差,官僚隊伍如何推諉擺爛,可詔令即下,事兒還是能辦的。”趙玖長歎了一口氣:
“放在我大宋,三冗問題觸目驚心,有多少人是知事辦事的?”
“怕是我延慶宮裏的詔書發出去一個月了,各部門還在商量誰出人呢!”
一個職位能有三個人擔任,這還是小的。
更有甚者,一個職位多達一百多個。
你說,某天這項工作上犯了差錯,該找誰問責呢?
派個活的時候,一百多個人來回說咱倆都是一樣的為啥不能是你來做,打太極半天了估計還在吵嘴皮子。
楊沂中斟酌道:“官家現在正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大宋的官場很快就能為之一新了。”
“難!”
趙玖毫不客氣的道:“隻要還是人辦事,某些問題永遠都會存在!”
“朕也隻是控製一時罷了。”
......
【“野史記載,真正愛吃荔枝的是皇上,他因為怕讓人知道自己喜歡吃荔枝,會給他下毒,怕自己駕崩了,說是楊貴妃喜歡,讓楊貴妃背了這口鍋,這一背就是幾千年 其實楊貴妃最喜歡的是廣東豬腳飯,廣東豬腳飯起源於嶺南......”
“野史記載,真正愛吃荔枝的是皇上,他因為怕讓人知道自己喜歡吃荔枝,說是楊貴妃喜歡,讓楊貴妃背了這口鍋,其實楊貴妃最喜歡的是河南焦作的的丸子湯,這麽近那麽美,周末到河南......”】
又到了各朝觀眾喜歡細品的後人評論環節。
當趙飛打開評論區後,密密麻麻的“根據野史記載”直接吸引住了人們的眼球。
細細讀完之後,古人們默默的扣出了一個問號。
六百六十六,你這是野史嗎?
我看你這個野史是河南人寫的吧?
“好新奇的野史,但是看著像在為他的家鄉招幌。”
“丸子湯,豬腳飯,羊雜碎,八寶粥也來了?......好吃嗎?”
也有的先輩們,還沉浸在剛剛的電影故事裏,久久難以回神。
“李善德好不容易做成的事兒,最後被皇帝一句是右相辦的,就這麽給搶了啊!”
“這說明了什麽?”
【“李善德若是做成了,以後就成了標準,老板也清楚這事兒好像沒那麽難,其他人也隻能硬著頭皮上。
結果就是工作變難了,而薪資還在踏步。
他若是沒做成,大不了倒黴的就他一個,老板也知道了任務有多難。
這就是卷生卷死的環境,你不幹有得是人幹,你不幹別人怎麽能幹?”】
【“唐代時,硝石製冰的技術就已經很成熟,可以讓驛站提前準備好冰塊,再換馬的時候把冰塊也換。其次也可以讓一隊人馬帶上製冰工具邊加急送,邊製冰補冰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追評:“雲!硝石製冰技術的成熟是在唐晚期,李隆基是唐中期!”
“古代荔枝保鮮方法很多,比如盆景式移栽、竹筒泥封、荔枝整枝插在芭蕉葉上,等等,都能經得起長途運輸,所以宋代人還笑話唐朝隻會用蠻力快馬加鞭這一個笨辦法。”
追評:“宋代科技的跳躍式發展,也是宋代文化繁榮的原因。”
追評1:“我就知道宋朝因為鐵鍋的普及,炒菜開始流行,我們現在很多還在吃的炒菜品類就是當時發明的......”】
大宋朝的先輩們胸膛悠然升起了一股自豪感。
唐人還是太笨了,不知道用先進的技術來攻克難關。
光想著怎麽花錢怎麽費人了,還得是我們宋人腦子聰明又靈活!
你看我家的皇上就不需要開通荔枝道,也能吃到鮮荔枝。
此時
被流放嶺南的某人看著電影悠哉道:
“我不知道啊!荔枝還需要運嗎?”
“怪不得楊貴妃愛吃荔枝,還是鮮荔枝!”某人一顆接著一顆,不停的往自己嘴裏塞著。
一邊看著天幕,還模仿著電影裏的台詞:
“這鮮荔枝,香得嘞!”
“畢竟老夫來了以後也是: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
天幕下,有的人還在反思,有的人則是單純的被“荔枝”這種水果給安利了。
自古以來,有名氣的人就是最好的帶貨人。
就像蘇軾這位頂流不知帶火了多少產品了。
那荔枝,今天可是皇帝和貴妃親自帶貨,那麽高地位的人吃的水果,到底是啥滋味呢?
官場裏的人們在沉思,在哭笑。
普通人就是單純的被帶貨了。
《長安的荔枝》這部電影最終還是在各朝時空引起了無數的反思和轟動,許多人都對這種新奇的文藝方式感到有意思。
電影是個好東西,愛看,多放!
明清時期的那些劇作家們在思考,如果我們也做一部電影呢?
我看這天幕視頻就很像皮影戲嘛!
各時空的觀眾們還在想著搶購荔枝時,天幕原本黯淡的畫麵上陡然傳出一道聲音:
“那荔枝的味道,我吃了一枚,就那麽回事。”
喜歡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請大家收藏:()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