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挨打要立正!

字數:5120   加入書籤

A+A-


    李隆基:太宗爺怎麽還會虛空索敵啊?
    “錯了沒有?”
    李隆基被那一巴掌打懵了,李世民倒是先反應過來了怎麽一回事,心底爽爆了。
    “啪!”的又是一個大逼鬥。
    “錯了沒有!”
    “祖宗,我......”
    “錯了沒有!”
    開元年間
    群臣跪在地上眼睜睜的看著自家陛下被祖宗教訓,隻能幹著急不知怎麽做才好。
    自家陛下一直被這麽打也不是個事兒啊!
    如今的開元朝廷也和天寶朝堂大不相同,很快就有人站出來大聲道:“太宗爺,別打了!快別打了!”
    “您把皇上打死了,大唐就無主了啊!”
    “太宗陛下,千錯萬錯不該將錯歸我開元聖天子啊!”
    有人帶頭後,群臣跟著跪伏在地,紛紛出聲請命。
    聽到光幕那邊有大臣呼喊,貞觀群臣這才反應過來,也急忙出聲製止李世民。
    “陛下,意思意思就行了,真打死了就不好了。”
    李世民心中仍然是不解氣,卻也清楚現在和他聊天的這位李隆基可還沒幹出那等禍事,這樣打一個開元年間的聖天子,確實不太好。
    “朕教育自己的子孫,有錯嗎?”
    “家事國事天下事!這是朕的家事!”李二甩手又是一個大逼兜,才心滿意足的收手。
    半晌後,李隆基頂著個豬頭可憐兮兮道:“太宗陛下,孫子知道錯了。”
    “好孩子,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出完了心裏的氣後,李世民才開口道正事,這時候天幕的畫麵也恢複了正常,李二眼瞥到外麵的畫麵後整理了一下衣領,正襟危坐道:
    “朕乃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朕問你,李隆基可知錯?”
    “戳了。”
    “還敢不敢寵禍國妖妃,寵信宦官和奸臣了?”
    李世民英武不凡的模樣,一身正氣的厲聲喝問,讓各朝時空的觀眾們看得大呼過癮。
    “這就是唐太宗嗎?果真是天日之姿啊!”
    “唐太宗果然英武不凡,愛民如子啊!”
    “奇怪,那李隆基怎麽這般模樣了?昨晚喝水喝多了?”
    倒是各朝的皇帝們現在看著天幕裏畫麵嘴角一抽,心裏啐罵:又讓你爽到了。
    明朝
    洪武年間
    被天幕禁言的老朱心有不爽,見到李隆基的模樣後,瞬間明白剛才模糊的畫麵裏發生了什麽情況。
    朱元璋頓時樂了,沒想到李世民和他是個同道中人,嘖嘖道:
    “果然,還得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啊!”
    話至此,洪武大帝還有意無意的眼神撫過了眾皇子。
    那群王爺們被老朱的眼神瞟過,下意識的打了個哆嗦。
    ......
    哪知,開元時空的大明宮居然沉默了。
    李世民眉頭一跳,剛想喝問,那邊就有大臣站了出來,李隆基抬眼看去,正是張九齡!
    嗚嗚嗚!國危思良將,君危見忠臣啊!
    張相公,朕以為再也不嫌棄你說話難聽了。
    張九齡朗聲開口道:
    “太宗陛下,如今是開元二十四年。”
    “什麽意思?”
    李隆基頂著大了一圈的腦袋,含糊不清附和道:“太宗爺,我不認識楊貴妃和楊國忠啊!就連安祿山我也不知道是誰啊!”
    “我真不道啊!”
    貞觀天子眉頭激跳,恍然明白了剛剛開元群臣為什麽要死死護著李隆基的原因了。
    壞了,還真冤枉好人了!
    “還敢強嘴!”
    李隆基被打應激了,猛的一個哆嗦:“錯了!”
    另一邊,貞觀天子趕緊低聲詢問天幕怎麽回事。
    天幕很快給出了解釋:“李隆基前明後昏,開元年間和天寶年間判若兩人。”
    李世民:......
    我好像把一個最值得驕傲的子孫給打罵了一頓。
    驕傲的二鳳那肯承認自己太著急了,問都沒問清楚直接臭罵了一頓李隆基後又進行愛的教育,咳咳兩聲清了清嗓子,故作輕鬆道:
    “行,你知錯了要能改。”
    “不過......”
    李世民低眼看向房杜二人,兩位大宰相與這位皇帝立馬心意相通,房玄齡提醒道:
    “長安的荔枝這個電影警醒不少,當知盛世之下亦潛藏暗流,不得因功而驕,自廢長城。”
    大唐皇帝了然,正聲道:“李隆基,你且聽好了。”
    “當知太平治世亦非絕對,盛世之下同樣存在不少暗流,萬萬不可驕傲自大,忘了來時路。”
    “要多聽聽清臣的話,聽聽民間的聲音!”
    “須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
    李隆基聽得祖宗的這番教訓,心中羞愧的低下了頭,這些年來他確實因為開元的盛世生出了驕傲心思。
    從剛登基時候隻想恢複李家基業,再到模仿太宗之治世,後來變成了加油趕超太宗功績,直到如今盛世已成,他聽著周圍人的吹捧,早就飄飄然的不知天地為何物,覺得自己早就超越了太宗時期了。
    萬幸的是如今的他還有著克製,又有張九齡這個老不死的一直在耳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呸呸呸!
    是朕之魏征一直在耳邊進獻忠言。
    李隆基羞愧的低下了頭,深深的明白了自己和太宗之間的差距在哪了。
    “太宗陛下教訓的是,孫兒一定牢記於心。”
    在兩個時空進行了交流後,天幕畫麵也中斷了視頻畫麵,再次恢複了潼關戰場。
    “那啥,太宗爺,這個視頻能掛了嗎?”李隆基死盯著那個紅色的按鈕,弱弱的問道。
    “不準!”
    “朕要看看你待會還能做出什麽混賬事!”
    李隆基:......
    密碼的唐玄宗,害慘了我李三郎!
    「高仙芝、封常清死後不久,安祿山攻克洛陽城,於洛陽稱帝,改年聖武,國號大燕。接著叛軍繼續西進,對潼關發起了猛烈攻勢,意圖長安。」
    「天寶十五年,唐玄宗起複在家養病的前河西節度使哥舒翰為太子先鋒兵馬元帥,統領受詔支援來的河西、隴右、朔方、奴刺等十二部二十萬軍隊。」
    「但他因病不能管事,將軍中事務交給田良丘管,又命王思禮主管騎兵,李承光主管步兵。三個人爭當指揮,軍令不能統一,軍隊不齊心,紀律差,沒有鬥誌。」
    「盡管如此,哥舒翰依然接連打退了叛軍數次進攻。」
    「此時,有人向哥舒翰進言,建議他效仿漢朝故事,對唐玄宗上書處死楊國忠。」
    安祿山起兵的理由是,皇帝身邊有奸臣楊國忠一直在蠱惑君王,甚至還要殺了他,所以他不得不反,都是讓楊國忠逼的。
    他起兵是為了除奸臣,還大唐一個朗朗乾坤。
    謀臣認為,隻要先除掉了楊國忠,那麽安祿山起兵的“合法性”就要大打折扣。
    這就是漢朝挫敗“七國之亂”的辦法。
    「就連他之前的副將,如今的河西節度使、大軍騎兵主帥王思禮也這樣認為,甚至言道:皇帝定然會心慈手軟,不如派三萬精軍駐守潼關,然後率兵渡河,斬殺楊國忠!」
    「然而,哥舒翰曾為王忠嗣副將,多年來一直記恨安祿山、李林甫、楊國忠等人,也不知是不是年邁多病的原因,此時的他居然猶豫了。」
    喜歡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請大家收藏:()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