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運輸大隊長·李

字數:6917   加入書籤

A+A-


    大明宮裏氣氛略顯的詭異,鮮血從李林甫的脖子處汩汩流出,腥味混雜著騷味彌漫在了大殿上,然而這樣的一副場景,群臣居然沒有一點的膽縮,紛紛仰著頭,目光炙熱的望著一臉鮮血的天子。
    回來了!都回來了!
    我們的三郎!他回來了嗎?!
    張九齡朝著李隆基深深鞠了一躬,擺手讓內侍過來清理。
    “還不錯,朕告訴你,我會一直監督的!”李世民淡淡道。
    “祖宗放心,孫兒一定以史為鑒,向您學習的。”
    李隆基擠出一抹微笑討好道。
    隻是他臉本來就腫著,又濺上了血,這會宮人還沒為他擦拭,這一幕怎麽看怎麽滑稽。
    「但唐玄宗選擇聽信了楊國忠的話,派使者催促哥舒翰出兵,一個使者接著一個,哥舒翰被逼得沒有辦法。」
    「天寶十五載六月四日,哥舒翰率軍大哭著率軍出了潼關,結果在靈寶西原遭遇了叛軍埋伏,河西係幾乎全軍、北庭係全軍、半個安西係軍隊,總計二十餘萬人幾乎全軍覆沒,僅剩八千人生還。」
    「潼關失守。」
    天幕上畫麵切換,原本占據了優勢的潼關守軍,在長安一道道金牌的催促下,不得不開始進攻。
    畫麵猶如一幅史詩長卷,將講到的戰爭全過程深入又詳細的進行描繪。
    叛軍的埋伏,唐軍的英勇抵抗,軍令的混亂,慘烈的屠殺,那昏無天日的戰爭場景看得各朝的觀眾為之震動,為之揪心不已。
    戰場上到處都是廝殺聲、呐喊聲,戰場外更是千家萬戶的嚎哭聲!
    各朝時空的百姓們看得心底揪疼,明明哥舒翰知道自己的狀態不足以指揮大軍,隻能守城避戰。
    大唐的將帥們也知道要守好長安,他們才能放開手腳。
    就連叛軍都知道,哥舒翰雖然不能戰但守城足矣。
    為什麽那皇帝就是不知道?
    人們眼見著一道道金牌自長安而來,逼著不斷咳血的哥舒翰出戰,他們仿佛已經見到了宰相楊國忠在長安豪華的府邸裏得意的竊笑。
    他以為搞死了哥舒翰,自己就能平安苟活了嗎?
    觀眾們泫然垂淚,心底愈發的悲楚。
    曾幾何時,他們也曾在天幕裏看到過這樣的畫麵。
    那一日,嶽元帥即將收複開封府,還於舊都,卻被來自臨安行在的一道道金牌緊急召回。
    太陽底下無鮮事!
    人類能從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訓就是:
    不會從過去得到任何教訓!
    「七十二歲的唐玄宗帶著幾千禁軍,攜後妃親信在夜色中逃離長安。」
    「六月十七日,叛軍攻陷長安,帝國首都陷入了戰火之中。」
    「如此強大的帝國幾乎瞬間崩塌,被當時世界譽為永遠不可能從外部戰勝巨唐就這樣潦草的崩塌了!」
    叛亂者安祿山恰恰是皇帝一手提拔,重用寵信之人。
    安祿山的勢力和野心,最後刺破了絢爛盛景的氣泡,帝國潛在已久的危險以最激烈的方式席卷了所有人。
    長安再不是那座流光溢彩的都城!
    原本將要斷糧的叛軍也因為長安的淪陷,得到了及時的補充。
    軍方推測的在天寶十六年就可徹底平息的叛亂,也因此耗時到了八年。
    盛唐,再也回不去了。
    ......
    天幕上畫麵轉換。
    “楊國忠誤國,論律當誅九族!”
    “將士們已殺楊國忠,可貴妃還在聖上左右。”
    “不殺楊貴妃,眾軍不敢護駕。”
    “貴妃不死,六軍不發,還請聖上割恩正法!”
    「就在皇帝一行向西逃亡的第三天,護衛的禁軍在馬嵬驛止步不前,矛頭直指楊氏一族。
    威名一世的唐玄宗,放棄了他的愛人。
    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楊貴妃,也被嘩變的禁軍逼迫自縊。」
    天幕上叛軍猙獰著提著滴血的刀在長安城裏挨家挨戶的索取,呐喊聲、哭嚎聲在城中四處響起。
    安寧又繁榮的國都淪為了人間煉獄。
    ......
    貞觀年間
    李世民雙目赤紅,咬牙切齒:“李隆基,你特麽怎麽不去死!”
    “老子忍不了了,我草!!!”
    天幕講述下的安史之亂,大唐明明有著無數的機會可以盡快的平息這一場叛亂。
    彼時的大唐中樞強盛,東漢那種情況完全不能碰瓷,休養生息恢複以往盛狀絕對可以。
    可所有的機會都讓李隆基那個蠢貨給葬送出去了!
    叛軍都要被河西軍逼得回防幽州了,糧草都要斷絕了,可李隆基的瞎指揮做了什麽?
    密碼的,你是運輸大隊長嗎?
    缺什麽給人家遞過去什麽,叛軍剛瞌睡就給安祿山送上了枕頭!
    高仙芝兩個人有錯嗎?哥舒翰有錯嗎?那些死守潼關保衛長安,讓友軍出關平叛的將領們,都是豬嗎?
    人家在戰場上以此為生了一輩子,不比你的微操懂情況?
    說你有太宗遺風,你真把自己當成李世民了?
    “大唐本不該如此,曆史本不應如此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明明有那麽多的機會,為什麽,為什麽!”
    天幕上長安百姓的哀嚎痛哭聲落在了甘露殿每個人的耳朵裏,李世民心疼的滴血。
    群臣不忍再看畫麵上的慘烈,他們不願相信此前還生活在安逸繁華盛世的百姓們,下一刻就墮入了煉獄。
    從天堂到地獄,僅僅隻是一個轉場!
    各朝的觀眾們看到大唐百姓們的不幸遭遇,心底也跟著痛楚,眼眶泛紅。
    盛唐就像一場美夢,來得轟轟烈烈如在雲端,一朝夢醒,墜入穀底又摔的粉身碎骨。
    開元年間
    李隆基眼皮子直跳,再看見那一幕慘烈畫麵時,人就下意識的起身離座,靠在屏風上大口的喘著粗氣。
    他餘光傾斜到小光幕上,見到太宗爺幾欲噬人的目光,更不敢回到位置上了。
    太嚇人了!
    開元天子欲哭無淚,他知道錯了,發誓再也不敢這麽胡作非為了,能不能別再點名我了。
    心底又委屈無比,明明我現在都沒做過那等事,為什麽要發怵發慌?
    「戰火不斷蔓延,仗一打就是數年。
    各路勢力紛紛卷入,昔日繁花似錦的大唐,已是哀鴻遍野。
    直至徹底將帝國打爛,將中樞打崩,將諸夏打成了漢末模樣!
    幾乎整個黃河中下遊,“人煙斷絕,千裏蕭條。”
    這是一場自上而下的全麵深重的震蕩,無人幸免!
    安祿山最後也死在了兒子之手,他的兒子又被史思明殺死,史思明又被自己的兒子殺死。
    公元763年春,唐軍終於打贏了。」
    西漢
    武帝年間
    劉徹長歎了一口氣,雖然他一直眼紅大唐的盛世,眼紅李世民被後世的喜愛,可見到了這樣的墜入穀底的結局,見到了百姓們的嚎哭也有心不忍。
    人之初,性本善。
    反正不是大漢的百姓。
    看到同胞們遭受這樣無端的禍事,劉徹悵然了許久,思考了許久。
    漢末三國的畫麵浮現腦海,曾經的他隻關注那個波瀾大世的精彩故事,未曾低眼去看過想過大世下的百姓,大世下的漢國。
    朕的大漢也會變成這個樣子嗎?
    哎!好在朕的大漢沒有李唐的那種不堪,劉備還是爭點氣的。
    也不對,中山靖王的後裔又特麽不是我的!
    我唉什麽聲,歎什麽氣啊!
    據兒也太不爭氣了!
    “那安祿山身為一個胡人,居然能掌握三鎮十五萬大軍,唐皇也是個人才!”劉徹嗤笑一聲,“胡人!異族!”
    “之前天幕說什麽?盛唐是開放包容的,朕看太開放了也不行!”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打贏了又如何?”劉徹冷笑道。
    殿中群臣也是聰明人,能夠看出叛亂平息後唐朝朝廷的削弱。
    如果皇帝沒有微操,交給將帥們去操作,或許真能一年內平息了叛亂。
    可叛亂連綿了數年,更是攻破了帝國兩都,這一場災難是毀滅級的!
    將會徹底摧毀中樞的力量。
    桑弘羊搖了搖頭,歎道:“好一個邦周故事再現!”
    “天下自此枝幹強而主幹弱!”
    劉徹冷哼了一聲:“這盛唐也是咎由自取!”
    “據兒,你以後千萬別學這唐朝,太包容異族了!”
    唐朝異族:?
    我尋思我家不是離大唐五百多裏嗎?
    啥時候大唐邊境線到我家門口了?
    啥時候我家在大唐邊境線裏了?
    什麽?你說這是大唐自古以來的土地?
    「據粗略統計,這場曆時七年多的叛亂中,約有三千萬人流離失所,死於戰亂或饑荒。
    根據史料記載,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全國共擁有891萬戶,5291萬人。
    廣德二年,公元764年,戶數293萬,人口僅餘1690萬。
    大唐損失了三分之二的人口。
    若是按照曆朝都存在的隱戶情況進行粗略統計。
    叛亂前大唐約擁有八千萬人口,戰亂導致逃逸、流離、死亡、藏匿的人口至少在三千多萬!」
    「貞觀初年,李世民對全國人口進行普查,記錄在籍人口約一千六百萬,就算是加上隱匿的人口,也絕超不過三千萬。」
    「也就是說,這一場叛亂死掉了整個貞觀朝的人口!」
    「包括李世民在內。」
    貞觀年間
    “孫神醫來了!陛下!孫神醫來了!”
    “噗呲!”
    大唐皇帝胸膛裏的那團氣久久鬱結不下,在天幕的最後一句話音落下後,一口鮮血噴湧而出,仰頭倒下!
    “陛下!”
    喜歡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請大家收藏:()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