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清君側,誅奸臣
字數:4073 加入書籤
秦朝
始皇帝嬴政無語了,拍了拍腦袋想要自己更清醒一點,他嚴重懷疑自己是不是沒睡醒,怎麽看見了不屬於陽間的事兒。
天下還能有比這更離譜的嗎?
扶蘇義憤填膺,越看越氣:“明明有名臣賢臣不用,偏用那庸人奸人!”
“那盛唐真能是他開創的?”
馮去疾笑了笑,“晚年昏庸的君主並不少,那開創了霸業的齊桓公晚年也不同樣淒涼?”
“以至於有人言,齊桓公之霸業,蓋源於管子也!”
扶蘇思考了一番,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唐玄宗估計和那齊桓公差不多。”
大唐貞觀年間
“孫神醫,你要不再幫朕號一號脈吧!”
李世民揉捏著眉心,總感覺剛才孫神醫說的意外痊愈又複發了。
天幕裏,唐玄宗為了“愛子”安祿山與全世界為敵的一幕幕場景,看得二鳳腦袋都要炸了。
他想破了腦袋,都想不出為什麽一個幾百斤的大胖子能這麽得皇帝喜愛。
他老李家好像也沒這種癖好啊?
再想想......
“李隆基,咱們家到你那一代,沒有娶過姓劉的夫人吧?”
李隆基不知何意,訥訥答道:“沒有。”
那更奇怪了!
莫非那安祿山是什麽狐狸精轉世的男人?
貞觀天子幽幽歎氣,一言難盡的深深看了李隆基一眼,最後還是沒有說話。
累了,他是真不想搭理這東西了。
房玄齡歎道:“這麽說來,非楊氏兄妹禍亂朝綱,導致大唐中衰,其國破原因皆在於玄宗陛下和安賊!”
眾人附和著點了點頭,女人隨便能禍害國家到什麽程度呢?
怎麽可能因為一個女人就亡國嘛!
奸臣?
奸臣之權也來自皇帝。
解了心裏大惑後,李靖對房玄齡的話進行了又簡單明了的總結:“河北三鎮士卒並非叛軍,也非安祿山死忠也!”
“如今看來,多是被安祿山親信上位後,裹挾所控!”
是啊,放著老婆孩子不要,跟著一個胡人把腦袋別在腰上去造反,他們吃飽了撐得嘛!
也正是想通了這一層後,貞觀君臣們更難受了。
嗚呼!
郭子儀等將帥判言的一年即可平息叛亂,不假!
老郭他沒吹牛比!
開元年間
大明宮群臣撓了撓腦袋,皺著眉頭看天幕,又扭頭看了眼自家陛下。
明明整個長安城,不,整個天下,上到公卿大臣,下到百姓孩童,都知道安祿山要造反了,為什麽自家皇帝會以為不會。
他哪來的自信啊?
天策上將給你的嗎?
“這......”李隆基坐在高台臉色也掛不住了,他自己都不敢相信那個昏聵的唐玄宗會是晚年的自己。
朕不是開創開元盛世的李家三郎嗎?
怎麽成了豬頭豬腦的唐玄宗了!
張九齡倒很冷靜,“與其說陛下......那天幕裏的唐玄宗是不相信安祿山會造反,倒不如說是內心相信但不敢不信!”
“......他在怕!”
甚至,他可能早就認為安祿山會造反,隻是不想讓他在自己這時候造反,不能給自己帶來汙點,盡力的去安撫對方,越送越多!
李隆基聽到這話,心裏很不是滋味,幹巴巴道:
“所以,作為那胡賊造反的原因,僅僅是因為右相攻訐?”
未免太潦草了吧!
「群臣沒招了,皇帝都這麽袒護安祿山了,他們還能怎麽辦?」
「但楊國忠不服啊!他不想讓安祿山得逞,所以他就想到了一個妙招:
既然聖人不相信安祿山會造反,那我把安祿山逼反了,聖人不就信了嗎?」
「楊國忠越想越覺得此計甚妙,他可真是個小機靈鬼!
於是乎右相楊國忠當即私密派人,強行搜查了安祿山在長安的府邸,抓捕了幾個安祿山的手下,又在刑訊後於禦史台將這群人勒死。
然後他又把安祿山的親信副官吉溫從副部級官員貶到了縣治安局長,並派人在路上將起殺死。
恰逢安祿山長子被唐玄宗賜婚,安慶宗由於和榮義郡主的婚事,自開春就一直待在長安,他得知消息後,立馬跑回了河北。
那安祿山一聽兒子帶回來的消息,當時就急了:
誰能給楊國忠的膽子來搜他這個尚書左仆射、三鎮節度使的家?
楊國忠這麽做,必然有皇帝在撐腰!
要不是消息泄露了,怕是到時候他回長安參加兒子的婚禮,楊國忠就能和皇帝在婚宴上摔杯為號,直接把他哢擦了。」
「有時候,不得不說曆史上很多事就是一個巨大的迪化小說。
在安祿山這樣的腦補下,長安已經變成了殺機四溢的囚籠,他不得不反了!
終於在稱病半年不回長安,私下緊鑼密鼓的籌集準備後,安祿山於天寶十四年的冬月,起兵南下!」
「甚至,他的口號都是“清君側,誅奸臣!”」
【“李林甫是開元後期到天寶早期的奸相,他可以看成低配版的桑弘羊和上官桀的結合體,懂皇帝要他幹什麽,懂自己在其位謀其政,又不耽誤斂財和結黨,反正他會改革,會理財,皇帝離不開他。
而楊國忠怎麽說呢,他就是一個低配版的李林甫,好在對李隆基是絕對的忠誠,他這個人小事精明,大事糊塗,斂財有道,國事一塌糊塗!
張九齡死後,大唐就已經開始逐漸走下坡路了,但為什麽還能保證體麵上的繁榮?
未免沒有這兩位宰相極盡搜刮富養一城的功勞。
然而,終日在長安城裏歌舞笙簫的李隆基,真的不知道這種粉飾而來的盛世就像泡沫一樣,一戳就破嗎?”】
西漢時期
年輕小夥霍去病遲疑了半天,才嘀咕了一句:
“這唐玄宗,真不是個傻子嗎?”
喜歡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請大家收藏:()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