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種子
字數:3724 加入書籤
返回邢州老家的王卓,望著窗外熟悉的街景,恍如隔世。僅僅幾天前,他還在大明王朝的宮殿裏麵見朱元璋,現在卻坐在現代化的房間裏通過互聯網采購大宗商品。這種時空交錯感讓他有些恍惚,但銀行賬戶裏真實的餘額提醒著他,這一切都不是夢。
他深吸一口氣,將注意力集中到眼前的采購任務上。朱元璋追加的二十萬斤白糖和食鹽是首要任務,但這僅僅是個開始。他深知自己帶回的不僅僅是貨物,更是一個帝國未來可能的走向。
他首先聯係了幾家大型食品批發商,以“大型食品加工廠原料采購”的名義,分別詢價采購食鹽和白糖各五十噸。經過一番比對和談判,最終選定了一家資質齊全、價格合理的供應商。即使批量采購有優惠,這筆支出也高達驚人的450萬人民幣。由於數量巨大,供應商需要時間從產地調貨,王卓便要求先將一百噸的“年貨”備齊,後續的再陸續發到他的倉庫。
簽完電子合同、支付完預付款後,王卓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太陽穴。這隻是個開始。
接下來,才是真正的大頭。他聯係了一家專門為圖書館配書的公司,再次以“支援邊遠山區建立學校圖書館”為名,下達了一個令人咋舌的訂單:二十萬冊各式各樣的理工類圖書!
“您好,我想谘詢一下大規模圖書采購的事宜。”王卓撥通了電話,與對方銷售經理詳細溝通了數小時。
從最基礎的《算術入門》、《幾何基礎》,到《基礎物理學教程》、《化學原理》,再到《機械製造基礎》、《冶金工藝學》、《土木工程概論》、《水利工程學》、《電工技術基礎》...王卓憑借自己工科背景的知識,精心挑選了涵蓋數理化、工礦、冶金、機械、建築、農業等幾乎所有基礎工業學科的書籍。他特意要求,所有書籍盡量選用插圖豐富、講解通俗的版本,並額外采購了100份《繁體字簡體字對照表》。
“對了,還有這幾本書,請務必包含在訂單中。”王卓補充道,隨即報出了被後世網友戲稱為“穿越者必備三大神書”的《赤腳醫生手冊》、《民兵軍事訓練手冊》以及《軍地兩用人才之友》。電話那頭的銷售經理雖然對這份奇特的書單感到詫異,但麵對如此龐大的訂單,還是很專業地表示全部可以安排。
掛斷電話後,王卓開始處理付款事宜。僅這一項圖書采購,就花掉了他近200萬元。他苦笑著想,這可能是史上最貴的“圖書館”了,而且隻有一個讀者——大明皇帝朱元璋。
知識的種子之後,是活下去的種子。王卓清楚地記得網上關於明末小冰河期的種種討論,以及那句著名的假設——“如果土豆和紅薯推廣開來,崇禎或許能熬過去”。事實上,紅薯番薯)和土豆在萬曆年間就已傳入中國,但直至明末也並未廣泛種植。他要將這個“如果”變成現實。
他通過網絡渠道,聯係了多家大型農業公司,分別采購了可播種一萬畝的高產、抗病、且可以留種的小麥、玉米和水稻種子。緊接著,他又不惜重金,采購了足以種植一萬畝的番薯種薯和土豆種塊。
“這些種子必須是非轉基因的,能夠留種繁殖的,明白嗎?”王卓再三向供應商強調這一點。他知道,如果帶回的是不能留種的雜交種子,對大明來說就失去了長期價值。
這些經過現代科技培育的優良品種,其產量和適應性遠非明代原有品種可比。他希望這些種子能在大明的土地上紮根,成為應對未來天災、活人無數的“保命種子”。然而,這些“希望”的代價極其高昂,僅種子一項,就耗費了他500多萬人民幣!
最後,他想到了工業的根基——工具母機。沒有現代機床,許多精密加工根本無法實現,工業化就是空中樓閣。他再次動用渠道,聯係了幾家工業設備供應商,訂購了包括車床、銑床、鑽床、磨床、刨床、鏜床在內的全套基礎金屬加工機床各十台。
“這些機床要最基礎、最堅固耐用的型號,操作說明書必須齊全,”王卓向供應商提出要求,“最好是那種經過簡單適當培訓就能操作的型號。”
這些機床雖然都是最基礎型號,但精度遠超明代任何手工打磨,足以作為大明工業萌芽的“火種”。這批“工業火種”又花掉了他300萬元。
看著電腦屏幕上一個個確認支付的訂單,以及銀行發來的餘額急劇縮減的短信,王卓長長地籲了一口氣。此次穿越帶回的古董變現所得的巨款,幾乎已被消耗一空。
賬戶餘額再次回歸到一個令人心慌的數字,但王卓的心中卻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充實。白糖食鹽是皇帝眼前的需求,而書籍、種子、機床,這些才是他真正想播撒下的“種子”。
它們能否在大明那片古老的土壤中生根發芽,最終長成參天大樹,改變曆史的走向?
王卓望向窗外,目光似乎穿透了時空,充滿了期待,也帶著一絲難以言喻的沉重。他知道,下一次穿梭,帶去的將不僅僅是年貨,更是一個沉重的、充滿希望的未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即使,僅僅是也許,自己在某一次穿梭後突然失去了這種能力,再也無法往返於兩個時代,那麽這些已經播撒下的“種子”——那些書籍、種子和機床——也依然會留在大明。它們會自己生根發芽,緩慢而堅定地成長,或許足以撬動曆史的支點,為那個古老的帝國帶來一絲不一樣的、更好的未來。想到這一點,王卓的心中便感到一絲慰藉和踏實。
忙完了這一切采購,王卓坐在電腦前,做了一件思考已久的事。他將那件元青花昭君出塞罐和《富春山居圖》完卷的高清細節照片,仔細整理好,匿名發送到了一個他認為可能引起重視的有關部門的郵箱裏。他沒有留下任何索求回報的言語,隻是簡單標注了名稱。他相信,這兩件國之重寶的清晰影像,尤其是那幅“完整”的《富春山居圖》,足以在相關領域內引起一場地震,足以讓專業人士意識到它們的存在和價值。再加上他近期這些目標明確、數量龐大到古怪的物資采購,隻要有心人去略微探查,就一定能注意到這些不尋常的線索。
“這就算是我播下的,與這個世界聯係的種子吧。”王卓心想,至於這顆種子會開出什麽花,結出什麽果,他選擇交給時間和命運。
由於大批物資調配和生產都需要時間,所有的貨物到位至少需要一周多。王卓終於可以暫時從連軸轉的忙碌中抽身,好好休息幾天了。他需要養精蓄銳,以迎接下一次,或許將是更具挑戰的時空穿梭。
在休息的間隙,王卓開始整理自己的筆記,詳細記錄下每次穿越的細節、與朱元璋的對話內容、大明王朝的現狀觀察,以及自己對可能帶來的曆史改變的預測。他甚至開始學習一些明代官話的發音,查閱更多關於明初政治、經濟、軍事狀況的資料。
“知識就是力量,”王卓喃喃自語,看著自己逐漸增厚的筆記,“尤其是在兩個世界之間穿梭時,這些知識可能就是生與死的區別。”
夜幕降臨,王卓站在陽台上,望著城市的霓虹燈光。兩個世界巨大的反差讓他時常產生一種不真實感,但他知道,自己肩負的責任是真實的。那些種子、書籍和機床,不僅是大明未來的希望,也是他對抗曆史洪流的方式。
“但願這些種子能夠生根發芽,”王卓輕聲說道,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不管我能否繼續穿越,它們都已經播下了。”
想到這裏,王卓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平靜。他回到屋內,開始為下一次穿越做準備,不知道等待他的將是什麽,但他已經做好了麵對的準備。
喜歡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請大家收藏:()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