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糖丸與初見

字數:4526   加入書籤

A+A-


    洪武二十五年的冬天,金陵城格外寒冷。奉天殿早朝上朱元璋那番聲情並茂的“送瘟神”與以身作則的宣言,如同在滾油中滴入冷水,在朝堂內外引發了巨大的震動。退朝的官員們三五成群,交頭接耳,話題無不圍繞著新設立的“工業發展部”、那位驟然躥升的侍郎王卓,以及皇帝那石破天驚的“滅疫”誓言。懷疑、觀望、期待、抵觸……種種情緒在寒風中交織彌漫。
    王卓此刻無暇他顧,他正站在武英殿偏殿,感受著來自龍椅上那位開國皇帝迫人的目光。殿內炭火熊熊,卻驅不散那股無形的壓力。
    “王卓,咱的話已經放出去了,滿朝文武,乃至天下人,都在看著。”朱元璋手指敲打著禦案,發出篤篤的輕響,每一聲都敲在王卓的心上,“你之前所言,那防治天花的‘疫苗’,還有那治療瘧疾和血吸蟲的特效藥,何時能到位?可能確保萬無一失?”老朱的目光銳利如鷹,不容絲毫閃失。
    王卓深吸一口氣,穩住心神,躬身答道:“回陛下,首批一千萬支天花疫苗,以及配套的注射器、消毒酒精,另有治療瘧疾的青蒿素製劑、治療血吸蟲的吡喹酮若幹,臣已通過‘特殊渠道’備妥,隱匿於京郊皇莊庫內,隨時可取用。此外,為長遠計,臣已請‘東大政府’調派一百名精通防疫與現代醫理的醫官前來,聽候調遣。”
    “一千萬支……”朱元璋沉吟片刻細算了下大明朝現今的人口數量,微微頷首,緊蹙的眉頭稍展,“可解燃眉之急。醫官現在何處?”
    “已在宮外候旨。”
    “宣!”
    不多時,一百名身著深藍色、剪裁利落製服的“東大陸軍醫”在李振隊長的帶領下,步伐鏗鏘地進入殿內。他們動作整齊劃一,神情肅穆專注,身上帶著一種迥異於太醫院郎中的幹練與紀律性,更像是一支特殊的軍隊。李振上前,行抱拳禮,聲音洪亮:“東大陸醫學院防疫支隊,隊長李振,率全體隊員,奉令前來!聽從王侍郎與陛下差遣!”
    朱元璋仔細打量著這支隊伍,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讚賞。他要的就是這種能做事、聽命令的人。“好!”他朗聲道,“王卓,這些人,還有接下來的事,咱就交給你了。記住,不僅要治病,更要為我大明帶出一批懂得新法的醫者!”
    “臣,定當竭盡全力!”王卓沉聲應道。
    聖旨隨即下達:著太醫院及京城各大藥堂,遴選百名天資聰穎、背景清白的年輕醫官子弟;同時,內府監需挑選兩百名識文斷字、手腳靈便的小太監。所有人員,即刻起歸由工業發展部侍郎王卓統轄,隨東大陸醫官學習“注射之術”及防疫新知。
    旨意一出,相關衙門立刻高效運轉起來。被選中者,心中既是機遇之感,又難免對那聞所未聞的“打針”充滿忐忑。
    培訓地點設在西苑一處空曠院落,四周由忠誠的錦衣衛嚴密把守。王卓與李振等人將帶來的物品一一陳列:略顯怪異的人體肌肉解剖圖做了符合時代的模糊處理)、散發著刺鼻氣味的消毒酒精、大量晶瑩的一次性注射器,以及最為關鍵的、存放在特製低溫箱內的天花疫苗。
    培訓開始,東大陸軍醫們展現出極高的專業素養。他們用盡可能通俗的語言,結合圖紙和模型,講解基礎解剖、無菌概念、皮下注射的角度與深度。台下,醫官子弟們尚能凝神傾聽,努力消化這些顛覆傳統的知識;而那些小太監則麵色發白,尤其是當明晃晃的針頭展示出來時,不少人小腿肚都在打顫。
    “諸位,”李振聲音沉穩,目光掃過全場,“此術關乎人命,非同兒戲。手法務求穩健、精準、輕柔、迅捷,最大限度減輕接種者苦楚。現在,兩人一組,以橙為靶,用鹽水練習!”
    頃刻間,院落內盡是手拿橙子和注射器,小心翼翼練習穿刺的學員。王卓站在廊下,看著這充滿違和卻又意義非凡的一幕,心中感慨萬千。這或許就是星星之火,終將燎原。
    與此同時,皇宮大內,一場特殊的“示範”正在展開。在朱元璋的嚴旨下,所有年幼未就藩的皇子、皇孫,都被引至坤寧宮旁的一處暖閣。年幼的皇子皇孫們感受到對未知的恐懼,和老朱的威嚴,幾個年紀小的已經開始低聲抽泣。
    朱元璋端坐於上首,麵容肅穆。他雖極力想顯得溫和,但常年累積的帝王威儀讓孩子們更加害怕。王卓帶著李振和幾名技術最好的軍醫,提著標誌性的保溫箱步入暖閣。
    當看到身著白色怪異長衫的醫官和那寒光閃閃的針頭時,孩子們的恐懼達到了頂點,哭聲頓時響亮起來。
    “肅靜!”朱元璋眉頭緊鎖,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此乃保全性命、抵禦天花的良方,哭鬧何用!”話雖嚴厲,但他看著孫兒們驚恐的小臉,眼神深處也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心疼。
    王卓見狀,立刻從隨身布袋中取出一個用彩色油紙精心包裹的小圓球,走到一個哭得撕心裂肺、約莫四五歲的小皇孫麵前,蹲下身,讓自己的視線與孩子齊平,語氣盡可能溫和:“小殿下,你看,這是什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那孩子淚眼婆娑,透過朦朧的淚光,看到一顆從沒見過的、漂亮得像琉璃珠子一樣的東西,哭聲不由得小了些。
    “這叫糖丸,可甜了。”王卓晃了晃手中的糖丸,聲音充滿誘惑,“隻要讓這位醫官輕輕碰一下胳膊,這個糖丸就是你的了,好不好?”
    孩子猶豫著,看看糖丸,又看看拿著針的軍醫,對甜蜜的渴望暫時壓倒了恐懼。就在他注意力被分散的瞬間,軍醫出手如電,消毒、下針、推藥、拔針,一氣嗬成,快得讓孩子隻來得及感覺到胳膊上被蚊子叮咬似的微微一痛。
    “好了,真勇敢!”王卓立刻將糖丸塞進他手裏。孩子下意識地放入口中,那股前所未有的、濃鬱絲滑的甜香與奶味瞬間征服了他的味蕾,他睜大了眼睛,忘記了哭泣,隻剩下滿臉的驚奇與滿足。
    注:糖丸,即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糖丸,由我國著名醫學科學家顧方舟及其團隊於上世紀60年代研製成功並推廣。此處為劇情需要,將其與天花疫苗一同引入,特此說明。)
    有了這個成功的先例,接下來的接種雖然仍有哭鬧,但在“糖丸”的強大誘惑和兄姐的“榜樣”作用下,總算得以推進。朱元璋看著秩序逐漸恢複,緊繃的臉色緩和了些許,看向王卓的目光中,多了一分認可。
    就在接種接近尾聲,王卓正與李振低聲確認後續安排時,暖閣外傳來內侍清晰的通報聲:“安慶公主殿下到。”
    王卓聞聲抬頭。隻見一位身著月白色宮裝、未佩戴任何華麗首飾的女子,在兩名宮女的陪伴下,緩步走入閣內。她身姿挺拔,步履從容,麵容清麗卻毫無血色,仿佛久不見陽光。一雙眸子沉靜如水,卻又帶著拒人千裏的涼意。她大約二十五六歲年紀,正是女子風華正茂之時,但眉宇間籠罩的那層揮之不去的哀寂與疏離,讓她顯得比實際年齡更顯沉鬱。她向朱元璋行禮,動作標準卻毫無溫度,聲音平緩如同靜湖:“兒臣聽聞皇弟皇侄兒們在此接種疫苗,心中牽掛,特來探望。”
    朱元璋看到她,眼神複雜地閃爍了一下,有愧疚,有算計,也有一絲不易察覺的無奈。他朝王卓招了招手,語氣刻意放緩:“王愛卿,你過來。”待王卓走近,他又對安慶公主道:“安慶,這位便是你四哥與你提過的,工業發展部侍郎王卓,此次防治疫病的首功之臣。”
    王卓心知肚明,這就是那位經曆喪夫之痛、被父皇作為聯姻籌碼的安慶公主。他立刻整肅衣冠,上前一步,依臣子禮深深一揖:“臣王卓,參見公主殿下。”他能感覺到一道清冷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帶著審視,也帶著一絲隱晦的抗拒。
    安慶公主的目光在王卓身上停留了不到一息,便淡淡移開,微微頷首,算是回禮,並未言語。她早已從父皇隱晦的暗示中明白了自己的命運,但對於這位突然出現、手握奇技、與四哥朱棣關係密切,並且可能將成為她未來夫婿的年輕官員,她心中唯有因過往創傷而產生的疲憊與疏遠。歐陽倫的陰影尚未完全散去,她對父皇安排的任何婚姻都充滿抵觸。
    朱元璋似乎想借機拉近兩人的距離,對安慶公主說道:“安慶,你性子沉靜,做事也細致。日後這疫病防治、籌建惠民藥局等事務,千頭萬緒,難免需要宮中協助。王愛卿若有所需,你可從旁協調一二。”這話語中的撮合之意,幾乎不加掩飾。
    安慶公主眼簾低垂,長長的睫毛在蒼白的臉頰上投下淡淡的陰影,掩去了眸中所有的情緒。她再次福了一福,聲音依舊平穩無波:“兒臣遵旨。”語氣公事公辦,仿佛接受的隻是一項尋常的宮廷事務,與她個人情感毫無瓜葛。自始至終,她都沒有再看王卓一眼。
    王卓清晰地感受到了那份冰封般的距離感。他理解這位公主殿下的心境,心中並無芥蒂,反而生出幾分唏噓。他恭敬地站在一旁,未再多言。然而,“安慶公主”這個稱呼,連同她身上那種與這富麗堂皇的宮室格格不入的、仿佛凝結了無盡秋霜的清冷氣質,已深深地印入他的腦海。他意識到,這位公主,或許不僅是朱元璋用來綁定他的工具,也許可以成為他在這大明推行新政、構建公共衛生體係過程中,一個極其特殊且關鍵的人物。這次看似平淡的初見,如同冰層下的暗流,預示著未來複雜而微妙的糾葛。
    喜歡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請大家收藏:()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