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用魔法打敗魔法
字數:4965 加入書籤
初定的儲君之位,如同在看似平靜的湖麵投下巨石,激起的漣漪迅速演變成滔天巨浪。就在朱元璋與諸子在家宴上追憶往昔、稍感慰藉之時,錦衣衛指揮使蔣瓛帶來的消息,瞬間將這份短暫的溫情擊得粉碎。
齊泰、黃子澄,這兩位在原本曆史軌跡中力主削藩、輔佐建文的核心人物,此刻糾集了朝中大批清流文官、翰林學士以及部分國子監生員,浩浩蕩蕩地前往明東陵——懿文太子朱標的陵寢。
他們並非尋常祭拜,而是身著素服,跪倒在陵前甬道與碑亭之間,放聲痛哭!哭聲震天,哀慟之情仿佛太子新喪。這並非單純的哀悼,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政治表演,意圖借助已故太子的名義和儒家孝道、禮法的大旗,向剛剛做出易儲決定的洪武皇帝施加強大的壓力,試圖挽回朱允炆的太孫之位。
消息傳至宮中,朱元璋臉色鐵青,眼中寒光凜冽。他立刻起身,沉聲道:“老二、老三、老四、老五、高熾,隨咱去東陵!蔣瓛,去叫上王卓,讓他也立刻過去!”
“臣遵旨!”蔣瓛領命,快步而出。
當蔣瓛趕到工業發展部衙署通知王卓時,王卓正與譚局長商量來年的工業發展計劃。聽聞“大批文官在太子陵前痛哭”,王卓下意識地脫口而出:“祁廳長哭墳?”
蔣瓛聞言一愣,顯然沒聽懂這個來自後世的梗,隻能重複道:“王侍郎,是齊泰、黃子澄等人在東陵哭陵,陛下命您速速前往。”
王卓立刻反應過來,不敢怠慢,隨著蔣瓛快馬加鞭趕往城外的明東陵。
抵達東陵時,場麵已然十分凝重。陵園入口處,朱元璋負手而立,麵沉如水,周身散發的低氣壓讓周遭的空氣都仿佛凍結。他身後的朱棣,更是臉色鐵青,雙拳緊握,盯著那些痛哭的文官,眼神凶狠得幾乎要噴出火來,若非父皇在場,他恐怕早已下令拿人。秦王、晉王、周王等人亦是麵色難看。朱高熾則眉頭緊鎖,似乎在思考對策。
而陵寢之前,以齊泰、黃子澄為首,上百名文官跪倒在地,涕淚交加,聲音淒厲地高喊著:
“陛下!立儲以嫡不以賢,此乃千古不易之理啊!”
“太孫仁孝,天下皆知,豈可因虛無之後世妄言而輕廢?”
“若陛下執意易儲,他日千秋之後,懿文太子一脈將何以自處?恐死無葬身之地矣!”
“設立工業發展部,專務奇技淫巧,是要廢棄聖賢之道,禍亂天下,遺毒萬世啊!”
聲聲哭訴,扣人心弦,句句指責,直指要害。他們試圖用孝道、禮法和對未來的恐懼,綁架皇帝,挽回敗局。
王卓在一旁聽著,心中卻不由得浮現出剛才那個念頭:‘這和祁廳長哭墳本質上也沒啥區別啊,都是太想進步了……’ 他看得很清楚,這些團結在朱允炆身邊的文官,眼看最大的“從龍之功”飛了,自身政治前途乃至身家性命都可能受到威脅,這是不甘心失敗,在進行最後的、也是最激烈的反撲。
“父皇!”晉王朱棡脾氣火爆,上前一步,怒聲道,“此等狂悖之徒,竟敢驚擾大哥陵寢,挾持聖意!兒臣請旨,將彼等一體鎖拿,下詔獄嚴懲!”
朱高熾聞言,連忙低聲勸阻:“三叔,不可!此事若以武力彈壓,固然可平息一時,但必將激化皇室與天下士大夫之矛盾,釀成難以彌合之隔閡。且於父皇、於朝廷清譽有損啊!”
朱元璋麵無表情,不置可否,他的目光掃過眾人,最終落在了剛剛趕到的王卓身上:“王卓,你鬼點子多,依你看,此事當如何處置?”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集中到王卓身上。朱棣也帶著一絲期待看向他。
王卓略一沉吟,他確實在路上就和荀史墨快速交換過意見。他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太子殿下,諸位王爺。臣……確有一法,或可解此困局,隻是……此法或許不那麽‘體麵’。”
朱元璋眉頭一挑:“哦?說來聽聽。此刻還講什麽體麵不體麵!”
“是。”王卓整理了一下思路,“後世有句話,叫做‘用魔法打敗魔法’。文官們今日之武器,表麵是儒家道統、禮法規製,其內核,實則是對輿論話語的掌控,試圖營造一種‘天下士林皆反對易儲’的聲勢。若以武力強行驅散,正中其下懷,他們反而能博得同情,掌控輿論。”
他頓了頓,繼續道:“既然他們要掌控輿論,那我們便爭奪輿論!他們的根基在士林,而陛下您的根基,在天下億兆黎民!可立刻派人,召集京畿周邊,尤其是受益於工業發展部新政的普通軍戶、匠戶、農戶,前來‘圍觀’。同時,命人現場宣講燕王殿下主持工業發展部以來,推廣的煤爐、廉價的蜂窩煤、免費的疫苗接種、即將發放的高產糧種……告訴百姓,是誰在讓他們冬天更暖、病有所醫、來年能吃上飽飯!再點明,就是眼前這些哭陵的‘青天大老爺’們,見不得百姓過上好日子,在此脅迫陛下,要廢掉這些惠民之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朱元璋聽完,原本陰沉的臉上驟然閃過一絲亮光,他猛地一拍大腿:“好!好一個‘用魔法打敗魔法’!好一個‘發動群眾’!此計大善!蔣瓛!”
“臣在!”蔣瓛立刻上前。
“就按王卓說的辦!立刻調派可靠人手,分頭去召集百姓!再安排些機靈的兒郎,混在百姓中,給咱把該說的話,大聲地說出來!要快!”朱元璋果決地下令,嘴角甚至勾起了一絲冷酷的笑意。他出身底層,太知道什麽才能真正打動普通百姓的心了。
“遵旨!”蔣瓛領命,迅速安排下去。
命令被高效執行。約莫一個時辰後,東陵外的官道上、田埂邊,開始出現三三兩兩,繼而成群結隊的百姓。他們被錦衣衛和衙役“引導”而來,起初還有些惶恐不安,但很快,混在人群中的“宣講員”們開始發揮作用。
“鄉親們看啊!那就是燕王千歲主導的工業發展部給咱們發的煤爐,冬天再也不怕凍死人了!”
“還有那牛痘疫苗,娃娃們打了就不怕天花了!”
“聽說開春還要發高產的種子哩!”
“可就是陵前跪著的那些官老爺們,他們不高興了!他們非要逼著皇上廢了燕王太子,停了咱們的好日子!他們安的什麽心啊!”
“他們就是見不得咱們窮人過上好日子!”
起初是竊竊私語,接著是大聲議論,很快,百姓們的情緒被點燃了。他們想起家中溫暖的煤爐,想起孩子不用再麵臨天花威脅,想起對未來飽飯的期盼,再看向那些哭嚎的官員時,眼神充滿了不解、憤怒乃至鄙夷。
“呸!什麽青天大老爺!是一群黑了心肝的!”
“滾回去!別髒了太子爺的陵寢!”
“我們要燕王做太子!我們要過好日子!”
巨大的斥責聲、嘲弄聲如同潮水般湧起,瞬間將文官們那點“悲憤”的哭訴壓了下去。許多文官何曾見過這等陣仗,被成千上萬普通百姓指著鼻子罵,一時間麵紅耳赤,手足無措,連哭聲都噎在了喉嚨裏。
黃子澄掙紮著抬起頭,看著周圍群情激憤的百姓,指著那些混在人群中引導輿論的“細作”,氣得渾身發抖,嘴唇哆嗦著,想要反駁,卻隻發出幾個無意義的音節,最終眼前一黑,一口鬱氣沒上來,竟直接暈厥了過去,被身旁慌亂的同僚扶住。
為首的齊泰見狀,心知大勢已去,再僵持下去,隻會自取其辱,成為全天下的笑柄。他麵色灰敗,長歎一聲,帶領著失魂落魄、士氣全無的文官們,在百姓的噓聲和嘲笑中,攙扶著昏倒的黃子澄,狼狽不堪地自行散去。
一場看似聲勢浩大、足以撼動朝局的“哭陵”風潮,就在朱元璋和王卓聯手導演的這場“民心向背”的現實劇中,以一種近乎鬧劇的方式,倉皇收場。
朱元璋冷眼看著這場鬧劇落幕,轉頭對王卓微微頷首。朱棣眼中則閃過深沉的讚賞。
寒風中,一場精心策劃的政治表演,終被最樸素的民心擊得粉碎。
待人群漸漸散去,陵園重歸肅靜,朱元璋獨自佇立在神道盡頭,凝視著長子朱標的陵寢封土,目光深沉如淵。
今日這場風波,看似已被“民心”巧妙化解,但其根源,卻在於那個被他廢黜的孫兒——朱允炆。隻要允炆還在,隻要他頂著“懿文太子嫡子”的身份,就永遠會有一部分人,尤其是這些恪守“嫡長”道統的文官,將他視為正統所在,一個可供擁戴的象征。
今日他們可以哭陵,明日呢?會不會有人膽大包天,打著“清君側”、“複正統”的旗號,行那大逆不道之事?到那時,已當上皇帝的老四,麵對可能威脅到江山穩定的隱患,會如何抉擇?
朱元璋的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謹身殿內那後世影像中,“靖難之役”的烽火與血腥。他閉上眼,深吸了一口凜冽的空氣。他了解老四,那是個為了達到目的可以無比隱忍,也能在關鍵時刻展現出雷霆手段的兒子。自己今日能逼他發誓不殺血親,可若是將來,允炆的存在本身就成了動搖國本的禍源,成了別人用以造反的旗幟呢?老四還能遵守這個誓言嗎?還是說,到了萬不得已時,他會……?
“唉……”一聲幾不可聞的歎息溢出唇邊。朱元璋轉過身,不再看那陵墓。他知道,廢黜太孫隻是第一步。如何安置朱允炆,如何徹底消除這個潛在的、可能逼迫朱棣未來不得不舉起屠刀的不穩定因素,將是他必須盡快解決的,另一個棘手難題。
“回宮。”皇帝的聲音恢複了慣常的冷硬,但眼底深處,卻藏著一絲難以消弭的隱憂。
喜歡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請大家收藏:()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