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新鮮出爐忠義侯
字數:5711 加入書籤
奉天殿內,九龍金漆寶座之上,朱元璋正襟危坐,聽著下方臣工奏事,檀香嫋嫋,一派莊嚴肅穆。然而,這份平靜驟然被殿外傳來的聲音打破——
“咚!!!”
“咚!!!”
“咚!!!”
沉重、執著、甚至帶著一絲淒厲的鼓聲,如同受傷鳳凰的悲鳴,一聲接著一聲,穿透重重宮闕,清晰地敲擊在每一個朝臣的心頭,也敲在了龍椅之上那位帝王的眉宇之間。
登聞鼓!
滿殿嘩然!百官麵麵相覷,何人敢在此時敲響這麵直達天聽的禦鼓?所告又是何等驚天冤情?
朱元璋的眉頭瞬間鎖緊,眼底閃過一絲驚疑與不悅。他的目光如電,倏地看向身側的太子朱棣。朱棣心頭也是一凜,他已知曉安慶昨夜離去時的決絕,卻萬萬沒料到,她竟選擇了這條最剛烈、也最險峻的道路!這已不是簡單的訴苦,而是將皇家的遮羞布公然撕開,置於天下人目光之下!
殿內落針可聞,隻有那不屈的鼓聲還在隱隱回蕩。朱元璋麵沉如水,指節在冰冷的龍椅扶手上重重叩擊了兩下,打破了死寂,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去看看,何人擊鼓。若確有冤屈,帶上殿來,朕,親審!”
片刻之後,在百官矚目之下,一個身影緩緩步入奉天殿。
她一身素白孝服,不施粉黛,青絲僅用一根木簪鬆鬆挽起,洗盡了鉛華,卻更顯得眉眼清晰,氣質清冷。正是安慶公主!
她一步步走到禦階之下,無視兩側或驚訝、或同情、或審視的目光,緩緩跪倒在冰涼的金磚地麵上,以額觸地,行了一個標準的大禮,聲音清晰卻帶著刻意劃清的界限:
“民婦安慶,叩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民婦”二字,如同兩顆冰錐,狠狠紮進朱元璋的耳中。他的臉色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陰沉下來,黑得如同暴風雨前的濃雲。朱棣站在一旁,嘴角微微抽搐,心中暗歎,這丫頭,是要用這稱謂,將她自己與這皇家,與這殿上的父皇,徹底割裂開來!
“安慶!”朱元璋的聲音帶著壓抑的怒火,如同悶雷滾過殿宇,“你敲響登聞鼓,自稱民婦,究竟所為何事?!”
安慶公主抬起頭,目光平靜地迎向那足以讓萬千臣民戰栗的帝王之威,她的聲音不大,卻異常堅定,字字清晰地回蕩在寬闊的大殿中:
“回陛下,民婦今日冒死上殿,並非為自身榮辱,實乃為民婦之未婚夫婿,工業發展部侍郎王卓,鳴不平,訴奇冤!”
她略微停頓,深吸一口氣,仿佛在積蓄力量,隨後,聲音陡然拔高,帶著泣血般的悲憤,開始了她的陳情:
“陛下!滿朝諸公!且聽民婦一言!民婦未婚夫王卓,自蒙聖恩,入朝效力以來,所作所為,天地可鑒,日月可表!”
“北疆不寧,他獻奇策,助太子殿下定鼎邊關,揚我大明國威,此謂忠!”
“陛下憂心國事,他殫精竭慮,籌建工業發展部,興百工之利,欲固我大明萬世基業,此謂孝!”
“江南血吸,荼毒生靈,他嘔心瀝血,研製良藥,根治頑疾,活人無數;天花肆虐,自古難醫,他獻上牛痘神術,使我大明孩童再無夭折之懼!此乃活命萬家之仁!” 她的聲音帶著哽咽,眼中淚光閃爍,卻倔強地不讓其落下。
“他心念天下蒼生,見百姓饑饉,便獻上畝產千斤之仙種,欲使我大明子民,人人得以溫飽,再無易子而食之慘劇!此乃澤被蒼生之義!”
她的話語如同重錘,一下下敲擊著眾人的心弦。許多大臣不禁動容,尤其是那些知曉地方民情、經曆過災荒的官員,更是感同身受。
然而,安慶公主的語氣陡然一轉,悲憤之情噴薄而出:
“就是這樣一個忠、孝、仁、義兼備之人,如今何在?他不在朝堂為國效力,不在田間為民解憂!他身披枷鎖,深陷在那暗無天日的詔獄之中,待罪等死!”
她的目光猛地掃過滿朝文武,最後定格在龍椅上的朱元璋,聲音淒厲如杜鵑啼血:
“而反觀那涼國公藍玉!縱容義子藍仁,克扣陛下惠澤家鄉父老之高產糧種,中飽私囊!更因軍戶陳老實據理力爭,便將其活活杖斃,霸其田產,殺其家人,此等行徑,與禽獸何異?!其麾下私兵,竟敢在天子腳下,集結近千鐵騎,意欲何為?!”
“陛下!諸公!”她再次叩首,額頭觸及冰冷的地麵,發出沉悶的響聲,“忠良蒙冤,身陷囹圄;惡徒橫行,逍遙法外!試問,這煌煌天日,昭昭律法,究竟何在?!這朗朗乾坤,公道正義,又該向誰去尋?!”
字字血淚,聲聲控訴!一位公主,身著素服,自稱民婦,在這帝國最高殿堂之上,為她蒙冤的未婚夫,發出了最悲壯、最絕望的呐喊!整個奉天殿,被一種巨大的悲憤和寂靜所籠罩。
短暫的沉寂後,魏國公徐允恭率先出列,他麵色凝重,躬身道:“陛下,公主……殿下所言,雖情激切,然王侍郎之功,確係實情。若因此等事牽連下獄,恐令功臣寒心,於國朝不利。臣,懇請陛下明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曹國公李景隆見狀,也立刻緊隨其後:“陛下,徐國公所言極是。王侍郎乃國之棟梁,工業發展部更關乎社稷未來,萬不可有失。臣附議,請陛下開釋王侍郎,以安人心。”
眼見情勢似乎轉向王卓,朱棣也準備開口。
就在此時——
“陛下!臣,錦衣衛指揮使蔣瓛,有十萬火急之事,冒死稟奏!” 一個冰冷如鐵的聲音,如同利刃般切斷了殿內湧動的暗流。
隻見蔣瓛手持一卷厚厚的文書,快步出列,麵色肅殺如同閻羅。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聚焦在他身上。朱元璋目光銳利如鷹:“講!”
蔣瓛高舉手中文書,聲音洪亮,帶著一股滲透骨髓的寒意,石破天驚:
“臣,錦衣衛指揮使蔣瓛,劾奏永昌侯、涼國公藍玉,並景川侯曹震、鶴壽侯張翼、舳艫侯朱壽、普定侯陳桓等一十三人,結黨營私,密謀造反!罪證確鑿,鐵案如山!”
“謀反?!”
“藍玉要造反?!”
一瞬間,奉天殿如同炸開了鍋!剛才還在為安慶公主陳情而動容的百官,此刻全都驚呆了!
藍玉本人更是如遭雷擊,渾身劇震,臉上的血色瞬間褪盡,變得慘白如紙!他猛地跳出班列,指著蔣瓛,目眥欲裂,聲音因為極致的驚恐和憤怒而扭曲:“蔣瓛!你這老狗!安敢構陷於我!陛下!陛下!臣冤枉!此乃蔣瓛與太子……是他們合謀陷害忠良啊陛下!”
“住口!”朱元璋勃然暴怒,猛地一拍龍案,霍然起身,周身散發著如同實質的殺氣,“證據何在?!”
“人證物證俱在!”蔣瓛毫無懼色,將手中文書呈上,同時一條條列舉,聲音冰冷如數家珍,“查獲藍玉與諸逆賊往來密信共計二十七封,其中多有誹謗聖上、妄測天機、密謀兵變之語!查實藍玉於鳳陽、大同等地私蓄甲兵逾萬,其莊園地窖藏匿製式兵甲足以裝備三衛!其義子藍仁等人,多次於密室聚會,串聯將領,圖謀不軌!更有其家將供認,藍玉曾酒後狂言‘太子仁弱,非人君之相’!此等大逆不道之言,豈是臣子所能出口?!陛下,此等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一條條罪狀,一樁樁證據,時間、地點、人物、細節,清晰無比,如同編織了一張無形的大網,將藍玉死死困在中央。藍玉聽著這些他自以為天衣無縫的密謀被一一揭穿,渾身力氣仿佛被瞬間抽空,雙腿一軟,癱倒在地,嘴唇哆嗦著,卻再也發不出任何有力的辯駁,隻剩下絕望的嘶鳴:“冤枉……陛下……冤枉啊……”
“好!好一個藍玉!好一個涼國公!”朱元璋怒極反笑,笑聲中充滿了無盡的殺意,“朕待你恩重如山,賜你爵祿,委你兵權,你便是這般回報於朕?!來人!”
殿前武士轟然應諾,聲震屋瓦。
“將逆賊藍玉,及其同黨曹震、張翼、朱壽、陳桓等一幹人犯,給朕拿下!打入死牢,嚴加看管,等候三司會審!”
如狼似虎的武士一擁而上,將已然癱軟如泥的藍玉及其黨羽粗暴地拖拽下去。剛才還權勢熏天、不可一世的涼國公,轉眼間就成了待死的囚徒,其興也勃,其亡也忽。
大殿之內,死一般的寂靜。所有大臣都屏住了呼吸,冷汗浸濕了後背,被這突如其來的政治風暴徹底震懾。
此時,蔣瓛再次開口,語氣依舊平穩得不帶一絲波瀾:“陛下,臣尚有下情回稟。經臣徹查,日前工業發展部學員與藍玉私兵於城外之衝突,實乃王卓侍郎明察秋毫,早已洞悉藍玉謀反野心!其私兵集結,正是為兵變做準備!王侍郎為挫敗其陰謀,防患於未然,不得已才命學員主動出擊,清剿叛軍前鋒!此舉雖有擅動兵戈之嫌,然其心可昭日月,其功足以彪炳史冊!實乃為國除奸之壯舉!”
這一番話,如同最後的蓋棺定論,將之前的血腥衝突,徹底定性為“洞悉陰謀”、“先發製人”、“剿滅叛軍”的護國之功!
朱元璋臉上的雷霆之怒漸漸平息,他緩緩坐回龍椅,深邃的目光掃過下方噤若寒蟬的群臣,最終落在依舊跪伏於地、肩頭微微顫抖的女兒身上,沉吟良久,方才朗聲宣判,聲音回蕩在寂靜的大殿中:
“蔣瓛所奏,朕已洞悉。工業發展部一幹學員,臨危不懼,剿滅叛軍前鋒,有功於社稷!所有參與學員,軍職俱升一級,賞銀元一百,絹十匹!”
他的目光轉向虛空,仿佛穿透了宮牆,看到了詔獄中的那人,繼續道:
“至於王卓……洞察奸佞於未萌,勇於任事於危時,雖方法激烈,然其忠君愛國之心,天日可表!著即,加封為忠義侯,賜丹書鐵券,仍領工業發展部侍郎職,總管大明工業建設及海外拓殖事宜!即日……開釋詔獄!”
“陛下聖明!”群臣如夢初醒,齊聲高呼,聲音中充滿了敬畏與慶幸。
許多老成持重之臣心下已然明了。藍玉作為已故懿文太子最核心的武將班底,其權勢在朱標薨逝後,早已成為新儲君朱棣難以駕馭的龐然大物,亦是老皇帝心中一根必須拔除的刺。
今日金殿風雲,不過是借安慶公主鳴冤之機,順勢引爆,以謀逆鐵案,將這顆毒瘤及其黨羽連根鏟除,為太子的未來鋪就一條平坦之路。而王卓與其工業發展部,則在這場精心策劃的風暴中,扮演了那把最鋒利、也最終得到豐厚犒賞的“刀”。
一場席卷朝堂的驚濤駭浪,似乎就在這帝王的翻雲覆雨手間,暫時平息。
朱元璋高踞龍椅,目光掠過下方神色各異的臣子,最終落在緩緩叩首謝恩、卻依舊神色莊重的女兒身上,眼神複雜難明。
喜歡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請大家收藏:()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