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朱高熾的生意經與太孫幼軍

字數:2896   加入書籤

A+A-


    謹身殿夜宴的清涼與明亮,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一顆巨石,在南京城的頂級權貴圈層中激起了層層漣漪。
    第二天,皇太孫朱高熾便雷厲風行地兌現了皇帝的承諾,親自安排東大工程隊,為信國公湯和、潁國公傅友德、宋國公馮勝等少數幾位碩果僅存的開國公爵府邸,各自免費安裝了一套完整的“現代生活體驗尊享套餐”。
    當信國公府那略顯陳舊的廳堂被明亮的電燈照亮,當穎國公書房裏那台21英寸的電視機裏傳出模糊卻真實的影像,當宋國公臥房那過時的窗式空調吐出絲絲清涼時,消息如同長了翅膀,瞬間飛遍了整個金陵權貴圈。
    親眼見過謹身殿奇景,又聽聞幾位老國公府上變化的在京皇子、皇孫、宗室以及各路勳貴們,再也坐不住了。東宮的門檻幾乎被踏破,前來拜訪“谘詢”的人絡繹不絕,言語間無不透露出對那神奇電燈、空調、電視以及據說柔軟無比的“沙發”和“席夢思床”的渴望。
    麵對這些血脈相連的叔伯兄弟、姻親故舊,朱高熾那胖乎乎的臉上總是堆滿誠摯熱情的笑容,仿佛與每一位都是無話不談的至交。
    然而,當他那厚實的手掌搓動著,報出那份“親情價”時,卻讓不少人的笑容瞬間僵硬了幾分。
    “諸位叔伯、兄弟,非是本宮小氣,”朱高熾搓著手,一副掏心窩子的模樣,“實在是這電燈、電視、空調、沙發、床具……一套下來,成本高昂啊!本宮思前想後,給個實在價,一套……一千銀元!”
    經過之前的貨幣改革,如今大明通行新式銀元,一枚銀元的購買力約等於舊製一兩白銀,金銀兌換比例穩定在20:1。這一千銀元,折合下來便是五十兩黃金,換算成克數大約是1865克。
    而在東宮偏殿,聽著朱高熾報價的王卓,差點沒把嘴裏的茶噴出來。
    他可是清楚這批“尊享套餐”的老底:那21寸電視是東大倉庫裏即將淘汰的電子垃圾;空調是能效低下、噪音感人的老舊型號;那些亮閃閃的燈具,全是參照某個以極致低價著稱的電商平台批量采購的“爆款”,成本低廉得令人發指。
    至於那被吹得天花亂墜的沙發和床,更是人造革與複合板材的“科技與狠活”集合體,若有一絲真皮或實木,都算他朱高熾有良心!
    加上那些電線、開關、插座的成本,滿打滿算,一套下來在東大的采購成本絕不超過一萬塊。
    趁著朱高熾送走一眾戀戀不舍的宗室勳貴,轉回偏殿歇息的空檔,王卓終於忍不住,笑著揶揄道:
    “一千銀元?朱高熾啊朱高熾,你這心腸……怕是比應天府的城牆拐角還黑吧?”趁著無人,王卓忍不住吐槽。
    朱高熾卻振振有詞,小眼睛裏閃爍著精明的光芒:“姑父,您這話可不對。您看看,來問價的都是什麽人?不是宗室就是勳貴,哪家不跟咱們老朱家沾親帶故?像幾位老國公那樣德高望重的,我免費送,那是應當應分,也是皇爺爺的臉麵。可要是都免費,我就是有座金山也送不起啊!”
    他扳著手指算道:“再說,前期的發電站、輸電線路、變壓器這些基礎設施,哪一樣不是朝廷真金白銀投進去的?這成本總得回收吧?不找這些‘不差錢’的摯愛親朋、手足兄弟回本,我找誰去?羊毛出在羊身上嘛,不對,這叫‘取之於貴,用之於民’!”
    他頓了頓,語氣變得稍微正經了些:“當然,這隻是權宜之計。等這些東西慢慢普及開來,生產規模上去了,成本自然能降下來。我的目標是,將來至少要讓普通百姓家也能用得起電燈,點得起便宜又明亮的電燈泡。至於這些貴族們……”
    朱高熾臉上露出一絲“你懂的”笑容:“等他們用慣了21寸的,我再推出29寸、35寸,甚至將來搞出65寸的大電視,他們換不換?這布藝沙發用舊了,我推出真皮沙發、紅木家具,他們買不買?這生意,得細水長流,一步步來。”
    王卓聽完,竟無言以對,隻能豎起大拇指:“……行,理由很強大。”
    不愧是未來能監國二十年,在明成祖五征漠北、七下西洋、修順天城、編《永樂大典》,想一出是一出瘋狂花錢的同時,還能讓國家財政勉強撐住的太子爺,果然生財有道!
    就在朱高熾靠著“現代生活體驗尊享套餐”在勳貴圈子裏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另一道旨意也從宮中傳出,引發了朝野更深的關注。
    朱元璋下旨,正式成立“府軍前衛”,明確作為皇太孫朱高熾的直屬護衛親軍,定額一萬人。
    旨意中特別強調,此衛將士皆采用新式武器裝備,並招募17至20歲、身家清白的年輕子弟,範圍上至公侯伯爵之家,下至普通軍戶良家子,唯才是舉。
    因其招募對象皆為年輕俊彥,且意在為年輕的皇太孫培植根基,此衛在民間乃至軍中,很快便得了一個更為貼切的俗稱——“幼軍”。
    這道旨意,意義非凡。
    它不僅是為未來帝國繼承者打造一支忠誠且強大的現代化核心武力,更深層的信號是,隨著朱棣被確立為太子,朱高熾這位皇太孫地位日益穩固,從前太子朱標去世,朱元璋那柄高懸的屠刀,似乎終於要緩緩歸鞘了。
    開國勳貴們那顆始終懸著的心,終於可以稍稍放回肚子裏——陛下這是要為太孫培植羽翼,穩定朝局,看來大規模清算的腥風血雨,大概率是不會再來了。
    一時間,無論是為了那新奇舒適的現代家電,還是為了家族子弟能進入代表著未來與機遇的“府軍前衛”,金陵城內的勳貴們,投向紫禁城和東宮的目光,變得更加熱切與恭順。
    喜歡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請大家收藏:()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