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功成,精白鹽出世,抵萬馬千軍
字數:7559 加入書籤
正月底的雪,下得比往日綿密些,東宮暖閣的窗欞上凝著薄霜,燭火透過霜花,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朱徵妲靠在朱常洛膝頭,指尖還沾著桂花的香氣,忽然想起什麽,扯了扯父親的衣擺:“爹爹,方才李師傅說‘迅雷銃’加了連續發射的機關,等下次作坊出了成品,我能去看看嗎?我想知道它能不能打更遠的敵人。”
朱常洛失笑,刮了刮她的小鼻子:“你這丫頭,剛解決了鹽船和葉赫河的事,又惦記起火器了。等作坊做好樣品,爹爹帶你去看便是,不過得讓沈先生跟著,免得你又趁人不注意摸器械。”
郭太子妃端著剛溫好的杏仁酪,用銀勺舀了一勺遞到她嘴邊:“先喝些暖身子,剛從外麵回來,別凍著了。你呀,心思比宮裏的小太監還活絡,一會兒想著鹽,一會兒想著火器,倒比你弟弟們還像個小將軍。”
朱徵妲張嘴接住杏仁酪,甜香在舌尖散開,她鼓著腮幫子笑道:“娘,我不是想當將軍,我是想讓咱們大明的士兵都有好用的兵器,有幹淨的鹽吃,這樣他們守邊境的時候,就不用怕建州人了。”
這話剛落,暖閣外傳來腳步聲,郭振明掀簾進來,身上的雪水還沒來得及擦,手裏捧著個木盒:“太子殿下,郡主,通州鹽船那邊有消息了!張以謙主事按您的吩咐,把鹽船分了三批出發,第一批剛過武清段,果然在蘆葦蕩裏發現了建州的伏兵!”
朱常洛立刻坐直身子,郭太子妃也停下手中的銀勺,連朱徵妲都忘了嚼杏仁酪,睜大眼睛看著他。郭振明接著道:“那些伏兵藏在蘆葦叢裏,等著鹽船靠近就放箭,沒想到每艘船上都有錦衣衛偽裝的船夫。他們剛一露頭,錦衣衛就用火銃反擊,岸邊巡邏的趙率教將軍也帶騎兵衝了過去,建州人沒防備,死的死逃的逃,還活捉了兩個小頭目!”
“太好了!”朱徵妲拍著手跳下來,小靴子在地毯上踩出輕快的聲響,“我就知道,鹽垛後麵藏人肯定有用!那兩個小頭目有沒有說,建州還想在別的地方動手?”
郭振明把木盒放在案上,打開來,裏麵是兩柄鏽跡斑斑的短刀,還有一張揉皺的羊皮紙:“他們嘴硬得很,打了半天才招,說建州原本還想在薊州段再設一處埋伏,怕咱們識破,沒敢輕易動手。這是從他們身上搜出來的短刀和路線圖,您看。”
沈硯恰好從外麵進來,湊過來看了看羊皮紙,眉頭一挑:“這路線圖標注得倒是詳細,連咱們巡邏騎兵的換班時間都猜了個大概,看來建州在通州港安插了不少眼線。殿下,得讓張以謙主事好好查一查碼頭的商戶,免得還有漏網之魚。”
朱常洛點頭,指尖在羊皮紙上劃過:“傳我令,讓張以謙聯合順天府,逐個排查通州港的商戶和船工,凡是近期新來的、身份不明的,一律先扣下審問。另外,賞趙率教將軍白銀百兩,錦衣衛每人賞銀十兩,讓他們繼續盯著剩下的鹽船,絕不能出岔子。”
郭振明領了令,剛要走,朱徵妲忽然拉住他:“舅舅,那些被活捉的小頭目,能不能別關在大牢裏?我想問問他們,建州部落裏的人是不是也吃帶雜質的粗鹽,他們冬天有沒有足夠的木炭取暖。”
郭振明愣了愣,看向朱常洛,見太子點頭,才應道:“成,等把他們押到錦衣衛詔獄,我讓人來告訴郡主,您想去問便去。不過得讓張清芷陪著,不能單獨去,詔獄裏可不是好玩的地方。”
朱徵妲用力點頭,看著郭振明離開,又轉頭看向沈硯:“沈先生,您說建州人缺鹽缺木炭,咱們要是把精鹽運到蒙古部落,讓他們不賣給建州鹽和木炭,是不是就能斷了建州的補給?”
沈硯眼睛一亮,撫掌笑道:“郡主這個想法好!蒙古部落原本就和建州有摩擦,咱們要是用精鹽和綢緞跟他們換戰馬和皮毛,再許給他們一些好處,他們肯定願意跟咱們合作。這樣一來,建州不僅缺鹽,連戰馬都可能不夠用,實力自然會削弱。”
郭太子妃笑著道:“你這丫頭,真是時時都能想出新主意。不過精鹽還沒做出來,等你和張清芷把精鹽做成功了,咱們再跟蒙古部落談合作也不遲。”
朱徵妲想起精鹽的事,拉著張清芷的手就往外走:“清芷姐姐,咱們現在就去作坊吧!我想趕緊把精鹽做出來,讓爹爹和娘看看,也讓百姓們早點吃到幹淨的鹽。”
張清芷無奈地看向朱常洛和郭太子妃,見兩人點頭,才應道:“好,咱們現在就去。不過郡主得先把杏仁酪喝完,不然一會兒在作坊裏餓了,可沒東西吃。”
朱徵妲聽話地跑回案前,端起銀碗一飲而盡,抹了抹嘴,拉著張清芷就往外跑,還不忘回頭喊:“爹爹,娘,等我做出來精鹽,第一個給你們嚐!”
兩人出了東宮,張清芷早已安排好馬車,車夫見她們出來,立刻掀開棉簾。朱徵妲鑽進馬車,見裏麵放著個小炭爐,爐上溫著一壺熱茶,還有一碟剛做的梅花酥,忍不住笑道:“清芷姐姐,你想得真周到,知道我餓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張清芷笑著遞過一塊梅花酥:“快吃吧,作坊在城外,要走半個時辰呢。對了,郡主,作坊裏的工匠我已經提前打過招呼了,他們會準備好粗鹽、細沙、糯米漿和漆樹籽油,咱們到了就能動手。”
朱徵妲咬著梅花酥,點了點頭,又想起流民子弟的事:“清芷姐姐,小石頭和二丫他們現在還在作坊附近的營地嗎?等咱們做完精鹽,能不能去看看他們?我想知道他們練箭練得怎麽樣了。”
“當然能。”張清芷揉了揉她的頭發,“吳鍾師傅說,他們每天天不亮就起來練箭,晚上還會學些識字和算術,進步快得很。小石頭還跟我說,等他練好了箭,就去邊境當兵,保護大明的百姓。”
朱徵妲眼睛亮晶晶的:“那我要跟他們說,等我做出來精鹽,就運到邊境給他們吃,讓他們有力氣練箭,有力氣打建州人。”
馬車在雪地裏緩緩前行,朱徵妲靠在車窗邊,看著外麵的雪景,忽然問道:“清芷姐姐,你說百姓們吃了精鹽,是不是就不容易生病了?我聽太醫院的李太醫說,吃帶雜質的鹽,容易得大脖子病,很疼的。”
張清芷點頭,語氣裏帶著些沉重:“是啊,去年我去通州巡查,見過不少百姓得了大脖子病,脖子腫得跟碗一樣粗,連路都走不動。要是能普及精鹽,就能少很多這樣的病人,百姓們也能更健康地種地、做工。”
朱徵妲攥緊小拳頭:“那咱們一定要把精鹽做成功,還要讓精鹽賣得便宜些,讓所有百姓都買得起。我記得爹爹說過,百姓是大明的根本,百姓過得好,大明才能安穩。”
張清芷看著她認真的小臉,心裏滿是感慨。這小郡主雖然年紀小,卻比很多大人都明白民生的重要性,難怪太子和太子妃都這麽疼她,連沈先生都對她讚不絕口。
半個時辰後,馬車停在城外的小作坊前。作坊的門是用粗木做的,上麵掛著個“民豐作坊”的木牌,門口站著兩個工匠,見她們過來,立刻躬身行禮:“見過郡主,見過張姑娘。”
朱徵妲跳下車,走進作坊,見裏麵擺著幾個大陶缸,缸裏裝著粗鹽,旁邊還放著細沙、糯米和漆樹籽,忍不住拍手道:“太好了,東西都準備好了!咱們現在就開始做吧。”
張清芷讓工匠把陶缸搬到灶台邊,又讓人燒起火,才對朱徵妲道:“郡主,您說步驟,我們來動手,您在旁邊看著就好,免得被熱水燙到。”
朱徵妲點頭,站在灶台邊,指揮著工匠:“先把粗鹽倒進陶缸裏,然後加水,水要沒過粗鹽,用木勺攪拌,讓粗鹽溶解。”
工匠們立刻照做,木勺在陶缸裏攪動,粗鹽漸漸溶解在水裏,水麵上漂浮著一些雜質。朱徵妲又道:“接下來,用細沙鋪在竹篩上,把鹽水倒進竹篩裏,過濾掉裏麵的泥沙和雜質。”
一個工匠拿起竹篩,另一個工匠小心翼翼地把鹽水倒進竹篩裏。鹽水透過細沙,滴進下麵的陶缸裏,變得清澈了許多,竹篩上則留下了一層泥沙和雜質。
朱徵妲湊近看了看,滿意地點點頭:“很好,接下來把過濾後的鹽水倒進大鐵鍋裏,用大火煮,等水蒸發一些,鍋裏出現鹽花的時候,就淋入糯米漿水。”
工匠們把鹽水倒進大鐵鍋,灶裏的火越燒越旺,鍋裏的鹽水漸漸冒起熱氣。朱徵妲守在灶台邊,時不時用木勺攪一攪,過了約莫一個時辰,鍋裏終於出現了細小的鹽花。
“快,淋糯米漿水!”朱徵妲喊道。一個工匠立刻拿起裝著糯米漿水的陶碗,沿著鍋邊慢慢淋下去。糯米漿水倒進鍋裏,立刻像雲絮一樣翻湧起來,把水裏的細小雜質都裹住,沉到了鍋底。
朱徵妲又道:“現在滴幾滴漆樹籽油,把水麵上的浮沫去掉。”工匠滴了幾滴漆樹籽油,水麵上的浮沫立刻聚集起來,用勺子一撈就撈走了,鍋裏的鹽水變得格外清澈。
“接下來就是慢慢熬煮,等水分蒸發完,就能得到精鹽了。”朱徵妲鬆了口氣,靠在旁邊的木凳上,看著工匠們繼續熬煮鹽水,臉上滿是期待。
張清芷遞過一杯熱茶:“郡主,歇會兒吧,熬煮還需要些時間。你看,現在鍋裏的鹽水已經開始變稠了,再過一個時辰,應該就能出鹽了。”
朱徵妲接過熱茶,喝了一口,忽然聽到作坊外傳來馬蹄聲,還有孩子們的笑聲。她走到門口一看,見吳鍾師傅帶著十幾個流民子弟走了過來,小石頭和二丫也在裏麵,手裏還拿著弓箭
“吳師傅,小石頭,二丫!”朱徵妲笑著跑過去,拉住二丫的手,“你們怎麽來了?是來練箭的嗎?
吳鍾師傅躬身行禮:“見過郡主。我們剛在附近的空地上練完箭,聽說郡主在作坊裏做精鹽,就帶著孩子們過來看看,順便給郡主送些剛烤的紅薯。”
小石頭從懷裏掏出個油紙包,裏麵裝著幾個熱乎乎的紅薯,遞到朱徵妲麵前:“郡主,這紅薯是我們自己種的,可甜了,您嚐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朱徵妲接過紅薯,剝開一點皮,熱氣騰騰的,還帶著香甜的味道。她咬了一口,甜得眯起眼睛:“真好吃!小石頭,二丫,你們練箭練得怎麽樣了?李師傅說你們進步很快。”
二丫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吳師傅說我射箭準,但力氣太小,拉不開硬弓;小石頭力氣大,能拉開硬弓,但準頭還不夠。我們還得好好練。”
吳鍾師傅道:“郡主放心,這些孩子都很努力,再過半年,就能上戰場了。到時候,他們一定能像趙率教將軍那樣,殺退建州人,保護大明的邊境。”
朱徵妲點頭,指著作坊裏的大鐵鍋:“吳師傅,我們正在做精鹽,等做好了,我讓爹爹運一些到邊境,給士兵們吃,也給你們吃。吃了精鹽,你們練箭會更有力氣的。”
吳鍾師傅眼睛一亮:“多謝郡主!要是能吃到幹淨的精鹽,孩子們肯定更有幹勁了。我們在邊境的時候,吃的鹽都是帶泥沙的,有時候甚至要吃硝鹽,很多兄弟都得了病。”
朱徵妲心裏一酸,握緊了小拳頭:“以後不會了,等精鹽普及了,所有人都能吃到幹淨的鹽,再也不會有人因為吃粗鹽生病了。”
說話間,作坊裏的工匠喊道:“郡主,張姑娘,鹽快熬好了!”
朱徵妲立刻拉著小石頭和二丫跑回作坊,隻見大鐵鍋裏的鹽水已經熬幹,鍋底結著一層潔白的鹽粒,像細雪一樣,在燭火下泛著光。
工匠用木鏟把精鹽鏟起來,裝進一個幹淨的陶碗裏,遞到朱徵妲麵前:“郡主,您看,這就是精鹽。”
朱徵妲拿起一點精鹽,放在手心裏,細細的,滑滑的,沒有一點雜質。她湊到鼻尖聞了聞,隻有淡淡的鹽香,沒有粗鹽的苦味。
“成功了!我們成功了!”朱徵妲開心地跳起來,拉著張清芷的手,“清芷姐姐,你看,這就是精鹽,比宮裏的鹽還白還細!”
張清芷拿起一點精鹽,放在舌尖嚐了嚐,果然沒有雜質,味道純正。她笑著道:“太好了,郡主,咱們真的做成功了!這下,百姓們終於能吃到幹淨的鹽了。”
小石頭和二丫也湊過來看,二丫好奇地問:“郡主,這精鹽真的能讓我們練箭更有力氣嗎?我想快點練好箭,去邊境殺建州人。”
朱徵妲點頭,把陶碗裏的精鹽倒了一些在小石頭的手裏:“當然能!你回去把這些精鹽給兄弟們嚐嚐,告訴他們,以後咱們都能吃這樣的鹽了,咱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
小石頭握緊手裏的精鹽,用力點頭:“嗯!我一定告訴兄弟們,讓他們好好練箭,不辜負郡主的期望!”
吳鍾師傅看著眼前的一幕,心裏滿是感動。這小郡主雖然年紀小,卻心係百姓和士兵,有這樣的郡主在,大明何愁不安穩?
朱徵妲把精鹽裝進幾個小瓷瓶裏,遞給張清芷:“清芷姐姐,咱們把這些精鹽帶回宮,給爹爹和娘看看,再讓太醫院的李太醫看看,是不是對身體好。剩下的精鹽,就留給作坊的工匠們,讓他們先嚐嚐鮮。”
張清芷接過瓷瓶,點頭應道:“好,咱們現在就回宮。不過郡主,您得先把紅薯吃完,不然一會兒回宮,太子妃該擔心您餓肚子了。”
朱徵妲笑著點頭,拿起紅薯咬了一大口,心裏滿是歡喜。她知道,這小小的精鹽,不僅能改善百姓的生活,還能成為大明牽製建州、安撫草原部落的重要籌碼。隻要大家齊心協力,一定能讓大明越來越強盛,讓邊境的百姓再也不用受戰亂之苦。
馬車駛回東宮時,天已經黑了。暖閣裏的燭火依舊明亮,朱常洛和郭太子妃正等著她們。朱徵妲剛進暖閣,就舉起手裏的瓷瓶:“爹爹,娘,我們做成功了!這就是精鹽,又白又細,沒有一點雜質!”
朱常洛接過瓷瓶,打開一看,裏麵的精鹽果然潔白細膩,忍不住笑道:“好,好!我的妲妲真厲害,竟然真的做出了精鹽。快,給爹爹嚐一點。”
朱徵妲倒了一點精鹽在父親的手心裏,朱常洛嚐了嚐,滿意地點頭:“不錯,味道純正,比宮裏的精煉鹽還好。振明,你立刻把這精鹽送到太醫院,讓李太醫查驗,看看是不是對身體有益。另外,傳我令,讓工部在通州多建幾個作坊,專門生產精鹽,半個月內,必須讓通州的百姓都能買到精鹽。”
郭振明剛進來,聽到這話,立刻領了令:“屬下遵令!這就去太醫院,再去工部傳旨。”
郭太子妃拉著朱徵妲的手,摸了摸她凍得發紅的小臉:“累壞了吧?快坐下歇會兒,娘讓禦膳房做了你愛吃的冰糖燉雪梨,馬上就好。”
朱徵妲坐在母親身邊,靠在她的懷裏,看著案上的瓷瓶,心裏滿是成就感。她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接下來,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讓精鹽普及到全國,和蒙古部落合作,牽製建州的補給,讓流民子弟成為厲害的士兵……但她不怕,因為她有爹爹、娘、沈先生、張清芷,還有很多支持她的人。
暖閣裏的燭火跳動著,映著一家三口的身影,也映著瓷瓶裏潔白的精鹽。窗外的雪還在下,但每個人的心裏,都暖暖的。因為他們知道,大明的未來,會像這精鹽一樣,潔白、純淨,充滿希望。
喜歡大明養生小帝姬請大家收藏:()大明養生小帝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