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開局草木灰,反手漕運狙白甲
字數:6833 加入書籤
漕運風起
天津衛的晨光剛漫過漕運碼頭,帶著海腥味的風就卷著暖意撲在臉上。朱徵妲攥著份皺巴巴的急報,水紅色襖子的下擺沾了些晨露,靴底踩在行宮前的青石板上,發出比平日更急促的“噠噠”聲——報帖上“德州番薯育苗成功”七個字,讓她連早飯都沒顧上吃,就往萬曆的寢殿跑。
“皇爺爺!德州的薯種全發芽了!”人還沒進殿,清脆的聲音就先飄了進去,朱徵妲揮舞著捷報,水紅襖角拂過門檻,連帶著殿外的暖意都湧了進來。
幾乎同時,戚金鎧甲帶風闖入殿內,金屬碰撞的脆響壓過了她的歡呼:“陛下,通州往德州的糧隊昨夜遇襲——是建州白甲兵!”
那份寫著“草木灰育苗成功”的捷報,在朱徵妲手中瞬間被捏緊,褶皺的紙邊硌得指尖發疼。對方燒毀的,正是這批成功薯種後續的口糧,剛燃起的希望火苗,竟被一盆冷水兜頭澆下。
萬曆剛用完早膳,正拿著玉如意翻看天津衛的漕運報,見這一喜一急的場麵,忙放下玉如意起身:“慢些,都慢些!妲妲先說,德州育苗到底怎麽成的?戚金,你再細說遇襲的事,不許漏了半分細節。”
朱徵妲定了定神,快步上前把急報遞到禦案上,指尖指著“草木灰保溫育苗,三日冒芽,三月初五可移栽”那行字,眼睛裏還帶著未散的亮意:“您看!汪大人說,原本溫床溫度不夠,徐布政想了主意,用農戶家的草木灰鋪床,不僅保住了溫度,還防了蚜蟲!兩畝試種田的薯種,九成以上都發了芽,三月初就能移栽到田裏,趕得上春耕!”
萬曆拿起急報,逐字逐句看了兩遍,指腹摩挲著“草木灰”三個字,嘴角剛要揚起,卻被戚金遞來的物件拽回了神色。戚金單膝跪地,將一截燒焦的、沾著麥粒的車轅碎片放在禦案前的錦墊上,甲胄碰撞聲在安靜的殿內格外清晰:“陛下,這是護送糧隊的總旗拚死帶回來的。昨夜三更,糧隊行至武清柳樹林時,十幾名蒙麵騎士突然衝出,手裏的彎刀切口是建州精鐵特有的弧形,專砍糧車繩索,還放火燒了三輛糧車。士兵們追出去時,他們往東北方向跑了,馬蹄印規整得很,刀法騎術都有章法,總旗說,那身手倒像是建州的‘白甲兵’——怕是其精銳已潛入內地了。”
“三十石麥種被焚。”戚金聲音壓得更低,“剩下的十七車雖保住了,卻也耽誤了運糧時辰,德州那邊等著這批麥種給鄉勇發糧,遲了怕是要生亂。”
萬曆手指重重敲在禦案上,玉如意被碰得微微晃動,眸底泛起冷光:“建州去年劫商隊、設鹽船伏,今年又燒糧車、挑唆鄉勇,動作越來越頻繁,還敢派精銳潛入!恐其大汗努爾哈赤不隻是想擾我春耕,怕是在探我北地防務虛實,有更大圖謀,我等不可不防!”
朱徵妲攥緊了拳頭,臉頰漲得通紅:“他們就是怕咱們把北地治理好,以後沒機會南下!之前在漕運碼頭安插探子,現在又燒糧車,專挑春耕的要害下手,太過分了!”
沈硯這時從殿外走進來,剛聽完戚金的話,眉頭便擰了起來:“德州剛育苗成功,正是需要糧種周轉的時候,要是糧車總被襲,後續種糧供應就成了難題,得想個穩妥的法子護住糧道才行。總不能讓辛苦培育的薯苗,最後因為缺糧斷了生路。”
“我有主意!”朱徵妲忽然眼睛一亮,往前湊了湊,語速又快了起來,“咱們讓糧車走漕運!天津衛到德州有運河,漕船比馬車穩,還能多裝糧,建州的人就算想襲擾,在水上也施展不開。而且每艘漕船上配十個護衛、五把迅雷銃,就算遇到襲擊也能應對——之前漕運碼頭的護衛用過迅雷銃,五十步內準頭很足,建州騎兵再厲害,也沒法在水裏跟咱們拚火力!”
萬曆眼前一亮,拍了下禦案:“這主意好!漕運比陸路安全,還省人力。沈先生,你立刻去跟盧同知說,讓他安排十艘漕船,後天一早就出發往德州運糧,每艘船都按妲妲說的配護衛和武器,絕不能再出岔子!另外,讓盧同知派人去武清柳樹林附近查探,看看能不能找到那些白甲兵的蹤跡,就算抓不到人,也得摸清他們的落腳點。”
“臣遵旨!”沈硯躬身應下,又補充道,“等德州的番薯移栽後,漕船還能運薯苗到天津,後續收了番薯,還能通過漕運送到北京、蒙古——郡主之前說用精鹽換戰馬,加上耐儲存的番薯,蒙古台吉們肯定更願意跟咱們互市。到時候北地糧草充足,戰馬也有了來源,建州再想搞事,咱們也有底氣應對。”
“可不是嘛!”朱徵妲笑著點頭,忽然想起什麽,又道,“對了皇爺爺,農兵製度的事,待咱們定妥章程,得書信告知父王。農兵所需的糧餉和編製,還得靠父王在京協調戶部撥付,這樣才穩妥。而且農兵既要種地又要練兵,兵器和農具得分開置辦,戶部那邊要是能多撥些鐵料,咱們就能給農兵打些輕便的鐮刀槍——平時能割麥,戰時能防身,一舉兩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萬曆讚許地摸了摸她的頭:“我家妲妲想得真周全。太子在京監國,之前已傳信說,東宮護衛已增派陸路巡邏,正好跟天津的漕運防護形成呼應,內外都能顧到。”他頓了頓,看向戚金,“農兵的事,你跟沈先生商量著辦,先在天津衛的衛所裏挑五十個懂農活的士兵組建隊伍,試試效果。領頭的得選個既懂農事又通武藝的,朕看戚報國就合適——他跟著你練過兵,還陪妲妲去過德州田埂,知道怎麽跟農戶打交道,不會像有些武將那樣,對著莊稼地隻會站著發呆。”
戚金躬身領命:“臣遵旨!臣會讓報國先擬定‘農時耕種、閑時練兵’的規矩,每天寅時起身耕地,午時歇息,未時開始練兵,確保不耽誤春耕,也能隨時應對襲擾。另外,臣會讓護衛隊跟農兵錯開巡邏時間,白天農兵在田埂附近巡查,夜裏護衛隊守著漕運碼頭,互相補漏。”
沈硯也道:“臣會跟德州的汪巡按通氣,讓兩地農兵互為支援,形成北地防務的犄角之勢。後續若效果好,再往通州、滄州推廣,慢慢織成一張防務網,建州的人就不敢輕易來搗亂了。而且農兵住在村裏,比衛所士兵更熟悉地形,要是有細作混進來,他們一眼就能看出來——農戶的日子過得細,誰家多了個生麵孔,誰家買東西不用現錢,都瞞不過他們的眼睛。”
“這支亦農亦兵的隊伍,眼下是春耕的護衛,將來若建州真有大動作,說不定會在關鍵戰役裏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萬曆目光深遠,似已看到田埂上農兵揮鋤耕作、戰場上持械衝鋒的畫麵,“農兵平日耕種,遇襲防衛,其糧餉可由屯田所得部分抵扣,以減輕朝廷長期負擔,方為長久之計。等天津試種成功,朕還要把這法子推廣到陝西、山西那些受災的地方,讓百姓既能吃飽飯,又能護著自己的田,不用再怕流寇和外敵。”
正說著,外麵傳來一陣輕快的腳步聲,朱由校抱著個小木模型跑進來,身後跟著朱徵娟和張清芷。朱由校跑得急,額頭上沾著細汗,木模型的邊角還沾著點木屑,顯然是剛做好沒多久。
“皇爺爺!妹妹!”朱由校舉著模型跑到禦座前,獻寶似的遞過去,“你看我做的漕船模型!沈先生說以後運糧用漕船,我就照著碼頭的船做了一個,連帆都能拆下來呢!你看這船舷上的花紋,我刻了整整一天,跟真船一模一樣!”
朱徵妲湊過去一看,忍不住笑出聲:“校兒真厲害!這船舷上的波浪紋刻得真精致,等以後咱們運番薯,就按你這個模型做漕船好不好?到時候讓你跟著漕船一起去德州,看看你做的船能不能裝下滿滿一船番薯。”
朱由校高興得蹦了起來,手裏的模型差點掉在地上:“好呀好呀!我還要做更大的模型,到時候讓皇爺爺也坐上去!對了妹妹,德州的番薯苗真的能活嗎?要是活了,咱們能不能種在行宮後麵的空地上?我想看著它們長大,然後親自挖出來給皇爺爺吃。”
朱徵娟拉著朱徵妲的衣袖,小聲問道:“妹妹,剛才聽你們說建州的人又來搞破壞,會不會很危險呀?咱們還能去海邊賞日出嗎?之前你說海邊的日出是金色的,能把海水都染成橘子色,我還沒見過呢。”
“姐姐放心,”朱徵妲摸了摸她的頭,笑著說,“戚教頭已經安排好護衛了,漕船和糧道都有人守著,建州的人不敢來。等咱們把番薯種好,就挑個晴天去海邊賞日出,還能撿貝殼呢——上次我在碼頭看到有漁民撿了個彩色的貝殼,像小扇子一樣,到時候咱們也去撿,撿了回來串成手鏈戴在手上。”
朱徵娟這才放下心,臉上露出笑容:“那我可要好好等著。對了妹妹,我昨天去義塾的時候,看到女孩子們在學繡花,我跟她們說番薯能救荒,她們都問我怎麽種番薯,要不咱們在義塾裏開個農課,教女孩子們種番薯、種棉花吧?這樣大家都能為春耕出份力,而且女孩子心細,育苗的時候肯定比男孩子更小心。”
“好呀!”朱徵妲眼睛更亮了,“等試種田的薯苗冒芽了,咱們就開農課,讓義塾的女孩子都來學,教她們怎麽選種、怎麽鋪草木灰、怎麽澆水。到時候家家戶戶的田埂上,都能看到她們的身影,咱們北地的春耕,也能多些熱鬧勁兒。”
萬曆看著孩子們的互動,臉上的嚴肅也淡了些,對沈硯和戚金道:“試種田和漕船的事抓緊辦,朕也去漕運碼頭看看準備情況,心裏踏實。李恩,你讓人備轎,咱們這就去碼頭。”
一行人往碼頭走時,李恩又追了上來,手裏捧著份奏疏,跑得氣喘籲籲:“萬歲爺,德州的汪巡按又遞了奏疏,說建州的細作想在鄉勇裏挑事,說官府欠糧餉不發,還好被宋知州及時發現,已經把人抓起來了。汪巡按還說,那細作嘴裏咬著個瓷片,想自盡,被宋知州派人按住了,現在還在審,估計能審出些有用的東西。”
萬曆接過奏疏掃了一眼,冷哼一聲:“建州的人倒會找機會,知道德州剛育苗成功,就想在鄉勇裏搞事,妄圖斷了咱們的人手。李恩,傳朕的令,讓德州先從天津調些糧過去,補鄉勇一個月的糧餉,再好好審審那細作,用些心思,看看他們還有什麽陰謀,是不是跟武清遇襲的白甲兵是一夥的。另外,讓汪巡按多派些人盯著鄉勇的營地,別再讓細作混進去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奴才遵旨!”李恩躬身應下,轉身快步去傳旨了。
漕運碼頭此刻正熱鬧,十艘漕船並排停在岸邊,油亮的船身泛著水光,船夫們扛著糧袋往船上搬,腳步輕快,嘴裏還哼著漕運的號子。盧同知站在碼頭邊,手裏拿著本賬冊,正跟吏役核對數量,見萬曆等人過來,忙躬身行禮:“下官參見萬歲爺,郡主,沈先生,戚將軍。”
“免禮。”萬曆擺了擺手,走到一艘漕船邊,伸手摸了摸糧袋,糧袋裏的麥粒飽滿,隔著粗布都能感覺到沉甸甸的分量,“這些糧都是往德州運的?每艘船能裝多少?路上要走幾天?”
“回萬歲爺,每艘船裝五十石糧,十艘共五百石,足夠德州接下來的種糧發放和鄉勇的糧餉了。”盧同知指著船舷邊的護衛,“每艘船都配了十個護衛,帶了五把迅雷銃和繡春刀,護衛都是從衛所裏挑的精銳,打過倭寇,有實戰經驗。船上還備了幹糧和水,路上會在武清、滄州的碼頭停靠休整,每個停靠點都有當地衛所的人接應,確保萬無一失。另外,下官讓人在船底裝了暗格,要是遇到緊急情況,能把重要的糧種藏在暗格裏,就算船被劫了,也能保住一部分種糧。”
沈硯指著漕船的貨艙道:“萬歲爺,臣已讓人在貨艙裏加了通風的木格,木格之間留了縫隙,既能通風,又能防止薯苗被擠壓。以後運薯苗、番薯時,就能保持通風,不會悶壞。而且貨艙裏墊了幹草,能保暖,就算遇到降溫,也能護住薯苗。等天津的番薯收了,就能通過漕運送到各地,讓更多百姓吃到——去年冬天,天津有農戶因為缺糧餓死了,要是今年番薯能豐收,就再也不會有這樣的事了。”
萬曆點頭讚許:“想得長遠。以後漕運不僅要運糧,還要運農貨,讓北地的農產品流通起來,百姓的日子才能越過越好。盧同知,你讓人在碼頭立個牌子,把漕船的班次和運貨的種類寫清楚,要是有農戶想把自己種的糧食、蔬菜運到別的地方去賣,也能搭咱們的漕船,收些工本費就行,別讓他們被奸商坑了。”
“下官遵旨!”盧同知躬身應下,心裏暗暗佩服萬曆的心思——這不僅能方便百姓,還能讓漕船多些收入,補貼漕運的開支,一舉兩得。
朱徵妲看著忙碌的碼頭,忽然道:“皇爺爺,孫兒想去三岔河口的試種田看看,跟農戶們說說草木灰育苗的法子,再把德州的薯種樣本給他們瞧瞧。農戶們最信眼見為實,讓他們摸摸薯種,看看草木灰,他們才會更願意學。”
“去吧,讓戚報國跟著你,注意安全。”萬曆叮囑道,“要是遇到什麽事,就讓戚報國派人來報信,別自己逞強。另外,跟農戶們說清楚,要是育苗的時候遇到問題,隨時可以去行宮找你,或者找沈先生,咱們肯定會幫他們解決。”
朱徵妲應了聲,拉著朱徵娟,跟著戚報國往試種田走。朱由校抱著他的漕船模型,也蹦蹦跳跳地跟了上去,嘴裏還念叨著:“我也要去,我要跟農戶爺爺說,以後用我的漕船運番薯!還要跟他們說,我會做更大的漕船模型,等番薯收了,咱們一起把模型放在田埂上,慶祝豐收。”
三岔河口的試種田邊,幾塊黑土地已經被翻好,泛著油光,幾個老農正蹲在田埂上,圍著戚報國問東問西。見朱徵妲過來,都趕緊站起身行禮:“參見郡主殿下。”
“爺爺們快請坐,不用多禮。”朱徵妲笑著擺手,從懷裏掏出個布包,打開裏麵是幾塊紅皮薯種,薯種表麵光滑,帶著新鮮的泥土氣息,“這是汪大人從德州送來的‘紅皮大薯’,去年在德州試種,一畝能收四石呢!比咱們種的麥子收成還高,而且這番薯耐旱耐澇,就算遇到災年,也能有收成。大家按草木灰法育苗,等三月初薯苗到了,我再教大家‘起壟三尺、覆土半寸’的訣竅,保準能有好收成。”
張大爺接過薯種,放在手裏掂了掂,又湊到鼻尖聞了聞,忍不住問道:“郡主,這草木灰真能像您說的那樣,又保溫又當肥料?去年俺家試育麥種,買炭就花了二錢銀子,最後還凍壞了一半,要是這法子管用,俺們農戶可省大錢了!而且俺家灶膛裏天天燒柴禾,草木灰堆得跟小山似的,要是能用,早就用了”。
“張爺爺,灰能存住地氣,就像給薯種蓋了層棉被”朱徵妲拿起一把放在田埂邊的草木灰,遞到他麵前,“您看這灰,細細的,沒有雜質,撒在溫床裏,夜裏能保住溫度,就算外麵下霜,溫床裏也能有暖意。而且這草木灰是堿性的,還能防蚜。”
喜歡大明養生小帝姬請大家收藏:()大明養生小帝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