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崽崽斷案,教你?何為政治智慧
字數:8937 加入書籤
天津行宮,晨光初透。
朱紅宮門吱呀開啟,驚起簷角寒鴉。
沈一貫攏了攏褶皺官袍,這是他最後的體麵。
身後四子沈泰鴻、沈泰淵、沈泰泳、沈泰藩,素衣垂首,步履蹣跚如待宰羔羊。
官道血腥氣猶在鼻尖,讓他們腳步虛浮,幾欲癱軟。
引路太監麵無表情,尖細嗓音劃破宮道空曠:“沈大人,請。陛下、太子殿下,還有郡主,已在殿內等候。”
“郡主”二字,如針刺痛沈一貫心髒。
他瞥了眼身側紅袍銀甲的葉赫重臣納蘭不花——一路護送他們至此的人。
宮道漫長,兩側錦衣衛如冰雕持戟,冷眸掃過這行落魄罪臣。
沈泰淵腿肚打顫,沈泰泳緊咬下唇,最小的沈泰藩需兄長半扶半架方能前行。
“父親……”沈泰鴻低聲喚,藏著最後希冀。
沈一貫攥緊長子的手,目光鎖定宮道盡頭巍峨殿宇——那裏,是沈家生死場。
殿內,莊嚴肅穆。
萬曆帝端坐龍椅,麵色沉靜無波。
太子朱常洛侍立一側,眉宇凝著複雜。
最惹眼的,是龍椅旁加高的紫檀木椅。
三歲的護國智敏郡主朱徵妲,端坐其上。
杏黃常服裹著小小的身子,病後蒼白的小臉,一雙眼睛卻清澈如古井,無半分孩童懵懂,竟成了殿中第二重心。
沈一貫推開長子攙扶,顫巍巍跪伏,以頭觸地。
四子慌忙跟跪,額頭緊貼冰冷地磚。
“罪臣沈一貫,攜不孝子泰鴻、泰淵、泰泳、泰藩,叩見陛下萬歲!太子殿下千歲!護國郡主!”聲音壓抑著顫抖。
殿內死寂,隻剩壓抑的呼吸。
良久,萬曆帝開口,平淡卻含千鈞力:“沈一貫,抬起頭來。”
沈一貫依言抬頭,卻仍垂著眼瞼。
“朕給你自證清白的機會,”萬曆帝聲音回蕩,“刺殺太子,怎麽回事?”
“陛下明鑒!”沈一貫陡然拔高聲音,悲憤交加,“罪臣對天發誓,絕無指使刺殺之心!此乃天大冤枉!政見不合有之,大逆不道之事,臣萬死不敢為!必是有人栽贓陷害!”
他重重磕頭,聲淚俱下,刻意模糊“阻攔太子”與“刺殺太子”的界限。
朱常洛眉頭更緊,下意識看向女兒。
“沈閣老。”
朱徵妲微微歪頭,語氣平淡如問天氣:“你說有人栽贓,是誰要陷害你?”
沈一貫語塞。
指認鄭妃或崔文升?無憑無據,隻會引火燒身。
“罪臣……不知……”他伏低身子。
“你不知誰害你,”朱徵妲聲音依舊平穩,“那馮義在天津,打你旗號截殺輝發部使者,你總該知道吧?”
轟!
驚雷炸響在沈一貫耳邊!
他猛地抬頭,眼中滿是驚駭:“你怎麽會知道?!”
馮義已死,黑鴉伏誅,難道……
他望著那雙清澈眼眸,瞬間明白——這郡主知道的,遠比他想象的多!她不是詢問,是給最後機會!
冷汗浸透後背,所有僥幸算計,在這雙眼眸前不堪一擊。
“罪臣……一時糊塗!”他嘴唇哆嗦,癱軟在地,“隻想阻攔太子晚幾日到天津,絕無刺殺之心!截殺使者,是怕他們亂說話……罪該萬死!求陛下、郡主開恩!”
他放棄辯解,隻認“阻攔”與“滅口”之罪,避談“刺殺”。
“沈一貫,你可知罪!”萬曆怒喝。
“臣知罪!”沈一貫哽咽,“治家不嚴,禦下無方,致使門生馮義勾結奸佞,有負聖恩!”
“哦?僅是阻攔和失察?”萬曆帝冷哼。
軟糯卻清晰的聲音突然響起:“沈閣老。”
朱徵妲小小身子微微前傾,目光落在沈一貫花白頭發上:“這一路,辛苦了吧?”
沈一貫猛地抬頭,對上清澈眼眸,官道血腥、納蘭不花救援、家族命運閃過腦海。
他深深叩首:“老臣……多謝郡主救命之恩!”
“救命之恩談不上。”朱徵妲輕輕搖頭,“大明自有法度,不冤枉忠臣,不放過奸佞。”
沈一貫心中稍安,“忠臣”二字似留有餘地。
“沈閣老為官數十載,門生故舊遍布朝野,”朱徵妲聲音不大,卻清晰入耳,“結黨營私、刻薄無擔當之說,皇爺爺心中自有明斷。”
萬曆帝配合頷首,目光威嚴。
“但本郡主相信,”朱徵妲話鋒一轉,掃過四子,“閣老縱有私心,絕無膽量行大逆不道之事。馮義所為,或受人指使,或借閣老之名,閣老或許確不知情。”
沈一貫眼眶驟紅!
連日委屈、恐懼、絕望,在此刻宣泄。
他伏在地上,老淚縱橫:“郡主明鑒!老臣縱有千般不是,也絕不敢負皇恩!”
“隻是,”朱徵妲聲音平穩,“閣老身居高位,未能明察秋毫,致使奸人借勢,此乃大過。朝堂之上,已難容身。”
沈一貫心又提起。
“皇爺爺,”朱徵妲轉向萬曆帝,帶著孩童嬌憨卻無比認真,“沈閣老年事已高,經此一事心力交瘁。不如允他致仕還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萬曆帝看了眼孫女,麵上嚴肅:“致仕?未免太便宜了他!”
沈一貫與朱常洛皆驚——如此大罪,僅致仕?
“皇爺爺~”朱徵妲拉了拉萬曆衣袖,“沈閣老學識淵博,回老家著書立說、教書育人,傳一身學問,也算贖罪。至於他的兒子們……”
沈泰鴻等人猛地抬頭,眼中爆發出希冀。
“允許他們參加科舉,憑本事吃皇糧。父輩之過,不應累及子孫前程。”
殿內死寂。
沈一貫呆望著那個小小身影,劫後餘生的狂喜、難以置信的震驚、羞愧與感激交織心頭。
他原以為最好結果是流放千裏、子孫不得錄用,如今竟能保全體麵,兒子們還能科舉?
“噗通!”
沈一貫重重磕頭,發自內心臣服感激,聲音哽咽:“老臣謝陛下隆恩!謝太子殿下隆恩!謝郡主天恩!郡主仁德!老臣愧不敢當!”
四子紛紛叩首,涕淚交加,渾身發抖。
萬曆帝暗歎——這小丫頭,恩威並施爐火純青。既顯皇恩,又瓦解怨懟,絕了沈家反撲之心。
“既然郡主為你求情,”萬曆帝緩緩開口,“朕便準奏。沈一貫即日致仕,賜金百兩返鄉。其子可依製參加科舉。”
“謝陛下!謝郡主!”
沈家父子再三叩首,在內侍引領下退出大殿。
走出宮門,沈一貫望著湛藍天空恍如隔世,回頭深深望向宮殿,那個三歲孩童的身影,已烙印心底。
沈家父子離去,崔文升被錦衣衛押入。
囚服散亂,臉上淤青,眼神陰鷙,帶著窮途末路的瘋狂。
他不跪,直挺挺站著,目光掃過眾人,最後死死盯住朱徵妲,滿是怨毒。
“放肆!”朱常洛勃然大怒。
“崔文升,你還有何話說?”萬曆帝聲音冷如冰。
崔文升咧嘴扭曲大笑,聲音沙啞:“成王敗寇!隻恨沒能早點宰了那個小妖女!”
“大膽!”朱常洛厲聲嗬斥。
朱徵妲神色平靜,如看跳梁小醜。
“鄭妃指證你侵占皇莊、插手宮闈、勾結邊將、詛咒君上,你可認罪?”萬曆帝強壓怒火。
“認?憑什麽認?”崔文升瘋狂大笑,“那些事,鄭妃那個蠢婦就沒參與?皇上!您別忘了當初是誰幫您……呃!”
錦衣衛閃電出手卸了他下巴,阻斷其大逆不道之言。
萬曆帝臉色鐵青,胸口劇烈起伏。
“崔公公,”朱徵妲聲音軟糯卻帶無形壓力,“鄭妃娘娘為自保,已將你罪證盡數交出。”
崔文升身體一顫,血色盡褪。
“還有,”朱徵妲拿起案幾上的賬目冊——從馮義處搜出的往來記錄,“你通過馮義,與建州暗通款曲,泄露朝廷動向,資助違禁物資……樁樁件件,證據確鑿。”
每說一句,崔文升臉色便白一分,身體開始顫抖。
“你身為內侍,深受皇恩,卻結黨營私、窺探神器、勾結外敵、詛咒君父……”朱徵妲聲音陡然轉厲,稚嫩卻含千鈞力,“崔文升!你可知這是什麽罪過?!”
“是……淩遲處死……株連九族的大罪……”
崔文升支撐不住,噗通跪倒,渾身癱軟。所有強硬,在鐵證與威壓前徹底崩潰。
萬曆帝眼中殺意已決,看向朱徵妲。
朱徵妲微微頷首。
“逆奴崔文升,罪大惡極,天地不容!”萬曆帝沉聲宣判,字字如重錘,“著即淩遲處死,夷其三族!其黨羽,一律嚴懲不貸!”
“陛下饒命啊!”
崔文升發出殺豬般嚎叫,被太監按住拖出,淒厲求饒聲漸行漸遠。
殿內恢複寂靜,卻彌漫著血腥氣。
最後,是鄭妃的處置。
萬曆帝神色複雜——那是他寵愛多年的妃子,福王朱常洵之母。
“父皇,”朱常洛開口,語氣平和,“鄭妃身處冷宮,或許確不知情。首惡已除,不如……”
萬曆帝看向朱徵妲:“妲兒,你覺得呢?”
所有人目光聚焦在三歲孩童身上。
朱徵妲沉吟片刻,抬眸清澈:“皇爺爺,鄭妃奶奶雖有失察之過,但迷途知返,揭發崔文升有功。福王叔父在廣東,一向安分。”
她頓了頓,給出建議:“削去貴妃封號,降為才人,仍居冷宮,非詔不得出。武清伯府削爵貶為庶民。福王叔父不予牽連,安心就藩。”
既罰又寬,絕了鄭妃家族反撲可能,又安撫了福王。
萬曆帝深深看著孫女,欣慰又震撼——這份權衡決斷,哪裏像三歲孩童?
“準奏。”二字落下,朝堂風波塵埃落定。
殿內隻剩萬曆、朱常洛與朱徵妲三人。
萬曆帝望著被朱常洛抱在懷裏喝參湯的孫女,目光複雜。
今日三場審判,看似他下旨,實則每一步都在這三歲孩童引導之中。恩威並施、敲山震虎、分化瓦解,嫻熟得驚人。
“妲兒,”萬曆帝開口,帶著探尋,“你為何獨獨對沈一貫,如此寬仁?”
朱徵妲抬起小臉,參湯水汽氤氳睫毛,聲音輕卻清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皇爺爺,爹爹,殺一個崔文升,能震懾宵小。但寬恕一個知錯能改的沈一貫……能安撫天下士人之心。”
“大明的江山,不能隻靠殺伐來維係。”
她望向殿外湛藍天空,目光悠遠。
“有時候,給人留一線生機,就是給大明,留一份元氣。”
朱常洛渾身一震,低頭看著女兒稚嫩側臉,仿佛第一次真正認識她。
“而且,我們的刀,應該對準真正的敵人。”
朱徵妲目光投向遼東方向,聲音輕卻帶著洞穿未來的力量。
萬曆帝久久不語,渾濁眼眸深處,有什麽徹底落定。
殿外陽光正好。
沈一貫在兒子攙扶下踉蹌走出行宮,回頭望了眼巍峨宮殿,老淚縱橫,對著宮殿方向,深深一揖。
本章金句點睛
1. 給人留一線生機,就是給大明留一份元氣。
——帝姬的治國智慧,格局頓開
2. 我們的刀,應該對準真正的敵人。
——戰略目光的精準定位
3. 老臣...多謝郡主救命之恩!
——沈一貫發自內心的臣服
4. 成王敗寇!隻恨沒能早點宰了那個小妖女!
——崔文升窮途末路的瘋狂
曆史小劇場
場景:行宮偏殿,審判之後
朱常洛抱著女兒,輕聲問):妲妲,為何對沈一貫網開一麵?
朱徵妲小口喝著參湯):爹爹,殺人容易,誅心難。
抬起清澈的眼眸)
萬曆帝從沉思中抬頭):說下去。
朱徵妲:沈一貫門生故舊遍布朝野,若趕盡殺絕,寒的是天下士人之心。
輕輕放下湯碗)
朱常洛:那崔文升...
朱徵妲眼神一冷):內侍幹政,勾結外敵,不殺不足以正綱紀。
望向窗外)
恩威並施,才是禦下之道。
萬曆帝長歎一聲):朕這個孫女,比滿朝文武都懂為君之道。
預告
帝姬的刀,終於指向遼東!
朝堂肅清,內患已除!
毛文龍這把尖刀即將出鞘,
努爾哈赤在撫順關外蠢蠢欲動。
看
帝姬如何調兵遣將?
建州鐵騎將嚐到怎樣的苦頭?
關外戰局,因一個三歲孩童的謀劃即將逆轉!
這一刀,我要讓老努記住一輩子!
喜歡大明養生小帝姬請大家收藏:()大明養生小帝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