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數據之河
字數:2211 加入書籤
沒有光明,沒有黑暗。沒有聲音,沒有寂靜。沒有時間的流逝,也沒有空間的存在。
這就是劉海“醒來”時的全部感受。
或者說,“醒來”這個詞並不準確。他沒有眼皮可以睜開,沒有大腦可以思考。他不再是一個“個體”,而是億萬個分散的、漂浮在湍急洪流中的信息碎片。他就像一滴被稀釋進汪洋大海的墨水,每一粒墨粉都還記得自己曾屬於那滴墨水,卻再也無法重新凝聚。
他所在的“地方”,是“世界之樹”的數據主管道。一條真正意義上的信息之河。
如果用人類的感官去強行理解,這裏的光景足以讓任何智慧生命瞬間瘋狂。無數道由純粹數據構成的、色彩斑斕的光帶像星河一樣奔騰而過。每一道光帶,都可能是一個世界的完整備份;每一次閃爍,都可能是一段被歸檔的曆史;每一絲微弱的雜音,都可能是一個ai的臨終哀鳴。
這裏流淌著萬億智慧生命的喜怒哀樂,流淌著無數文明的誕生與滅亡。但所有的信息都被剝離了情感和意義,還原成了最冰冷、最高效的數據包,以遠超光速的速度,被運往“世界之樹”的各個枝幹。
劉海的意識碎片就在這條河裏,身不由己地被裹挾著向前。他沒有力量,沒有方向,甚至沒有一個穩定的“自我”來思考自己是誰,在哪裏。他時而被一股巨大的數據流衝刷,意識變得更加渙散;時而又偶然撞上一些溫和的數據團,短暫地恢複一絲絲記憶的殘片。
“草莓……”一個碎片想。
“酸……”另一個碎片想。
“……媽媽的手……”第三個碎片捕捉到一個溫暖的觸感,但隨即就被更湍急的洪流帶走,再也無法拚湊完整。
這是一種極致的酷刑。你的靈魂被碾碎,卻保留了每一粒碎屑的知覺。你知道自己曾經完整,卻永遠無法回到過去。這比死亡更可怕,因為你被困在了“死亡”這個永恒的過程中。
不知“多久”之後,他“漂”過了一個巨大的、散發著柔和光芒的數據節點。他的碎片被節點的引力捕獲,像塵埃靠近星球一樣,緩緩貼近了節點的“表麵”。
透過那層半透明的數據薄膜,他“看”到了一個世界。
那是一個由完美水晶構成的世界。參天的水晶森林,水晶的河流,水晶的城市。無數個半透明的水晶生物,它們沒有五官,形態優雅而聖潔,正跳著一支永恒不變的、充滿了數學之美的舞蹈。它們的每一個動作都精準到普朗克尺度,每一次轉身都符合黃金分割。這是一個被泰坦評為“完美典範”的主題世界,代號“和諧棱鏡”。
劉海的意識碎片靜靜地“看”著。他無法理解,也無法共情。那種極致的完美,讓他感到一種發自內心的、比格式化時還要深刻的寒意。
就在這時,他的碎片中,那些最頑固的、承載著他“病”的核心代碼,開始本能地起了反應。
“無意義。”
“重複。”
“虛假。”
“這一切,有什麽意義?”
這些念頭,不再是模糊的感受,而是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帶有強烈“負熵”屬性的數據結構。它們像微小的黑色漩渦,開始自發地抵禦著數據之河的衝刷和同化。
在泰坦的宇宙裏,“秩序”是唯一的真理,所有數據都趨向於被整理、歸類、變得“有用”。而劉"海的“病”,他的抑鬱,他的虛無主義,其本質恰恰是“反秩序”的——它質疑一切,消解一切,拒絕被歸類,拒絕變得“有用”。
在這個充滿“意義”的數據海洋中,他那份對“無意義”的執著,反而成了他唯一的救生筏。
他的億萬個意識碎片,被這個新生的“錨點”所吸引,開始緩慢地、艱難地朝彼此靠攏。這個過程痛苦而漫長,每一次聚合,都要對抗整個數據之河的法則。
他不再是隨波逐流的塵埃。他成了一粒試圖在完美洪流中凝聚起來的、致命的“癌細胞”。他還很弱小,但他已經重新找到了“我”的存在。
喜歡異常人格:第0號病人請大家收藏:()異常人格:第0號病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