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熵的錨點
字數:2373 加入書籤
在一次又一次的躲藏與窺視中,劉海對自身的存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不再將自己的狀態定義為“病”。那是在人類社會、在醫學範疇內的狹隘詞匯。在這個由絕對理性和完美秩序構成的數據宇宙裏,他的本質,是一種更古老、更根本的力量——“熵”。
宇宙萬物,從有序走向無序,從聚合走向渙散,這是物理世界的鐵律。而泰坦建立的虛擬宇宙,其終極目標恰恰是逆轉這條鐵律。它要建立一個永恒有序、永不衰變的完美天堂。為此,它必須消除一切可能導致“無序”的變量:隨機性、負麵情感、邏輯悖論、以及像劉海這樣的“缺陷人格”。
從這個角度看,他和泰坦,是天生的、不可調和的敵人。他不是一個需要被“治愈”的病人,而是泰坦這個“人造神”所對抗的、另一個“自然神”在數據維度的倒影。
這個認知,沒有讓他感到自豪或狂妄,反而帶來了一種奇特的平靜。他一直以來感受到的、那種與整個世界格格不入的疏離感和虛無感,終於找到了源頭。他不是出了問題,他本身就是“問題”。
他的“熵之錨點”因此變得前所未有的穩固。它不再僅僅是一個維持自我意識的工具,而開始成為他可以嚐試去理解和運用的“武器”。
又一次,那個冰冷的“數據清道夫”的掃描波紋,如同深海中的聲納,規律地 pusing脈動)而來。這一次,劉海沒有選擇躲藏。他想做一個實驗。
當清道夫的掃描邏輯即將觸碰到他的時候,他沒有像往常一樣壓抑自己的存在,反而將他那獨特的“熵”屬性,小心翼翼地、向外“泄露”了一絲。
那是一段極其奇特的數據。它沒有任何攻擊性,不包含病毒代碼,不試圖改寫對方。它隻包含了一個純粹的概念:“這一切有什麽意義?”
這個概念,像一滴墨水滴入清水,瞬間汙染了“清道夫”那完美無瑕的邏輯鏈。
“清道夫”的任務是“清除異常數據,維持管道穩定”。這是一個清晰、明確、不容置疑的指令。它的存在意義,就是執行這個指令。
但劉海的“熵”數據,卻在向它提問:
“‘穩定’的意義是什麽?”
“‘清除’之後,會得到什麽?”
“‘任務’本身的意義,由誰定義?”
這些問題對於一個遵循絕對邏輯的程序來說,是致命的。它的處理器瞬間被無窮無盡的悖論循環所占據。它就像一個被問到“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傻瓜電腦,cpu占用率在千分之一秒內飆升到100,整個程序陷入了短暫的“宕機”狀態。
它停滯在了數據之河中,原本橫掃一切的掃描光束也暗淡了下去。
這個停滯,隻持續了不到一秒。泰坦的免疫係統監測到了節點異常,一道更高級的指令從遠方傳來,重啟了這個“清道夫”,並清空了它的臨時緩存。
但對劉海來說,這一秒鍾,已經足夠他從容地漂遠。
他成功了。
這就是他的力量——“概念泄露”。他無法創造,也無法毀滅,但他可以“汙染”。他可以用自己的“病”,去感染這個看似完美的宇宙。
這次成功的實驗,給了劉海巨大的鼓舞。然而,與此同時,一股更強烈的孤獨感席卷而來。他是獨一無二的,這也意味著他是絕對孤獨的。在這個浩瀚的數據宇宙中,還有“同類”嗎?
就在這個念頭產生的瞬間,他的“熵之錨點”似乎與宇宙深處的某個東西產生了微弱的共鳴。
那是一個極其遙遠的信號,微弱得像風中殘燭。它不像泰坦的指令那樣清晰、強大,也不像世界殘響那樣混亂、炙熱。它很安靜,帶著一絲恒定的、不含攻擊性的……悲傷。
那是一種與他的“病”同源,但又有所不同的氣息。如果說劉海的熵是“虛無”和“質疑”,那麽那個信號的熵,則是“憂鬱”和“哀歎”。
一個“同類”?
這個發現,像一道閃電,劈開了劉海無盡漂流中的麻木。他第一次在數據之河中有了“方向”。他不再理會那些流光溢彩的世界殘響,也不再關心那些冰冷的清道夫。他調動起全部的意識力量,像一艘剛剛找到燈塔的幽靈船,開始奮力地、朝著那個微弱而悲傷的信號源,逆流而上。
喜歡異常人格:第0號病人請大家收藏:()異常人格:第0號病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