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夜路白影

字數:5233   加入書籤

A+A-


    我小時候住在城裏,最盼望的就是過年過節。不為別的,就為能去鄉下姑姑家玩。那年我大概十歲,中秋節前夕,父母因臨時有事,便讓我獨自先去姑姑家住兩天,他們隨後再到。
    我記得那天下午,姑姑在村口接到我時,夕陽正把整個村莊染成金黃色。炊煙嫋嫋,遠處不時傳來狗吠聲和孩子們的嬉鬧聲。
    “小花,半年不見,長高這麽多啦!”姑姑摸著我的頭,眼裏滿是疼愛。
    姑姑家是典型的農家院子,院子裏有棵大棗樹,這時節掛滿了紅彤彤的棗子。表姐秀英和表妹小梅聽到聲音從屋裏跑出來,三個孩子立刻笑作一團。
    鄉下夜晚來得早,吃過晚飯,姑父看了看天色說:“村裏剛裝了路燈,真是亮堂多了。”
    姑姑一邊收拾碗筷一邊接話:“可不是嘛,以前晚上黑燈瞎火的,現在好了,晚上串門都不用打手電筒了。”
    那晚,我和秀英、小梅擠在一張寬大的土炕上。我睡在中間,但和她們方向相反,頭頂靠著她們的腳。這種睡法在鄉下很常見,為的是能睡下更多人。
    秋月的清輝從窗戶灑進來,與不遠處路燈的光暈交織在一起,屋裏並不太暗。我們三個女孩子嘰嘰喳喳說了大半宿的悄悄話,直到姑姑在隔壁房間嗬斥:“幾點了還不睡!明天還要早起幹活呢!”我們才乖乖閉了眼。
    不知睡了多久,我被一泡尿憋醒了。迷迷糊糊中,我想忍到天亮,可越忍越難受,膀胱漲得生疼。掙紮了好久,我終於鼓起勇氣,準備去院子角落的茅房。
    我悄悄坐起身,怕吵醒旁邊的秀英和小梅。就在我轉頭看向窗戶的那一刻,整個人像被凍住了一樣,動彈不得。
    窗外,一個白色的人形東西正飄忽不定地移動。
    我揉了揉眼睛,確定自己不是在做夢。那時候鄉下已經裝了路燈,昏黃的光線下,那東西看得清清楚楚——它像商場門口的充氣氣球人一樣隨風飄蕩,奶白色,呈大字型,但沒有頭發,沒有五官,就是一個光滑的、人形的白色影子。
    它飄動的軌跡很詭異,時高時低,時而靠近時而遠離,但始終在姑姑家院子外圍打轉。我屏住呼吸,心髒跳得像要衝出胸膛。我想叫醒秀英和小梅,卻發不出聲音;我想挪動身體躲到牆角,卻四肢僵硬。
    那白色影子在窗外徘徊了大概一兩分鍾,但對我而言,卻像一個世紀那麽漫長。最後,它緩緩飄向遠處,消失在夜色中。
    我這才像重新獲得了身體的控製權,一頭紮進被子裏,連頭帶腳蒙得嚴嚴實實。被窩裏,我憋著眼淚,渾身發抖。我想著要不要告訴姑姑,又怕被笑話城裏孩子膽小。尿意早就被嚇沒了,我在恐懼和憋悶中不知過了多久,才迷迷糊糊又睡過去。
    第二天早上,我是被秀英搖醒的。
    “小花,快起來吃飯了!你怎麽睡成這樣,滿頭大汗的。”秀英奇怪地看著我。
    我坐起身,腦子裏立刻浮現出昨晚的景象,忙抓住秀英的手問:“秀英姐,你昨晚有沒有看到什麽東西?”
    “什麽東西?”秀英一邊疊被子一邊漫不經心地問。
    我把昨晚的見聞結結巴巴地告訴了她。秀英聽完,臉色微微變了,但很快又恢複正常,拍拍我的肩說:“肯定是你做夢了,別胡思亂想。”
    吃早飯時,我注意到姑姑和姑父低聲交談著什麽,神情嚴肅。我隱約聽到“王老漢”“昨晚走了”之類的話。
    果然,飯後不久,鄰家嬸子來串門,唉聲歎氣地說:“村西頭的王老漢昨晚過世了,家裏人今天早上才發現。”
    姑姑歎了口氣:“多好的人啊,說走就走了。”
    我心頭一緊,脫口而出:“是不是那個經常坐在村口大槐樹下的王爺爺?”
    姑姑驚訝地看著我:“你怎麽知道?”
    我小時候來姑姑家,經常看到那位王爺爺坐在槐樹下抽旱煙。他總會笑嗬嗬地招呼我們這些孩子,有時還會從口袋裏掏出幾塊糖來。去年我來時,還見過他,雖然拄著拐杖,但精神看起來不錯。
    “我...我昨晚好像看到什麽東西了。”我怯生生地把昨晚的經曆又說了一遍。
    屋子裏頓時安靜下來。鄰家嬸子與姑姑交換了一個眼神,低聲說了句:“難道是‘走影’?”
    姑姑趕緊使了個眼色,示意她不要再說下去,然後轉身安慰我:“別瞎想,你就是做了個噩夢。”
    可是從她們的神情中,我能感覺到事情沒那麽簡單。那天,我一直心神不寧,總覺得有什麽不好的事情要發生。下午,我死活鬧著要回家,姑姑拗不過我,隻好讓姑父騎自行車把我送回了城裏。
    回到城裏後,我好長一段時間不敢關燈睡覺,也不敢一個人起夜。每次父母問起來,我就把那次經曆再說一遍。起初他們覺得我是小孩子胡思亂想,直到有一次,我們回鄉過節,父親與一位年長的親戚喝酒聊天,提起了這件事。
    那位遠房伯公聽後,放下酒杯,若有所思地說:“孩子看到的,可能是‘走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什麽是‘走影’?”父親問。
    伯公捋了捋花白的胡子,緩緩道:“老輩人傳說,有些人將死之時,魂魄會提前離體,在外麵遊蕩,這就是‘走影’。它們沒有惡意,隻是不知道自己該去哪裏。見到‘走影’的人,第二天多半會聽說有人去世的消息。”
    “這不就是迷信嗎?”父親笑著說。
    伯公搖搖頭:“咱們鄉下有些事,說不清道不明。我記得我小時候,也見過一次......”
    我躲在門後,屏息聽著伯公的講述,原來不止我一個人有過這樣的經曆。這讓我既害怕又莫名感到一絲安慰。
    時光飛逝,轉眼十幾年過去了。我上了大學,學了心理學專業。有一次,在《民俗學概論》課上,教授正好講到了中國各地的民間傳說,其中提到了“走影”類似的觀念。
    下課後,我找到教授,詳細講述了我童年的那次經曆。
    教授聽後很感興趣:“從民俗學角度看,這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生死界限的模糊認知。民間認為人的魂魄不是瞬間離體的,而是有一個過程。你看到的所謂‘走影’,可能是將實際看到的某些自然現象與聽聞的死亡消息在記憶中聯係起來了。”
    “您的意思是,我隻是在事後把兩件本不相關的事情聯係在了一起?”
    “記憶是很不可靠的。”教授笑著說,“尤其是童年記憶,往往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被重構。你可能確實在那一晚看到了某種現象——也許是霧氣的特殊形態,或者月光下的影子,甚至隻是一場夢。而當第二天聽說有老人去世後,你的大腦就將這兩件事聯係了起來,賦予了這個記憶特殊的意義。”
    教授的解釋很合理,但我心中仍有一絲疑惑。為什麽那晚的景象如此清晰?為什麽我至今還能回憶起每一個細節?
    大學畢業後,我成為一名雜誌編輯。有一次,我們策劃一期“鄉村記憶”專題,我主動提出要寫一篇關於家鄉民俗的文章。借此機會,我再次拜訪了已經年邁的姑姑。
    姑姑見到我很高興,我們聊起了很多往事。我猶豫再三,還是提起了那個中秋前夜的經曆。
    姑姑沉默良久,終於歎了口氣:“其實那天晚上,不止你一個人看到了。”
    我驚訝地看著姑姑。
    “第二天村裏就有人傳言,說好幾家人都看到了一個白色的影子在王老漢家附近飄蕩。”姑姑壓低聲音說,“老輩人說,那是王老漢的魂提前走了,因為他放心不下自己的小孫子。”
    “放心不下小孫子?”
    姑姑點點頭:“王老漢的兒子媳婦在外地打工,小孫子跟著他過。他可能是擔心自己走了,孫子沒人照顧。所以魂魄不安,遲遲不肯離去。”
    “後來那孩子怎麽樣了?”
    “村裏人輪流照顧了他一段時間,後來他舅舅從城裏來接走了他。現在應該也長大成人了吧。”姑姑說著,眼圈有些發紅。
    離開姑姑家時,夕陽西下,一如我記憶中那個傍晚。村路兩旁的路燈已經換成了明亮的ed燈,把整個村莊照得如同白晝。我走在路上,心中感慨萬千。
    也許教授說的是對的,那晚我看到的隻是月光下的霧氣,或者是半夢半醒間的幻覺;也許伯公和姑姑說的才是真相,這世上確實存在科學尚未能解釋的現象。
    但無論如何,那次經曆讓我對生命和死亡有了更深的思考。那個白色的影子,不管它是什麽,都提醒著我:生命有限,但牽掛無限。就像王爺爺對孫子的愛,超越了生死的界限。
    回到城裏後,我寫下了這篇故事。在結尾處,我特別加上了這樣一段話:
    “民間傳說和信仰,不管科學與否,都是文化的一部分,承載著人們對生命的敬畏,對未知的思考。也許我們不必執著於分辨真假,而是應該理解這些故事背後的人性與情感。”
    文章發表後,意外收到了很多讀者的來信,他們紛紛分享自己類似的經曆。有一個讀者的留言讓我印象深刻:
    “我奶奶去世前晚,我也在窗外看到一個模糊的白影一閃而過。當時以為是眼花,現在想來,也許是奶奶來向我告別吧。謝謝你的文章,讓我不再害怕那段記憶,而是把它視為一份特殊的禮物。”
    讀完這條留言,我望向窗外城市的夜景,燈火通明,不再有鄉下的黑暗與神秘。但我知道,無論世界如何變化,人類對生命奧秘的追問永遠不會停止。而有些記憶,就像那個中秋前夜的白色影子,將永遠飄蕩在某個角落,連接著過去與現在,已知與未知。
    喜歡民間故事選集請大家收藏:()民間故事選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