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封瑤團隊獲得金獎

字數:6484   加入書籤

A+A-


    第六十六章 封瑤團隊獲得金獎
    徐卓遠的深夜到訪,像一劑溫和而有效的鎮定劑,悄然撫平了封瑤因家人擔憂而在心湖泛起的漣漪。他沒有過多追問那些令她煩憂的細節,隻是安靜地陪伴,用行動無聲地表明——無論外界風雨如何變幻,他始終是她可以安心停靠的港灣。這種無需言說的理解與支持,比任何華麗的言語都更具力量。
    回到房間,封瑤看著桌上那杯徐卓遠為她熱好、此刻已微涼但餘溫尚存的牛奶,心中最後一絲陰霾也煙消雲散。她重新坐回電腦前,屏幕上的ppt仿佛不再是冰冷枯燥的任務,而是她披荊斬棘的利劍和證明自我的舞台。這一次,她敲擊鍵盤的手指更加沉穩有力,思路如泉水般汩汩湧出,愈發清晰。
    正如周教授所言,區域賽不僅是項目的角逐,更是麵向國內頂尖專家展示的絕佳機會。她必須確保萬無一失,這不僅是為了團隊榮譽,更是為了回應那些隱藏在暗處的質疑,為了不負身邊人的期望。
    接下來的幾天,封瑤將全部精力投入到緊張的備戰中。她帶領團隊進行了數次高強度的模擬答辯,針對評委可能提出的各種角度刁鑽的問題,從技術實現的底層邏輯到項目落地可能涉及的倫理考量,都做了詳盡的預案。徐卓遠負責的技術核心部分嚴謹無懈可擊,趙景明則在數據呈現和可視化上提供了令人驚豔的創新方案。整個團隊在高壓下迅速磨合,凝聚力空前,每個人都像精密儀器上的齒輪,緊密咬合,為共同的目標奮力運轉。
    期間,封瑤也留意到學校論壇上的微妙變化。那些惡意最甚、傳播最廣的匿名帖雖然還在,但熱度明顯被某種力量壓製了下去,新出現的類似帖子也很快會被管理方以“信息有待核實”為由鎖定或刪除。她心裏清楚,這是徐卓遠在背後冷靜運作的結果。他並未選擇高調澄清引發更大範圍的爭論,而是采用了更有效率、也更不易引發反彈的方式控製輿論源頭,這確實符合他一貫沉穩縝密、注重實效的行事風格。
    關於文娛部和蘇晚晴,徐卓遠自那晚之後沒有再提,封瑤也沒有主動追問。她相信他所說的“用我的方式解決”自有其分寸和考量。眼下,對她而言,最重要的唯有比賽。
    區域賽的前一天傍晚,封瑤接到了父親的電話。
    “瑤瑤,”父親的聲音透過聽筒傳來,一如既往的沉穩,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關切,“明天就比賽了吧?準備得怎麽樣了?”
    “爸,都準備得差不多了,團隊狀態也很好,您和媽放心。”封瑤語氣輕快,試圖驅散父親話語中那細微的擔憂。
    “嗯,那就好。”父親頓了頓,似乎在斟酌措辭,“你媽前幾天是有點著急,聽風就是雨。我已經跟她好好談過了,我們的女兒,我們自己清楚,不是那種經不起風浪的人。外麵那些閑言碎語,不過是過眼雲煙,別往心裏去。專心比賽,無論結果如何,你在爸媽心裏都是最棒的。”
    封瑤的眼眶瞬間就濕潤了。父親的話不像母親那樣直白地表露心疼,卻更加厚重有力,那是一種建立在深刻了解基礎上的、毫無保留的信任和支持。她深吸一口氣,壓下喉間微微的哽咽,用力點頭,仿佛父親能看見一般:“我知道,爸。謝謝您。”
    “傻孩子,跟爸還客氣什麽。”父親笑了笑,聲音裏帶著暖意,“明天好好比,晚上回家,讓你媽給你做你最愛吃的糖醋排骨。”
    “好!我一定全力以赴!”封瑤笑著應下,心底暖流湧動。這就是她的家人,或許會被突如其來的流言短暫困擾,但最終給予她的,永遠是穿透迷霧的信任與深沉的愛。這愛,是她的軟肋,讓她心生牽掛;卻更是她最堅固的鎧甲,賦予她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底氣。
    區域賽當天,會場氣氛緊張而熱烈。來自各大高校的精英團隊齊聚一堂,展示著他們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探索與創新成果。
    “星橋”團隊被安排在下午出場。候場時,封瑤能清晰地感受到空氣中彌漫的競爭氣息。不遠處,蘇晚晴所在的團隊也在做最後準備。蘇晚晴今天打扮得格外光彩照人,正與隊友談笑風生,眼神偶爾瞥過“星橋”團隊這邊,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審視和……一種近乎篤定的自信?
    封瑤平靜地收回目光,不再讓外物分散心神。她微微閉眼,調整著呼吸,在心中默念答辯要點。徐卓遠悄然站到她身邊,輕輕握了握她微涼的手,低聲道:“別緊張,我們準備得很充分,項目本身具有足夠競爭力。”
    他的掌心幹燥而溫暖,傳遞著令人安心的力量。封瑤回以他一個堅定的微笑:“我不緊張。”重活一世,她早已深刻明白,真正的對手從來不是別人,而是那個曾經可能怯懦、可能猶豫的過去的自己。今天,她要超越的,正是自己。
    輪到“星橋”上台。封瑤作為項目主陳述人,步履從容地走到台前。她穿著簡潔大方的職業套裝,長發利落地束起,露出光潔的額頭和一雙明亮自信的眼睛。聚光燈下,她沒有絲毫怯場,落落大方地開始介紹項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從項目初衷到核心技術,從算法創新到應用前景,她的陳述條理清晰,重點突出,語言精準而富有感染力。尤其是在闡述“動態情緒權重因子”這一核心創新點時,她不僅引經據典,結合心理學和社會學理論,更用具體生動的案例,將複雜的理論講得深入淺出,連台下幾位一直麵容嚴肅的評委也露出了感興趣的神色,微微頷首。
    答辯環節,才是真正考驗團隊實力和臨場應變能力的時刻。麵對評委們或尖銳或深入的問題,封瑤與徐卓遠、趙景明三人展現了驚人的默契,應對自如。徐卓遠負責的技術難題解答邏輯嚴密,層層遞進,無懈可擊;趙景明則配合著用生動直觀的數據演示和圖表進行輔助說明,化抽象為具體;封瑤則從項目整體架構、社會價值和人文關懷的角度進行補充與升華。三人一體,攻守兼備,展現出了極高的專業素養和卓越的團隊協作精神。
    封瑤能清晰地感覺到,評委席正中那位頭發花白、精神矍鑠的老者——來自清北、德高望重的李院士,目光多次落在她身上,那目光中帶著嚴謹的審視,但似乎也隱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讚賞。
    最終陳述結束,台下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封瑤帶領團隊成員鞠躬致謝,心中一片澄澈與平靜。他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無愧於過往的付出,也無愧於彼此的信任。
    比賽結果將在所有團隊展示完畢後當場公布。等待結果的時間裏,封瑤去了一趟洗手間。剛走出隔間,就在洗手台前遇到了顯然已等候片刻的蘇晚晴。
    蘇晚晴正對著鏡子補妝,看到封瑤出來,動作優雅地頓了頓,嘴角勾起一抹意味不明的笑:“封瑤,今天表現不錯嘛,看來那些論壇上的風風雨雨,並沒影響到你的狀態。”
    封瑤慢條斯理地打開水龍頭,任由清涼的水流劃過指尖,透過光潔的鏡麵看著蘇晚晴,目光平靜無波:“謝謝蘇學姐關心。專注於自身提升的人,內心自有錨點,自然不會輕易被外界的噪音幹擾。”
    蘇晚晴臉色微僵,精致的妝容似乎也掩蓋不住那一瞬的失態,隨即她又揚起更燦爛的笑容:“是嗎?希望待會兒公布結果的時候,你還能保持這份淡定。”她“啪”地一聲合上粉餅盒,語氣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酸意和挑釁,“聽說李院士最討厭的就是項目華而不實,隻會誇誇其談,沒有紮實的技術根基。”
    封瑤關掉水龍頭,抽出一張紙巾細細擦幹手上的每一滴水珠,這才轉身正視蘇晚晴,眼神清亮而銳利,仿佛能穿透一切偽裝:“是否華而不實,評委老師們自有專業公斷。倒是蘇學姐,似乎對我們‘星橋’項目格外‘關心’,連李院士的私人喜好都打聽得一清二楚。這份過於厚重的‘心意’,我們真是心領了。”
    她語氣不卑不亢,聲音平穩,卻帶著一種洞悉一切的通透力量,讓蘇晚晴瞬間有種被看穿心底算計的心虛與狼狽。
    “你……”蘇晚晴一時語塞,精心維持的從容麵具出現裂痕。
    封瑤不再多言,微微頷首,便徑直離開了洗手間,留下一個挺直的背影。有些交鋒,無需多言,實力和最終的結果自會證明一切。言語的機鋒終是末節,真正的戰場在台上的展示與評委的評判之中。
    回到會場不久,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最終評審結果揭曉。
    當主持人用清晰洪亮的聲音念出“本屆區域賽金獎獲得者——‘星橋’團隊,項目負責人:封瑤”時,封瑤感覺自己的心跳仿佛漏跳了一拍,隨即被巨大的喜悅和如釋重負的成就感淹沒。身邊的團隊成員瞬間爆發出歡呼,徐卓遠緊緊握住了她的手,深邃的眼眸中滿是為她驕傲的光芒,趙景明也興奮地拍著她的肩膀,臉上洋溢著勝利的喜悅。
    他們成功了!不僅獲得了代表最高榮譽的金獎,更重要的是,他們的項目理念和創新性得到了權威專家們的高度認可。
    頒獎典禮上,李院士親自為金獎團隊頒獎。他將沉甸甸的證書遞到封瑤手中時,和藹地笑了笑,壓低聲音對她說道:“小姑娘,你的‘動態情緒權重因子’想法很新穎,理論基礎很紮實,陳述得也非常清楚,抓住了情感計算中的一個關鍵難點。繼續努力,未來可期啊。”
    “謝謝李院士的肯定!我們會繼續深入探索,絕不辜負您的期望!”封瑤激動地接過證書,緊緊抱在胸前,心中的信念如同被點燃的火焰,更加熾熱而堅定。這份來自業界泰鬥的認可,是對她所有努力、堅持與天賦的最好回報。
    區域賽的輝煌勝利,如同一道強烈而純淨的光芒,瞬間驅散了所有曾籠罩在身邊的陰霾。學校論壇上那些殘存的流言蜚語,在絕對的實力和硬核的榮譽麵前,顯得如此蒼白可笑,很快便沉底無人問津。取而代之的,是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讚揚封瑤個人能力與“星橋”團隊創新精神的帖子,輿論風向徹底扭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凱旋而歸的當晚,封瑤如約回家吃了媽媽精心準備的糖醋排骨。飯桌上,父母臉上洋溢著無法掩飾的自豪和喜悅,之前的憂色早已一掃而空。張阿姨之類的閑言碎語,自然也不再被提起,仿佛從未發生過。
    看著父母輕鬆而開心的笑容,封瑤知道,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實力,成功地守護了家人的安寧與驕傲,也向所有關注她、以及曾經質疑她的人,有力地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然而,生活的波瀾總是一重接著一重,攀登上一座高峰後,視野前方又會出現新的峻嶺。區域賽的餘溫尚未完全散去,一個全新的、充滿挑戰的“意外”悄然降臨。
    這天,封瑤接到一個顯示為首都區號的陌生號碼來電。對方自稱是國內頂尖科技期刊《人工智能前沿》的編輯部主任,語氣十分客氣。他在電話中表示,期刊方麵在本次區域賽的專題報道中,敏銳地注意到了“星橋”項目,尤其是封瑤作為核心成員提出的“動態情緒權重因子”概念,認為其極具理論創新性和學術發表價值,因此特意正式邀請她,根據這一核心概念,撰寫一篇詳盡的學術論文,投稿至《人工智能前沿》。
    封瑤握著電話,心中震驚無比。《人工智能前沿》!這是她前世在學術道路上踽踽獨行時,隻能仰望、想都不敢想的頂級期刊!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機遇,一個能讓她的研究成果進入更廣闊學術視野的平台。但與此同時,這也意味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將一個比賽中證明有效的創新點,擴展、深化為一篇符合頂級期刊嚴苛要求的學術論文,需要更深入係統的文獻梳理、更嚴謹科學的實驗論證、更規範專業的行文表述,以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
    她下意識地想立刻聯係徐卓遠商量,尋求他的意見和支持。但一個念頭忽然閃過腦海——徐卓遠已經為她抵擋了太多風雨,鋪平了太多道路。這一次,這或許是她需要獨立麵對的關鍵挑戰,是真正在學術圈內憑借自身力量證明她封瑤科研能力的一次重要機會。她需要獨自完成這次攀登。
    與此同時,徐卓遠也接到了一個來自家裏的越洋電話。電話那頭,他那位向來威嚴、惜字如金的父親,語氣難得地緩和了許多,甚至帶著一絲幾不可查的探詢:“卓遠,你們那個項目,拿了區域賽的金獎?李老還親自表揚了?”
    “是的,父親。項目得到了評委組的一致認可。”徐卓遠平靜地回答,語氣一如既往的沉穩。
    “嗯……做得不錯。”父親頓了頓,似乎有些遲疑,最終還是問出了口,“那個叫封瑤的女孩子……就是之前你提到的,那個很努力也很有想法的同學?她……在其中的貢獻,很突出?”
    徐卓遠敏銳地捕捉到父親語氣中的細微變化,那不僅僅是對項目成功的肯定,更是一種對封瑤個人能力的初步認可和好奇。他看向窗外蔚藍的天空,目光似乎穿透了千山萬水的距離,落在了那個正因接到期刊邀約而心潮澎湃、躊躇滿誌的女孩身上。
    他知道,封瑤的天空,絕不會止步於一個小小的區域賽金獎。她的潛力如深海,才華如璞玉,正待慢慢雕琢綻放。而他要做的,是成為她最堅實的後盾,守護這片廣闊的天空,讓她能夠無懼風雨,盡情翱翔,去觸碰屬於她的星辰大海。
    新的挑戰與機遇並存,未來的道路在腳下延伸。他們的故事,才剛剛翻開波瀾壯闊的新篇章。成長,就是在這樣不斷的自我突破與相互守護中,淬煉出更堅韌閃亮的靈魂,也邂逅那片更加廣闊無垠的天地。
    喜歡重回校園開啟逆襲人生請大家收藏:()重回校園開啟逆襲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