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正文
字數:5429 加入書籤
【引言:一個時代的迷思與一個縣域的求索】
【一、調研背景。】
【1995年,是我國改革開放事業已步入第十七個年頭,也是“八五”計劃的收官之年,更是我國經濟體製轉軌與社會結構轉型深水區的一年。國家經濟高速增長,市場化改革的框架得以初步確立,但過去激進改革措施所積累的深層矛盾開始集中顯現:社會經濟運行的結構性失衡、金融秩序的潛在風險、社會利益的劇烈分化和政治生態的演變,無一不是嚴峻而複雜的挑戰。】
【宏觀經濟:自93年十六條調控措施貫徹以來,“投資、消費、出口”三架拉動經濟增長的馬車表現不一。投資熱度雖得以暫時抑製,但仍舊是經濟增長的主力;消費平穩增長,但主要源於貨幣超發引發的通貨膨脹餘波未平;出口或將異軍突起,遠超預期,為接下來的經濟軟著陸提供重要緩衝。然而,內需引擎大幅度衰減,就業率創曆史性新低,物價上漲幅度過高則成為我國經濟中最為突出的矛盾,底層民眾基本生活保障被侵蝕、產業結構的嚴重失衡。過去多年超發的貨幣大多流向投機市場,卻缺乏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工農剪刀差進一步擴大,城鄉二元結構矛盾持續深化……】
【金融市場:在金融監管體係尚不完善的背景下,資本市場基本淪為權貴圈錢工具,大量資金脫離實體經濟,進入證券、期貨、房地產等領域進行投機炒作,不僅積累了巨大的潛在金融風險,也加劇了產業結構的虛實失衡。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問題極為突出,不良貸款率仍處於危險高位,三角債問題雖經多次清理但並未根除,持續困擾著實體企業的健康發展……】
【政治生態:分稅製改革重塑央地財政關係,導致地方政府麵臨財權上收、事權下壓的治理困境,尤其是縣鄉政府,財政經上級部門層層減扣,大多陷入了財政赤字,幹部工資長期拖欠成為普遍現象,鄉村基層治理因此進一步失序,“村霸鄉紳”階層再度崛起,民眾和政府關係呈緊張對立。巨大的財政壓力和市場經濟的浪潮,讓部分官員的理想動搖、信念滑坡,‘唯經濟發展’的考核機製,也扭曲了部分官員的政績觀和行為模式,統計造假和形象工程屢見不鮮。腐敗問題如不遏製,將從個人行為演變為體製性頑疾,或者說現在已是久病成疾……】
【社會民生:基層政府的財政赤字,讓公共建設、公共服務等民生福利支出被進一步壓縮。社會保障體係殘缺,教育與醫療成本大幅增加,公共資源分配不均,居民財富在高通脹下被悄然虹吸,基層警務組織渙散,三農和治安問題或將激化。國企改製的“抓大放小”戰略在執行層麵往往被異化為“一賣了之”,被包裝成‘資不抵債’的優質國有資產不斷流失,下崗分流所帶來的社會壓力悄然繼積蓄,勞動者地位斷崖下滑……】
【二、調研目的。】
【在上述背景下,我聚焦自身家鄉奉省海灣市代管的興寧市,作為東北縣域經濟的典型樣本,濃縮了多重矛盾。其發展軌跡既具有典型性,也不乏特殊性。本次調研旨在全麵梳理興寧市在農業、工業、服務業及國企改革等方麵的現狀與問題,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可持續發展路徑,進而為更大範圍內的縣域經濟轉型提供鏡鑒探。】
【三、調研方法。】
【本次調研采取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方式,確保數據的真實性與建議的可行性:實地走訪法、數據收集法、交叉驗證法、案例分析法、比較研究法、影像記錄法……】
【四、調研範圍與對象。】
【在興寧市委、市政府、林業局、土地管理局和其他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本次調研時間跨度為1995年7月至8月,範圍覆蓋興寧市下轄的主要鄉鎮、街道及重點企業。調研對象包括:農業領域的種植大戶、養殖戶、合作社負責人。工業領域:農副食品加工、泳裝、電子等民營企業及國企管理層。服務業領域:旅遊業從業者、個體工商戶、市場管理者。政府層麵:各鄉鎮、街道、局辦負責人及相關業務幹部。群眾代表:大齡貧困農民、下崗職工、返鄉青年、普通市民等……】
【五、調研對策。】
【本報告試圖回答三個問題。】
【1、區域定位與發展路徑問題:興寧市在財政吃緊的情況下,應如何明確自身在區域經濟格局中的定位。是繼續走資源依賴、投資拉動的傳統路徑,還是立足本土優勢產業,探索一條差異化、可持續的內生型發展道路?】
【2、產業結構與競爭力問題:興寧市的產業結構仍以傳統農業和小規模輕工業為主,產業鏈短、附加值低、抗風險能力弱。應如何推動農業產業化、工業集群化、服務業現代化?如何構建“農+工+服’的三產立體模型,促進經濟長期高效發展?】
【3、社會公平與民生保障問題:麵對城鄉收入差距擴大、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社會保障體係薄弱等現狀,興寧應如何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隨著國企進一步深化改革,如何避免改革中的優質國有資產流失,怎樣保護職工利益,應對就業壓力與社會穩定……】
【筆者水平有限,經驗尚淺,本報告必然粗糙,必然存有謬誤,但它足夠真誠。】
【懇請您的批評指正。】
【……】
“市長?”
“市長,馬上十二點了!”
不知過了多久,江大鷹連續提醒喚了幾句,又解釋道:“剛才李主任敲門讓你去吃飯,但你沒回應…要不咱先吃飯去吧?”
劉學義才恍然清醒過來,視線從文件上挪開,抬起頭看了眼時間,然後又低頭去看:“叫小李打飯過來,你們也沒吃吧?讓他打三份。”
“行。”江大鷹答應下來,又欲蓋彌彰地說:“那個,振邦在他的辦公室等著呢,可能也沒吃,這孩子太老實。我之前叫他去政府食堂吃午飯他都不去,不願意占公家便宜。”
這孩子太老實?你跟我說那個為了調研,和你一起偽裝成省會商人、省報記者等不同身份的江振邦太老實?
因為調研報告中將江某人並未隱藏自己的調研手段,劉學義對這些情況已經有所了解,此刻聽到江大鷹如此形容自家兒子,緩緩抬起頭,眼神詭異地看了他一眼,又看向周立偉,吩咐道:“讓小李打四份,叫你兒子也進來,一起吃吧。”
“好的!”
周立偉羨慕地給了江大鷹一個眼神,直覺告訴他,這老江以後可能他媽的要父憑子貴了。
……
“咱們先墊墊肚兒吧,市長還得一會兒。”
劉學義他們沒吃午飯,江振邦和李青鬆也沒吃,但各自吃了一個大蘋果。
蘋果是從李青鬆辦公桌下的一個黃色禮盒裏拿出來的,盒子上印著幾個醒目的黑字——老兵精品果蔬。
江振邦心中並不意外,李青鬆這個市府辦主任就是政府的大管家,三哥就算把別人都忘了,他這裏也絕對落不下。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李青鬆是在從市長那回來後,才把水果拿出來的。
就在半小時前,快到十一點半的時候,李青鬆曾進入隔壁市長辦公室,意圖提醒劉市長該去食堂了,卻看到對方紋絲不動地伏案閱讀那本厚的像相冊一樣的大本子,李青鬆不得不和江大鷹周立偉兩個局長換了個眼神,然後悄無聲息地退了出來。
再回到自己辦公室,李青鬆對江振邦也親切了一些。
之前的客氣,是看在江大鷹和周立偉麵子上的禮貌。
現在,李青鬆又多了幾分實實在在的審視和好奇,不僅拿出水果,還主動搭話,打聽起江振邦的情況:諸如多大年齡了?大學學的什麽專業,有沒有找對象,江振邦一一禮貌回應。
“對了,之前聽你爸說你做了個調研,具體是什麽內容的?”
李青鬆終於扯到了正題,江振邦剛準備回答,周立偉走到了門口:“李主任,市長讓辦公室打四份飯送來,邊吃午飯邊辦公…振邦你也來。”
“好!”李青鬆立刻拿起固定電話,看了眼江振邦似乎在開玩笑:“振邦,想吃什麽菜?”
江振邦嗬嗬:“您別逗我,跟市長一起吃飯,哪怕讓我吃鹹菜都行啊。”
李青鬆擺手:“鹹菜哪行?我提前讓食堂留過菜了,去吧,一會就能送到。”
江振邦拎起書包,跟周立偉走向隔壁的市長辦公室。
到了門口,周立偉站定了攔住他,低聲囑咐:“別緊張,劉市長肯定會問很多問題,他得確定這份報告是你本人寫的,而不是別人代筆。就像之前我和你爸兩個人問你那樣,你照常發揮,有些不好回答的,我們給你打圓場……”
“明白,您放心。”
江振邦點點頭,心中半點緊張害怕都沒有,反而有點期待。
期待不源於“劉市長”,興寧市的市長不算個多大的官,他上輩子就做過,雖然是個副的,但如果不出車禍,馬上就要與對方同級了。
這份期待源於劉學義本人,對方是淩日縣人,每一步都是穩紮穩打走上來的,履曆非常豐富,先從武裝部參謀起步,然後給縣領導做秘書,三年的功夫下放到鄉鎮做一把手,然後是財政局局長,副縣長,沒兩年又被調到海灣市計委任副主任,接著才來興寧接任的市(縣)長……
若不出意外,兩年後,劉學義將升為興寧一把手,然後繼續按照這個節奏升官,最終官至副部級,這是建國以來,興寧走出去的最高級別的領導了,沒有之一。
在那場於全國範圍鬧得沸沸揚揚的奉省拉票大案中,劉學義也絲毫沒有受到波及,是極少數能夠平安退休,安享晚年的高級官員。
由此可見,劉學義不僅有很有能力和智慧,其人也有著原則和底線,更重要的是,他頭頂上的天線也很硬,沒有過硬的天線是絕對做不成副部的。
正廳和副部之間看似隻差了一步,距離卻仿佛隔著一道鴻溝,祁廳長做夢都跨過去,卻落了個含恨而終的下場。
六年後,在劉學義調任奉省華州市市長,官職正廳級時,江振邦才聽說對方原來有軍隊內頂級大佬的支持。
可惜前世的江振邦沒有什麽向上社交的意識,雖然通過劉學義分配了工作,也有父親江大鷹的關係,但他那時還年輕,不屑搞關係,沒能及時讓對方成為自己的政治資源。
等江振邦成為發改局局長時,意識到要找天線才能上副縣,劉學義卻退休了,江振邦無奈退而其次,挑來選去,選了個落馬的,結果被牽連,平白讓自己的官路走得很坎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