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市領導在興科打擂台

字數:4140   加入書籤

A+A-


    李建和趙敏都是老記者,見過的大人物、聽過的離奇事不知凡幾,但眼前這個年輕人,依舊讓他們感到一種難以言說的違和感。
    他的年紀太輕,氣質卻老練得像是浸淫官場商海幾十年的老狐狸,每句話都穩重得體。
    江振邦將自己的上位,包裝成了一場“有誌青年遇上伯樂領導,在改革春風下大膽實踐”的時代劇。
    故事裏,他個人的能力是引子,市領導的魄力是關鍵,而國企改革的大背景則是舞台。
    每一個環節都經得起推敲,每一個細節都充滿了正向的能量。
    李建和趙敏手中的筆快速在筆記本上記錄著。
    他們敏銳地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個企業家的發家史,更是一個絕佳的新聞題材。
    一個二十一歲的大學畢業生,是如何在短短八十天內,將一個負債千萬、瀕臨破產的國營老廠,改造成一個手握過億訂單、前途光明的明星企業?
    這個故事本身,就是對興寧市、乃至整個奉省國企改革成果的最好詮釋。
    “江董,口說無憑。”
    采訪的尾聲,李建推了推眼鏡,目光灼灼,“我們想去興寧實地看一看。”
    “隨時歡迎,現在咱們就出發?”
    當天下午,江振邦便陪同兩位記者,帶著采訪團隊返回了興寧。
    晚上到了地方,在興寧最好的飯店,安排一頓生猛海鮮和珍饈美酒。
    次日,記者們才到興科公司實地走訪。
    江振邦讓劉學義和夏朗來打了個照麵,拍幾張照片,再講幾句話。
    臨走的晚宴,劉學義也出席了,再來一頓生猛海鮮烤全羊。
    把這群無冕之王喝美了,江振邦讓馮子豪,每人都送上不菲的紅包做潤筆費,這是當下行內的規矩。
    剛送走《奉省廣播電視報》和《奉陽晚報》的記者,還沒完。
    第二天一早,錢愛萍副校長的電話就打了過來,通知江振邦奉省電視台新聞頻道的人已經出發,下午就到興寧,讓他做好接待準備。
    這次的陣仗,比之前兩家報社的要大得多。
    下午一點,一輛印著“奉省電視台”字樣的依維柯,和兩輛掛著政府牌照的桑塔納,浩浩蕩蕩地駛入了興科公司的大門。
    電視台這邊人就多了,主持人、攝像、燈光、錄音,甚至還跟來了一位副總監親自督陣。
    校方這邊,校長李蘭芝和副校長錢愛萍親自跟車前來。
    市裏更是不敢怠慢,孫國強和劉學義都出麵了。
    海灣市那邊也提前通知了,領導非常重視,書記王洪澤、市長陳平,宣傳部長孫明傑,以及主管工業的副市長周海都來蹭鏡頭了。
    這場麵,與其說是對企業或某位企業家的專訪,不如說是一場高級別的政治宣傳活動。
    采訪過程被安排得滴水不漏。
    從江振邦的個人經曆,到興科公司的奇跡轉型,再到VCD產品的現場演示,每一個環節都經過了精心彩排。
    江振邦的表現無可挑剔,他將早已爛熟於心的說辭娓娓道來,既突出了個人的能力與遠見,又將功勞巧妙地歸於市委市政府的英明領導和改革開放的時代春風。
    孫國強、劉學義、王洪澤等領導,自然也要在鏡頭前發表講話。
    整個采訪過程持續了近三個小時,但不知道真正能剪入鏡有多少秒。
    送走龐大的采訪隊伍後,海灣市委書記王洪澤提議要在興科公司開了個現場會。
    領導說開會,那就開嘛。
    王洪澤當仁不讓地坐在主位,市長陳平坐在他的左手邊。
    興寧市的孫國強和劉學義等人,則分坐兩側,每個人的麵前都擺著一杯冒著熱氣的清茶,卻沒人有心思去碰。
    江振邦坐在末席,安靜地扮演著一個傾聽者的角色。
    王洪澤清了清嗓子,環視一圈,微胖的臉上帶著幾分官方式的笑容,但那笑容並未抵達眼底。
    “同誌們,今天這個場麵,我看了很受觸動。興科公司的成功,是咱們海灣市,乃至奉省國企改革的一麵旗幟!”
    “所以,宣傳工作必須要跟上,這個省電視台,還是江董事長自己,通過學校聯係的資源找來的,我們海灣市的動作有些滯後了。”
    “孫部長,這件事你要親自抓,協調好省市兩級的媒體資源,讓興科的VCD打響全國!”
    被點名的宣傳部長孫明傑立刻應道:“明白,我會後就聯係媒體!”
    王洪澤滿意地點點頭,話鋒一轉:“但是,我們不能隻有一枝獨秀,要百花齊放。”
    “興寧市作為改革試點,不能光靠一個興科來撐門麵。”
    “之前,興寧市委在國企反腐工作上,力度很大,決心很強,這一點值得肯定的。但反腐隻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什麽?是發展!”
    他看向孫國強和劉學義,目光銳利。
    “省裏基本確定了,方省長預計在一月中旬,要親自來興寧視察工作。這是對我們工作的檢驗,也是興寧市的一次巨大機遇!”
    “所以,在方省長來之前,興寧除了興科之外的十四家國營廠,也要拿出個樣子來,盡量形成多點開花的局麵。不能讓省長覺得我們興寧的國企改革,就是把所有資源都堆給了一個廠子,那不叫改革,那是亂來。”
    孫國強和劉學義對視一眼,沒有說話。
    那十四家廠子剛剛經曆了一場傷筋動骨的大清洗,新的領導班子上任還不到一周。
    距離一月中旬,也就剩下半個月的時間……開花?怎麽開花?
    “王書記說的對,多點開花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陳平忽然插話,先是表示了讚同,隨即語氣一轉。
    “不過,做工作,還是要講科學,講唯物主義的。興寧那十四家廠子的情況,在座的同誌們都清楚。”
    “新上任的廠長們剛上任幾天,他們需要時間去熟悉情況,去製定方案,去籌集資金。”
    陳平聲音不大,但每個字都清晰地傳入眾人耳中。
    “所以,我認為接下來這十幾天內,能讓這些廠子恢複生產秩序,讓工人們看到希望。”
    “等方省長來的時候,匯報出一個切實可行、邏輯清晰的未來發展規劃,就已經算是了不起的成績了。”
    “非要逼著他們在這半個月裏就出成績,這不符合客觀規律,是唯心主義,要不得。”
    話音落下,王洪澤麵色陰沉無比,會議室裏也陷入了一片詭異的寂靜。
    所有人都低下了頭,假裝研究著自己麵前的茶杯。
    江振邦心中更是慶幸不已。
    鬥爭很激烈啊,打擂台都打到我的地盤上來了……
    幸虧當初老子我沒去海灣市委辦,否則指不定多鬧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