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浪成於微瀾之間2

字數:6127   加入書籤

A+A-


    1996年1月7日,周天。
    席卷奉省的輿論熱潮,經過一周的傳播與發酵,非但沒有絲毫平息的跡象,反而像是被添了新柴的烈火,借著南下的報紙和雜誌,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更為洶湧的波瀾。
    興科公司,董秘辦公室。
    一個小小的辦公室裏,五部嶄新的電話機一字排開,鈴聲像是串通好了的交響樂,此起彼伏,就沒真正斷過。
    馮子豪和他手下兩個剛從大學招來的實習生,已經處於一種近乎麻木的狀態。
    每個人都恨不得長出三頭六臂。
    耳朵邊上永遠是話筒,嘴裏重複著近乎相同的話術,“喂,您好,這裏是興科技術公司”,手裏的筆在筆記本上瘋狂記錄,紙張翻得嘩嘩作響。
    “您是滬市第一百貨的采購部?要訂八百台VCD?還有兩千個電熱水壺,四千個插排?好…我們公司的政策是,預付款達到百分之五十,可以優先安排生產,並且享受百分之五的折扣減免……”
    “喂,您好,這裏是興科技術有限公司……是的,我們就是報紙上那個興科……什麽?您是《羊城晚報》的記者?想約江董的專訪?非常抱歉,我們董事長的日程今天已經全部排滿了,我先幫您登記一下,稍後一定給您回複,好嗎?”
    “你好,我是江振邦董事長的秘書……啊?之江衛視?你們也要來采訪?好的好的……”
    這幾天,來自全國各地的電話,如同雪花般湧入這個小小的辦公室。
    有各大城市的百貨公司、家電賣場,揮舞著鈔票要訂購興科的所有產品。
    有財大氣粗的批發商巨頭,開口就要承包整個省的總代理權。
    甚至還有南方的私營企業老板,想方設法打聽到江振邦的手機號,開出百萬年薪的天價,想挖他過去做職業經理人。
    現在的江振邦,也已經完全用不著海灣市宣傳部或者母校幫忙牽線搭橋了。
    全國各地的媒體,從省級衛視到行業內部雜誌,嗅到這股熱度,發現了其中巨大的新聞價值,都開始主動要求來興寧做專訪。
    實在是江振邦的故事太具傳奇性了。
    二十一歲的年紀,應屆大學生的身份,臨危受命的悲壯背景,八十天扭虧為盈、訂單過億的驚人業績,再加上國企改革、下崗潮的苗頭逐漸興起,國貨自強這些極具時代感的光環加持……
    所有元素疊加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完美的、讓全國公眾都為之瞠目結舌的敘事。
    熱議如潮水般湧來。
    有人讚歎他是百年一遇的商業奇才,是國家未來的經濟棟梁。
    有人感慨這是改革開放催生的時代英雄,是屬於九十年代中國人自己的勵誌故事。
    連帶著,興科公司的訂單自然也迎來了爆炸式的增長。
    中午十一點半,臨近飯點,鈴聲總算有了片刻的喘息。
    馮子豪拿著寫滿了的通話記錄,敲開了江振邦辦公室的門匯報工作。
    自輿論掀起後,興科又增加七萬三千台VCD的預購訂單,按平均2200一台的出廠價,再抵消折扣優惠,總金額約等於1.5億,其中預付款已到賬了6000萬。
    至於興科其他產品的訂單,也翻倍激增,總金額達8000萬,公司的庫存都空了。
    剩下的隻有幸福的煩惱,雖然江振邦已提前布局進行了擴建增產,但員工依舊不夠,興科的產能還是跟不上。
    加之當下這個年代的媒體速度傳播較慢,輿論熱度還未達到頂峰,可以預見的是,後續訂單還會又一波大幅度的增長,興科可能要麵臨一段時間供不應求的情況。
    但應該不會積壓過多訂單,導致大範圍客戶流失和品牌受損的負麵狀況發生。
    因為強大輿論帶來的第二個好處就是,在上周,江振邦和孫國強、劉學義在酒桌上談完合並計劃之後,為了迎接方省長的視察,也為了應對可預見的訂單增長,興寧市委市政府以驚人的速度,連夜開會,特事特辦,用“無償劃撥”的形式,將興寧市五金廠和塑料廠兩個國營廠,送給了興科技術有限公司。
    這兩個廠子此前效益非常一般,所以整件事幾乎毫無阻礙,五金廠和塑料廠的上上下下都是喜迎王師的氛圍。
    有些員工和領導,聽聞自己以後就是興科的人了,當天放鞭炮吃餃子,喜氣洋洋的直接在陽曆年就把春節給提前過了。
    一夜之間,興科的總職工人數,從一千人,暴增至一千八百餘人。
    目前興科正在對塑料廠和五金廠的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完成後,便能讓興科的供應鏈大大增強。
    兩個廠子的冗員經過短暫的培訓,可以很快補充到VCD的生產線中,大幅提高興科的產能。
    不過江振邦沒有直接合並兩個國營廠,而是順勢將兩個廠子完成公司製改革。
    自己也將興科技術有限公司,改成為了興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興科集團以控股的形式,掌管興科機械公司和興科塑料公司兩家子公司,興科集團內還分別設立了:家電事業部、視聽事業部、通信與信號事業部。
    不直接將兩個國營廠並進來,而是成為子公司,原因很多。
    直接吞並兩個文化、機製完全不同的老廠,將其員工和管理體係完全打散重組,極易引發劇烈的文化衝突和員工抵觸,管理成本極高,子公司模式,給予了緩衝和過渡期。
    另一方麵,也是給未來的資本運作空間。
    如果未來兩個子公司發展得好,子公司架構為它們單獨引入投資、甚至上市融資預留了可能性。
    反之,如果經營不善,也更容易進行剝離或關閉,相當於多了一層防火牆。
    給興科本部設立家電、視聽、通信三個事業部,則是為了興科本身的各司其職,相互協作,進一步優化組織架構。
    “另外,五金廠和塑料廠的接收工作已經全部完成,技術改造方案也通過了,最多十天,就能給我們的生產線提供穩定的零件供應,生產部初步計算,VCD的成本約能壓縮到九百塊錢一台……”
    “馬超那邊什麽情況?”
    馮子豪照著本子念:“朝陽酒業的桃子酒明天就能開壇,馬超信心很足,說是明天想請你吃個晚飯,嚐一嚐。食品廠的幹脆麵試吃反響很好,正在進行包裝設計階段……”
    “走,先吃飯去吧,邊吃邊說。”
    江振邦帶著馮子豪來了食堂,但今天他沒去小食堂,而是在大食堂找了個位置,跟著員工一起排隊打餐。
    “廠長!你來我這先打啊?”
    員工們看到了,也沒有太驚奇,因為江振邦並不是總在小食堂吃的,偶爾也會在大食堂吃,有在隊伍前麵的職工看他來,立刻自願讓出位置給他插隊。
    “不用。”
    江振邦笑著擺擺手,繼續聽馮子豪匯報工作。
    “從《羊城晚報》到之江衛視,還有京城的好幾家,都想采訪你…有幾個名氣不那麽大的,說是已經坐火車來興寧了。”
    江振邦道:“已經在路上的,就讓人家來吧,你安排好時間。其他的你可以講講讓他們推遲兩天,尤其是京城的,等15號方省長到興寧,你提前通知他們一起來。”
    “我之前炒作是為了銷量,現在也要給領導畫麵啊,不能喧賓奪主嘛。”
    “好的,明白。”
    馮子豪連連點頭記下,方省長來視察的日子已經定下了,就是15號下周一。
    排了五六分鍾隊,二人才打上飯,但食堂人滿為患,沒有空位。
    江振邦和馮子豪隻能回小食堂,看到了高誌遠,他便說了下排隊的情況:“員工多了,這個老食堂有點小,耽誤事兒啊。”
    “新食堂雖然在建,但至少一個月之後才能竣工。眼下這個問題還是要解決的,你想想辦法,在不影響生產和工人用餐體驗的情況下,拿個方案出來。”
    “花點錢也沒什麽…實在不行就在夥食上多加點肉,堂食一部分人,給工位上的工人送一部分,搞個分流。”
    高誌遠點頭:“好,沒問題,明天就改。”
    江振邦又道:“咱們這些領導,每人的基本工資加分紅,每月到手最少也是萬八千塊了,我和文明有產品分紅,賺的更多。但無論如何,記住一點,千萬不要脫離群眾。哪怕是九分想著自己,一分想著基層職工呢。”
    “兩參一改三結合不是口號,是有製度的,幹部也要參加勞動。我這周沒下車間,是因為我一直在去其他國營廠視察,也相當於下了車間。”
    “另一方麵,公司飛速發展,大家要多加強學習,不止是學管理,更要學些電子和家電相關的知識,起碼對當下前沿的行業動態有個了解,不要被甩下了。”
    因為有職工代表私下跟江振邦反映了部分高管不太好的苗頭,他沒有指名道姓地輕點了一下。
    眾人心中均是一顫,連聲稱是是是好好好,江董批評的是,我們下午就去門口掃雪,晚上挑燈夜讀!
    自入職當天,打跑了羅誌餘三人之後,江振邦在他們麵前再也沒紅過臉,沒罵過一個髒字,平常交代工作的語氣也是平靜舒緩的,但威勢卻越來越重。
    好似淵水深沉靜止,又像山嶽巍然聳立。
    如今全國熱議,好評如潮,又給江振邦鍍了一層金身。
    就連是陳玉彬和王輝這倆個快要退休的老家夥,對他都有點發怵的。
    可能是因為江振邦不輕不重地點了一句,大部分高管們的用餐時間,比平常快了不少,匆匆忙忙的吃完就去工作了。
    小食堂內,就剩下陳玉彬和江振邦二人。
    “上周五,組織部派了個考察組來興科,開完了民主推薦會。”
    陳玉彬忽然壓低了音量:“你的正式任命啥時候下來?”
    孫國強沒有食言,之前說要等奉省電視台播報了興科的新聞,他爭取在方省長來之前給江振邦扶正,送他一程。
    眼看著下周省長就要來了,也開始走流程了。
    “具體時間不確定,但說是明天周一早上開常委會集體討論。”
    “有把握麽?”
    陳玉彬問完,又略有擔憂地提醒:“雖然有書記和市長支持,但之前下去那四十多個廠領導,可是和幾個常委沾親帶故的…能量不小啊,場外因素你也要考慮到。”
    可不麽,都告到中樞去了。
    但江振邦還是盡量保持平常心,至少臉上雲淡風輕:“通過了更好,沒過就繼續聘任,無論什麽級別,一樣都是為了人服務嘛。”
    陳玉彬心道扯犢子,都是為人民服務,那讓你小子掏大糞去,看你願意不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