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中樞領導也要來?
字數:5958 加入書籤
“但是……”
方清源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電話那頭陷入了三四秒的沉默,這短暫的無聲,卻比任何雷霆萬鈞的質問都更讓人窒息。
但是啥啊?你倒是說啊?
方清源能聽見自己血液在耳中奔流的聲響,見那頭不再開口了,他謹慎地組織著語言,主動接話道:
“其實呢,這些思路主要是基於興科集團的江振邦小董事長,在實踐中提出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我們省委聽了之後,認為極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壯大新興產業,加快我省國企改革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所以,我就牽頭,和省計委、經貿委等各部門同誌們結合奉省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初步的研討和補充。”
“這份報告,也在我們省委常委會上進行了討論,大家都認為,這可能是為我們整個奉省的老工業基地轉型,提供一個全新的解題思路,也符合‘九五’計劃中,國家要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大政方針。”
方清源又道:“金書記對此也是非常支持的,經過大家討論後,我才將這份不成熟的報告呈送上去,就是想聽聽您和中樞的指示……如果有哪裏不對,您可以通過相關部委的同誌和我們溝通,我們後續再修改、再調整。”
方清源這一番話,滴水不漏。
既點明了思路的來源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江振邦,又強調了這是奉省省委的集體決策,連即將退休、追求平穩的金瑞澤書記都點了頭。
潛台詞很清楚:我們奉省,上上下下,都想試一試。
當然,上麵有指示,我們可以改,但總體方向不會變。
因為這是符合九五計劃,符合中樞精神的,上麵沒有道理否決我們啊。
電話那頭的祝鐵成“嗯”了一聲,似乎在消化方清源話裏的信息,沉默兩秒才說道。
“這份規劃是很好的,確實是‘九五’計劃中的內容。相關部委的同誌也覺得,你們提出的很多觀點都很有啟發性。對於這種有益的探索,中樞的態度向來是鼓勵的。但是……”
又是一個“但是”!
方清源的後背剛剛鬆弛了一分,瞬間又繃緊了。
這一次,祝鐵成的語速順暢了許多:“但現在有些同誌的看法是,我們國家這麽大,各省要有各省的分工和產業格局。奉省,乃至整個東北地區,目前的優勢還是在重工業和裝備製造業。電子信息產業,我們已經有了一些基礎比較好的地區。”
祝鐵成的話很直白:“比如,計算機和互聯網產業,基本都集中在首都;通信和消費電子產業,在珠三角、長三角和西安那些科教重鎮,也已經形成了相當的氣候……所以,有些同誌擔心,奉省現在才入局,會不會造成新一輪的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這不符合中樞對奉省的產業定位。”
方清源沉默了足足兩秒。
他緩緩開口,聲音裏聽不出任何情緒:“祝總,這個方案最大的優點,就是並不需要國家和地方投入什麽真金白銀。我們強調的是政策引導,市場主導,主要還是依靠興科集團這樣的企業,進行自我造血、自我發展。”
“我們奉省省委、省政府,對接下來要做的這些工作,是有熱情,也有決心的。”
他深吸一口氣,加重了語氣:“興科集團的改製曆程和現在的經營狀況,我此前也跟您做過匯報。那份興寧市縣域經濟的報告,以及興寧市現在的跨越式發展、還有興寧市圓滿完成國企改革的成績……”
方清源頓了一下,鄭重地陳述:“我很確定,自93年全國深化產權製度改革以來,興寧市的國企改革工作,是可以作為我們奉省各縣區級標杆的,不止是興科集團一枝獨秀,而是欣欣向榮,百花齊放的大好局麵。”
“興寧市原有十五家縣屬國營企業,原有在冊職工4156人,和全國大多數縣市一樣,起初均三角債纏身,工資都發不出來。”
“但經過這一輪大刀闊斧的改革,通過合並重組,現在還剩下十二家。拋開發展迅猛的興科之外,剩下的十一家企業,也沒有一家倒閉,現已全數脫困,”
“截至上個月,興寧市實際國企職工人數已經突破了7157人。”
“在我省都在為下崗職工安置問題焦頭爛額的時候,興寧市的國企改革,非但沒有製造新的失業,反而淨增了三千多個就業崗位,這還不包括國企之外,其上下遊配套產業鏈所間接帶動的就民營經濟……”
“你講的這些數據我都知道。”
祝鐵成打斷了方清源的發言,又讚揚道:“興寧市的國企改革工作,哪怕在全國範圍,也是非常亮眼的,這個小江董事長也是興寧市國企改革領導小組的成員吧?”
方清源的眉頭舒展開來,緩緩道:“對,這些都證明了,小江董事長有著超前的商業眼光、有著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深刻理解,也有一定的宏觀經濟視野。”
“這個綜合能力,在年輕幹部中都是全國少有的。如果他不是心懷抱負,而是單純為了個人財富,以興科現在的勢頭,他想成為一個億萬富翁,甚至十億富翁,都是很輕鬆的事情,但他沒有。”
“在這些前提之下,他講的那些宏偉藍圖,金書記、我,還有我們省委、省政府的其他同誌,都比較期待,想要探索一下。”
方清源說完,電話那頭,祝鐵成短暫地沉吟了片刻,聲音再次響起時,似乎帶了些許追憶的味道。
“說起來,興寧變化的源頭,還是小江寫的縣域經濟調研報告。我最近讓總院政研室的同誌們又調出來看了一遍…二百七十多張照片,每一張都拍得很生動,不是簡單的記錄,而是帶著思考去取景。有從高處俯瞰的全貌,也有深入街巷的特寫。”
“看著那些去讀文章,圖文結合,把一個縣級市的生機和沉屙都展現得淋漓盡致。”
“數據紮實,條理清晰,指出的問題一針見血,給出的對策因地製宜,既有針對性,也有普及性,興寧市當下的發展,也印證了報告中對策的正確性……以小見大,這個年輕人確實不得了啊!”
方清源心中稍定,順著話頭接了下去:“是的,王誌成部長還在常委會上誇過他,說江振邦年紀雖小,但做一個縣長已經綽綽有餘了。”
“是個人才,難得的人才。”祝鐵成先是給予了高度肯定。
這讓方清源的神經略微放鬆。
可緊接著,祝鐵成話鋒陡然一轉,冷不丁地問:“可我還聽說,他在你們省委擴大會上,又講曆史包袱,又談財政貢獻,言辭很激烈啊,具體怎麽回事?”
來了!
終究還是來了!
方清源最擔心的事情,到底還是發生了!
是誰把話遞上去的?現在追究這個已經沒有意義了,二十個省部級領導都參加了那天的擴大會,想瞞也瞞不住!
方清源早有準備,麵對這記突如其來的重拳,他沉默半秒,便將腹稿脫口而出:“這個情況確實是有的,他當時講了一些話,很不妥當。”
“不過,這也是事出有因。因為當時會議的核心議題,討論的是興科集團上劃省屬後的股權分配問題,辦公室的同誌沒有傳達到位,讓江振邦以為自己來開這個會隻是講一講興科改製的經驗。”
電話那頭沒有任何回應,隻有一片沉寂。
方清源穩住心神,繼續解釋:“結果這會開起來後,他覺得自己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我們省裏的一些同誌主張要占據51%的控股權,會議氛圍也緊張起來了。”
“江振邦畢竟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會上麵對那麽多省領導,感到很大壓力,又覺得自己和興寧市上上下下幹部群眾過去的努力,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其次,會議前一天,在來奉陽之後,江振邦又親眼看到了很多下崗裁員的工人。這些景象,對他觸動很大。種種因素的影響下,他有些急不擇言了。”
“但是呢,我們省委省政府經過討論後,普遍認為,江振邦在會議說的那些話,也不過是他的談判策略……以及,他這個年輕人對家鄉的關心則亂,看問題隻看到了局部的一個區,一個省,沒有站到全國一盤棋的高度!”
電話那頭依舊沉默。
方清源語氣堅定地說:“今後,我們省委省政府會加強對這類年輕幹部的思想政治引導,絕不會再出現類似的情況發生了!”
電話那頭的祝鐵成“唔”了一聲:“這樣啊,年輕人嘛……”
欲言又止,祝鐵成直接跳過了江振邦的話題:“關於你們奉省國企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構想,我覺得不錯。”
頓了一下,祝鐵成重複表態:“清源同誌,不管其他人怎麽看,你們奉省關於產業結構調整的想法,我個人是支持的。”
“政企分開,市場主導,公平競爭嘛!”
“路就擺在那裏,誰能走通,就看各自的本事。奉省,未必不能走出一條差異化的發展道路來!”
聽到這句話,方清源長長地呼出一口氣,感覺一顆懸著的心,終於放回了肚子裏。
隨後,他又和祝鐵成聊了十多分鍾,直到下午兩點才掛斷電話。
……
下午兩點零五分,江振邦也剛剛跟吳振華結束通話,他兜裏的手機忽然急促地響了起來。
“叮鈴鈴~”
江振邦抬手接起。
“喂,您好。”
“振邦嗎?我是高源。”電話那頭,省長秘書沉穩而略帶一絲急切的聲音傳了過來。
江振邦心中一動,身體下意識坐直了:“誒,源哥,什麽指示?”
高源沒有寒暄,直接切入正題,聲音壓得很低:“長話短說,有個事兒我先給你透個氣,你不要告訴任何人,包括你們興寧市的領導。”
如此語氣,如此叮囑,非同尋常!
江振邦立刻嚴肅地保證:“源哥你放心,我江振邦是出了名的廁所裏吃燒餅——口難開,夢裏我都不帶講的!”
高源被他這句俏皮話逗得笑了一下,但語氣馬上又謹慎起來:“過兩個月,中樞會有首長下來,視察咱們奉省的國企改革情況……你們興寧是重點!”
江振邦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
“過兩個月?具體是什麽時間?四月份?”
“沒定,有可能是四月,也有可能是五月,最遲不會超過六月……”
高源的聲音繼續傳來,一字一句,清晰無比:
“但是,行程裏一定會專門到興寧,看一看興寧市的國企,尤其是興科!”
“所以,你現在就要做好萬全的準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