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遊曆凡塵,感悟人生
字數:4989 加入書籤
金丹既成,壽逾千載。
站在凡俗生靈難以企及的生命高度,林玄的心境反而愈發沉靜如古井無波。他深知金丹之後,修為的積累固然重要,但心境的錘煉、對天地法則的感悟,同樣至關重要,甚至從長遠來看,更為根本。《長生道果》的玄奧,遠非一味汲取靈氣、閉死關苦修所能窮盡,其更重心境的圓融無瑕與對生命本質的深切體悟。
於是,深思熟慮後,他做出了一個決定——融入凡塵,遊戲人間,於萬丈紅塵的煙火氣中,悄然打磨這顆新成的金丹道心,使其不僅擁有力量,更具備承載這份力量並與天地共鳴的“厚度”。
他騎著那匹已陪伴他多年、此刻被《龜息術》斂去所有神異、僅看起來比尋常凡馬高大健壯些的黑鬃馬,離開了荒蕪寂靜的萬枯嶺,一路不疾不徐地向東而行。選擇以凡馬代步,而非動用靈力飛行或使用可能留下獨特法力波動的飛行法器,正是他謹慎性格深入骨髓的體現,力求將自身存在的一切痕跡降至最低,如同水滴融入江河。
數日後,一人一馬踏入了一個位於兩國交界之處的凡人小鎮。小鎮依山傍水,民風大多淳樸,但也因地處偏遠、資源有限而顯得頗為貧瘠,鎮上連個像樣的、醫術精湛的郎中都甚是少見。
林玄在鎮尾尋了一處帶著小院的破舊茅屋,付了些許銀錢租下,略作清掃,便安然入住。他並未動用任何修士手段去改變居所的環境分毫,任由其保持著原有的簡陋與質樸。他像真正的凡人一樣,親自動手修補那漏雨的屋頂,開辟了一小片菜地嚐試耕種,並從附近山野間采來符合時令的尋常草藥,依著凡俗古法,仔細炮製、晾曬在院中。
他徹底收斂了金丹真人的一切超凡特質,搖身一變,化身為一個遊曆四方、略通岐黃之術的落魄書生,自稱“林先生”。
白日裏,當晨光熹微,他便會搬一張老舊的小桌,坐在鎮口那棵不知經曆了多少歲月的老槐樹下,桌上規整地擺放著幾本刻意做舊的泛黃醫書和一疊質地粗糙的草紙。若有麵帶愁容的鄉民前來求醫,他便仔細詢問病情,耐心切脈探查,然後提筆寫下處方,或是從身旁的木匣中取出幾包自己親手炮製、藥性力求溫和的草藥贈與對方。
他刻意未顯露任何超越凡俗的醫術手段,所開方子皆是最為基礎、穩妥,甚至在一些“行家”看來略顯保守的凡間成方,用藥極其謹慎,劑量往往偏於溫和。然而,在無人能夠察覺的細微之處,他總會於問診切脈之際,渡入一絲微不可察、精純無比且充滿生機的溫和丹元之氣,疏通患者鬱結的經脈;或是在炮製、抓取藥材的瞬間,以神念無形中調整激發其最本源的藥效生機。此舉既能切實幫助這些淳樸的鄉民緩解病痛,亦是他對自身金丹力量進行精妙入微控製的一種獨特修行方式。
於是,時日稍長,鎮上的居民們逐漸發現,這位新來的林先生雖然年紀輕輕,言語不多,為人低調,但開的方子卻格外紮實有效。一些常見的頭疼腦熱、風寒咳嗽或是跌打損傷,往往照著他的方子吃上幾副藥,便能明顯好轉直至痊愈。就連鎮上那位經驗豐富的老郎中都曾感到棘手的幾樣纏綿日久的慢性沉屙,在他這裏耐心調理一段時間後,也似乎有了令人欣喜的緩和與起色。
更難得的是,他行醫問診,從不主動索要診金,若是一些家境貧寒者前來,他更是連藥錢也分文不取。偶有患者或家屬心中過意不去,執意送上一些自家種的蔬菜、養的雞鴨產的蛋,或是些許幹糧土產,他也不再推辭,欣然收下,並溫和地道一聲謝,讓人倍感親切。
久而久之,“鎮尾來了個心腸好、醫術也紮實可靠的年輕先生”的消息,便如同春風般吹遍了小鎮及周邊的幾個村落。前來這棵老槐樹下求醫問藥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使得這往日裏較為冷清的鎮口,平添了幾分生氣。
林玄每日便這般安然坐在老槐樹的濃蔭之下,一邊從容應對著前來求醫的鄉民,一邊耳中自然而然地收納著這方天地間最真實、最鮮活的市井喧囂。
他聽著婦人們聚在一起閑聊著家長裏短、柴米油鹽,聽著壯年漢子們蹲在牆角抱怨今年收成的好壞與糧價的起伏,聽著不知愁滋味的孩童們追逐嬉笑打鬧,聽著須發皆白的老者們圍坐歎息著歲月的無情與生命的無常。
他看著新生的嬰孩被滿懷希望的父母抱來,懇求寫一道保佑平安康健的符籙盡管他畫的隻是寓意吉祥的普通字符),看著正值壯年的家庭頂梁柱因意外傷病而麵露頹唐與憂慮,看著昔日恩愛的夫妻因生活瑣事積累而爭吵反目,也看著壽數將盡、白發蒼蒼的老人躺在床上,眼神渾濁卻異常坦然地麵對即將到來的生命終結。
紅塵百態,喜怒哀樂,愛憎癡怨,生老病死……這一切,如同一條看似渾濁實則蘊藏著無盡生命力的涓涓細流,從他眼前、更從他澄澈的心間緩緩流淌而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憑借力所能及的手段治病救人,緩解苦痛,卻從不試圖強行逆轉天命,幹涉既定的生死輪回。遇到那些真正生機耗盡、壽元已至、藥石顯然無靈的垂危之人,他也隻是依據脈象,神色平靜地輕輕搖頭,開上幾副能夠略微緩解身體痛苦、使最後時光安寧些的溫和方子,然後並不多言,隻是安靜地陪在悲慟欲絕的家屬身旁坐上一會兒,給予一種無聲卻充滿理解的慰藉。
他開始真正體會到,為何一些流傳久遠的修仙典籍中,常會提及“紅塵練心”這四個字的重若千鈞。
在這最平凡、最質樸、最真實的煙火人間,在這充斥著柴米油鹽、悲歡離合的日常裏,恰恰最直接地映照並蘊含著天地間最深刻、最本源的生命真諦與法則運行的細微痕跡。
長生,漫漫道途,其終極意義究竟是為了什麽?
而“活著”本身,拋開力量與壽元,其本質又是什麽?
他擁有遠超凡俗想象的千載壽元,身懷足以翻江倒海、令凡人視若神明的法力神通。但這些令人豔羨的一切,在麵對眼前這些生命短暫、飽嚐生活艱辛與瑣碎煩惱、卻又在苦難中綻放出微小確幸與頑強生命韌性的凡人時,似乎也變得不再那麽絕對和唯一,甚至不斷引發著他對於“道”、對於“存在”本身的更深層次思索與叩問。
一種難以用言語精確描述的明悟與通透之感,如同初春冰雪消融後的溪水,在他平靜的心湖深處漸漸滋生、匯聚、沉澱。那並非修為境界的直接攀升或法力的暴漲,而是對“存在”、“生命”、“因果”、“輪回”等大道概念的更為深邃的理解與把握。他體內那枚代表著不朽與力量源泉的金丹,在這種日漸深厚、源於生活本身的感悟持續浸潤下,似乎變得更加圓融內斂,光華盡藏,與周遭天地環境的聯係也越發和諧緊密,仿佛他本身就成了這凡俗小鎮自然的一部分。
每當夜深人靜,月華灑滿小院之時,他便會回到那間依舊簡陋的茅屋之中。
抬手點燃一盞光線昏暗的油燈,昏黃的燈光勉強驅散一隅黑暗。他取出幾卷在路上隨手購買的凡俗書籍,或許是些講道理的經史子集,或許是記錄各地風土人情的遊記雜談,亦或是一些充滿奇聞異事的地方誌怪小說,就著這微弱的燈火,靜靜翻閱。
窗外,是夏夜裏不知疲倦的蟲鳴規律作響,偶有遠處村落傳來的幾聲模糊犬吠,更顯夜之幽深。窗內,唯有燈火如豆,映照著泛黃的書頁,以及那極其輕微的、規律的翻頁聲,在寂靜中清晰可聞。
他體內那枚不朽的金丹,無需刻意引導,便自發性地緩緩旋轉不息,如同宇宙星空中最為精妙和諧的造物,自然而然地、涓滴不遺地汲取著天地間在此處稀薄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靈氣,將其轉化為精純而平和的丹元,補充著日常微不足道的消耗。而那源自神秘係統的每日穩定修為增長,也在這份遠離修仙界紛爭仇殺、貼近生命本源的寧靜感悟之中,被更徹底、更完美地吸收、融合,無聲無息地夯實著他那本就遠超同階的道基。
【叮!宿主於凡塵俗世中靜心體悟生命真諦,道心愈發明澈通透,金丹根基微獲淬煉,修為+5。】
那熟悉的係統提示音,偶爾會在他心神最為沉靜安寧的時刻於識海中響起,帶來的修為獎勵雖不算豐厚,卻總能讓林玄嘴角泛起一絲淡淡的、會心的笑意,這讓他更加確信,自己眼下所選擇的這條於紅塵中修行的道路,方向並未走偏,是契合《長生道果》之道的。
有時,讀罷一卷,他會輕輕放下手中的書卷,身形不動,目光卻已悠然投向窗外那沉沉的夜色,以及更遠處零星閃爍的、代表著凡人家庭的溫暖燈火。他的目光寧靜而深遠,仿佛能穿透這凡俗世界的夜幕,窺見到那隱藏在萬物表象之下、更為深邃玄奧的大道軌跡與法則脈絡。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亦能淬煉仙者道心。”他低聲自語,聲音微不可聞,嘴角含著一絲淡淡的、真實而平和的笑意,那是發自內心的寧靜與滿足。
誠然,打打殺殺,奪寶爭鋒,快意恩仇,是修仙路上最為常見、也最為人所熟知的一種常態與曆練。
但於無人知曉的幽深秘境中默默潛修,積累力量,是修仙。
而於眼前這萬丈紅塵、市井阡陌之中靜心體悟,感受生命最原始的流轉與韻律,觀察因果的細微交織,又何嚐不是一種更深層次、直指本心的修行?
他的長生路,不求轟轟烈烈,不願名動寰宇,但求如溪流般細水長流,於穩中求取那一絲絲的進益,於平凡日常的點點滴滴中,窺見大道至簡的真章,於這般外人看來或許是“歲月靜好”的沉澱中,悄然積累那通向不朽的堅實根基。
這處看似毫不起眼、靈氣匱乏的凡人小鎮,這片日夜彌漫著濃鬱煙火氣的平凡生活,對於此刻剛剛穩固金丹境界、亟需打磨道心的林玄而言,或許正是一個意想不到的、絕佳而珍貴的悟道之地與心靈港灣。
日子,便在這般平淡似水、充實而又暗含玄妙道韻的舒緩節奏中,一天天安靜地、不著痕跡地悄然流逝。
“林先生”的名聲與那些帶著感激與些許好奇的故事,在小鎮居民的口耳相傳中,慢慢變成了一個帶著些許神秘色彩,卻又令人倍感安心的鄉野傳說。而他本人,則依舊如同定格在時光中的畫卷,每日清晨,準時出現在那棵老槐樹下,看天上雲卷雲舒,品世間人情百味,行醫濟世積累善緣,同時也修行著己身的大道。
喜歡低調修煉百年,徒手可斬真仙請大家收藏:()低調修煉百年,徒手可斬真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