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現遺刻
字數:5306 加入書籤
彌仞那句“這觀底下……有東西。”如同在寂靜的潭水中投入了一塊巨石,瞬間在破敗道觀壓抑的空氣裏激蕩起無形的波瀾。
蕭見白與不嗔的神色驟然繃緊,所有的疲憊與傷痛似乎都在這一刻被強烈的警惕與好奇所取代,目光如炬,齊齊聚焦於腳下那冰冷粗糙、布滿灰塵與幹枯苔蘚的青石板。
“地、地下有東西?” 不嗔喉頭滾動了一下,下意識地用力跺了跺腳,仿佛想震出什麽來,聲音裏帶著難以掩飾的緊張,“小仞仞,你可別嚇我!這荒山野嶺的,底下……底下不會是埋著什麽千年老僵屍,或者被鎮壓的凶煞吧?” 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玉衡星域那蠕動搏動、散發著滔天邪能的蝕淵之心,胃裏一陣翻騰。
蕭見白沒有作聲,但他周身的氣息瞬間變得如同出鞘的利劍般鋒銳。他俯下身,屈起指節,如同最老練的工匠,在不同位置的青石板上依次輕輕叩擊,側耳傾聽著反饋回來的細微聲響。
“咚咚……咚咚……” 大部分石板傳來沉悶厚實的回響,顯示下方是堅實的夯土地基。然而,當他叩擊到一塊靠近坍塌神龕基座、看似與周圍石板嚴絲合縫、並無特異之處的青石時,傳來的卻是略顯空洞、帶著一絲回音的“篤”聲。
“這裏有暗格,或是通往更深處的入口。” 蕭見白站起身,語氣篤定。
他示意彌仞和不嗔稍退,自己則握緊那柄以布包裹的斷杖,將冰寒內力凝聚於杖尖,小心翼翼地抵住那塊異常石板的邊緣縫隙。
內力微吐,如同靈蛇探穴,隻聽石機內部傳來一聲輕微卻清晰的“嘎達”機括聲響,那塊厚重的青石板先是微微一顫,向內陷落半寸,隨即在一陣低沉的摩擦聲中,緩緩向一側滑開,露出了一個僅容一人佝僂通過的、向下延伸的黝黑洞口。
一股比觀內更加濃鬱、混合著千年塵土、潮濕岩石以及某種陳舊木料腐朽氣息的陰冷之風,立刻從洞中撲麵湧出,帶著歲月沉澱特有的寒意,讓靠得最近的不嗔忍不住打了個寒噤。
洞口下方,是一段陡峭向下、以粗糙岩石開鑿而成的石階,深不見底,黑暗如同粘稠的墨汁,吞噬了目光所及的一切。
三人交換了一個眼神,無需多言,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相同的決意。線索已然指向此地,謎團近在眼前,斷無因可能的危險而退縮的道理。更何況,他們本就是行走在刀鋒之上的人。
蕭見白當先,斷杖微垂,劍意內斂卻蓄勢待發,如同潛入深潭的獵手,一步步謹慎地踏下石階,身影迅速被黑暗吞沒。
彌仞深吸一口氣,壓下內息的不適與暗種傳來的微弱悸動,烏鱗匕首反握在手,風繭感知如同最敏銳的觸須,全力向四周蔓延開去,時刻警惕著黑暗中可能潛伏的任何異常。
不嗔則最後看了一眼身後破敗的大殿和那跳躍的火光,深吸一口氣,將體內那縷開陽本源與微薄佛光催動起來,在周身形成一層淡淡的護體光暈,嘴裏念念有詞地跟著踏入了黑暗。
石階並不長,約莫向下走了二十餘級便到了底。腳下是平整的石板地麵。眼前是一條狹窄逼仄的甬道,寬度僅容兩人勉強並肩,高度也需微微低頭。
兩側牆壁是未經打磨的粗糙岩體,觸手冰涼潮濕,壁上每隔一段固定的距離,便嵌著一盞造型古樸的青銅燈盞,隻是早已油盡燈枯,覆滿了厚厚的灰塵和蛛網。
空氣凝滯而陰冷,彌漫著一種與世隔絕的死寂,唯有三人極其輕微的呼吸聲、衣袂摩擦聲以及腳步聲,在這封閉的空間裏被放大,產生空洞而令人心悸的回響。
前行了約十丈距離,甬道到了盡頭,一扇虛掩著的、布滿深綠色銅鏽與斑駁刻痕的石門擋住了去路。
蕭見白以斷杖尖端抵住石門,示意身後兩人戒備,隨後緩緩用力。沉重的石門發出“吱呀——”一聲悠長而刺耳的摩擦聲,在這絕對寂靜的地宮中顯得格外瘮人,仿佛驚擾了某種沉睡的存在。
石門之後,豁然開朗,是一間不算太大,卻顯得頗為規整的方形石室。
石室中央,擺放著一張表麵打磨光滑的石桌,旁邊配著兩個同樣材質的石凳。
桌麵上,靜靜地放置著一盞通體由羊脂白玉雕琢而成的蓮瓣形燈盞,燈盞旁,散落著幾卷顏色已然發黃、甚至邊緣有些卷曲破損,但材質明顯非凡的卷軸。
然而,最引人注目、幾乎占據了所有視野的,則是石室四麵牆壁上,那刻得密密麻麻、如同蟻篆般的古老文字與大量線條繁複的圖案。
那些文字並非現今通用的楷書或隸書,而是更加古老艱深的篆文,其間還夾雜著大量道家特有的雲篆符籙,如同天書般晦澀。
而那些圖案,則與上層壁畫的風格一脈相承,但明顯更加精細、係統,充滿了嚴謹的推演意味。
大量描繪著周天星辰的運轉軌跡、北鬥罡煞的布列陣勢、二十八宿的方位分野,以及一些看似與人體行氣脈絡相關,卻又與尋常武學內功心法迥然不同、更側重於感應天地、引動星力的奇異經絡走向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彌仞的目光,幾乎是第一時間就被正對石門的那麵主壁牢牢吸引了過去。
主壁的上方,以浮雕手法刻著一幅巨大的、極其精準的北鬥七星圖。
每一顆星宿不僅位置分毫不差,旁邊還用古篆標注著其秘傳的名稱與獨特的星辰符印。
更令人驚異的是,七星之間,並非空白,而是以某種閃爍著微光的銀色礦物細線鑲嵌連接,構成一個玄奧無比、隱隱散發著微弱能量波動的陣勢。
而在北鬥七星圖案的正下方,以遒勁有力、入石三分的筆觸,鐫刻著數行殷紅如血、曆經歲月卻依舊鮮豔奪目的朱砂大字:
“清微祖庭,鎮守此方。觀測星變,謹守樞機。”
“七星移位,妖邪暗生。履霜堅冰,其象已萌。”
“後世弟子,若見斯文。當循星引,重定乾坤。”
——清微子 絕筆
“清微子……這、這是清微派開山祖師的尊號!” 不嗔湊上前,仔細辨認著落款,臉上滿是驚愕與難以置信。他在寺中藏經閣做雜役時,曾偶然翻到過一些記載道門源流的雜書,其中便有關於這位傳奇人物的隻言片語。
“這裏……這裏竟然是清微派早已湮沒無聞的一處祖庭?他們……他們居然也知道星樞之事?還說什麽……‘重定乾坤’?” 這信息對他而言,衝擊力實在太大。
蕭見白沒有理會不嗔的震驚,他已快步走到石桌旁,動作輕柔卻迅速地拿起一卷獸皮卷軸,小心翼翼地拂去表麵的浮塵,緩緩展開。
卷軸上的字跡與壁上的篆文同源,但記載的內容更為具體詳實。
他目光如電,快速掃過,沉聲道:“這卷是《星樞觀測錄》。其中明確記載,清微派自上古時期便負有觀測天象、監控‘七星樞機’運轉之責。此地,便是古代一處極其重要的觀測點。
卷中提及,若七星光芒無故黯淡、方位發生不應有的偏移,便預示著對應的星樞可能遭遇重大變故,天地之間將生‘星殞之厄’,引發浩劫。”
他放下這卷,又立刻拿起旁邊另一卷顏色更深、顯得更為古舊的卷軸,展開後,眉頭瞬間緊鎖,語氣也更加凝重:“此卷名為《域外妖邪警示錄》。
其中提及,遠古之時,曾有域外‘妖邪’試圖染指、吞噬七星樞機之力,被上古大能聯手擊退,並設法封印。然而,封印並非一勞永逸,需要依靠七星本身的力量循環往複,方能維係。
清微派世代守護於此,一為觀測星樞狀態,二便是在必要之時,引導匯聚星力,加固那遠在星空深處的封印。”
彌仞走到主壁前,伸出微涼的手指,輕輕撫摸著那冰冷的刻字和線條繁複的星圖,心中諸多疑團豁然開朗,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更加沉甸甸的責任感。原來如此。
清微派並非僅僅是一個精通道法符籙的道教門派,他們是知曉星樞存在、甚至世代肩負著監控與守護使命的古老傳承。
上層壁畫上那些看似隨意的星圖標記,並非裝飾,而是留給後世可能到來的傳人,或者像他們這樣身負星樞之緣、不得不卷入這場紛爭的“有緣人”的隱秘指引。
而那“重定乾坤”四字,無疑就是指要修複已然鬆動甚至破損的七星封禁,徹底對抗那在黑暗中蠢蠢欲動、意圖卷土重來的噬界妖。
“看來,冥冥之中自有指引,我們找對地方了。” 彌仞的聲音低沉,帶著一絲撥雲見日後的明悟,但更多的是一種直麵宏大使命的沉重,“清微祖師的警示,與開陽、玉衡兩位星樞前輩所言,完全吻合。我們走過的路,並非偶然。”
她將目光從主壁移開,投向其他幾麵石壁。
上麵刻滿了各種精深玄妙的星辰感應法門、引動和駕馭星力的特殊符咒與口訣訣竅,以及大量關於如何辨別不同星樞的狀態、應對星力異變、乃至在星樞受損時如何進行初步穩固的珍貴記載。
這些知識,對於他們未來尋找和接觸其他尚未可知的星樞,無疑是雪中送炭,是無比寶貴的財富與依仗。
然而,她體內那絲自踏入道觀便存在的、源自地底深處的微弱共鳴感,並未因進入這間蘊藏豐富的石室而消失或減弱,反而變得更加清晰、更加具體了一些。
那共鳴的源頭,似乎並非這間石室本身,而是還在更下方?更深的地底?
彌仞的目光,帶著探尋與一絲新的警惕,緩緩掃過石室的每一個角落。最終,她的視線定格在了石室內側一個不起眼的、似乎是供清修弟子打坐冥想用的圓形石台上。
石台表麵因常年使用而顯得異常光滑,而在石台正中心的位置,有一個不起眼的、淺淺的凹槽。
那凹槽的形狀,看似隨意,但落在彌仞眼中,卻讓她心頭猛地一跳——那輪廓,與她懷中貼身珍藏的那枚玉衡星鑰碎片,竟隱隱有著某種難以言喻的吻合。
喜歡刃鱗江湖請大家收藏:()刃鱗江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