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女仙十一

字數:2533   加入書籤

A+A-


    1、謝自然
    果州南充縣的大方山下,謝家小女自然正盯著碗裏的新米飯出神。十四歲的少女忽然推開碗筷:盡是蛆蟲。父母驚愕間,見她取來皂莢煎湯,飲下後吐瀉竟日,排出許多赤白小蟲。從此她再不沾五穀,隻以柏葉為食,後來連柏葉也免了,最後竟連水也不飲。
    這不過是謝自然諸多異事中的一樁。七歲那年,母親送她隨尼姑修行,不出一年便因病歸家。可這卻古怪——她常道些之類的話,眼神清亮得不似孩童。有日她登上大方山頂,對著老君石像長跪不起,竟說服父母舉家遷居山頂。
    山居歲月裏,少女的行徑越發離奇。她言能見常人不見之物:說踏過蛇背如履寒冰,虎嘯近在耳畔卻隻聞腥風。更言常有八位天使隨侍——二青衣童子戴芙蓉冠,八黃衣使者執玉笏,另有天神把守門戶,儼然一副仙家儀仗。
    貞元三年春,她拜謁開元觀絕粒道士程太虛。歸來說要建金泉道場,預言三月三日群仙畢至。到了那日,果然天現異象:林中馴鹿不避人群,雲霞結成宮闕模樣。次日有仙人送來鑲寶白鞍,言此乃安居之兆。五月裏,她房中常現九色光板,群仙來往牆壁如鏡,各自帶著幾案隨從。最奇是她梳發時,總有黃雲繞身,七名黃冠仙人侍立左右。
    父母漸不敢近她居所,鄉人皆呼仙女之室。有次父親忍不住坐了她的床榻,當夜狂風驟起,嚇得全家跪地禱告。自然卻笑言:此乃陳山神示警,他可是魏晉時的老前輩。
    絕粒登真,凡蛻仙骨。謝自然的故事最動人處,不在她飲風吸露的神異,而在那份近乎執拗的天真。當世人忙著科考婚嫁時,這少女把人間煙火一點點剔出生命,像剝筍般褪去凡胎。後來她是否真成東極真人已不重要——那些馴鹿、黃雲、九色光,或許隻是純粹之心的倒影。畢竟神仙之道,原就是與塵世背道而馳的孤勇。
    貞元十年八月十九那日,謝自然開始每日誦讀《黃庭經》十遍。每當她誦經時,總有兩名童子侍立左右。經文每誦完一遍,就有一名童子將抄錄的經文送往天界。到了九月一日,群仙再度降臨,帶來一枚鬥大的仙桃,半赤半黃半紅,宛如朝霞凝就。她隻嚐了一小片,餘下的便被仙侍收回。
    五日後,西王母親臨,手持三道金符令她吞服。符紙入喉,謝自然頓覺通體清涼,五髒如洗。王母輕撫她發頂:下次再來,便是永別。又指著身側一位仙女道:此乃汝之同道。
    十月十一日清晨,謝自然正在靜室打坐,忽聞仙樂縹緲。抬頭見一位無名仙使踏雲而來,手持三道新符與六片桃肉。她服下靈符,食罷三片桃肉,仙使便攜餘下桃肉離去。待到暮色四合時,那仙使又至,這次帶來一件天衣。
    時辰到了。仙使話音方落,室外傳來麒麟長嘶。謝自然褪去粗布衣裳,著天衣乘麟而去。須臾又乘鶴歸來,將天衣疊好置於鶴背,自己卻換上舊衣。家人隻見鶴唳衝天,哪知女兒已脫胎換骨。
    此後她常聞天樂,總以《步虛詞》為引。仙樂起時,必有雲璈相伴——那樂器形如圓鏡,弦動時漾起七彩光暈。她告誡鄉人:殺生損壽,冤債難償。又將修道秘訣細細道來:柏葉需采石上新生,茯苓要配枸杞胡麻,最忌墳塋旁的陰柏。煉藥須用山泉,遠離煙火血食,方可得仙人垂青。
    天衣登真,道心惟微。謝自然飛升那日,繩床上舊衣猶存體溫,案頭《黃庭經》墨跡未幹。她留下的不僅是柏葉服餌之法,更是一麵照妖鏡——世人求仙多是為不死,她卻用十四年光陰證明,真正的仙道,是要先死盡俗念。那些天樂、雲璈、麒麟鶴駕,不過是純粹道心感召的幻影。正如她常說的:修道如剝筍,褪盡層層妄念,方見本真。
    2、神針飛仙
    南海進貢的奇女子盧眉娘入宮那年,剛滿十四歲。她生來雙眉纖長如線,垂至鬢角,原是北朝帝師的後裔,家族流落嶺南已曆百年。
    這姑娘有雙神仙手。能在尺絹上繡出整部《法華經》,七卷經文芝麻大的字跡,點畫分明如刻。更絕的是她製的飛仙蓋——將一根蠶絲劈作三縷,染就五色,織成五重金羅傘蓋。傘麵上十洲三島隱現,玉女駕鸞,童子持幡,千餘人物栩栩如生。傘骨輕若無物,抹上特製香膏後卻堅如金鐵。
    唐順宗召她入宮那日,命人取來十張素絹。眉娘端坐繡繃前,指尖翻飛如蝶。三日後再看,絹上竟現出整座蓬萊仙境:海浪是撚碎的螺鈿染的,雲霞用孔雀羽線鋪就,最奇的是那些米粒大的仙人,衣袂褶皺裏還藏著《道德經》的微縮楷書。皇帝撫掌驚歎,當即封她作。
    宮中歲月清閑。她每日隻飲兩小杯百花釀,餘下時間都用來雕琢一把象牙梭子。有宮女偷瞧見,那梭子鏤空處藏著十二時辰星圖,輕輕一吹,能聽見昆侖山的風聲。元和年間某個清晨,侍婢發現她的繡繃上留著半幅未完成的《瑤池宴樂圖》,金線還穿在針眼裏,人卻不見了。窗外梧桐樹上,掛著個巴掌大的五色傘蓋,隨風轉個不停。
    神針飛仙,一線通天。世人總道巧奪天工是本事,卻不知盧眉娘最難得處,是懂得在功成名就時抽身。就像她繡的飛仙蓋,看似繁華織就,實則每根絲線都留著透氣處——這大概就是仙凡之別:凡人被錦繡捆住手腳,仙人拿針線做了登天梯。
    喜歡太平廣記白話故事請大家收藏:()太平廣記白話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