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陽明先生

字數:6035   加入書籤

A+A-


    劉伯溫取出一張粗糙的江淮地圖,上麵不僅標注了山川河流、城鎮村落,還用朱筆細細標記了近幾個月來所有發生過灰瞳事件的地點。
    “大帥請看,”劉伯溫手指點過那些朱點,
    “灰瞳降臨之處,並非完全隨機。多數集中於人口稍密卻又無險可守之地,或是某些古老的祭祀場所、礦坑附近。反而是一些大澤深處、深山古林,甚或是一些香火鼎盛的寺廟道觀附近,極少有灰瞳直接降臨的記錄。”
    徐達若有所思:“軍師的意思是,那些地方有東西讓灰瞳‘不喜歡’?”
    “或許不是不喜歡,而是難以穿透或幹擾其定位。”
    劉伯溫分析道,“我曾翻閱古籍,得知一些古老傳承之地,或有先人布下的陣法,或因地脈特殊,或因信仰匯聚,能形成一種天然的‘屏障’。而某些礦坑,或許其出產的礦物本身,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幹擾灰瞳的能量。”
    常遇春撓撓頭:“這可玄乎了,難不成咱們還得去找和尚道士幫忙?”
    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閃:“不管玄乎不玄乎,有用就行!軍師,可能找出其中最有可能形成屏障的區域?或是找出那種能幹擾灰瞳的礦物?”
    “正在嚐試。”
    劉伯溫點頭,“已命人加緊搜集各地縣誌礦錄,並派人前往幾處古老寺院接觸試探。此外,還需大量實地勘察驗證。此事,或需一位心思縝密、精通堪輿格物之人主持。”
    朱元璋立刻道:“此事便全權交由軍師負責!需要什麽人,什麽物,盡管開口!徐達,遇春,你二人全力配合軍師,保護勘察人員安全,必要時,可‘請’那些寺廟方丈行個方便!”
    他話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強硬。
    “末將領命!”徐達、常遇春齊聲應諾。
    劉伯溫微微頷首,又道:“此外,大帥。近日江淮之地流民日增,其中不乏能工巧匠、識文斷字之人。可否下令,廣泛吸納流民,尤其注意搜尋鐵匠、醫師、工匠、以及讀過書的人。應對此等災變,僅靠軍力恐不足,需集眾人之智,興百工之藝。”
    “準!”朱元璋毫不猶豫,
    “此事由你統籌。告訴他們,來我朱元璋這裏,有飯吃,有活幹,隻要守規矩,肯出力,老子絕不虧待他們!但若有誰敢偷奸耍滑,或是他娘的細作……”
    他眼中寒光一閃,“咱的刀子也不是吃素的!”
    命令迅速被執行下去。
    明軍高效的機器開始運轉。
    徐達坐鎮中樞,整軍備武,清剿小股土匪和變異生物,擴大實際控製區。
    常遇春則帶領精銳,四處出擊,以強硬手段“邀請”周邊那些據險自守、囤積糧草的大小塢堡主和寨主“合作”,不從者皆以“不顧大局、阻撓抗災”之名雷霆掃滅,其糧草物資盡數充公。
    而劉伯溫,則帶著一隊精幹人手和朱元璋的手令,開始了頻繁的外出勘察與走訪。
    這一日,劉伯溫來到一處位於洪澤湖邊的荒廢古寺——普照寺。
    此寺據說建於前朝,曾香火鼎盛,但如今早已僧侶散盡,荒草叢生。
    根據記載,附近區域確實極少受到灰瞳波及。
    劉伯溫仔細勘察著寺廟的布局、殘留的碑文、甚至每一塊磚石。
    隨行的工匠則測量著地脈走向,檢測著土壤水質。
    “軍師,有發現。”
    一名擅長風水堪輿的隨從低聲報告,“此寺布局暗合某種古陣,雖已殘破,但根基猶在,且地下似乎有某種特殊磁石,或許能微弱影響天地能量。”
    劉伯溫點點頭,若有所思。
    就在這時,寺外傳來一陣喧嘩。
    一名哨兵快步進來:“稟軍師,寺外來了幾個奇怪的人,像是遊學的士子,但又不像……為首的是個年輕先生,說要見此地主事之人。”
    劉伯溫心中微動:“請他們進來。”
    很快,三名男子被帶了進來。
    為首者約二十七八年紀,穿著洗得發白的儒衫,麵容普通,卻氣度沉靜,眼神明亮而睿智。
    他身後跟著一壯一瘦兩名隨從,那壯碩漢子太陽穴高高鼓起,顯然是外家高手,另一人則背著個大書箱,像個書童。
    “在下王守仁,字伯安,浙東人士,遊學途經寶地,見此古寺非凡,特來拜訪。不知哪位是主事?”年輕儒生拱手一禮,不卑不亢。
    王守仁?
    劉伯溫覺得此名有些耳熟,一時卻想不起在哪聽過。
    他觀此人氣度,絕非普通士子。
    “老夫劉基,暫為此行主事。王先生請了。”劉伯溫還禮,“不知先生來訪,所為何事?”
    王守仁微微一笑,目光掃過寺內正在忙碌測量的工匠,直言不諱道:“劉先生可是在探查此寺能規避‘天汙’之秘?”
    劉伯溫眼中精光一閃,麵色不變:“哦?王先生也對這天瞳之災有所研究?”
    “略知一二。”王守仁語氣平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這天瞳灰孽,看似邪祟,實則亦是天地之氣一種,不過失了中正,流於偏頗暴戾罷了。避,不如導;堵,不如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此言一出,劉伯溫心中一震!
    此子見解,非同凡響!
    竟與他自己的一些模糊想法不謀而合!
    “如何導?如何疏?”劉伯溫追問。
    王守仁卻搖了搖頭:“此非空談可解。需格物致知,洞悉其理。在下遊曆四方,正是為此。聽聞江淮之地,朱公重實務,聚百工,故特來一見,欲投其麾下,盡綿薄之力。”
    他竟是來投奔的?
    劉伯溫心中欣喜,卻不動聲色:“先生大才,朱公求之不得。隻是如今亂世,人心叵測,還需按規矩來。不知先生可有憑信?或是師承何處?”
    他試圖探探底細。
    王守仁依舊是那副雲淡風輕的樣子:“在下無門無派,野狐禪罷了。若說師承……便是這天地萬物,本心良知。”
    好一個“本心良知”!劉伯溫越發覺得此人不簡單。
    就在這時,那名書童打扮的隨從忽然低聲對王守仁道:“先生,此地殘留的‘念’很雜,但核心確實有一種‘守’的意味,與咱們在河洛學院看到的那些殘卷記載的‘淨土陣’有點像,但更粗糙古老。”
    河洛學院?劉伯溫耳朵微微一動。
    那是中原之地一個極其神秘的超然勢力,據說匯聚了諸子百家不少隱士高人,極少過問世俗之事。
    此人竟與河洛學院有關?
    劉伯溫按下心中驚疑,笑道:“王先生既來投奔,便是自己人。老夫這便修書一封,薦先生去見朱公。以先生之才,必得重用。”
    王守仁拱手:“有勞劉先生。”
    就在劉伯溫準備寫信之時,一名信使風塵仆仆地疾馳入寺,直奔劉伯溫,遞上一封插著羽毛的急信!
    “軍師!呈給大帥的急信!來自西陲的飛鴿傳書!”
    西陲?朱元璋的目光早已投向整個神州,在西陲也布置了探子。
    劉伯溫心中一凜,立刻拆開火漆封口的信件,快速瀏覽。
    信中的內容,讓他素來平靜的臉上也忍不住露出震驚之色!
    信中詳細描述了西陲黑水河畔,秦始皇嬴政重現於世,麾下殺神白起降臨,一戰盡殲黑狼部落,並與突然出現的、同樣蘇醒的大唐李世民結盟,共探汾陰古地,遭遇恐怖地底巨物以及神秘“天庭”使者等一連串驚天動地的事件!
    信息量巨大,衝擊力極強!
    秦始皇!李世民!白起!
    這些隻存在於史書和傳說中的名字,竟然真的都出現了!
    而且還攪在了一起?那天庭又是何等存在?
    劉伯溫深吸一口氣,強行壓下心中驚濤,將信件默默收好。
    此事關係太大,需立刻麵呈大帥,仔細研判。
    他看向一旁靜立等待、似乎對信使到來毫無好奇的王守仁,心中念頭急轉。
    此人突然在此敏感時刻出現,見識非凡,又似乎與神秘的河洛學院有牽扯……是巧合?
    還是……另有所圖?
    他臉上不動聲色,將寫好的推薦信交給王守仁,笑道:“王先生,事不宜遲,我這便派人護送先生前往濠梁覲見朱公。先生見到朱公,隻需言明欲格物致知、應對天災便可,朱公最愛實幹之才。”
    他故意隱去了信中驚天內容,打算先讓朱元璋親自試探此人成色。
    王守仁接過信,依舊是那副淡然模樣:“多謝劉先生。守仁告退。”
    看著王守仁三人離去的背影,劉伯溫目光深邃。
    多事之秋啊。
    群雄並起,上古帝王歸來,神秘勢力顯現……這盤天命之局,越來越複雜了。
    他必須盡快趕回濠梁。
    劉伯溫不敢耽擱,立刻安排人手繼續勘察,自己則帶著少數親隨,快馬加鞭返回濠梁帥府。
    然而,當他趕到帥府時,卻得知朱元璋並不在府中。
    “大帥去了城西新設的‘匠作營’!”侍衛回報,
    “說是……徐達將軍抓到了一個古怪的和尚,那和尚嚷嚷著能造出對抗灰瞳的‘寶貝’,大帥親自去查看了!”
    匠作營?古怪和尚?能對抗灰瞳的寶貝?
    劉伯溫心中一緊,一種不妙的預感湧上心頭。上位求才若渴,但如今局勢詭異,萬一是……
    他立刻轉身,直奔城西匠作營。
    剛到營門,便聽到裏麵傳來朱元璋壓抑著興奮卻又帶著一絲懷疑的粗豪聲音:
    “你說這玩意叫‘洪武大炮’?真能一炮轟散那狗日的灰瞳?!”
    喜歡九州爭天命請大家收藏:()九州爭天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