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流言蝕臨安

字數:5088   加入書籤

A+A-


    巴蜀大地的劇震,並非曇花一現。
    低沉的轟鳴斷斷續續從地底深處傳來,仿佛有一頭沉睡的太古巨獸正在翻身。
    山川微顫,河流改道,甚至有些地方出現了深不見底的地裂,噴湧出灼熱的地氣與刺鼻的硫磺味。
    那龐大的汙穢仆從似乎對這源自大地本身的力量極為忌憚,攻勢明顯放緩,無數蒼白手臂收縮回肉山主體,發出不安的嘶吼,濃鬱的黑氣也收斂了不少,仿佛在全力抵禦地脈之力的衝擊。
    張良壓力驟減,立刻抓住機會,指揮弟子和方士僧侶加固陣法,甚至嚐試引導部分散逸的地脈之氣融入陣中,使得原本黯淡的符幡重新煥發出黃蒙蒙的光華,竟暫時將那邪物牢牢壓製在了古堰範圍內!
    “天助我也!”
    前線漢軍士氣大振,劉邦更是喜出望外,“這地龍翻身,翻得好啊!”
    然而,張良、西秦方士首領和明僧首領卻聚在一起,麵色並未輕鬆。
    “地脈異動,雖暫時克製了邪物,但此等天地之威,豈是易與?”
    張良憂心忡忡,“若失控,恐非巴蜀之福。”
    秦方士凝神感應,沉聲道:“此地脈波動混亂而暴烈,不似自然調節,倒像是被什麽東西強行引動或刺激了。其源頭,似乎指向西南群山深處,與蒼狼之裔的領地吻合。”
    明僧撥動著念珠,眯眼道:“阿彌陀佛。福兮禍之所伏。驅虎吞狼,亦需防虎噬主。”
    他們都意識到,這突如其來的地脈之怒,或許能解一時之困,但其背後隱藏的原因和可能帶來的後果,或許比那汙穢仆從更加難以預料。
    就在巴蜀局勢因天地異變而陷入一種詭異的僵持與觀望之時,遠在西陲鹹陽的李斯,正冷靜地執行著嬴政火上澆油的旨意,將目光投向了東方那個看似富庶、實則內部裂隙漸生的大宋。
    李斯深知,直接軍事進攻成本高昂,且易引發其他勢力幹預。
    而瓦解一個政權,最犀利的武器往往並非刀劍,而是流言與猜忌。
    他召來了麾下最得力的黑冰台密探頭目,吩咐道:“趙匡胤以黃袍加身得國,最忌武人坐大。如今外有李靖重壓,內有石守信舊部不斷要求強化軍備,此乃宋廷最大心病。”
    “丞相的意思是?”
    “第一,在宋境江南各州郡,尤其是臨安附近,散布流言。內容嘛……”
    李斯嘴角泛起一絲冷意,“就說曹彬擁兵自重,不滿文官掣肘,暗中與舊部串聯,欲效仿太祖舊事,再來一次黃袍加身。細節要模糊,但指向要明確,務必傳入那些清流禦史耳中。”
    “第二,偽造幾封曹彬與境內某些實力派武將的密信,內容抱怨朝廷供給不力、文官誤國,流露出對趙匡胤重文抑武國策的強烈不滿。不必直接提及謀反,隻需充滿怨懟與離心之意便可。想辦法讓皇城司的人偶然截獲。”
    “第三,”李斯眼中精光一閃,
    “重點在朝堂。收買或利用一些不得誌、善鑽營的底層文官,讓他們在合適的場合,不斷上奏,彈劾曹彬及其麾下將領奢靡無度、縱兵擾民、虛報戰功,同時大肆鼓吹與民休息、仁義化幹戈之論,將前線戰事不利的責任,巧妙引向武將的貪功和無能。”
    這一套組合拳,旨在充分利用和放大宋廷內部固有的文武矛盾,在趙匡胤心中種下更深的猜疑種子,離間其與前線將領的關係,從內部瓦解宋軍的抵抗意誌和效率。
    “記住,動作要隱秘,如春雨潤物,細而無聲。要讓趙匡胤自己發現問題,而不是我們強加給他。”李斯最後叮囑道。
    臨安,宋宮。
    趙匡胤近來心力交瘁。
    李靖的攻勢雖被曹彬暫時擋住,但戰事膠著,每日消耗的錢糧如同無底洞。
    朝堂上,文官們關於是和是戰的爭吵從未停歇,而要求加強軍備的呼聲也日益高漲,讓他左右為難。
    就在這時,那些經過精心炮製的流言和證據,開始悄然發酵。
    先是幾位禦史風聞奏事,隱晦提及軍中或有不穩跡象,雖未點名,但指向性明確。
    接著,皇城司意外截獲的密信副本被呈送到趙匡胤案頭。
    看著信中那些充滿怨氣的字眼,趙匡胤的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
    他固然不信曹彬會立刻造反,但這種強烈的離心傾向,卻觸碰了他最敏感的神經。
    最後,那些被收買的文官開始連番上奏,彈劾曹彬部將的各種劣跡,雖然多是捕風捉影,但在這種敏感時刻,卻極大地影響了趙匡胤的判斷。
    “陛下,”宰相趙普也感受到了這股暗流,
    謹慎進言,“流言蜚語,不可盡信。曹彬將軍忠心為國,當此危難之際,還需倚重……”
    “倚重?”
    趙匡胤冷哼一聲,打斷了他,“朕自然知道要倚重!可你看看這些!”
    他指著那幾封密信和彈劾奏章,“將士在外,心有怨言,文臣在內,攻訐不斷!你讓朕如何安心?難道真要等到刀架到脖子上才醒悟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越想越覺得不安,尤其是聯想到當年自己是如何上台的。
    黃袍加身的陰影,始終籠罩在他心頭。
    “傳旨!”趙匡胤終於做出決定,
    “犒勞前線將士的物資,分批運送,由文官押運,沿途嚴密監察!另,派翰林學士前往曹彬軍中,名為讚畫軍務,實為監軍!”
    這道旨意,雖未直接剝奪曹彬兵權,卻充滿了不信任,無疑會在前線將士心中蒙上一層陰影。
    李斯的離間之計,如同投入油鍋的水滴,開始在宋廷內部激起劇烈的反應。
    曹彬接到旨意和監軍到來的消息,心中一片冰涼。
    他在前線浴血奮戰,穩定局勢,換來的卻是皇帝的猜忌和文官的掣肘!
    軍中將領得知後,更是群情激憤,士氣受到嚴重打擊。
    而朝中的主和派文官見皇帝態度轉變,氣焰更盛,進一步鼓吹媾和,甚至私下開始接觸李靖方麵,探討和談的可能性。
    大宋的抵抗意誌,正在從內部被悄然腐蝕。
    消息通過各種渠道傳回鹹陽,李斯麵無表情地聽著匯報。
    “丞相,計策已初見成效。宋帝已派監軍,前線將士離心。”
    “還不夠。”李斯淡淡道,
    “讓潛伏在宋明邊境的人動一動,製造幾起小規模衝突,偽裝成宋軍潰兵或土匪襲擊明軍糧道。要讓朱元璋覺得,是趙匡胤狗急跳牆,想把他拖下水。”
    “另外,”李斯補充道,
    “把宋廷內部紛爭、主和派活動的消息,無意中泄露給李靖。他知道該怎麽做。”
    進一步的挑撥離間在暗中進行,旨在將宋廷徹底推向孤立和混亂的深淵。
    巴蜀,地脈的震動逐漸平息,但那頭汙穢仆從也並未被消滅,隻是被地脈之力和張良的陣法暫時壓製,陷入了某種沉寂,仿佛在積蓄力量,等待下一次爆發。
    劉邦不敢怠慢,一邊加固防線,一邊派出大量探子,前往西南群山深處,探尋地脈異動的真相,以及與蒼狼之裔取得進一步聯係。
    而在一次例行的陣地巡查中,陳平在一處新出現的地裂邊緣,意外發現了一塊非金非玉、溫潤異常的白色碎片,上麵天然生成著極其複雜而玄奧的紋路,隱隱與張良陣法中的某些符文產生共鳴。
    他將碎片帶給張良。
    張良仔細觀察後,臉上露出了前所未有的震驚之色:
    “這…這紋路…並非凡間所有,甚至不同於監天司雲篆,其蘊含的法則意境,更接近於上古傳說中的先天道紋!此物,恐怕是某件極其古老強大的器物,在地脈震動中崩落的一角!”
    巴蜀地下,除了邪祟,難道還埋藏著更加驚人的上古秘寶?
    與此同時,奉命前往李靖大營的漢使,曆經千辛萬苦,終於抵達唐軍前線。
    然而,他並未立刻得到李靖的接見,反而被安置在一處偏僻營帳,被告知“大將軍軍務繁忙,請稍候”。
    這一等,就是三天。
    漢使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這位大唐軍神,究竟會如何對待劉邦驅狼吞虎的提議。
    而在唐軍帥帳之內,李靖看著案上關於宋廷內亂、漢使來訪以及巴蜀地脈異動等多份情報,手指輕輕敲打著地圖上漢中與巴蜀的區域,眼中閃爍著深邃難明的光芒。
    他沉默良久,對身旁副將吩咐道:“去請漢使過來吧。另外,給洛陽發報:就說魚,開始咬鉤了。但水底下,似乎來了更大的家夥。”
    喜歡九州爭天命請大家收藏:()九州爭天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