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唐王拒來使
字數:5258 加入書籤
神都洛陽,紫微宮,宣政殿。
相較於範陽邊鎮的肅殺與女真部落的野性,這裏彰顯著天朝上國的恢弘氣度與秩序井然。
然而,北疆驟起的烽煙,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在這座帝國的中樞激蕩起層層漣漪。
李世民高踞龍椅,麵容沉靜,看不出喜怒。
下方,文武重臣分列兩旁,李靖、房玄齡、杜如晦、袁天罡、薛仁貴等皆在列。
方才,關於女真突襲糧倉鎮、肆虐北疆的軍情以及張世貴的應對奏報,已然在殿中宣讀完畢。
“眾卿,女真之事,如何看待?”
李世民的聲音打破了殿中的沉寂,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壓。
李靖率先出列,聲音沉穩如山:
“陛下,女真新銳,其勢如狼,悍勇迅捷,然其部族聯盟初成,底蘊淺薄,尚無攻堅重鎮之能。張節度應對並無大錯,然我朝北疆防線綿長,專守必陷被動。臣仍堅持前議,當遣一支精騎,以機動對機動,方可遏製其鋒芒,並伺機反擊。”
房玄齡接口道:“藥師李靖字)所言甚是。然增兵易,選將難。此將需善騎射,通曉草原、林莽戰法,更需有臨機決斷之能,方可與女真周旋。”
眾人正在商議,殿外黃門侍郎高聲稟報:“啟稟陛下,突厥使臣,伊利可汗麾下葉護阿史那·社爾,攜國書於宮外求見!”
殿內頓時一靜。
北疆女真之患未平,草原霸主突厥的使者便至,時機如此巧合,由不得人多想。
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閃,與下方的袁天罡交換了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
袁天罡之前便提及女真氣運與北方更大陰影有所勾連,如今突厥使者便至,印證了他的推測。
“宣。”李世民淡淡道。
片刻後,一名身著突厥貴族華服,身形魁梧,麵容帶著草原風霜與精悍之色的男子,大步走入殿中。
他便是阿史那·社爾,伊利可汗麾下重將,以勇武和一定的智略著稱。
他身後跟著數名隨從,手捧禮盒。
“突厥使臣阿史那·社爾,參見大唐皇帝陛下!”社爾右手撫胸,依草原禮節躬身,聲音洪亮,不卑不亢。
“平身。”
李世民目光如炬,打量著這位突厥葉護,“貴使遠道而來,不知伊利可汗有何見教?”
社爾直起身,從隨從手中接過一卷羊皮國書,朗聲道:“我大汗聽聞陛下承天命再興大唐,威加海內,特遣臣前來祝賀,並獻上良馬百匹,皮毛千張,以表睦鄰友好之意。”
他話語客氣,但眼神中卻帶著草原雄鷹般的桀驁。
內侍接過國書,呈於禦前。
李世民並未立即展開,隻是置於案上,淡然道:“可汗有心了。朕亦願與突厥永息兵戈,各守疆土,使百姓安居。”
社爾話鋒一轉,臉上露出一絲看似憨直的笑容:
“陛下,我草原兒女,性子直爽,有些話便直說了。近日,我大汗聽聞東北之地,有女真蠻部不安分,竟敢冒犯大唐天威,劫掠邊境,實在可恨!”
他目光掃過殿內群臣,繼續道:
“我突厥與大唐乃兄弟之邦,豈容此等宵小作亂?我大汗願與陛下結盟,共討女真!我突厥鐵騎可從北麵出擊,直搗其巢穴,與大唐天兵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必可一舉蕩平此患,永絕後顧之憂!”
此言一出,殿中群臣神色各異。
有麵露喜色者,覺得若能聯合突厥,女真之患頃刻可解;
有眉頭緊鎖者,深知突厥狼子野心,絕非良善盟友;
更有如李靖、房玄齡等老成謀國之士,眼中已露出警惕之色。
李世民臉上依舊帶著淡淡的笑容,看不出心中所想:
“哦?可汗竟有如此美意?卻不知,突厥出兵,需要我大唐提供何等便利?或者說,事成之後,如何酬謝?”
社爾似乎早就料到有此一問,從容道:
“陛下明鑒。我大軍遠征,糧草消耗巨大,若能得大唐資助部分軍糧,自是最好。至於酬謝……”
他頓了頓,聲音提高了幾分,
“我大汗希望,待平定女真後,大唐能承認我突厥對漠北及遼東部分草場的管轄權,並開放朔方、雲中等邊市,允我部族就近貿易,以通有無。此乃兩家得益之事。”
圖窮匕見!
所謂的同盟是假,趁火打劫、擴張勢力才是真!
不僅要錢糧,還要土地和貿易特權,甚至想將觸角伸入遼東!
杜如晦當即出列,冷聲道:
“貴使此言差矣!女真之患,乃我大唐內部邊務,自有天兵剿撫,不勞突厥費心。至於漠北遼東,自古便非突厥固有之土,何來‘承認管轄權’之說?邊市貿易,自有規製,豈能因一事而輕易更改?”
社爾麵色不變,反而笑道:
“這位大人何必動怒?我大汗一片赤誠,隻為兩家永好。若大唐自信能獨力解決女真,我部自然樂見其成。隻是……”
他語氣微沉,“那女真如野火,若不盡早撲滅,恐成燎原之勢。屆時,若其與草原某些不安分的部落勾結,或是西進騷擾,怕是於大唐,於突厥,都非好事。我大汗這也是未雨綢繆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話語中,已隱隱帶上了威脅之意。
暗示若大唐不答應,突厥或許會坐視女真壯大,甚至暗中支持,或者自己也會在邊境製造麻煩。
殿內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李世民終於拿起案上的突厥國書,緩緩展開,掃了一眼,又輕輕合上。
他臉上笑容依舊,目光卻深邃如海。
“貴使之意,朕已明了。”
李世民的聲音平和,卻帶著一種定鼎江山的沉穩,
“伊利可汗的美意,朕心領了。然我大唐立國,自有法度。邊患之事,朕之將士足以應對。同盟出兵,暫無必要。”
他語氣不容置疑,直接拒絕了突厥的“好意”。
社爾臉色微變,正要再言。
李世民卻抬手止住他,繼續道:
“不過,睦鄰友好,確是朕之所願。所獻禮物,朕收下了。至於邊市貿易,可在現有規製下,依情勢酌情考量。貴使遠來辛苦,可在洛陽多盤桓幾日,領略我中原風物。退下吧。”
一番話,既堅決拒絕了突厥的政治和軍事要求,又給了對方一個台階,維持了表麵上的禮節,不至於立刻撕破臉。
阿史那·社爾深深看了李世民一眼,知道今日難以達成目的,隻得躬身:
“外臣遵旨。陛下之言,外臣定當轉達我大汗。”
說罷,在內侍引導下,退出宣政殿。
使臣退去,殿中議論聲起。
房玄齡憂道:“陛下,斷然拒絕,隻怕突厥會心生怨懟,甚至……”
李世民站起身,走到殿中懸掛的巨大疆域圖前,目光掃過北方廣闊的草原和東北的山林,聲音轉冷:
“突厥之心,路人皆知。與之同盟,無異與虎謀皮。今日若應其所求,明日他便敢索要更多!女真雖惡,尚是疥癬,突厥方是心腹之患。”
他看向李靖:“李靖,選將之事,由你全權負責。朕要的,是一支能紮根北疆,讓女真不敢南顧,也讓突厥不敢小覷的‘狼牙’!”
“臣,領旨!”李靖肅然應命。
與此同時,退出皇宮的阿史那·社爾,回到洛陽城內的四方館驛舍。
他屏退左右,臉上那偽裝出的恭敬與憨直瞬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陰鷙。
他走到窗邊,望著大唐繁華的街市,嘴角勾起一絲冷笑,用隻有自己能聽到的聲音低語:
“李世民……果然不好對付。不過,你以為拒絕就能高枕無憂了嗎?”
他從懷中取出一枚刻畫著狼頭與奇異符號的骨符,指間用力,將其捏碎。
一股微不可察的波動,悄然融入洛陽城喧囂的氣運之中,向著北方急速遁去。
“大汗的第二步棋,該落子了。女真……希望你們別讓我失望,把這潭水,攪得更渾些吧。”
突厥的使者雖被駁回,但暗流已然湧動。
他們究竟還有何後手?
而被視為棋子的女真,又會在這盤大棋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北方的局勢,愈發詭譎難測。
喜歡九州爭天命請大家收藏:()九州爭天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